民国:不做土匪的流氓不是好军阀 第268章 星星之火

小说:民国:不做土匪的流氓不是好军阀 作者:向北 更新时间:2025-07-09 13:02:26 源网站:2k小说网
  ();

  刘凤琴来到了唐枭身前,抬手摸了摸他脸上的疤,问:“还疼吗?”

  唐枭摇了摇头,轻声道:“嫂子,对不起。”

  刘凤琴也摇起了脑袋。

  这时,一把油纸伞撑在了头上,刘凤琴这才注意到鹤顶红,前年贺飞虎带她去过高府,两个人见过面。

  鹤顶红微笑道:“嫂子,到家了。”

  一句‘到家了’,又让刘凤琴泪崩,哽咽着说好,到家了……到家了……

  雪大路滑,唐枭搀扶着她往院子里走,大熊在后面扯住了鹤顶红。

  两个人站在了门洞里,等唐枭他们走远了,他才低声说:“姑姑,老陈说他老婆孩子被姓韩的软禁在了奉天,想让咱们帮着找找……”

  鹤顶红就是一怔,脸色难看起来,想了想,这才低声说:“这事儿别让唐枭知道,休息一晚,明天你回去一趟,把消息散出去,看能不能有消息。”

  “是!”

  晚上,郝家做了一桌好菜,给刘凤琴接风洗尘。

  郝于氏拉着她的手说:“大妹子,红影说带你回宽城子,可你记住了,这儿也是你的家,随时回家来看看……”

  老太太这话暖心,就是辈分乱了一些。

  晚饭后,大伙坐一起聊着天。

  刘凤琴说:“这人哪,是命!元良把我们托付给了广志,广志又为了我们丢了命,都想让我过得安稳一些,可我什么时候看中过锦衣玉食?要说这日子呀,还是当年在上麦村伺候公婆时最踏实……”

  说着话,她看向了鹤顶红,柔声说:“我想求红影姑娘一件事。”

  鹤顶红已经知道她想说什么了,无奈地点了点头。

  不等她说出来,唐枭连忙说:“嫂子,不行!你一个人回去谁照顾你?绝对不行!”

  “傻小子!”刘凤琴笑了起来:“我们在上麦村有老宅,我才多大年纪?身子骨硬实着呢!根本不用人照顾,放心吧!”

  唐枭黯然,知道她这不是随口一说,应该早就想好了。

  “这大冬天的,路也不好走,您还是住一段时间吧!一是在这儿过个年,二是容我养养伤,等开春我亲自送嫂子回去,您看这样行吗?”

  这死冷寒天的,确实不好意思让人家跋涉太远,听他这么说,刘凤琴就同意了。

  没两天就要过年了,鹤顶红没回长春,她二叔贺飞虎过来了。

  老爷子把着唐枭的胳膊,上上下下打量几眼,说:“瘦了!不过这道疤添得好,让你小子这张小白脸儿多了些许霸气!”

  鹤顶红不高兴了:“有道疤就霸气了?难看死了!”

  刘凤琴笑道:“我们小唐可不难看,多精神的小伙子!”

  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贺飞虎招呼人卸车,随后说:“韩大马棒在山下安排了人,害得我绕了好大一圈才甩掉……”

  唐枭问他:“二叔,你不走了吧?”

  “不走了,留下来一起过年!”

  “好好好!”唐枭也开心起来,“这一天天快憋死我了,晚上我陪您老喝几杯!”

  鹤顶红骂了起来:“哪儿憋着你了?我没天天陪你是不?”

  说完她就后悔了,怎么听着这么别扭?

  郝老七喊了起来:“死冷寒天滴,快进去唠!”

  贺飞虎打了个响亮的哈哈,拱手道:“老哥哥,飞虎给您老拜个早年!”

  郝老七也是哈哈大笑,扯着他的胳膊就往屋里走。

  晚上,郝义三也回来了。

  喝完酒后,郝于氏拉着刘凤琴去了后院,郝义三也搀扶着父亲回去了。

  贺飞虎这才问唐枭接下来的打算。

  听他说完后,贺飞虎问:“那王家兄弟遭难时,你可没少帮着跑前跑后,不想去投奔摩天岭?”

  “不想!”唐枭摇了摇脑袋。

  鹤顶红问:“为啥?”

  “一山不容二虎,现在又多出了个双枪驮龙,我如果再掺和进去,就更乱套了!”唐枭说。

  鹤顶红很欣慰,这次事情虽说打击大了一些,可没让他一蹶不振,看事情反而更透彻了,果然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贺飞虎也是暗赞他想的周到,举起酒杯说:“来,走一个!”

  接下来的两天,郝老七父子始终在忙,一马车一马车地往出拉东西,整个柳林乡家家户户都收到了爷俩送来的米面和一块猪肉。

  唐枭也想去,思来想去还是算了,自己现在这副样子,别给人家找麻烦了。

  夜里,郝义三拎着茶壶来找他唠嗑。

  “送出去这么多的东西,得老鼻子钱了吧?”唐枭问。

  郝义三反问他:“是不是觉得我爹抠门?”

  唐枭呵呵笑了起来:“这是你说的,我可没说。”

  郝义三说:“他呀,就对自己抠!没办法,苦日子过来的,已经成了习惯。郝家富起来以后,我爹年年都这样,乡里一多半人家都种我家的田,咱每天大鱼大肉,过年总得让乡亲们吃上一顿饺子……今年送的最少,也是收成不好的原因,再有两年等地养肥就好了。”

  “我看老爷子还生气呢?”唐枭问他。

  “可不,一时半会消不了,每次我往出拿钱,都得叨叨几句。”

  “姐说你在捐建学校?”

  “是呀,得让更多的孩子读书,不然这个国家怎么能好起来呢?”

  “读书就行?”

  郝义三原本悠然闲适的目光瞬间锐利起来,字字铿锵:“枭哥,读书,可远不止识字这么简单!它是开启民智的钥匙,是照亮国家前路的曙光!如今乱世,列强环伺,国土被践踏,同胞被欺凌,百姓苦不堪言!若想扭转乾坤,改变这惨状,只有培育出一代又一代饱读诗书、勇担重任的栋梁!”

  唐枭暗自点头,他说得在理。

  郝义三接着激昂道:“孩子读书识字,才能明白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紧紧相连,从书中汲取智慧,学会思考,不再任人宰割!等他们胸怀大志,众人之力汇聚,就能成为抵御外敌的铜墙铁壁,化作建设国家的坚实力量!”

  “你看西方列强,靠完善教育体系培育无数人才,国力强盛称霸一方。咱们若不想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被淘汰,就必须狠抓教育!让孩子读书,是为了把他们铸造成国家的中流砥柱,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伟业!为了国家昌盛,为了子孙太平,这书,非读不可;教育,非大力兴办不可!”

  说到这儿,郝义三眼眶泛红,声音微微哽咽。

  刹那间,唐枭仿佛看到一道光穿透了他的身躯,那光不夺目,却满是希望与力量。

  “义三,你这份心值得称赞,可你一个人力量太单薄,谁家也经不住你这么折腾啊!”他忍不住劝道。

  郝义三轻轻摇头,目光坚定:“蜀汉昭烈帝刘备遗诏劝勉刘禅进德修业,其中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拿我爹来说,他明知每年送去的一袋米、一袋面,或许会助长乡里那些赌徒懒汉不劳而获的恶习,可他依旧年年如此。为何?因为他清楚,若不这么做,就会有乡亲连这个年都熬不过去。可即便如此,他能拯救的不过是柳林乡一隅,春河县呢?吉林省呢?东三省乃至全中国,他救得过来吗?”

  “他知道,凭一己之力做不到。我也明白个人力量之渺小,可总得有人站出来吧?”

  “那就从我开始吧!”

  “我坚信,这点星星之火,终会燃成燎原之势!我期待,等那火燃遍九州,华夏大地会是怎样国泰民安的繁华盛世!”

  这晚,两个人聊到了后半夜。

  他的好多话,唐枭还不是很理解,甚至觉得太过书生气和理想化。

  不过,他还是很佩服郝义三,觉得他身上有一种什么东西,是自己没有的。

  他不知道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