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王巧凤母子的地址。”
唐枭接了过来,打开看,上面写着:“四平街北侧贾记头条胡同15-2号。”
“确定吗?”唐枭狂喜。
印心说:“昨晚半夜送来的,不确定不会送到我手上。”
唐枭忍不住问:“谁给您的?”
“阿弥陀佛!”她轻声念出佛号,眼眸低垂,并未直接回应,只是悠悠道:“周施主,世间一切皆由缘法,往后或许再难相见,可缘分天定,不知何时何事,或许会再度羁绊……”
唐枭愕然,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老尼姑身手不比二叔贺飞虎差多少,身上好多秘密。
另外,就连洪门都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她一个小尼姑庙里的住持,拢共就管了五个人,竟然能把三姐母子的藏身之地找出来,绝不简单!
既然她云里雾里,明显不想说实话,追问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以后见到鹤顶红,自然知晓。
“师太,大恩不言谢!”唐枭躬了躬身。
“去吧!”她转身回了禅房。
唐枭仰起头,目光再次落在那座古老的佛塔上。
恰在此时,一束阳光穿透厚重的云层,不偏不倚地洒落在塔尖,仿佛为它镀上了一层金辉。
恍惚间,他仿佛看见了佛光流转,那光束中竟绽放出朵朵莲花,花瓣层层舒展,洁白无瑕,如梦似幻。
唐枭心头一震,下意识地抬手,用力揉了揉眼睛,试图看清这奇异的景象。
再次睁眼时,眼前一切不过是梦幻泡影,就连那束光也被云层悄然收回,不见丝毫踪迹,也不知是否真的出现过。
他摇了摇头,暗自苦笑,最近几日总是头昏脑涨,看来真是眼花了,竟会出现如此荒诞的幻觉。
用力嗅了嗅,似乎闻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这味道让他想起第一次踏足此地时的情景,那时,空气中弥漫的尽是浓重的中药味儿。
结束了,回家!
杏儿胡同。
那张纸放在桌上,上面的字体有些潦草,一看文化程度就不高。
“准成儿吗?”贾宝鱼问。
准成儿,意思是问这事儿靠谱吗?
唐枭点了点头:“既然是我姐介绍的人,不必怀疑!”
大熊咧嘴笑了。
这事儿没什么好商量的,关于拿到地址后如何解救三姐母子,哈尔滨那些人怎么撤退,唐枭在心里已经推演过无数次。
这事急不得,尽管他很急,知道陈卫熊更急。
可急没有用,必须面面俱到,不能出现任何一点纰漏,否则就会打草惊蛇,三姐以后再想走就难了。
而留在哈尔滨那些人,更没有好日子过。
三个人,兵分三路。
唐枭留下,每天去四平街北侧的贾记头条胡同暗中观察;
贾宝鱼一个人回了哈尔滨,他不能回大库,要在外面找到掏粪的小刀、大抹子或吴铁牛他们;
大熊回长春请援手,鹤顶红的人再兵分两路,一伙去哈尔滨帮助陈卫熊他们撤走,另一伙人来奉天,帮唐枭救人。
安全起见,时间定在了六月三日的晚上九点。
两边同时动手!
定下这个时间,是因为从奉天和哈尔滨到长春的火车都是夜里十点,从奉天去北京的是十点十分,路上再有麻烦,一个小时都能到了。
只要上了火车,一切麻烦就都能甩掉了。
第二天一早,贾宝鱼和大熊走了,唐枭戴着草帽,来到了贾记头条胡同。
贾记是商号名称,围绕着贾记商号,还有贾记二条胡同、贾记三条胡同,所谓头条其实就是第一条的意思。
头条胡同形成于雍正八年(1730年)前后。
这里有很多来自丝绸之乡黄县的丝绸商人,天、兴、吉、洪、裕、谦六大字号,多集中于中街两侧。
头条胡同在此背景下诞生、发展,跻身盛京商业前列。
这是条能并排跑两驾马车的土路,三姐娘俩藏身的15-2号,就在一栋名为‘天合涌’的两层建筑对面。
‘天合涌’虽名为丝房,实际上是家百货商店,经营内容包括丝绸布匹、西装鞋帽、食品和纸张等各种日用杂货。
唐枭原本以为三姐被软禁的地方,肯定十分偏僻,没想到这条街如此热闹。
大隐隐于市,林元魁和韩学民并非草包!
15-2号独门独院,前院有棵大杨树,遮挡住了街上人来人往的视线。
后院不小,后门在一溜仓房的右侧。
唐枭装扮成个流浪汉,每天坐在‘天合涌’门前要饭,破草帽下的一双眼睛时刻不离15-2号那扇黑漆大门。
前前后后看了个清清楚楚,不过始终没看到过三姐。
小院儿里有个老妈子,每天上午九点出来买菜,傍晚六点出来倒一次**。
老妈子身高至少一米七,棺材板儿一样的身材,冷冰冰的长脸上长了双细长的眼睛,看着就让人讨厌!
后门和前门都出来过人,一共四个,年纪都不大,体格彪悍,都穿着便装。
奇怪的是,这些人肯定不是当兵的,看着满身痞气,更像是一些江湖人士,这种情况只有一个解释,韩学民并没有用他的兵,而是雇佣了本地的帮会中人。
第二天傍晚,唐枭终于找到了一处暗哨。
这个人就在‘天合涌’的二楼。
他从二条胡同转过来时,‘天合涌’二楼有扇窗户被人推开了,夕阳反射在窗户上,刺得他睁不开眼。
抬眼穿过破草帽上的洞,他看到了一个伙计打扮的小子,正趴在窗台上往15-2号院里张望。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绝不是无聊乱看,他在观察什么。
唐枭记住了他的样子。
四个壮汉,再加上一个暗哨、一个老妈子,三姐带着个没满一周岁的婴儿,怎么可能逃出来!
知道陈卫熊在这些人手里,她也不敢轻举妄动。
再说贾宝鱼那边,他坐火车回的哈尔滨。
早上下车后,在站前随便对付了一口吃的,就来到了傅家甸,转悠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在南新街找到了熟人。
丁大虎!
这小子没变样儿,宽脑门上都是汗,小臂上肌肉高高隆起,奋力拉着架沉重的粪车。
贾宝鱼装扮成了个算卦先生,原本他是想买下这身行套的,可那位尖嘴猴腮的原主人说啥也不卖,无奈之下,只好将这货打晕在了小胡同里,扒下了这身衣服。
贾宝鱼忍着扑鼻的臭味,打了个不伦不类的道家稽首,念了句阿弥陀佛:“小哥,等一下……”
“嘎哈?”丁大虎翻了翻眼珠子。
贾宝鱼逗他,说:“我闻闻味儿行不?”
“行啊,刚从老李头家掏出来,正热乎着,你要是想吃一口,五个大子儿就给你蒯一勺!”
“操!”贾宝鱼听得直恶心,眨了眨眼:“我看小哥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能否找个地方,给你算上一卦?”
“算个叽霸!哥就是个掏粪的命,滚!”丁大虎一家都不信神佛,更不相信这些跑江湖的算命先生,骂完以后,拉着车继续走。
贾宝鱼没招了,自己虽说换了行套,可毕竟没像唐枭那样留着大胡子。
这张脸除了在太阳穴粘了两贴膏药,嘴角粘了粒羊粪蛋,其他可没变,这货怎么还认不出来呢?
“我!是我呀!”没办法了,他只好提着袍子追了上去。
“不认识!”丁大虎闷着脑袋用力拉车。
贾宝鱼急了:“你个大虎逼……”
“艹,还敢骂老子?”丁大虎放下了粪车,开始撸胳膊挽袖子,“信不信爷把你塞茅坑里……”
“我!”贾宝鱼没招了,摘上嘴角的羊粪蛋儿,撕下太阳穴上的**膏药。
太黏了,带下来一缕头发,疼得他龇牙咧嘴。
丁大虎小眼睛瞪圆了,惊嚎一声:“鬼呀——!”
掉头就跑!
“这是王巧凤母子的地址。”
唐枭接了过来,打开看,上面写着:“四平街北侧贾记头条胡同15-2号。”
“确定吗?”唐枭狂喜。
印心说:“昨晚半夜送来的,不确定不会送到我手上。”
唐枭忍不住问:“谁给您的?”
“阿弥陀佛!”她轻声念出佛号,眼眸低垂,并未直接回应,只是悠悠道:“周施主,世间一切皆由缘法,往后或许再难相见,可缘分天定,不知何时何事,或许会再度羁绊……”
唐枭愕然,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老尼姑身手不比二叔贺飞虎差多少,身上好多秘密。
另外,就连洪门都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她一个小尼姑庙里的住持,拢共就管了五个人,竟然能把三姐母子的藏身之地找出来,绝不简单!
既然她云里雾里,明显不想说实话,追问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以后见到鹤顶红,自然知晓。
“师太,大恩不言谢!”唐枭躬了躬身。
“去吧!”她转身回了禅房。
唐枭仰起头,目光再次落在那座古老的佛塔上。
恰在此时,一束阳光穿透厚重的云层,不偏不倚地洒落在塔尖,仿佛为它镀上了一层金辉。
恍惚间,他仿佛看见了佛光流转,那光束中竟绽放出朵朵莲花,花瓣层层舒展,洁白无瑕,如梦似幻。
唐枭心头一震,下意识地抬手,用力揉了揉眼睛,试图看清这奇异的景象。
再次睁眼时,眼前一切不过是梦幻泡影,就连那束光也被云层悄然收回,不见丝毫踪迹,也不知是否真的出现过。
他摇了摇头,暗自苦笑,最近几日总是头昏脑涨,看来真是眼花了,竟会出现如此荒诞的幻觉。
用力嗅了嗅,似乎闻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这味道让他想起第一次踏足此地时的情景,那时,空气中弥漫的尽是浓重的中药味儿。
结束了,回家!
杏儿胡同。
那张纸放在桌上,上面的字体有些潦草,一看文化程度就不高。
“准成儿吗?”贾宝鱼问。
准成儿,意思是问这事儿靠谱吗?
唐枭点了点头:“既然是我姐介绍的人,不必怀疑!”
大熊咧嘴笑了。
这事儿没什么好商量的,关于拿到地址后如何解救三姐母子,哈尔滨那些人怎么撤退,唐枭在心里已经推演过无数次。
这事急不得,尽管他很急,知道陈卫熊更急。
可急没有用,必须面面俱到,不能出现任何一点纰漏,否则就会打草惊蛇,三姐以后再想走就难了。
而留在哈尔滨那些人,更没有好日子过。
三个人,兵分三路。
唐枭留下,每天去四平街北侧的贾记头条胡同暗中观察;
贾宝鱼一个人回了哈尔滨,他不能回大库,要在外面找到掏粪的小刀、大抹子或吴铁牛他们;
大熊回长春请援手,鹤顶红的人再兵分两路,一伙去哈尔滨帮助陈卫熊他们撤走,另一伙人来奉天,帮唐枭救人。
安全起见,时间定在了六月三日的晚上九点。
两边同时动手!
定下这个时间,是因为从奉天和哈尔滨到长春的火车都是夜里十点,从奉天去北京的是十点十分,路上再有麻烦,一个小时都能到了。
只要上了火车,一切麻烦就都能甩掉了。
第二天一早,贾宝鱼和大熊走了,唐枭戴着草帽,来到了贾记头条胡同。
贾记是商号名称,围绕着贾记商号,还有贾记二条胡同、贾记三条胡同,所谓头条其实就是第一条的意思。
头条胡同形成于雍正八年(1730年)前后。
这里有很多来自丝绸之乡黄县的丝绸商人,天、兴、吉、洪、裕、谦六大字号,多集中于中街两侧。
头条胡同在此背景下诞生、发展,跻身盛京商业前列。
这是条能并排跑两驾马车的土路,三姐娘俩藏身的15-2号,就在一栋名为‘天合涌’的两层建筑对面。
‘天合涌’虽名为丝房,实际上是家百货商店,经营内容包括丝绸布匹、西装鞋帽、食品和纸张等各种日用杂货。
唐枭原本以为三姐被软禁的地方,肯定十分偏僻,没想到这条街如此热闹。
大隐隐于市,林元魁和韩学民并非草包!
15-2号独门独院,前院有棵大杨树,遮挡住了街上人来人往的视线。
后院不小,后门在一溜仓房的右侧。
唐枭装扮成个流浪汉,每天坐在‘天合涌’门前要饭,破草帽下的一双眼睛时刻不离15-2号那扇黑漆大门。
前前后后看了个清清楚楚,不过始终没看到过三姐。
小院儿里有个老妈子,每天上午九点出来买菜,傍晚六点出来倒一次**。
老妈子身高至少一米七,棺材板儿一样的身材,冷冰冰的长脸上长了双细长的眼睛,看着就让人讨厌!
后门和前门都出来过人,一共四个,年纪都不大,体格彪悍,都穿着便装。
奇怪的是,这些人肯定不是当兵的,看着满身痞气,更像是一些江湖人士,这种情况只有一个解释,韩学民并没有用他的兵,而是雇佣了本地的帮会中人。
第二天傍晚,唐枭终于找到了一处暗哨。
这个人就在‘天合涌’的二楼。
他从二条胡同转过来时,‘天合涌’二楼有扇窗户被人推开了,夕阳反射在窗户上,刺得他睁不开眼。
抬眼穿过破草帽上的洞,他看到了一个伙计打扮的小子,正趴在窗台上往15-2号院里张望。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绝不是无聊乱看,他在观察什么。
唐枭记住了他的样子。
四个壮汉,再加上一个暗哨、一个老妈子,三姐带着个没满一周岁的婴儿,怎么可能逃出来!
知道陈卫熊在这些人手里,她也不敢轻举妄动。
再说贾宝鱼那边,他坐火车回的哈尔滨。
早上下车后,在站前随便对付了一口吃的,就来到了傅家甸,转悠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在南新街找到了熟人。
丁大虎!
这小子没变样儿,宽脑门上都是汗,小臂上肌肉高高隆起,奋力拉着架沉重的粪车。
贾宝鱼装扮成了个算卦先生,原本他是想买下这身行套的,可那位尖嘴猴腮的原主人说啥也不卖,无奈之下,只好将这货打晕在了小胡同里,扒下了这身衣服。
贾宝鱼忍着扑鼻的臭味,打了个不伦不类的道家稽首,念了句阿弥陀佛:“小哥,等一下……”
“嘎哈?”丁大虎翻了翻眼珠子。
贾宝鱼逗他,说:“我闻闻味儿行不?”
“行啊,刚从老李头家掏出来,正热乎着,你要是想吃一口,五个大子儿就给你蒯一勺!”
“操!”贾宝鱼听得直恶心,眨了眨眼:“我看小哥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能否找个地方,给你算上一卦?”
“算个叽霸!哥就是个掏粪的命,滚!”丁大虎一家都不信神佛,更不相信这些跑江湖的算命先生,骂完以后,拉着车继续走。
贾宝鱼没招了,自己虽说换了行套,可毕竟没像唐枭那样留着大胡子。
这张脸除了在太阳穴粘了两贴膏药,嘴角粘了粒羊粪蛋,其他可没变,这货怎么还认不出来呢?
“我!是我呀!”没办法了,他只好提着袍子追了上去。
“不认识!”丁大虎闷着脑袋用力拉车。
贾宝鱼急了:“你个大虎逼……”
“艹,还敢骂老子?”丁大虎放下了粪车,开始撸胳膊挽袖子,“信不信爷把你塞茅坑里……”
“我!”贾宝鱼没招了,摘上嘴角的羊粪蛋儿,撕下太阳穴上的**膏药。
太黏了,带下来一缕头发,疼得他龇牙咧嘴。
丁大虎小眼睛瞪圆了,惊嚎一声:“鬼呀——!”
掉头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