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傻女逃荒路上起飞了 第五百八十章 地方不够

小说:农门傻女逃荒路上起飞了 作者:楠小弓 更新时间:2025-07-11 23:45:48 源网站:2k小说网
  ();

  姐弟俩吐吐舌头,笑嘻嘻的蹲回去。

  甜丫拿来剪子,咔咔咔在每个娃碗里剪几刀,方便小孩吃。

  吃起来方便了,几个娃老实了,乖乖扒饭。

  “哇,阿姐,粉条在我嘴里游泳呢。”桃丫惊呼。

  “不是游泳,是躲猫猫。”铁蛋鼓着腮帮子,瓮声瓮气反驳。

  只要不祸害粮食,没人管小孩笑闹。

  甜丫重新回去吃饭,碗里的粉条已经变温热,吃起来更方便。

  钱氏把刚才长粉条的事说了一遍,建议道:“粉条做太长吃起来不方便,咱们做的时候得把粉条切断吧。”

  “对,是该切断的。”甜丫赞赏的看一眼大伯娘,“今早就我一个人忙活,没来得及把粉条切断。

  以后咱们做粉条的时候,展臂长就得切断。

  晾的时候对折晾,干了以后大概也就一个胳膊长,不仅方便打理还方便携带。”

  钱氏得了夸,高兴的笑了。

  田氏在旁边翻白眼,她昨晚决定挣管事的位置,今个就把大嫂当成了对家。

  可她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问题,只觉得粉条好吃。

  头一次吃粉条,一家人都觉得好吃,桑大伯几个吃完一碗就去添第二碗。

  过了这么久,锅里的粉条除了泡胖一圈,依旧劲道。

  三人盛完饭回来齐齐惊呼,“这粉条竟然泡不烂?不像汤饼,稍微泡一会儿吃起来就面糊糊的。

  口感不好,没粉条口感好。

  这要是卖出去,光冲它的口感应该就有不少人乐意买。”

  “不错,久煮不烂,口感弹牙是粉条其中一个优点。”甜丫吃饱了放下碗,给几人介绍道:“除了这个优点。

  粉条晒干了能久放,只要放在干燥的地方存放个两三年都不是问题。

  买回去也不用担心坏。

  除了这个,粉条晾干以后重量很轻,出远门带上几斤就够吃很久了。

  比携带干粮轻便,煮起来也快,可以干着丢锅里直接煮。”

  “真的?”孙氏惊呼。

  她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口粮,对比起来别的口粮确实 没有粉条好。

  “比珍珠都真!”甜丫对自己的粉条很自信,光凭这些特性,粉条就不愁卖。

  只要把这些名头传言出去,生意自会找上门。

  “那粉条就不愁卖了。”有金有些激动的说,“比粮食轻省,又耐放。

  做法也简单,这些优点肯定很得出远门之人的喜欢。

  曲河堡不是商队的落脚地吗?咱们可以把粉条卖给商队的人。

  指定卖得出去。”

  有金越说越兴奋,恨不得现在就拿着粉条去推销。

  甜丫看着有金哥,突然开口,“大哥,你是个做生意的材料。”

  也是个当管事的材料。

  到时候可以把粉条贩售的事交给大哥来干。

  人尽其才。

  有金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钱氏和大伯与有荣焉的看着大儿子,儿子有本事他们比自己有本事还高兴。

  钱氏觉得大儿子像她。

  一顿饭吃完,甜丫额间冒了汗,解开脖子上的扣子,看着家里其余人吃。

  放了茱萸大人吃着还行,小孩吃多了就觉得辣,尤其是吃到最后,碗里的粉条吸饱了汤汁。

  到嘴里更辣了。

  几个小孩吃的吐着舌头斯哈斯哈。

  宝蛋红着嘴唇问甜丫,“大姐,明天还能吃这个吗?”

  “嘴都辣肿了,你还想吃。”甜丫指指他的小香肠嘴。

  “能,这个好吃。”在宝蛋这里好吃就是王道。

  他不在意的擦一把嘴,“吃多了就习惯了。”

  以前咋没觉得茱萸这么好吃?

  桃丫几个也纷纷喊话,明天还要吃这个。

  甜丫大手一挥,豪气说:“想吃明个接着吃。”

  几个小孩欢呼出声儿。

  “吃吃吃,家里多少粮食够你们造的。”冯老太最能体会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句话。

  年轻那会儿,她每天都在为喂饱四个儿子发愁。

  “自己的碗自己端进灶屋。”钱氏收拾桌子上的空碗,一边吩咐小孩把碗端出去。

  有人收拾碗筷,有人收拾桌椅,很快堂屋就被收拾干净了。

  甜丫把门开着散味儿。

  一边琢磨做粉条的事儿,如今村里人都知道粉条做出来了,今天不让大家伙看到粉条显然不成。

  但是光她一个人做肯定忙不过来,加上四婶和大伯人手也不够。

  西头坟地附近作坊还没收拾好,暂时不能用。

  只得在家里做。

  正想着,桑有福拄着拐过来了,桑同文在旁边扶着老头。

  雪一直没停,路上积雪没过脚背,桑老头和甜丫家隔着七八家,离得还挺远。

  同文不放心阿爷,跟着把老头送过来。

  “你家这院子扫的干净啊?吃过饭没?”桑有福特意避开早饭的时辰过来的。

  甜丫点点头,看老头探头往灶屋里看,她了然的请人进屋,“您是来看粉条的吧?”

  桑有福不隐瞒,“盼了这么久,终于能见见粉条的真容了,阿爷可不得惦记。”

  “哪是惦记啊。”桑同文笑着拆穿阿爷,“听说粉条做出来以后,阿爷坐立难安的,恨不得立马过来你家。”

  甜丫懂,喊浔哥把灶屋留的半碗粉条端过来,这是她特意留出来的,就是为了给老头解惑。

  粉条冷了,已经变成全白的,真应了白玉粉条这个名字。

  老头撸起袖子,坐直身子拿起一根,捻了捻又扯了扯。

  唇角不自觉翘起,“这就是白玉粉条,你这名字起得好,正和粉条的样子。”

  桑同文歪着头打量,“这要是不知道诀窍,压根看不出粉条是地蛋做的。”

  地蛋圆溜溜,皮黄不拉几的,粉条却是圆长条,白白净净的看着跟块白玉似的。

  二者外貌颜色没一点相似。

  “要是真那么容易被人猜出来,咱也没必要保密了。”甜丫说。

  提起保密,桑有福放下粉条,说起正事,“既然你都试做成功了,咱们是不是可以开工了。

  对了,揉粉团的人定下来的没有?”

  甜丫也正想找老头说这件事,“人选刚定下几个,人选好定。

  难得是作坊还没有建好,咱现在没地方做粉条。

  我家灶屋就那么大,七八人就站不下了,也就一个灶台。

  可是不在我家,没人盯着我又怕有人趁咱们不注意偷瞧做粉条。

  这对签了保证文书的人来说也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