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此同时。
与秦羽府邸的冰冷肃杀不同,皇城深处的慈宁宫,却是一片香烟缭绕,暖意融融。
“噗通!”
一声闷响,身穿蟒袍的秦源,竟是不顾王爷体面,双膝重重跪在了地上。
他对着凤榻上那位雍容华贵,手捻佛珠的老妇人,叩首泣拜。
“姑母,您要为侄儿做主啊!”
秦源的声音,带着泣血般的悲愤与嘶哑。
他抬起头,那张往日里威严的脸庞,此刻布满了泪痕与屈辱。
“那个孽障,那个孽障秦羽,他毁了我们镇南王府啊!”
凤榻上的太后,缓缓睁开了眼。
她的目光,看似浑浊,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她看着自己最疼爱的侄子,如今这般狼狈不堪的模样,眉头不禁紧紧蹙起。
“源儿,起来说话。”
太后的声音,带着一丝久居上位的威严,却也透着对家人的维护。
“有哀家在,天塌不下来。”
“姑母!”
秦源非但没有起身,反而重重磕了一个响头,额头与冰冷的地砖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镇南王府百年基业,一朝倾覆,爵位被削,家产充公!”
“他得了圣心,成了护国驸马,成了监察使,便不将我们这些家人放在眼里了!”
“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让王府蒙羞,回到府中,更是对他的母亲,对他的姐姐们恶语相向!”
“此等不忠不孝,狼心狗肺之徒,若不严惩,天理何在啊!”
秦源声泪俱下,将秦羽描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靠出卖家族上位的卑鄙小人。
太后手中的佛珠,停止了转动。
她眼中那丝精光,化作了凌厉的寒芒。
“好个秦羽。”
“真是哀家小看他了。”
她将佛珠重重拍在案几上,发出一声脆响。
“源儿,你放心。”
“他是你儿子,也是哀家的亲外孙,但既然他不认这门亲,哀家也绝不会认他这个外孙!”
“哀家,定会给你,给王府一个说法!”
得到太后的许诺,秦源眼中闪过一抹狂喜。
他猛地抬起头,语气急切而怨毒。
“姑母,事不宜迟!”
“如今他气焰正盛,我们必须趁他根基未稳,立刻出手!”
“请姑母降下懿旨,治他一个大不敬之罪,将他打入天牢,废去他所有官职封赏,如此,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他恨不得立刻就看到秦羽被踩在脚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惨状。
然而,听到这话,太后却并没有立刻应允。
她的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丝为难之色。
她轻轻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叹了口气。
“源儿,你当哀家不想吗?”
“只是时机不对。”
“麒麟殿上,皇帝为了那个孽障,已经当众驳了哀家的面子,罚了哀家禁足思过。”
“如今风头正劲,哀家若是再强行出手,那就是明着跟皇帝对着干了。”
“为了一个弃子,让你我姑侄与陛下的关系势同水火,不值当。”
太后毕竟是经历过风浪的,她看得比秦源更远,也更明白皇帝的底线在哪里。
秦源脸上的狂喜,瞬间凝固了。
他不甘心!
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看着秦羽平步青云,而自己沦为整个京都的笑柄?
“可是姑母,难道我们就这么算了?”
秦源的指甲,深深嵌入了掌心,几乎要掐出血来。
太后看着他那副不甘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终究是自己的亲侄子。
她缓缓开口,提点道。
“硬来不成,便只能智取。”
秦源猛地一怔,似乎想到了什么。
他眼中的怨毒,渐渐被一抹阴狠的算计所取代。
秦源的呼吸,陡然变得粗重起来。
“姑母说的是!是侄儿糊涂了!”
他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声音都变得兴奋起来。
“陛下不是封了他做监察使,巡按天下吗?”
“如今朝中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南境水患,灾民遍地,饿殍千里,可朝廷拨下去的赈灾款,却层层克扣,不知所踪!”
“这件事,牵连甚广,水深得很,陛下定会借此机会,彻查贪腐!”
秦源的眼睛,越来越亮,闪烁着毒蛇般的光芒。
“这监察使的位子,是荣耀,更是催命符!”
“姑母您想,若是我们稍稍运作一番,将秦羽推出去,让他做这个查案的先锋。”
“他查还是不查?”
“他若是查,必然会得罪盘根错错节的朝中势力,那些人哪个是省油的灯?不用我们动手,就能把他生吞活剥了!”
“他若是不查,便是渎职,是欺君!陛下亲封的监察使,却对国之大弊视而不见,陛下会如何想?”
“届时,我们只需在暗中推波助澜,伪造一些他与**污吏勾结的证据,栽他一个人赃并获!”
“到那时,他便是百口莫辩,死无葬身之地!”
这番话,如同一张阴森的大网,在慈宁宫中缓缓铺开。
这是一个阳谋!
一个将秦羽放在火上烤,让他进退维谷,左右都是死路的绝杀之局!
太后静静地听着,那张保养得宜的脸上,慢慢地绽开了一抹冰冷的笑容。
“好。”
“很好。”
太后重新拿起了案几上的佛珠,轻轻转动着。
“源儿,你总算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
“这个法子,甚好。”
“你只管回去,等着看好戏便是。”
“哀家,会亲自帮你,把他送上这条死路。”
“哀家倒要看看,他一个黄口小儿,怎么从这张天罗地网里,逃出去!”
……
同一时刻。
御书房内。
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当朝天子身着明黄龙袍,面沉如水,端坐于书案之后。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站着的六部尚书。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巨头,此刻却一个个噤若寒蝉,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脚下的金砖能看出一朵花来。
“南境水患的奏报,诸位爱卿都看过了吧。”
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重,在寂静的御书房中回响。
“三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千里沃野,化作一片泽国。”
“朕拨下去的百万两赈灾银,如同泥牛入海,到了灾民手里的,不足十之一二!”
“好大的胆子!”
“真是朕的好臣子啊!”
与此同时。
与秦羽府邸的冰冷肃杀不同,皇城深处的慈宁宫,却是一片香烟缭绕,暖意融融。
“噗通!”
一声闷响,身穿蟒袍的秦源,竟是不顾王爷体面,双膝重重跪在了地上。
他对着凤榻上那位雍容华贵,手捻佛珠的老妇人,叩首泣拜。
“姑母,您要为侄儿做主啊!”
秦源的声音,带着泣血般的悲愤与嘶哑。
他抬起头,那张往日里威严的脸庞,此刻布满了泪痕与屈辱。
“那个孽障,那个孽障秦羽,他毁了我们镇南王府啊!”
凤榻上的太后,缓缓睁开了眼。
她的目光,看似浑浊,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她看着自己最疼爱的侄子,如今这般狼狈不堪的模样,眉头不禁紧紧蹙起。
“源儿,起来说话。”
太后的声音,带着一丝久居上位的威严,却也透着对家人的维护。
“有哀家在,天塌不下来。”
“姑母!”
秦源非但没有起身,反而重重磕了一个响头,额头与冰冷的地砖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镇南王府百年基业,一朝倾覆,爵位被削,家产充公!”
“他得了圣心,成了护国驸马,成了监察使,便不将我们这些家人放在眼里了!”
“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让王府蒙羞,回到府中,更是对他的母亲,对他的姐姐们恶语相向!”
“此等不忠不孝,狼心狗肺之徒,若不严惩,天理何在啊!”
秦源声泪俱下,将秦羽描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靠出卖家族上位的卑鄙小人。
太后手中的佛珠,停止了转动。
她眼中那丝精光,化作了凌厉的寒芒。
“好个秦羽。”
“真是哀家小看他了。”
她将佛珠重重拍在案几上,发出一声脆响。
“源儿,你放心。”
“他是你儿子,也是哀家的亲外孙,但既然他不认这门亲,哀家也绝不会认他这个外孙!”
“哀家,定会给你,给王府一个说法!”
得到太后的许诺,秦源眼中闪过一抹狂喜。
他猛地抬起头,语气急切而怨毒。
“姑母,事不宜迟!”
“如今他气焰正盛,我们必须趁他根基未稳,立刻出手!”
“请姑母降下懿旨,治他一个大不敬之罪,将他打入天牢,废去他所有官职封赏,如此,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他恨不得立刻就看到秦羽被踩在脚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惨状。
然而,听到这话,太后却并没有立刻应允。
她的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丝为难之色。
她轻轻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叹了口气。
“源儿,你当哀家不想吗?”
“只是时机不对。”
“麒麟殿上,皇帝为了那个孽障,已经当众驳了哀家的面子,罚了哀家禁足思过。”
“如今风头正劲,哀家若是再强行出手,那就是明着跟皇帝对着干了。”
“为了一个弃子,让你我姑侄与陛下的关系势同水火,不值当。”
太后毕竟是经历过风浪的,她看得比秦源更远,也更明白皇帝的底线在哪里。
秦源脸上的狂喜,瞬间凝固了。
他不甘心!
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看着秦羽平步青云,而自己沦为整个京都的笑柄?
“可是姑母,难道我们就这么算了?”
秦源的指甲,深深嵌入了掌心,几乎要掐出血来。
太后看着他那副不甘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终究是自己的亲侄子。
她缓缓开口,提点道。
“硬来不成,便只能智取。”
秦源猛地一怔,似乎想到了什么。
他眼中的怨毒,渐渐被一抹阴狠的算计所取代。
秦源的呼吸,陡然变得粗重起来。
“姑母说的是!是侄儿糊涂了!”
他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声音都变得兴奋起来。
“陛下不是封了他做监察使,巡按天下吗?”
“如今朝中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南境水患,灾民遍地,饿殍千里,可朝廷拨下去的赈灾款,却层层克扣,不知所踪!”
“这件事,牵连甚广,水深得很,陛下定会借此机会,彻查贪腐!”
秦源的眼睛,越来越亮,闪烁着毒蛇般的光芒。
“这监察使的位子,是荣耀,更是催命符!”
“姑母您想,若是我们稍稍运作一番,将秦羽推出去,让他做这个查案的先锋。”
“他查还是不查?”
“他若是查,必然会得罪盘根错错节的朝中势力,那些人哪个是省油的灯?不用我们动手,就能把他生吞活剥了!”
“他若是不查,便是渎职,是欺君!陛下亲封的监察使,却对国之大弊视而不见,陛下会如何想?”
“届时,我们只需在暗中推波助澜,伪造一些他与**污吏勾结的证据,栽他一个人赃并获!”
“到那时,他便是百口莫辩,死无葬身之地!”
这番话,如同一张阴森的大网,在慈宁宫中缓缓铺开。
这是一个阳谋!
一个将秦羽放在火上烤,让他进退维谷,左右都是死路的绝杀之局!
太后静静地听着,那张保养得宜的脸上,慢慢地绽开了一抹冰冷的笑容。
“好。”
“很好。”
太后重新拿起了案几上的佛珠,轻轻转动着。
“源儿,你总算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
“这个法子,甚好。”
“你只管回去,等着看好戏便是。”
“哀家,会亲自帮你,把他送上这条死路。”
“哀家倒要看看,他一个黄口小儿,怎么从这张天罗地网里,逃出去!”
……
同一时刻。
御书房内。
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当朝天子身着明黄龙袍,面沉如水,端坐于书案之后。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站着的六部尚书。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巨头,此刻却一个个噤若寒蝉,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脚下的金砖能看出一朵花来。
“南境水患的奏报,诸位爱卿都看过了吧。”
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重,在寂静的御书房中回响。
“三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千里沃野,化作一片泽国。”
“朕拨下去的百万两赈灾银,如同泥牛入海,到了灾民手里的,不足十之一二!”
“好大的胆子!”
“真是朕的好臣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