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那架飞往欧洲的航班最终因为友谊的盛情而被取消时,柳如烟感觉他们这场充满了意外与温情的新加坡之旅,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圆满。那枚象征着骄傲与快乐的孔??雀翎胸针,被她珍重地收好,仿佛封存了狮城所有的人间烟火与璀璨欢笑。
在圣淘沙的度假酒店里,他们与周然夫妇度过了一个悠闲的上午。然而,就在他们重新规划着欧洲行程,准备预定第二天飞往意大利的机票时,陆沉的私人邮箱里,收到了一封来自日本的、标题仅有两个字的邮件——“葉桜”(Hazakura)。
看到发件人的名字,陆沉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极其罕见、也极其复杂的表情,那是一种混合了尊敬、怀念,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深的遗憾的情绪。
“是清水先生。”他轻声对柳如烟说。
柳如烟知道这个名字。清水先生,是日本一位国宝级的、研究东方美学的学者,也是陆沉的导师——林教授生前最敬重、也最亲密的挚友。两人因对古代建筑和美学的共同热爱,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深厚友谊。陆沉甚至还保留着一张林教授和清水先生,年轻时在京都龙安寺石庭前席地而坐、相谈甚欢的黑白照片。
“葉桜……”陆沉看着这两个字,眼中泛起了一丝水汽,“这是清水先生和林教授之间的一个暗语。林教授生前最爱樱花,但他总说,比起樱花满开时的绚烂,他更爱‘葉桜’——也就是樱花凋落后,新叶初生时的景象。他说,那代表着生命的循环,代表着绚烂过后的平静,也代表着一种‘物哀’之美。清水先生发这两个字给我,是想告诉我,他已经知道了林教授离世的消息。”
陆沉沉默了片刻,随即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抬起头,看着柳如烟,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一种近乎于朝圣般的庄重:“小土豆,我想,我们的欧洲之旅,或许要再推迟一下了。我想去一趟日本,去京都。不仅仅是为了代林教授,去拜访一下他的这位挚友。更是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一路,一直在追寻着世界上那些‘极致’的风景——最壮丽的、最宏伟的、最狂野的、最未来的……但我们还没有真正地,去探寻过一种‘内敛’的美,一种关于‘空’与‘寂’的美学,一种隐藏在不完美与转瞬即逝之中的,更深邃的哲学。”
他将那张黑白老照片调出来,递给柳如烟:“我们在罗马,看到了不朽的帝国;我们在埃及,看到了不朽的神明。而我想带你去京都,去看一看,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不朽’——那种存在于一期一会、存在于侘寂之美、存在于对自然四季最细微感悟之中的,东方的、属于‘心’的不朽。我想,这或许是林教授,最想让我们完成的一段旅程。”
陆沉的话,像一阵穿过竹林的、宁静的风,瞬间抚平了柳如烟心中所有对欧洲的浮华想象。她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一次行程的改变,这更是一场关于精神与美学的、更高级别的探索。是从外在的宏大,转向内在的深邃。
“我明白了,”柳如烟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对这种未知美学的向往与好奇,“我们去京都。去看看,林教授和清水先生,当年共同凝视过的那片风景。”
当那架飞往欧洲的航班最终因为友谊的盛情而被取消时,柳如烟感觉他们这场充满了意外与温情的新加坡之旅,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圆满。那枚象征着骄傲与快乐的孔??雀翎胸针,被她珍重地收好,仿佛封存了狮城所有的人间烟火与璀璨欢笑。
在圣淘沙的度假酒店里,他们与周然夫妇度过了一个悠闲的上午。然而,就在他们重新规划着欧洲行程,准备预定第二天飞往意大利的机票时,陆沉的私人邮箱里,收到了一封来自日本的、标题仅有两个字的邮件——“葉桜”(Hazakura)。
看到发件人的名字,陆沉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极其罕见、也极其复杂的表情,那是一种混合了尊敬、怀念,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深的遗憾的情绪。
“是清水先生。”他轻声对柳如烟说。
柳如烟知道这个名字。清水先生,是日本一位国宝级的、研究东方美学的学者,也是陆沉的导师——林教授生前最敬重、也最亲密的挚友。两人因对古代建筑和美学的共同热爱,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深厚友谊。陆沉甚至还保留着一张林教授和清水先生,年轻时在京都龙安寺石庭前席地而坐、相谈甚欢的黑白照片。
“葉桜……”陆沉看着这两个字,眼中泛起了一丝水汽,“这是清水先生和林教授之间的一个暗语。林教授生前最爱樱花,但他总说,比起樱花满开时的绚烂,他更爱‘葉桜’——也就是樱花凋落后,新叶初生时的景象。他说,那代表着生命的循环,代表着绚烂过后的平静,也代表着一种‘物哀’之美。清水先生发这两个字给我,是想告诉我,他已经知道了林教授离世的消息。”
陆沉沉默了片刻,随即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抬起头,看着柳如烟,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一种近乎于朝圣般的庄重:“小土豆,我想,我们的欧洲之旅,或许要再推迟一下了。我想去一趟日本,去京都。不仅仅是为了代林教授,去拜访一下他的这位挚友。更是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一路,一直在追寻着世界上那些‘极致’的风景——最壮丽的、最宏伟的、最狂野的、最未来的……但我们还没有真正地,去探寻过一种‘内敛’的美,一种关于‘空’与‘寂’的美学,一种隐藏在不完美与转瞬即逝之中的,更深邃的哲学。”
他将那张黑白老照片调出来,递给柳如烟:“我们在罗马,看到了不朽的帝国;我们在埃及,看到了不朽的神明。而我想带你去京都,去看一看,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不朽’——那种存在于一期一会、存在于侘寂之美、存在于对自然四季最细微感悟之中的,东方的、属于‘心’的不朽。我想,这或许是林教授,最想让我们完成的一段旅程。”
陆沉的话,像一阵穿过竹林的、宁静的风,瞬间抚平了柳如烟心中所有对欧洲的浮华想象。她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一次行程的改变,这更是一场关于精神与美学的、更高级别的探索。是从外在的宏大,转向内在的深邃。
“我明白了,”柳如烟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对这种未知美学的向往与好奇,“我们去京都。去看看,林教授和清水先生,当年共同凝视过的那片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