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当天,她认祖归宗做回长公主 第712章

小说:和离当天,她认祖归宗做回长公主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7-29 14:14:44 源网站:2k小说网
  ();

  京城大降温。

  深秋初冬的季节,寒风嗖嗖的,不少人穿上了薄袄。

  阿留步履匆忙地回到正院。

  顾不得喘口气,张口就禀报。

  “殿下,白姨娘,被世子毁了容貌,卖进了波斯黑窑。”

  宋谨央正在整理账册,听到消息,神色微怔。

  难怪她左等右等不见白淑宜出招,原来是着了崔承的道。

  想到上一世的白淑宜,哪怕死了多年,还被崔承放在心尖上宠。

  这一世的白淑宜可是凄惨多了。

  竟然生生毁在了爱人的手上。

  “崔承呢?”

  阿留面上露出尬色,递上世子送来的信,吞吞吐吐了半晌,又挤出一个消息。

  崔承出家了!

  从此,世间再无武安侯世子。

  宋谨央微愣,暗暗感慨一句造化弄人,打开信匆匆看了看,眉头紧蹙。

  阿留紧张起来。

  “殿下,世子在信里写了什么?”

  世子都做和尚了,还不放过主子?

  非得写什么信来恶心人?

  不免后悔将信递给宋谨央。

  宋谨央沉吟片刻,低声吩咐。

  “义父要捐药,明儿你让他去一次顾大夫的小院。”

  义父这个巫王,是时候悄悄登场了。

  陈王对使团出手,父皇不可能装聋作哑。

  只怕……

  “啊?哦!”

  阿留奇怪,老爷生意做得大,哪是顾大夫的小院能吃下的?

  但主子的决定,哪里容她置喙,急步赶去前院。

  一切就绪,宋谨央低下头,全神贯注地整理账册。

  仿佛崔承出家的消息,就如一股秋日凉风,吹过了,就没了!

  阿留蹑手蹑脚地出门,直到掩上屋门,才长舒一口气,灿烂得笑了起来。

  主子终于彻底摆脱了武安侯府。

  与宋谨央的平静不同,武安侯府早就乱成一锅粥。

  武安侯夫人癫了后,中馈实际掌管人成了白姨娘。

  但白姨娘失踪了,翻遍整个后宅都没找着人。

  她住的院子,不知被谁翻箱倒柜,一片混乱。

  白姨娘还没找到,世子出家的消息传回京中。

  消息传入侯爷耳中,他整个人像被雷击中,瞬间石化。

  一夜之间老了十来岁,鬓发瞬间染白。

  失去继承人的武安侯府,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

  下人们的心思就多了起来。

  哪还能静下心来干活?

  成天凑在一起,不知在谋算些什么。

  终于,在一个冬日的早晨,侯爷醒来,扯着嗓子吼了又吼,不见有人进来伺候。

  笨手笨脚地胡乱套上衣衫出去一看,惊掉了下巴。

  整个侯府,除了侯夫人披头散发地满院疯跑,就只剩他一个大活人。

  下人们,趁夜潜入侯夫人房中,偷了摆放身契的匣子,扫荡了府里为数不多的财物,连米面油都没有放过。

  如今的侯府,比侯爷的衣兜还要干净。

  什么东西,都没给他留下。

  侯爷直勾勾地瞪着地上的匣子,像张着大口的妖魔,等着人上钩。

  不知过了多久,侯爷哈哈大笑起来。

  笑着笑着,嚎啕大哭。

  这一哭,哭得山崩地裂,闻之令人悲鸣。

  不知哭了多久,侯爷从床头柜里拿出最后一件没有被偷的东西——鸠酒。

  他颤颤巍巍地打开瓶盖,把鸠酒倒在桌上的茶盏里。

  因为手抖得厉害,大半洒在外面。

  好不容易倒了大半杯,他这才起身将侯夫人拉进屋来。

  拿起桌上的鸠酒,一口一口伺候着她喝了下去。

  此刻的侯爷,像是年轻了不少,眼里全是柔情。

  一边喂侯夫人喝,一边温柔地说:“慢点喝,别着急!”

  还揽起袖子,替她轻轻地擦拭溢出唇角的汁液。

  侯夫人如天真的孩童般,睁着浑浊的眼睛,苍老的面容上,露出童稚般的笑。

  “承儿,回家!”

  侯爷的眼泪当场飙了出来,哽着声音道:“好,回家!”

  一杯鸠酒喝下没多久,侯夫人就痛得满地打滚。

  侯爷温柔地凝视着痛苦不堪的侯夫人。

  轻声道:“夫人,下一世,别嫁给我吧!”

  当世人发现武安侯府的变故时,侯府只剩死去多时的侯夫人。

  侯爷,失踪了。

  有人说他和儿子一样,出家了。

  有人说他选了块风水宝地,自我了结了。

  还有人说他本就是敌国派来的细作,任务失败,潜逃出京。

  ……

  总之,流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

  “唉,造化弄人!有福之人,不入无福之家。幸亏大公主没有嫁进侯府,要不然下场也同样凄惨。”

  “侯府走下坡路,正是从大公主悔婚开始的。”

  不知谁嘟囔了一句,众人沉默。

  事关皇家,谁敢议论?

  脑袋还要不要了?

  有大胆地多了句嘴。

  “侯府没人了,爵位会收回吧?”

  众人一哄而散。

  爵位给谁都给不到他们头上,还是不参与为妙。

  就在人们的眼睛,牢牢盯着爵位的时候,一道圣旨,如晴天霹雳,震惊了所有人。

  耀宗非但没有收回爵位,还把爵位给了崔承的弟弟崔继。

  人们眨着眼睛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来,侯府还真有这么个人。

  明面上,崔继是嫡出。

  但了解内情的都知道,崔继的生母是府里的丫头。

  去母留子,孩子记在了侯夫人名下。

  平日里养在庄子上,连侯爷都不闻不问。

  后来中了举,外放南岭做了县令。

  算算时日,三年任期已到,崔继的确该回京述职了。

  圣旨下,人们感慨万千。

  时也运也,谁能想得到,当年被整个侯府排斥在外的孩子,有朝一日荣归故里,继承爵位!!!

  消息传到宋谨央耳中。

  她的眸光猛地大炽。

  崔继!!!

  难怪她近日总觉得心神不宁,似乎忘记什么重要的事情。

  她腾地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走动,懊恼的神色一览无遗。

  她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记了?

  前世,崔继正是在回京述职的路上,被害身亡。

  他的儿子辗转多年,才得以回京,向她求救。

  宋谨央告诫自己要冷静。

  像是自言自语般,发出一道道指令。

  “查侯爷的下落!”

  心狠手辣的侯爷,不过是扮猪吃老虎罢了。

  她才不信他会遁世。

  “出京,接应崔继!务必确保他的安全!”

  “严密监视陈王,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

  阵阵寒风吹过。

  枝头,最后一片秋叶落了地。

  武安侯府的事,在喧闹了一阵后,归于平静。

  毕竟,京中那么多世家权贵,谁又会为一个无实权的侯府搭上精力?

  尤其是,陈王的事情败露了。

  他暗中袭击波斯使团,试图造成两国纷争的阴谋瞒不住了。

  消息走露的原因很可笑。

  说是陈王看上下属的女儿,非得纳为侍妾。

  下属怒不敢言,悄悄买通乞丐,四处散播陈王袭击使团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