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绣**娘家人,明显是想把李绣**血吸干呐。
而李绣娘似乎也是豁出去了,不在乎在林若蓝这个只见过一两面的陌生人面前丢脸。
把自己家中的破烂事说了个一干二净。
“如果就那样也就罢了,反正我也还有手艺,多少能够赚点银子维持生活,可是他们,他们竟然……”
林若蓝竖起耳朵,继续听下去。
边上的林满秀已经尴尬不已,她一个未出嫁的女儿家,也不合适听这些啊。
娘啊娘,你怎么不打断对方?
林若蓝自然看见了林满秀求助的眼神。
林若蓝用眼神回复。
瞧着点儿,这些可都是生活阅历。全是经验值。
林满秀:“……”
那边的李绣娘以及继续,“可他们竟然还想把我嫁出去换银子!我都已经一把年纪了……”
显然李绣娘这一阵子是憋狠了,满腹的委屈无处诉说,如今倒起来是箩筐又箩筐。
更让她心寒的是,哥嫂他们说的人家……
李绣娘都不好意思说。
她都三十多的人了。
呜呜呜呜,她的命怎么就那么苦啊!
李绣娘越想越伤心,哪里还顾得上人家未婚小姑娘在场。
哭得那叫一个凄惨。
不过不多时,屋子外面就传来了一个中年女人的尖利的声音。
“哪有这么大的小姑子回娘家吃白饭的,又不是黄花大闺女,那老爷可是个有钱的,你嫁过去之后,保管你吃香的喝辣的,过上富太太的好日子。”
林若蓝心说,今天可真是开了眼了。
方才李绣娘可是说了那老爷什么货色。
都已经六十岁,重孙子的已经好多个了。
找第三十八房小妾。
至于为什么人家有银子不去寻那黄花大闺女?
那是因为那老爷就喜欢成**人。
纳进府里的妇人,就只有一二年的活头。
是以,几乎每年都要纳妾。
这在永宁县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要不然李绣娘也不能这么容易就打听到。
李绣娘自觉年纪一把人老珠黄,可好死不如赖活着。
她还不想死。
因此无论哥嫂以及父母他们怎么劝说,都不同意这门婚事。
而哥嫂他们眼馋一百两银子的聘金,这两日是天天过来劝说。
李绣娘伤心不已,银子银子没了,娘家娘家待不下去。
颇有种天大地大,却无处容身之感。
外面李绣娘嫂子的劝说洗脑还在继续。
最后李绣娘忍无可忍,直接开门就是骂。
林若蓝与林满秀缩在一旁,见证姑嫂两个撕破脸皮,闹得不可开交。
林满秀扯了扯她**袖子,“娘,咱们还是赶紧走吧。”
人家家里正闹着呢,她们两个一直杵着,那多不好。
林若蓝点头,“李绣娘,今儿个不凑巧,我们就先回去了,下次再来拜访。”
来之前林若蓝没想到李绣娘家里糟心事这么多,怕是请她做老师的事情,是不成了。
罢了,再寻寻别人吧。
实在不行,那就去绣坊问,只要肯花银子总能找到合适的。
李绣娘顾不上林若蓝母女两个,说了抱歉。
林若蓝她们出了院子,对视了一眼。
面面相觑。
“娘,咱们现在去哪儿?”拜师的事情算是黄了,林满秀却还不想回去。
“直接去绣坊问问有没有合适的师父好了。”
其实林满秀现在的手艺,在她看来已经挺不错的了,只是林满秀自己并不是很满意。
她想精进自己的手艺。
因为手艺更好,卖出的绣品更加值钱。
听说名气大的绣娘,一幅绣品可以卖出好几百两的银子呢。
她不求几百两。
有个几十两,就够她买房置地做嫁妆,过上好日子了。
本来见到李绣娘家这么乱,还以为自己无法找师傅了呢。
没想到峰回路转,娘立刻说了去绣坊找。
林满秀大喜。
“娘,咱们现在就去吧。”
原主她们现在住在县城,骡车什么的她们也没留,而是让林老三他们赶走了。
毕竟过几日地里的麦子可以割了,骡子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因此两人是步行来的李绣娘家。
虽然有点远,但来的时候两人为了多熟悉熟悉县城,就没有叫牛车。
两人做了决定,便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渐渐远去。
“娘,这李家人也真是狠心。李绣娘好不容易赎身得了自由,最后却落得如此境地。”
林满秀觉得大人的世界好复杂。
她觉得既然已经闹成了这样,李绣娘何不直接离开李家。
她又不是没有手艺,赁一间屋子自己住不好吗。
林满秀把自己想法一说。
林若蓝却是叹了一口气。
别说古代了,就现代的女子不嫁人那些七大姑八大姨还催婚各种内涵呢。
古代一个寡妇独自生活,那日子的确不好过。
林若蓝倒是明白李绣**犹豫。
“以后看人不能光听人家说了什么,而是要看看人家做了什么。知道吗?”
林若蓝一边走,一边又与林满秀说了一些个生活之道。
“你以后也要擦亮眼,比如李家这种人家,那就是豺狼虎豹,沾都不要沾边儿。”
林满秀使劲儿点头,“娘,我晓得的。这种人家,此人不吐骨头,黑得很。”
朋友都不想做。
两人一路走,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后,来到了一家绣坊。
两人先进去瞧了瞧绣品,发现绣品一般之后,就退了出来。
永宁县挺大的,有好几家绣坊。
林若蓝与林满秀两人一个一个看过去,就选了绣工最好生意也是最好的绣坊。
林若蓝先是让林满秀挑了一个喜欢的绣帕。
又扯了一些绣布与绣线去结账。
趁着结账的时机,林若蓝就向掌柜的打听。
“掌柜的,我能与你打听一件事儿吗?”
客人正欲付银子,掌柜的哪能拒绝。
“客人您说。”
“是这样的,我想给我女儿请一个刺绣的师父,我女儿已经有些手艺,不过只是寻常,所以想打听一下绣坊有没有合适的绣娘接这活儿。”
掌柜的闻言挺诧异。
她想了一圈,而后说道,“倒是两三个人选,不过具体如何,还需要你们自己去问。”
而李绣娘似乎也是豁出去了,不在乎在林若蓝这个只见过一两面的陌生人面前丢脸。
把自己家中的破烂事说了个一干二净。
“如果就那样也就罢了,反正我也还有手艺,多少能够赚点银子维持生活,可是他们,他们竟然……”
林若蓝竖起耳朵,继续听下去。
边上的林满秀已经尴尬不已,她一个未出嫁的女儿家,也不合适听这些啊。
娘啊娘,你怎么不打断对方?
林若蓝自然看见了林满秀求助的眼神。
林若蓝用眼神回复。
瞧着点儿,这些可都是生活阅历。全是经验值。
林满秀:“……”
那边的李绣娘以及继续,“可他们竟然还想把我嫁出去换银子!我都已经一把年纪了……”
显然李绣娘这一阵子是憋狠了,满腹的委屈无处诉说,如今倒起来是箩筐又箩筐。
更让她心寒的是,哥嫂他们说的人家……
李绣娘都不好意思说。
她都三十多的人了。
呜呜呜呜,她的命怎么就那么苦啊!
李绣娘越想越伤心,哪里还顾得上人家未婚小姑娘在场。
哭得那叫一个凄惨。
不过不多时,屋子外面就传来了一个中年女人的尖利的声音。
“哪有这么大的小姑子回娘家吃白饭的,又不是黄花大闺女,那老爷可是个有钱的,你嫁过去之后,保管你吃香的喝辣的,过上富太太的好日子。”
林若蓝心说,今天可真是开了眼了。
方才李绣娘可是说了那老爷什么货色。
都已经六十岁,重孙子的已经好多个了。
找第三十八房小妾。
至于为什么人家有银子不去寻那黄花大闺女?
那是因为那老爷就喜欢成**人。
纳进府里的妇人,就只有一二年的活头。
是以,几乎每年都要纳妾。
这在永宁县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要不然李绣娘也不能这么容易就打听到。
李绣娘自觉年纪一把人老珠黄,可好死不如赖活着。
她还不想死。
因此无论哥嫂以及父母他们怎么劝说,都不同意这门婚事。
而哥嫂他们眼馋一百两银子的聘金,这两日是天天过来劝说。
李绣娘伤心不已,银子银子没了,娘家娘家待不下去。
颇有种天大地大,却无处容身之感。
外面李绣娘嫂子的劝说洗脑还在继续。
最后李绣娘忍无可忍,直接开门就是骂。
林若蓝与林满秀缩在一旁,见证姑嫂两个撕破脸皮,闹得不可开交。
林满秀扯了扯她**袖子,“娘,咱们还是赶紧走吧。”
人家家里正闹着呢,她们两个一直杵着,那多不好。
林若蓝点头,“李绣娘,今儿个不凑巧,我们就先回去了,下次再来拜访。”
来之前林若蓝没想到李绣娘家里糟心事这么多,怕是请她做老师的事情,是不成了。
罢了,再寻寻别人吧。
实在不行,那就去绣坊问,只要肯花银子总能找到合适的。
李绣娘顾不上林若蓝母女两个,说了抱歉。
林若蓝她们出了院子,对视了一眼。
面面相觑。
“娘,咱们现在去哪儿?”拜师的事情算是黄了,林满秀却还不想回去。
“直接去绣坊问问有没有合适的师父好了。”
其实林满秀现在的手艺,在她看来已经挺不错的了,只是林满秀自己并不是很满意。
她想精进自己的手艺。
因为手艺更好,卖出的绣品更加值钱。
听说名气大的绣娘,一幅绣品可以卖出好几百两的银子呢。
她不求几百两。
有个几十两,就够她买房置地做嫁妆,过上好日子了。
本来见到李绣娘家这么乱,还以为自己无法找师傅了呢。
没想到峰回路转,娘立刻说了去绣坊找。
林满秀大喜。
“娘,咱们现在就去吧。”
原主她们现在住在县城,骡车什么的她们也没留,而是让林老三他们赶走了。
毕竟过几日地里的麦子可以割了,骡子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因此两人是步行来的李绣娘家。
虽然有点远,但来的时候两人为了多熟悉熟悉县城,就没有叫牛车。
两人做了决定,便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渐渐远去。
“娘,这李家人也真是狠心。李绣娘好不容易赎身得了自由,最后却落得如此境地。”
林满秀觉得大人的世界好复杂。
她觉得既然已经闹成了这样,李绣娘何不直接离开李家。
她又不是没有手艺,赁一间屋子自己住不好吗。
林满秀把自己想法一说。
林若蓝却是叹了一口气。
别说古代了,就现代的女子不嫁人那些七大姑八大姨还催婚各种内涵呢。
古代一个寡妇独自生活,那日子的确不好过。
林若蓝倒是明白李绣**犹豫。
“以后看人不能光听人家说了什么,而是要看看人家做了什么。知道吗?”
林若蓝一边走,一边又与林满秀说了一些个生活之道。
“你以后也要擦亮眼,比如李家这种人家,那就是豺狼虎豹,沾都不要沾边儿。”
林满秀使劲儿点头,“娘,我晓得的。这种人家,此人不吐骨头,黑得很。”
朋友都不想做。
两人一路走,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后,来到了一家绣坊。
两人先进去瞧了瞧绣品,发现绣品一般之后,就退了出来。
永宁县挺大的,有好几家绣坊。
林若蓝与林满秀两人一个一个看过去,就选了绣工最好生意也是最好的绣坊。
林若蓝先是让林满秀挑了一个喜欢的绣帕。
又扯了一些绣布与绣线去结账。
趁着结账的时机,林若蓝就向掌柜的打听。
“掌柜的,我能与你打听一件事儿吗?”
客人正欲付银子,掌柜的哪能拒绝。
“客人您说。”
“是这样的,我想给我女儿请一个刺绣的师父,我女儿已经有些手艺,不过只是寻常,所以想打听一下绣坊有没有合适的绣娘接这活儿。”
掌柜的闻言挺诧异。
她想了一圈,而后说道,“倒是两三个人选,不过具体如何,还需要你们自己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