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局让娇俏女阎王扶墙 第80章 扣旨

小说:历史:开局让娇俏女阎王扶墙 作者:马上暴富 更新时间:2025-07-18 14:28:36 源网站:2k小说网
  ();

  第八十章 扣旨

  监军依然坚持己见。

  “侯爷,您的心情我能理解。”

  “但规矩就是规矩,若开了这个先例,以后士兵们都随意违抗皇命,那军队将成何体统?”

  郑雅儿向前一步,坦然说道。

  “监军大人,此次行动是我提议并主导的,与顾公子无关。”

  “要罚就罚我一人,恳请大人放过顾公子。”

  顾春风连忙说道。

  “郑姑娘,此事我也参与其中,怎能让你一人承担?要斩首便斩我吧!”

  侯爷看着两人,心中既感动又焦急。

  “监军大人,还请您三思啊!郑姑娘和顾将军都是难得的人才,此次又立下大功。”

  “若因这一次的违抗皇命便将他们斩首,实在是军中的一大损失。”

  侯爷继续劝说着。

  然而,监军依旧坚决。

  “侯爷,不是我不通情理,实在是军法难容。”

  “若不惩处,我无法向圣上交代,也无法向全军将士交代!”

  双方各执一词,矛盾逐渐激化。

  在双方僵持不下,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断裂的弓弦。

  士兵们围在四周,大气都不敢出。

  目光在侯爷、监军以及郑雅儿和顾春风身上来回流转,心中满是忧虑。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队身着朝廷服饰的骑兵扬尘而来。

  为首的正是传旨太监。

  “圣旨到!”

  传旨太监尖锐的声音划破了清晨的寂静。

  众人心中皆是一凛,下意识地整理衣衫,跪地接旨。

  传旨太监迈着细碎的步伐,神色严肃地展开圣旨,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边关战事胶着,敌军以侯爷性命要挟。”

  “朕权衡利弊,为保侯爷周全,亦顾全大局,同意割让边境十城予敌。”

  “望边关将士坚守职责,勿生懈怠,保我边境安宁。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虽心中震惊不已,但仍接下圣旨。

  然而,营帐内外却陷入了一片死寂。

  众人面面相觑,难以置信皇帝竟真的同意割地求和。

  侯爷缓缓起身,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

  他怎么也没想到,皇帝最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割让十城,这不仅意味着国家领土的丧失。

  更可能让边关将士们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顾春风和郑雅儿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震惊与愤怒。

  郑雅儿忍不住说道。

  “割地求和,这……这岂不是长了敌军的气焰?往后敌军必定更加肆无忌惮!”

  监军的脸色也十分难看,他低声说道。

  “圣上此举虽有无奈之处,但割地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恐怕后患无穷。”

  士兵们私下里也开始窃窃私语,对皇帝的决定充满了不解和失望。

  “咱们拼死拼活地打仗,怎么最后却要割地?”

  “是啊,这让死去的兄弟们怎么瞑目?”

  此时,传旨太监看着众人的反应,轻咳一声,说道。

  “侯爷,圣上还另有旨意,此次擅自行动营救侯爷之人。”

  “虽违抗皇命,但情有可原,功过相抵,不予追究。”

  众人听了,心中稍感宽慰。

  侯爷赶忙谢恩。

  “圣上英明,臣等定当谨遵圣意。”

  传旨太监走后,营帐内的气氛依旧压抑。

  侯爷看着众人,说道。

  “圣上既已做出决定,我们只能服从。但割地之事,绝非善了。”

  “敌军必定以为我们软弱可欺,日后恐会变本加厉。”

  “我们必须加强戒备,以防敌军再次进犯。”

  顾春风点头道。

  “侯爷所言极是。虽然圣上已赦我等之罪,但我们不能因此懈怠。”

  “边境局势危急,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虽说如此,但郑雅儿心中的愤懑如汹涌的潮水般难以平息。

  她忍不住再次提出异议。

  “侯爷,割让十城实乃资敌之举啊!这十城之地,有丰富的资源和险要的地势。”

  “一旦落入敌军之手,他们必定如虎添翼,日后想要收复,谈何容易?”

  “我们应该以战逼和,让敌军知道我们并非软弱可欺,主动求和才是正理。”

  侯爷微微点头,神色凝重。

  “郑姑娘所言不无道理。只是圣上已经做出决定,我们一时难以更改。”

  “但加强军备,以防敌军生变,确是当务之急。”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郑雅儿的观点。

  监军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说道。

  “郑姑娘,圣上旨意已下,我们身为臣子,理应奉旨行事。”

  “如今割地求和,虽非良策,但或许能换得一时的安宁,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贸然开战,胜负难料,万一局势失控,受苦的还是黎民百姓。”

  郑雅儿心急如焚,继续争辩道。

  “监军大人,您只看到了眼前的安宁,却未考虑到长远的危害。”

  “敌军狼子野心,怎会因这十城便满足?”

  “今日的退让,只会换来他们明日更嚣张的进犯。”

  “只有让他们在战场上见识到我们的实力,才会真正有所忌惮,主动寻求和平。”

  正当他们争论不休时,一封密信悄然送到了监军手中。

  监军看完信后,脸色微变,陷入了沉默。

  原来,朝中以公孙皓为首的一派,一直在暗中支持割城求和事宜。

  公孙皓认为,连年的战事让国家的经济和民生遭受重创。

  割地求和可以让国家有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他在朝中不断游说,甚至买通了一些大臣,共同向皇帝施压,促成了割地的决定。

  而监军,也受到了公孙皓一派的影响,认为奉旨行事才是稳妥之举。

  侯爷陷入了深深的两难境地。

  一边是圣上已下的圣旨,作为臣子,理应遵从。

  另一边是郑雅儿所言的长远危机。

  割地求和恐遗患无穷,以战逼和或许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

  侯爷在营帐内来回踱步,心中天人交战。

  这每一步都关乎着边关的安危、国家的兴衰。

  若贸然执行圣旨割地,敌军必定气焰嚣张,日后边境恐永无宁日。

  可若违抗圣旨,私自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