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胄骇然,整个身子在一瞬间绷紧僵直。
看着悬在脖子前的长剑,车胄的冷汗都冒出来了。
“尊使息怒!误会!都是误会!车某对司空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一开始,车胄对袁綝的身份是有怀疑的。
虽然袁綝自称任职于司空府军师祭酒郭嘉麾下,但车胄并不认识袁綝。
兼之车胄又被迫让渡了权力给刘备,不敢轻易造次。
哪怕袁綝真是曹操派来的,车胄都不情愿跟刘备正面冲突。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车胄又不是虎币。
孰料。
袁綝压根不给车胄偷奸耍滑的机会。
当袁綝剑指车胄后,车胄就不得不二选一了。
要么相信袁綝除掉刘备,向曹操邀功。
要么杀掉袁綝背叛曹操,向刘备投诚。
显然,车胄不敢杀袁綝。
背叛曹操,车胄还没这胆子。
可除掉刘备,车胄又没自信。
看着袁綝要杀人的模样,车胄又赌咒发誓,证明自己对曹操的忠心不二。
只是在内心。
车胄又憋屈不已。
当个徐州刺史,使唤不动陈登、臧霸等人,车胄认了。
让渡权力给刘备,车胄也认了。
强龙不压地头蛇,相安无事即可。
可袁綝,不过司空府军师祭酒麾下一小吏,竟也敢对堂堂刺史拔剑?
我车胄,当真面善好欺?
憋屈归憋屈,车胄只敢暗骂,不敢真对袁綝动怒。
阎王好挡,小鬼难缠。
当年的海内大儒、北中郎将卢植,都能被一小黄门污蔑。
假如眼前的司空府使者跟当年的小黄门左丰一样记仇,车胄不死都得脱层皮。
袁綝见车胄赌咒发誓的要跟刘备划清界限,这才收剑回鞘。
“车刺史,我有妙计可除刘备。你可愿戴罪立功?”
袁綝故意板着脸,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样,尽显傲慢。
车胄强忍不爽,低头谦恭请教:“愿听尊使者良策。”
袁綝哼声道:“车刺史可派人与刘备联络,谎称司空要迁车刺史为少府,遣使召车刺史返回许都受命。以此理由,请刘备赴宴。”
“刘备既然是暗中掌控下邳,定不敢让车刺史轻易离开,故而刘备定会前来赴宴;车刺史可暗藏随从于堂下,趁其不备,将其生擒。”
“进而夺取刘备的士卒,则可将刘备及其党羽一并剪除。”
车胄吓了一跳,连连摇头:“刘备骁勇,又有熊虎之士关羽、张飞为爪牙,如何能擒?倘若失败,我必为刘备所杀!”
袁綝冷哼:“车刺史,我看你是老糊涂了。刘备自恃骁勇,又暗掌下邳,定有骄矜之心。”
“车刺史示之以弱且谎称愿与刘备同进退,刘备又岂会防备?待刘备无备,车刺史再摔樽为号,定可生擒刘备!”
“这”车胄犹豫不决。
掉脑袋的事,是不能疏忽大意的。
见状。
袁綝又冷哼:“此计乃郭祭酒密授!郭祭酒的谋略,神鬼莫测,算无遗策。区区刘备,如何能挡?”
“车刺史,你若委实害怕,我也不为难你。我亦可寻昌虑郡的中郎将王忠和琅琊国的琅琊相相臧霸,同诛刘备。”
被袁綝一步步的紧逼,车胄额头的冷汗如雨水般流下。
或许是袁綝那句“此计乃郭祭酒密授”给了车胄几分自信,又或许是怕王忠和臧霸出兵后会将车胄一并擒拿。
车胄最终同意了袁綝的计策,道:“还请尊使与车某的随从,一同藏于堂下。”
言下之意:让我犯险可以,但你这个司空府使者也得跟我一同犯险!
袁綝冷哼:“你不说,我也会如此!来时郭祭酒早已许诺,只要事成,就调我于左右听命。这可是我的前程,不容疏漏!”
见袁綝愿意犯险,车胄内心的疑虑和担忧也消散了大半。
虽然此举违背了车胄趋利避害的为官之道,但形势比人强,车胄不敢不为。
随后。
车胄派了个亲信随从,执车胄亲笔书信请刘备赴宴。
如袁綝“预料”,在得知“曹操要迁车胄为少府,且遣使召车刺史返回许都受命”后,刘备当场就回复“今夜赴宴”。
而令车胄更惊喜的是:刘备竟然真的骄矜无备,不仅没带关羽和张飞,就连护卫都只有两人!
【合该车某,立此大功?】
车胄暗喜。
席间。
车胄一面假意给刘备敬酒,一面又假惺惺的向刘备征求意见:是否要回绝曹操提拔自己为少府的任命。
“曹司空欣赏车刺史的才略,故而擢升车刺史为少府、位列九卿,此乃车刺史的前程大事,车刺史又岂能回绝?”
刘备端着酒樽,笑容和煦。
车胄不由疑惑,猜不明白刘备的心思。
问道:“左将军是要让车某,回许都受命?”
刘备笑道:“车刺史何出此言?我与车刺史向无仇怨,又岂会阻碍车刺史的前程?我只有一个要求,车刺史在离开下邳前得正式将徐州诸事委托于我。”
车胄不由呼吸一紧。
刘备的意思很简单:虽然刘备暗掌了下邳,但知道的人极少,只要车胄在离开前对外宣布新刺史到任前徐州诸事暂由刘备负责,一切都变得合理了。
倘若曹操是真要擢升车胄为少府,车胄肯定不会拒绝刘备的提议。
可惜。
这只是车胄的奢望。
曹操不仅没有擢升车胄,反而还让袁綝“送来”密令除掉刘备。
车胄的内心在纠结,握住酒樽的右手也变得僵硬。
反观刘备,却是旁若无人,仿佛真的毫无防备。
良久。
车胄狠了狠心,猛地将手中的酒樽往地上一摔。
随着酒樽摔落声,暗藏在堂下的车胄随从,纷纷持刀入内。
“左将军好意,车某心领了。然而车某族人兄弟都在许都,不得不为。”车胄起身而呼,又号令众人:
“左将军刘备与反贼董承等人谋害司空,罪不可恕!立即擒拿,不得有误;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然而。
就在车胄以为大势将定时,刘备却无半点慌乱,反而长叹:“车刺史的苦衷,我亦能理解。然而我的亲朋臣属都在下邳,我亦不得不为。”
“汉升,只诛车胄一人即可。”
月底了,求票票。
(本章完)
车胄骇然,整个身子在一瞬间绷紧僵直。
看着悬在脖子前的长剑,车胄的冷汗都冒出来了。
“尊使息怒!误会!都是误会!车某对司空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一开始,车胄对袁綝的身份是有怀疑的。
虽然袁綝自称任职于司空府军师祭酒郭嘉麾下,但车胄并不认识袁綝。
兼之车胄又被迫让渡了权力给刘备,不敢轻易造次。
哪怕袁綝真是曹操派来的,车胄都不情愿跟刘备正面冲突。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车胄又不是虎币。
孰料。
袁綝压根不给车胄偷奸耍滑的机会。
当袁綝剑指车胄后,车胄就不得不二选一了。
要么相信袁綝除掉刘备,向曹操邀功。
要么杀掉袁綝背叛曹操,向刘备投诚。
显然,车胄不敢杀袁綝。
背叛曹操,车胄还没这胆子。
可除掉刘备,车胄又没自信。
看着袁綝要杀人的模样,车胄又赌咒发誓,证明自己对曹操的忠心不二。
只是在内心。
车胄又憋屈不已。
当个徐州刺史,使唤不动陈登、臧霸等人,车胄认了。
让渡权力给刘备,车胄也认了。
强龙不压地头蛇,相安无事即可。
可袁綝,不过司空府军师祭酒麾下一小吏,竟也敢对堂堂刺史拔剑?
我车胄,当真面善好欺?
憋屈归憋屈,车胄只敢暗骂,不敢真对袁綝动怒。
阎王好挡,小鬼难缠。
当年的海内大儒、北中郎将卢植,都能被一小黄门污蔑。
假如眼前的司空府使者跟当年的小黄门左丰一样记仇,车胄不死都得脱层皮。
袁綝见车胄赌咒发誓的要跟刘备划清界限,这才收剑回鞘。
“车刺史,我有妙计可除刘备。你可愿戴罪立功?”
袁綝故意板着脸,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样,尽显傲慢。
车胄强忍不爽,低头谦恭请教:“愿听尊使者良策。”
袁綝哼声道:“车刺史可派人与刘备联络,谎称司空要迁车刺史为少府,遣使召车刺史返回许都受命。以此理由,请刘备赴宴。”
“刘备既然是暗中掌控下邳,定不敢让车刺史轻易离开,故而刘备定会前来赴宴;车刺史可暗藏随从于堂下,趁其不备,将其生擒。”
“进而夺取刘备的士卒,则可将刘备及其党羽一并剪除。”
车胄吓了一跳,连连摇头:“刘备骁勇,又有熊虎之士关羽、张飞为爪牙,如何能擒?倘若失败,我必为刘备所杀!”
袁綝冷哼:“车刺史,我看你是老糊涂了。刘备自恃骁勇,又暗掌下邳,定有骄矜之心。”
“车刺史示之以弱且谎称愿与刘备同进退,刘备又岂会防备?待刘备无备,车刺史再摔樽为号,定可生擒刘备!”
“这”车胄犹豫不决。
掉脑袋的事,是不能疏忽大意的。
见状。
袁綝又冷哼:“此计乃郭祭酒密授!郭祭酒的谋略,神鬼莫测,算无遗策。区区刘备,如何能挡?”
“车刺史,你若委实害怕,我也不为难你。我亦可寻昌虑郡的中郎将王忠和琅琊国的琅琊相相臧霸,同诛刘备。”
被袁綝一步步的紧逼,车胄额头的冷汗如雨水般流下。
或许是袁綝那句“此计乃郭祭酒密授”给了车胄几分自信,又或许是怕王忠和臧霸出兵后会将车胄一并擒拿。
车胄最终同意了袁綝的计策,道:“还请尊使与车某的随从,一同藏于堂下。”
言下之意:让我犯险可以,但你这个司空府使者也得跟我一同犯险!
袁綝冷哼:“你不说,我也会如此!来时郭祭酒早已许诺,只要事成,就调我于左右听命。这可是我的前程,不容疏漏!”
见袁綝愿意犯险,车胄内心的疑虑和担忧也消散了大半。
虽然此举违背了车胄趋利避害的为官之道,但形势比人强,车胄不敢不为。
随后。
车胄派了个亲信随从,执车胄亲笔书信请刘备赴宴。
如袁綝“预料”,在得知“曹操要迁车胄为少府,且遣使召车刺史返回许都受命”后,刘备当场就回复“今夜赴宴”。
而令车胄更惊喜的是:刘备竟然真的骄矜无备,不仅没带关羽和张飞,就连护卫都只有两人!
【合该车某,立此大功?】
车胄暗喜。
席间。
车胄一面假意给刘备敬酒,一面又假惺惺的向刘备征求意见:是否要回绝曹操提拔自己为少府的任命。
“曹司空欣赏车刺史的才略,故而擢升车刺史为少府、位列九卿,此乃车刺史的前程大事,车刺史又岂能回绝?”
刘备端着酒樽,笑容和煦。
车胄不由疑惑,猜不明白刘备的心思。
问道:“左将军是要让车某,回许都受命?”
刘备笑道:“车刺史何出此言?我与车刺史向无仇怨,又岂会阻碍车刺史的前程?我只有一个要求,车刺史在离开下邳前得正式将徐州诸事委托于我。”
车胄不由呼吸一紧。
刘备的意思很简单:虽然刘备暗掌了下邳,但知道的人极少,只要车胄在离开前对外宣布新刺史到任前徐州诸事暂由刘备负责,一切都变得合理了。
倘若曹操是真要擢升车胄为少府,车胄肯定不会拒绝刘备的提议。
可惜。
这只是车胄的奢望。
曹操不仅没有擢升车胄,反而还让袁綝“送来”密令除掉刘备。
车胄的内心在纠结,握住酒樽的右手也变得僵硬。
反观刘备,却是旁若无人,仿佛真的毫无防备。
良久。
车胄狠了狠心,猛地将手中的酒樽往地上一摔。
随着酒樽摔落声,暗藏在堂下的车胄随从,纷纷持刀入内。
“左将军好意,车某心领了。然而车某族人兄弟都在许都,不得不为。”车胄起身而呼,又号令众人:
“左将军刘备与反贼董承等人谋害司空,罪不可恕!立即擒拿,不得有误;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然而。
就在车胄以为大势将定时,刘备却无半点慌乱,反而长叹:“车刺史的苦衷,我亦能理解。然而我的亲朋臣属都在下邳,我亦不得不为。”
“汉升,只诛车胄一人即可。”
月底了,求票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