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八章 只是同-志关系

  “吴金花同-志?”年轻人上前一步,主动伸手,“我是机械厂技术科的张晨,这是李厂长让我送来的。”

  吴金花握了握他的手,接过他另一只手里的信封。

  她打开一看,里面是两百元和一份合同。

  “这是……”

  吴金花满面疑惑的望向年轻的科长。

  “哦,这是你的喷油系统专利预付款。”张科长笑了,“厂里决定投产了,按照约定会先付一部分,当然了,这也是周教授特意嘱咐的,说是你父亲要做手术,应该是需要钱。”

  吴金花捧着信封,双手微微颤抖。

  这两百元不仅仅是能救急的钱,更是意味着她的设计得到了国家级大厂的认可!

  “谢谢!谢谢李厂长……谢谢周教授……也谢谢您……”她激动的语无伦次,甚至都忘记了请人家进屋坐一坐。

  “对了,还有这个。”张晨从车里取出了一个纸盒子。

  “这是厂里新出的柴油机模型,李厂长特意送给你做纪念。”

  吴金花打开纸盒,看到里面是一台精致小巧的金属模型,底座上面刻着“技术革新标兵吴金花”几个小字。

  她只觉得鼻子都酸了。

  张晨见她红了眼眶,又补充道:“还有,李厂长让我再次告诉你,毕业后随时欢迎你来厂里工作。”

  吴金花高兴的连连点头。

  站在旁边的吴金龙也格外高兴,不停的喃喃:“真好!我妹妹可真厉害!”

  送走客人后,吴金花飞奔回屋,把东西放在了父母的床头柜上。

  吴建国看着那台闪闪亮亮的模型,眼眶都湿-润了:“好啊!太好了!我家闺女有出息了!”

  ……

  随着吴建国的康复,小李也要到返校的时间了。

  临走前一晚,吴家准备了丰盛的送行宴。

  “小李啊,这几年多亏你照顾金花。”吴建国倒了一杯白酒,“叔敬你一杯!”

  小李连忙起身,谦逊的说道:“叔叔您言重了,金花本身就很优秀,都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酒过三巡后,吴建国突然朝着小李招了招手,示意他靠近后,低声说道:“小李,叔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吴金花登时预感有些不妙,想要打断父亲:“爸!”

  吴建国瞧着女儿都听到他的话头了,摆了摆手:“那行吧,那我就大声说,你们年轻人的事儿,按理来说我不该多嘴,但是金花现在还小,以后的路还长……”

  饭桌上顿时一片寂静。

  小李放下筷子,正色承诺道:“叔叔,我明白您的顾虑,我可以保证,在金花完成学业前,我们只是同-志关系。”

  他顿了顿,一双桃花眼满含深情的看向吴金花:“我会等她。”

  这句承诺让饭桌上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孟翠兰笑着给小李夹菜:“多吃点,回到学校里就吃不到家里的味道了。”

  吴金花则是言笑晏晏的看着家里人和小李之间的互动,满心温暖。

  晚饭后,小李一直把小李送到路口。

  夏夜的星空下,夜虫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李哥,我爸他……”

  “叔叔是为了你好。”小李握住了吴金花的手,捏了捏,“他说的很对,你才十六岁,应该专注学业才是。”

  在昏黄的路口的路灯下,两个人面对面的站着,许久后,吴金花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封信:“这是给你的信,等你上了班车再看吧。”

  第二天清晨,吴金花站在客运站的班车旁看着班车缓缓启动,车窗内,小李-向她挥手,满眼的不舍。

  ……

  吴家的院门被拍的震山响,吴金花刚给父亲换完药膏。

  门口传来了吴老太太苍老而尖锐的声音:“吴建国!你这个白眼狼!还不开门!我跟你妈都要饿死了!”

  吴金花站在屋门口,听着外门的动静,抿了抿唇。

  两家已经断绝往来很久了,今天突然上门,肯定没啥好事儿。

  可是让他们继续站在门口喧哗,实在太不像话了。

  当她一开门,一股浓烈的汗臭味夹杂着劣质烟草的气息扑面而来。

  吴老爷子苍老不少,拄着一根开裂的枣木拐杖,老太太则是瞪着一双三角眼阴森森的盯着她,而本该在乡下水电站上班的吴康保,竟然醉醺醺的跟在后面,袖口磨得发凉,眼神里满是毫不掩饰的贪婪。

  “你们来做什么?”吴金花带着防备的问。

  “来做什么?来看看你这个大孙女啊!听村里人说,你现在可有出息啦!”老太太尖着嗓子开了口。

  吴康保不耐烦的一把推开门,横冲直撞的走进院子里,大声嚷嚷:“把人关在门外算怎么回事?我哥呢?我嫂子呢?今天不是休息吗?咋都不在家?”

  吴金花隐忍着怒意跟在身后:“我爸在屋里躺着呢,他才做了腰上的手术没多久,我妈出去买菜了。”

  吴建国适时在屋子里喊了一嗓子:“金花,谁来了?”

  吴金花应了一声:“哦,是吴老爷子,吴老太太和吴叔叔来了。”

  既然本来就不是一家人,分开称呼还是好的。

  倒是老太太有些不高兴了,瞪了她一眼:“瞎说什么呢,这孩子!”

  里屋传来了吴建国咳嗽的声音。

  吴金花深吸口气,压低声音说道:“我爸的身份,你们早就清楚,真没必要再来了。”

  吴康保打了个酒嗝,往前踉跄一步:“放屁!要不是我爸妈给了他活路,他现在还不知道喂了哪条狗!”

  孟翠兰刚好买菜回来,看到站在院子里的三个人,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爸,妈,康保,你们怎么来了?”

  老太太脸上的肉抖动了几下,满面的不高兴:“我们怎么就不能来了?要不是我们,你丈夫还能活到现在?”

  “行了,说这些话真没意思,你们要是真想认我们这门亲戚,那建国做手术的事情你们知道不?”

  “我……我们没钱上县城来!”老太太据理力争。

  “呵呵,这话真是有意思了,公社到县城不过十几公里,找个自行车就能来的,如果真的想看看建国,走路都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