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宫,含元殿。
香炉里燃着上等的龙涎香,紫色的烟气袅袅升腾,在雕梁画栋间盘旋。
百官身着朝服,垂首肃立,偌大的金殿之上,除了御座旁内侍监总管李德福那略显尖细的嗓音在宣读着各地的奏报,再无半点杂声。
龙椅之上,端坐着当今天子。
他年近五旬,面容清癯,一双眸子却不似寻常帝王那般威严外露,而是深邃如渊,仿佛能洞悉人心。
他一手捻着腕上的沉香木佛珠,一手有一搭没一搭地敲击着龙椅扶手,神情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怠。
听着那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陈词滥调,他早已厌烦。
他知道,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下,在这片看似四海升平的疆土之上,潜藏着多少的贪腐、多少的罪恶。
就在此时,都察院左都御史,年过花甲的刘正风,手持象牙笏板,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他乃是前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得意门生,是京城清流一派的领袖,为人刚正不阿,素有风骨。
“臣,都察院刘正风,有本启奏。”
天子的手指,停住了。
他缓缓睁开眼,看向刘正风,淡淡地道:“刘爱卿,讲。”
“臣,受江南百名商贾联名之托,呈上一份血泪陈情,恳请圣上御览!”
刘正风的声音,苍老却洪亮,在金殿之上,嗡嗡作响。
“哦?”
天子来了兴致。
寻常奏疏,都是官员所上。
由商贾联名,而且是通过都察院的清流领袖上呈,这本身就透着一股不寻常的味道。
“呈上来。”
李德福连忙走下丹陛,从刘正风手中接过那份厚厚的奏疏,恭敬地呈到了御案之上。
天子展开奏疏,只扫了一眼,那双深邃的眸子,便微微一缩。
奏疏的开篇,并非喊冤,而是……
认罪!
“……罪臣等,世受皇恩,于江南经营些许薄业,然近年来,沿海倭寇猖獗,海防废弛,罪臣等为求自保,时有与倭寇虚与委蛇,破财消灾之举,此乃通敌之嫌,罪臣等万死……”
金殿之上,百官哗然!
一群商人,竟敢在朝堂之上,自认“通敌”?
这是疯了吗?
天子的脸上,却看不出喜怒。
他继续往下看。
当他看到奏疏中,将矛头直指两淮盐运使甄应嘉,痛陈其玩忽职守,纵容包庇,甚至可能与倭寇有染,以致江南商路凋敝,民不聊生之时,他的眼神,变得冰冷。
而当他看到奏疏的最后,那石破天惊的提议时,饶是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帝王,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罪臣等,感念圣恩浩荡,不忍坐视江南沦于贼手,愿倾尽家财,成立‘靖海公估’,每年,向国库捐纳纹银三百万两,以充军资,协助天兵,清剿倭寇!只求圣上,能派下雷霆之师,斩酷吏,除国贼,还我江南一片朗朗乾坤!罪臣等,翘首以盼,死而无憾!”
三百万两!
每年!
这两个词,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金殿之上每一个人的心里!
大殿之上,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针落可闻。
三百万两是什么概念?
这几乎相当于朝廷每年盐税收入的一半!
一群商人,竟要将这么一笔足以让任何帝王都为之疯狂的巨款,白白地送给国库?
“荒唐!”
一个声音,突兀地响起。
吏部尚书张廷玉,甄应嘉在朝中的最大靠山,脸色铁青地站了出来,“陛下!此乃妖言惑众!是奸商乱政!一群唯利是图的商人,安敢妄议朝政,污蔑朝廷二品大员!其心可诛!臣,恳请陛下,将此等乱臣贼子,悉数下狱,严加拷问!”
“张大人此言差矣!”
刘正风立刻反驳道,“若真是奸商,岂会愿每年捐纳三百万两白银?若真是污蔑,他们又岂敢将此等奏疏,呈于天听?依老臣看,此事必有天大的冤情!恳请陛下,明察秋毫!”
两派官员,立刻在殿上吵作一团。
天子却一言不发,只是死死地盯着那份奏疏。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那“笃、笃”的声响,仿佛是死神的脚步。
他不是**。
他知道,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
三百万两,是投名状,是买命钱,更是一把递到他手里的刀!
这把刀,刀锋所向,正是那个他早就有所耳闻,却一直隐忍不发的江南巨蠹——甄应嘉!
良久,他才缓缓地抬起头,那深邃的眸子里,已是一片冰冷的决断。
“够了。”
两个字,让满朝的争吵,戛然而止。
天子的目光,扫过噤若寒蝉的百官,最后,落在了殿外那片广阔的天空上。
“传朕旨意。”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无可撼动的、属于帝王的意志。
“着忠顺王,为钦差大臣,持朕金牌,即刻奔赴扬州,彻查两淮盐政及倭寇一案!”
“朕,要他给朕,查个水落石出!”
旨意一下,满朝皆惊!
忠顺王!
那可是当今天子最信任,也最心狠手辣的亲弟弟!
是真正意义上的“皇权之刃”!
派他下去,这已经不是查案了,这是要去抄家灭族!
张廷玉的脸色,瞬间煞白,摇摇欲坠。
而刘正风,则对着御座的方向,深深地,深深地一拜。
……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以一种扭曲而缓慢的方式,传回了贾府。
贾环依旧平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他每日去家学,闲时便在自己的小院里,研究那本倪二送回来的、关于“恒源当”开张的详细计划书。
倪二的办事效率,超出了他的想象。
短短十日之内,他便用那四百两银子,在西城最繁华的骡马市大街,盘下了一间三开间门脸的铺子,重新修葺,招募了伙计,打点了地方官吏,一切都办得井井有条。
贾环的计划书,更是让他奉若神明。
那里面,不仅有当铺的经营之法,甚至连如何辨别各类珠宝古玩、如何通过当物的细节判断客人的身份背景、如何建立秘密的情报网络,都写得清清楚楚,滴水不漏。
“恒源当”,这颗属于贾环的棋子,已经悄然落在了京城的棋盘之上,开始汲取着属于它的养分。
然而,贾环的平静,却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
荣国府,凤姐院。
王熙凤正歪在榻上,听着心腹丫鬟平儿的回报。
“……奶奶,您让我查的事,有些眉目了。”
平儿的声音,压得极低,“环三爷身边那个叫钱槐的小厮,这半个多月,行踪有些诡秘。他时常换了衣裳出府,去的,都是南城那边的贫民窟。而且……而且最近,西城那边新开了一家当铺,叫‘恒源当’,出手极其阔绰,行事也怪。我让咱们家一个采买上的婆子,拿了支旧簪子去试探,别家当铺最多给二两银子,那家当铺的掌柜,竟眼都不眨,就给了五两!”
“哦?”
王熙凤那双漂亮的丹凤眼,微微眯了起来,“倒是个会做生意的。这和环哥儿,又有什么关系?”
“关系就在……”
平儿犹豫了一下,才道,“那家当铺的大掌柜,姓倪,是个穷困潦倒的秀才。据说,他几日前还快要饿死了,却不知得了哪位贵人相助,一夜之间,便鸟枪换炮。而有人,曾见过钱槐,在南城的巷子里,与这位倪掌柜,有过接触。”
王熙凤缓缓地坐直了身子。
她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身旁的紫檀小几。
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一夜之间,成了阔绰当铺的大掌柜。
一个卑**的庶子,一夜之间,拥有了与身份不符的财富与心机。
这两者之间,若说没有联系,她王熙凤,第一个不信!
“有意思……”
她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我这个三弟,身上藏着的秘密,怕是比我库房里的银子,还要多呢。”
她对平儿吩咐道:“你,亲自去一趟。就说,我这有一件东西想当。我倒要看看,他这家‘恒源当’,究竟有多大的胃口,能吞下我凤辣子的东西!”
她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猎手看到猎物时,独有的兴奋光芒。
就在平儿领命退下之时,门外,一个小丫鬟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奶奶!奶奶不好了!宫里……宫里来人了!”
王熙凤心中一凛:“何事惊慌?”
“是……是忠顺王府的人!”
那丫鬟喘着气道,“他们……他们递了牌子,指名道姓,要……要见宝二爷!”
忠顺王府?
王熙凤猛地站起身,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知道,这京城的天,怕是真的,要变了。
而这场风暴的中心,似乎正以一种她无法预料的方式,朝着他们这座看似固若金汤的荣国府,席卷而来!
大明宫,含元殿。
香炉里燃着上等的龙涎香,紫色的烟气袅袅升腾,在雕梁画栋间盘旋。
百官身着朝服,垂首肃立,偌大的金殿之上,除了御座旁内侍监总管李德福那略显尖细的嗓音在宣读着各地的奏报,再无半点杂声。
龙椅之上,端坐着当今天子。
他年近五旬,面容清癯,一双眸子却不似寻常帝王那般威严外露,而是深邃如渊,仿佛能洞悉人心。
他一手捻着腕上的沉香木佛珠,一手有一搭没一搭地敲击着龙椅扶手,神情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怠。
听着那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陈词滥调,他早已厌烦。
他知道,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下,在这片看似四海升平的疆土之上,潜藏着多少的贪腐、多少的罪恶。
就在此时,都察院左都御史,年过花甲的刘正风,手持象牙笏板,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他乃是前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得意门生,是京城清流一派的领袖,为人刚正不阿,素有风骨。
“臣,都察院刘正风,有本启奏。”
天子的手指,停住了。
他缓缓睁开眼,看向刘正风,淡淡地道:“刘爱卿,讲。”
“臣,受江南百名商贾联名之托,呈上一份血泪陈情,恳请圣上御览!”
刘正风的声音,苍老却洪亮,在金殿之上,嗡嗡作响。
“哦?”
天子来了兴致。
寻常奏疏,都是官员所上。
由商贾联名,而且是通过都察院的清流领袖上呈,这本身就透着一股不寻常的味道。
“呈上来。”
李德福连忙走下丹陛,从刘正风手中接过那份厚厚的奏疏,恭敬地呈到了御案之上。
天子展开奏疏,只扫了一眼,那双深邃的眸子,便微微一缩。
奏疏的开篇,并非喊冤,而是……
认罪!
“……罪臣等,世受皇恩,于江南经营些许薄业,然近年来,沿海倭寇猖獗,海防废弛,罪臣等为求自保,时有与倭寇虚与委蛇,破财消灾之举,此乃通敌之嫌,罪臣等万死……”
金殿之上,百官哗然!
一群商人,竟敢在朝堂之上,自认“通敌”?
这是疯了吗?
天子的脸上,却看不出喜怒。
他继续往下看。
当他看到奏疏中,将矛头直指两淮盐运使甄应嘉,痛陈其玩忽职守,纵容包庇,甚至可能与倭寇有染,以致江南商路凋敝,民不聊生之时,他的眼神,变得冰冷。
而当他看到奏疏的最后,那石破天惊的提议时,饶是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帝王,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罪臣等,感念圣恩浩荡,不忍坐视江南沦于贼手,愿倾尽家财,成立‘靖海公估’,每年,向国库捐纳纹银三百万两,以充军资,协助天兵,清剿倭寇!只求圣上,能派下雷霆之师,斩酷吏,除国贼,还我江南一片朗朗乾坤!罪臣等,翘首以盼,死而无憾!”
三百万两!
每年!
这两个词,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金殿之上每一个人的心里!
大殿之上,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针落可闻。
三百万两是什么概念?
这几乎相当于朝廷每年盐税收入的一半!
一群商人,竟要将这么一笔足以让任何帝王都为之疯狂的巨款,白白地送给国库?
“荒唐!”
一个声音,突兀地响起。
吏部尚书张廷玉,甄应嘉在朝中的最大靠山,脸色铁青地站了出来,“陛下!此乃妖言惑众!是奸商乱政!一群唯利是图的商人,安敢妄议朝政,污蔑朝廷二品大员!其心可诛!臣,恳请陛下,将此等乱臣贼子,悉数下狱,严加拷问!”
“张大人此言差矣!”
刘正风立刻反驳道,“若真是奸商,岂会愿每年捐纳三百万两白银?若真是污蔑,他们又岂敢将此等奏疏,呈于天听?依老臣看,此事必有天大的冤情!恳请陛下,明察秋毫!”
两派官员,立刻在殿上吵作一团。
天子却一言不发,只是死死地盯着那份奏疏。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那“笃、笃”的声响,仿佛是死神的脚步。
他不是**。
他知道,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
三百万两,是投名状,是买命钱,更是一把递到他手里的刀!
这把刀,刀锋所向,正是那个他早就有所耳闻,却一直隐忍不发的江南巨蠹——甄应嘉!
良久,他才缓缓地抬起头,那深邃的眸子里,已是一片冰冷的决断。
“够了。”
两个字,让满朝的争吵,戛然而止。
天子的目光,扫过噤若寒蝉的百官,最后,落在了殿外那片广阔的天空上。
“传朕旨意。”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无可撼动的、属于帝王的意志。
“着忠顺王,为钦差大臣,持朕金牌,即刻奔赴扬州,彻查两淮盐政及倭寇一案!”
“朕,要他给朕,查个水落石出!”
旨意一下,满朝皆惊!
忠顺王!
那可是当今天子最信任,也最心狠手辣的亲弟弟!
是真正意义上的“皇权之刃”!
派他下去,这已经不是查案了,这是要去抄家灭族!
张廷玉的脸色,瞬间煞白,摇摇欲坠。
而刘正风,则对着御座的方向,深深地,深深地一拜。
……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以一种扭曲而缓慢的方式,传回了贾府。
贾环依旧平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他每日去家学,闲时便在自己的小院里,研究那本倪二送回来的、关于“恒源当”开张的详细计划书。
倪二的办事效率,超出了他的想象。
短短十日之内,他便用那四百两银子,在西城最繁华的骡马市大街,盘下了一间三开间门脸的铺子,重新修葺,招募了伙计,打点了地方官吏,一切都办得井井有条。
贾环的计划书,更是让他奉若神明。
那里面,不仅有当铺的经营之法,甚至连如何辨别各类珠宝古玩、如何通过当物的细节判断客人的身份背景、如何建立秘密的情报网络,都写得清清楚楚,滴水不漏。
“恒源当”,这颗属于贾环的棋子,已经悄然落在了京城的棋盘之上,开始汲取着属于它的养分。
然而,贾环的平静,却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
荣国府,凤姐院。
王熙凤正歪在榻上,听着心腹丫鬟平儿的回报。
“……奶奶,您让我查的事,有些眉目了。”
平儿的声音,压得极低,“环三爷身边那个叫钱槐的小厮,这半个多月,行踪有些诡秘。他时常换了衣裳出府,去的,都是南城那边的贫民窟。而且……而且最近,西城那边新开了一家当铺,叫‘恒源当’,出手极其阔绰,行事也怪。我让咱们家一个采买上的婆子,拿了支旧簪子去试探,别家当铺最多给二两银子,那家当铺的掌柜,竟眼都不眨,就给了五两!”
“哦?”
王熙凤那双漂亮的丹凤眼,微微眯了起来,“倒是个会做生意的。这和环哥儿,又有什么关系?”
“关系就在……”
平儿犹豫了一下,才道,“那家当铺的大掌柜,姓倪,是个穷困潦倒的秀才。据说,他几日前还快要饿死了,却不知得了哪位贵人相助,一夜之间,便鸟枪换炮。而有人,曾见过钱槐,在南城的巷子里,与这位倪掌柜,有过接触。”
王熙凤缓缓地坐直了身子。
她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身旁的紫檀小几。
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一夜之间,成了阔绰当铺的大掌柜。
一个卑**的庶子,一夜之间,拥有了与身份不符的财富与心机。
这两者之间,若说没有联系,她王熙凤,第一个不信!
“有意思……”
她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我这个三弟,身上藏着的秘密,怕是比我库房里的银子,还要多呢。”
她对平儿吩咐道:“你,亲自去一趟。就说,我这有一件东西想当。我倒要看看,他这家‘恒源当’,究竟有多大的胃口,能吞下我凤辣子的东西!”
她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猎手看到猎物时,独有的兴奋光芒。
就在平儿领命退下之时,门外,一个小丫鬟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奶奶!奶奶不好了!宫里……宫里来人了!”
王熙凤心中一凛:“何事惊慌?”
“是……是忠顺王府的人!”
那丫鬟喘着气道,“他们……他们递了牌子,指名道姓,要……要见宝二爷!”
忠顺王府?
王熙凤猛地站起身,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知道,这京城的天,怕是真的,要变了。
而这场风暴的中心,似乎正以一种她无法预料的方式,朝着他们这座看似固若金汤的荣国府,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