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卫熊知道自己这么说,他肯定会起疑心,但又不得不说,就像今天,换个人冲进来很可能就乱套了。
这么大的宅院,安保水平有待提高!
“我知道了!”陈盛南也是心有余悸,答应下来。
两个人漫步走着。
“大哥,我走之后,会常给家中写信,以后她们娘儿俩的生活,还有世宗上学,您多费心!”陈卫熊说。
“放心吧,以后让世宗跟着世开和世元一起读书!”
陈卫熊絮絮叨叨说了好多,几乎都是妻儿的事儿,陈盛南也听出来了,二弟看来三五年都不会再回来了,本想劝几句,想想还是算了。
他能把妻儿托付给自己,一定有他的苦衷。
都说从小看老,自己这个弟弟虽说自幼顽劣,可心地纯良,绝对不会做大奸大恶之事。
次日上午,陈盛南领着陈卫熊一家,步行约十分钟,抵达了那座小院。
院子不大,显然刚修整过不久。
围墙一人多高,上面藤蔓缠绕,墙角芭蕉轻摆,阳光透过叶隙洒落,显得灵动惬意。
院内青砖铺地,缝隙间冒出几株嫩草。
一角有座小池塘,荷叶与荷花相映,几条尺余长的鲤鱼游弋其间,塘边还设有石桌石凳,很是惬意。
正房雕花门窗光影斑驳,室内陈设雕花大床、竹席及雕刻着花鸟图案的樟木衣柜。
一侧是书房,惊讶的是书架竟然满列,窗前书桌笔墨纸砚也齐备。
书房里面还有间小客房,床不大,睡一个人没有问题。
另一侧两间下人房虽小,却十分整洁。
厨房与餐厅相连,土灶洁净,炊具齐整,实木桌椅简朴实用。
经过昨夜的酒宴,再加上气温炎热,三姐情绪有些低落,怕陈卫熊跟着上火,始终不敢表现出来。
走进这座小院子,突然涌起一种熟悉感。
莫名其妙,似乎上一世就在这里终老,这让她有些心惊,又是欣喜。
抱着儿子四下查看,她一眼就相中了,看哪儿都是那么的顺眼,郁闷的心情瞬间好了起来。
她感觉这就是自己的家,那么的自然。
书房里,陈盛南抚过书架上的几本线装书,悠悠叹了口气道:“她出身书香门第,一手蝇头小楷,写得极好……哎!”
陈卫熊知道,他想起了那个女人。
于是笑笑说:“要不要我劝劝嫂夫人?”
陈盛南眼圈有些红,摇了摇头:“算了,有缘无分罢了!”
两个人正说着话,不料大伯陈繁源竟然过来了,身后跟着辉伯。
“怎么这么小?!”陈繁源站在院子里,四下打量。
陈卫熊他俩连忙出来,三姐抱着儿子也过来了,盈盈一拜道:“大伯,这里太好了,我很喜欢,毕竟就我们娘儿俩住,要是太大了,肯定害怕……”
“嗯,”陈繁源点了点头,“是这个理,下午派几个下人过来,再好好收拾收拾!以后家里缺什么少什么,你回家直接找我要!”
“是,谢谢大伯!”
陈繁源瞥了一眼儿子,眉头一拧:“别哭丧着脸,你爹我娶了五房姨太太,哪一个也没像你这么费劲!”
陈盛南涨红着脸,不敢犟嘴。
就这样,陈卫熊一家三口安顿了下来。
有了这么一个安逸温馨的小院子,有每个月200大洋的月例,还有陈氏家族的保护……这要比两个人之前设想的强太多太多了。
当天傍晚,厨子兰姐和佣人刘妈就到位了。
陈卫熊观其面相,都是老实忠厚之人,这才把心放在了肚子里。
接下来的几天,他几乎没闲着,每天都出去采买生活用品,恨不得把家里填满了。
到了夜里,儿子睡着以后,两个人便在床榻上翻云覆雨,直至天明。
一次三姐问他:“能不走了吗?”
好半响,他才说:“过去了一些事情,我有责任,这口气憋的难受,等我们把腰杆挺直了,一定回来,陪你田园终老……”
三姐用手掐他,一下又一下,一边掐一边哭。
陈卫熊一动不动,任她发泄。
他不想对不起那些兄弟,可这样就会对不起她们娘俩,这辈子都欠她们的。
转眼到了六月中旬,陈卫熊要走了。
昨晚他已经去过祖宅,与大伯一家人告别过了,不用再去。
吃过早饭,两口子来到书房,陈卫熊伏案写下了一幅字:仁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随后写下落款:民国辛酉年,陈盛行。
三姐细看后说:“字一般,不过力透纸背,有气势!”
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陈卫熊把腰间那把大镜面匣子放在了书桌上,轻声说:“收好,万一有什么危险,用得上!”
“放心吧,我不去送你了!”三姐把枪收了起来,哼着歌出去了,忙忙碌碌,丝毫看不出来丈夫马上要离开,甚至可能几年都看不到。
她越是这样,陈卫熊就越难受,同样也不敢表现出来。
两个人谁都没抹眼泪,自然地就像陈卫熊只是出去买东西,很快会回来一样。
来到卧室,抱起啯着手指头的大胖儿子,陈卫熊差一点儿眼泪就下来,亲了亲他的小脸蛋儿,这才放回摇篮里。
“我走了!”他走出来说。
饭桌上的碗筷已经被刘妈收拾下去了,饭桌也擦干净了,三姐拿着块抹布还在一下下认真擦着,头也没回:“嗯,去吧!”
脚步声远了,她两只手拄在了桌面上,眼泪再也控制不住。
院子里,厨子兰姐、佣人刘妈和陈卫熊打招呼,都以为他又出去买东西。
陈卫熊走出大门,就见辉伯赶着马车到了,大哥陈盛南从车厢跳了出来,笑道:“走,大哥送你去火车站!”
直到上了马车,三姐也没出来。
车走远了,陈卫熊忍不住探出头往后看。
终于看到了那个高挑的身影,抱着孩子,站在家门口。
陈卫熊视线开始模糊,连忙把头缩了回去,他不敢再看,唯恐这双脚再也挪不动。
陈盛南送他上火车后才离开,还给他带了二百块大洋,一再叮嘱放好了。
火车慢得像牛一样,中间又倒了两次车,到北京城再换车时,已经是五天以后了。
与往南走的列车不同,北京去往哈尔滨的这趟列车,是中方和俄国共同经营的,坐得起火车的还是少,整节车厢勉强坐满,其他车厢有好多空位。
两个要饭的去了下节车厢,竹板‘噼噼啪啪’还在敲着。
伴随着铁轨声声,车窗外的风灌进车厢,很是凉爽。
陈卫熊两只手拄在小桌板上,托着下巴默默看着窗外夜色,自己在东北生活的时间太长了,已经不再适应南方的气候,不知道她们娘俩怎么样……
火车到奉天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傍晚,陈卫熊**都坐麻了,浑身难受。
夜里十点,在开原县上来三个人,前面这小子二十岁出头,穿着一套白色西装,拄着个文明棍儿,左顾右盼,趾高气扬。
这小子形象不错,就是有些油头粉面。
他身后跟着个穿马褂的中年汉子,戴着瓜皮帽,手里拎着皮箱。
看这谦卑的模样,应该是个管家。
他身后还有一个神情木讷的汉子,体格儿不错,护院打扮,这是保护出门在外的少爷。
年轻人坐在了陈卫熊过道旁的座位上,管家模样地坐在了他旁边,护院坐在了后排座空位上。
陈卫熊知道自己这么说,他肯定会起疑心,但又不得不说,就像今天,换个人冲进来很可能就乱套了。
这么大的宅院,安保水平有待提高!
“我知道了!”陈盛南也是心有余悸,答应下来。
两个人漫步走着。
“大哥,我走之后,会常给家中写信,以后她们娘儿俩的生活,还有世宗上学,您多费心!”陈卫熊说。
“放心吧,以后让世宗跟着世开和世元一起读书!”
陈卫熊絮絮叨叨说了好多,几乎都是妻儿的事儿,陈盛南也听出来了,二弟看来三五年都不会再回来了,本想劝几句,想想还是算了。
他能把妻儿托付给自己,一定有他的苦衷。
都说从小看老,自己这个弟弟虽说自幼顽劣,可心地纯良,绝对不会做大奸大恶之事。
次日上午,陈盛南领着陈卫熊一家,步行约十分钟,抵达了那座小院。
院子不大,显然刚修整过不久。
围墙一人多高,上面藤蔓缠绕,墙角芭蕉轻摆,阳光透过叶隙洒落,显得灵动惬意。
院内青砖铺地,缝隙间冒出几株嫩草。
一角有座小池塘,荷叶与荷花相映,几条尺余长的鲤鱼游弋其间,塘边还设有石桌石凳,很是惬意。
正房雕花门窗光影斑驳,室内陈设雕花大床、竹席及雕刻着花鸟图案的樟木衣柜。
一侧是书房,惊讶的是书架竟然满列,窗前书桌笔墨纸砚也齐备。
书房里面还有间小客房,床不大,睡一个人没有问题。
另一侧两间下人房虽小,却十分整洁。
厨房与餐厅相连,土灶洁净,炊具齐整,实木桌椅简朴实用。
经过昨夜的酒宴,再加上气温炎热,三姐情绪有些低落,怕陈卫熊跟着上火,始终不敢表现出来。
走进这座小院子,突然涌起一种熟悉感。
莫名其妙,似乎上一世就在这里终老,这让她有些心惊,又是欣喜。
抱着儿子四下查看,她一眼就相中了,看哪儿都是那么的顺眼,郁闷的心情瞬间好了起来。
她感觉这就是自己的家,那么的自然。
书房里,陈盛南抚过书架上的几本线装书,悠悠叹了口气道:“她出身书香门第,一手蝇头小楷,写得极好……哎!”
陈卫熊知道,他想起了那个女人。
于是笑笑说:“要不要我劝劝嫂夫人?”
陈盛南眼圈有些红,摇了摇头:“算了,有缘无分罢了!”
两个人正说着话,不料大伯陈繁源竟然过来了,身后跟着辉伯。
“怎么这么小?!”陈繁源站在院子里,四下打量。
陈卫熊他俩连忙出来,三姐抱着儿子也过来了,盈盈一拜道:“大伯,这里太好了,我很喜欢,毕竟就我们娘儿俩住,要是太大了,肯定害怕……”
“嗯,”陈繁源点了点头,“是这个理,下午派几个下人过来,再好好收拾收拾!以后家里缺什么少什么,你回家直接找我要!”
“是,谢谢大伯!”
陈繁源瞥了一眼儿子,眉头一拧:“别哭丧着脸,你爹我娶了五房姨太太,哪一个也没像你这么费劲!”
陈盛南涨红着脸,不敢犟嘴。
就这样,陈卫熊一家三口安顿了下来。
有了这么一个安逸温馨的小院子,有每个月200大洋的月例,还有陈氏家族的保护……这要比两个人之前设想的强太多太多了。
当天傍晚,厨子兰姐和佣人刘妈就到位了。
陈卫熊观其面相,都是老实忠厚之人,这才把心放在了肚子里。
接下来的几天,他几乎没闲着,每天都出去采买生活用品,恨不得把家里填满了。
到了夜里,儿子睡着以后,两个人便在床榻上翻云覆雨,直至天明。
一次三姐问他:“能不走了吗?”
好半响,他才说:“过去了一些事情,我有责任,这口气憋的难受,等我们把腰杆挺直了,一定回来,陪你田园终老……”
三姐用手掐他,一下又一下,一边掐一边哭。
陈卫熊一动不动,任她发泄。
他不想对不起那些兄弟,可这样就会对不起她们娘俩,这辈子都欠她们的。
转眼到了六月中旬,陈卫熊要走了。
昨晚他已经去过祖宅,与大伯一家人告别过了,不用再去。
吃过早饭,两口子来到书房,陈卫熊伏案写下了一幅字:仁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随后写下落款:民国辛酉年,陈盛行。
三姐细看后说:“字一般,不过力透纸背,有气势!”
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陈卫熊把腰间那把大镜面匣子放在了书桌上,轻声说:“收好,万一有什么危险,用得上!”
“放心吧,我不去送你了!”三姐把枪收了起来,哼着歌出去了,忙忙碌碌,丝毫看不出来丈夫马上要离开,甚至可能几年都看不到。
她越是这样,陈卫熊就越难受,同样也不敢表现出来。
两个人谁都没抹眼泪,自然地就像陈卫熊只是出去买东西,很快会回来一样。
来到卧室,抱起啯着手指头的大胖儿子,陈卫熊差一点儿眼泪就下来,亲了亲他的小脸蛋儿,这才放回摇篮里。
“我走了!”他走出来说。
饭桌上的碗筷已经被刘妈收拾下去了,饭桌也擦干净了,三姐拿着块抹布还在一下下认真擦着,头也没回:“嗯,去吧!”
脚步声远了,她两只手拄在了桌面上,眼泪再也控制不住。
院子里,厨子兰姐、佣人刘妈和陈卫熊打招呼,都以为他又出去买东西。
陈卫熊走出大门,就见辉伯赶着马车到了,大哥陈盛南从车厢跳了出来,笑道:“走,大哥送你去火车站!”
直到上了马车,三姐也没出来。
车走远了,陈卫熊忍不住探出头往后看。
终于看到了那个高挑的身影,抱着孩子,站在家门口。
陈卫熊视线开始模糊,连忙把头缩了回去,他不敢再看,唯恐这双脚再也挪不动。
陈盛南送他上火车后才离开,还给他带了二百块大洋,一再叮嘱放好了。
火车慢得像牛一样,中间又倒了两次车,到北京城再换车时,已经是五天以后了。
与往南走的列车不同,北京去往哈尔滨的这趟列车,是中方和俄国共同经营的,坐得起火车的还是少,整节车厢勉强坐满,其他车厢有好多空位。
两个要饭的去了下节车厢,竹板‘噼噼啪啪’还在敲着。
伴随着铁轨声声,车窗外的风灌进车厢,很是凉爽。
陈卫熊两只手拄在小桌板上,托着下巴默默看着窗外夜色,自己在东北生活的时间太长了,已经不再适应南方的气候,不知道她们娘俩怎么样……
火车到奉天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傍晚,陈卫熊**都坐麻了,浑身难受。
夜里十点,在开原县上来三个人,前面这小子二十岁出头,穿着一套白色西装,拄着个文明棍儿,左顾右盼,趾高气扬。
这小子形象不错,就是有些油头粉面。
他身后跟着个穿马褂的中年汉子,戴着瓜皮帽,手里拎着皮箱。
看这谦卑的模样,应该是个管家。
他身后还有一个神情木讷的汉子,体格儿不错,护院打扮,这是保护出门在外的少爷。
年轻人坐在了陈卫熊过道旁的座位上,管家模样地坐在了他旁边,护院坐在了后排座空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