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子,童子科举忙 第006章 开蒙读书

小说:穿越农家子,童子科举忙 作者:萧小慎 更新时间:2025-07-26 11:35:30 源网站:2k小说网
  ();

  全家一大早就起来,还都穿了身新衣裳。

  去栖霞书院开蒙,是一件很长脸的事。

  庄毅的拜师礼,是在书院正堂进行。

  面对孔夫子的雕像,庄毅在师兄孙瑜的指点下跪拜、奉茶、应答。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小子记否?”

  “不敢忘!”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小子记否?”

  “不敢忘!”

  “持身守正,小子记否?”

  “不敢忘!”

  山长的三问,庄毅的三答,标志着整个拜师礼结束。

  这时,山长将身边桌上的文房四宝,捧起来:“小子开蒙,族中无金银相赠,唯有此物,愿你日后多有进益。”

  “谢山长赐!”庄毅恭敬地跪下,接受一套文房四宝。

  流程走完,每个人的脸色,各有不同。

  几家欢喜几家愁。

  爹娘过去向山长道谢,不善言辞的二位,把自己带来的一筐山货,推到他面前。

  山长笑着收下:“我代书院学童谢二位的馈赠。”

  这是给他的,爹娘对视一眼。

  “山长……”

  山长笑着打断他们:“时辰不早了,哥儿也该进学堂了。”

  伯母直到此刻才确定,书院真的只收一半束脩,心里非常不平衡,第一个走。

  爹娘叮嘱了庄毅几句,和其他家人一起离开书院。

  成功拜入书院,庄毅才真正在这个时代迈出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接下来,他要弄清楚教的内容,以及这个时代的科举与前世的古代科举有什么区别。

  山长把庄毅带到了蒙学馆,交给陈夫子。

  “小童,你会千字文么?”

  庄毅算插班生,陈夫子为了了解他的进度,当着山长的面问。

  “会一些。”庄毅答道,“都是跟大伯学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知道学的全不全。”

  谦虚是假,想趁机表现才是真。

  因为他不想留在蒙学馆,想去经学馆。

  只有去经学馆,才有机会了解这个时代的儒家经典。

  没办法,儒家经典每换一个朝代,统治者就会让儒生做出一些有利于本朝的修改。

  何况,古代又不是现代教育,强行按年龄分级。

  陈夫子果然继续考校:“背给我听。”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庄毅背得很流畅。

  夫子听到一半,就抬手让他停下来,问:“字写的如何?”

  “略会。”庄毅继续谦虚。

  夫子这回可不信,略会就是很会,“写来我看。”

  庄毅当即铺开本纸,熟练的用镇纸压住,然后倒墨、磨墨,没有半点的不自然,似乎早就干了无数回。

  山长和夫子面面相觑,都感觉这事有门。

  在二人的注视下,磨墨完毕。

  庄毅拿起毛笔蘸墨,在纸上作答。

  第一个字出来,山长和夫子都不禁站起身来。

  标标准准的馆阁体!

  字迹工整,大小一样,看着就赏心悦目。

  山长更是看得眉开眼笑,真是奇才啊!

  写到一半,夫子就喊:“不用写了。”

  庄毅停了下来。

  夫子倾吐一口气,向山长道:“此子天分极高,留在蒙学馆委屈他,不如送到经学馆。”

  山长点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

  于是,庄毅就被带到经学馆。

  山长没再测试,只简单交代夫子沈吉几句,就把庄毅交给经学馆。

  沈吉安排庄毅和孙瑜坐一桌,开始讲今天的课。

  课堂内容,以尚书为主。

  庄毅听的很认真,并在脑海里,开始和自己了解的版本进行对比。

  结论令人欣喜——目前没有超出他掌控的范围。

  “庄家小童!”

  “在。”庄毅赶紧起身。

  “你可记得我刚念的哪一段?”

  “记得。”

  “哦?背给我听。”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坐下。”

  “是,夫子。”庄毅施了一礼,规矩的坐下。

  沈吉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已大为惊奇。刚才看这小家伙在笑,还以为他没专心听讲,想通过点名敲打。

  等点名后才想到庄毅没有课本,生怕打击了学子的读书积极性,没想到背的这么流畅。

  不凡,果然不凡!

  自此整堂课,沈吉都盯着庄毅,发现他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放课后,把他叫到面前:“方才课堂教的,你会了多少。”

  庄毅作揖:“一部分。”

  这不是实话,但沈吉没戳穿:“没有书也能记住一部分,甚是难得。”

  庄毅趁机请求:“夫子,可否借学生一套四书五经大全,学生拿回家抄写了还您。”

  “借书,自然没问题。”沈吉话锋一转,“可是,这套书共有一百七十五卷,你确定要抄完。”

  “记得再好,也不如一个烂笔头。”庄毅笑道。

  “有理。”沈吉点头,“这样,我一本一本的借你,你抄完还给我。”

  一百五十卷书,十四斤重,以庄毅的小身板,背着走十几里路,恐怕吃不消。

  庄毅恭敬的施了一礼,“多谢夫子!”抬起头,又厚着脸皮求书:“能不能把本朝律例借学生瞅瞅。”

  沈吉先是一怔,继而轻笑:“贪多嚼不烂,你先把四书五经抄了,再来抄律例。”

  说完,心里不禁在想,难道真有天授之才?

  下学后,一家人吃饭。

  母亲往庄毅碗里夹了根菜,问:“儿子,今日在书院都学了什么?”

  庄毅瞅她一眼,娘啊,您这点小心思,我还看不出来。

  无非是想拿我压堂哥一头,让你出一口闷气。

  不过,自己怎么能和八岁大的孩子做比较,赢了也不光彩。

  要找也得找大伯和伯母。

  “学的马马虎虎。”庄毅埋头吃饭。

  伯母笑了。

  娘气得用手指在庄毅头上戳一下,“怎么是马马虎虎呢,你有没有认真学啊?”

  “娘,痛啊。”庄毅揉了揉脑袋,委屈的道:“有,但夫子说过,食不言寝不语。”

  他埋头继续吃饭。

  娘郁闷坏了,还想再问,庄毅已经放下碗筷。

  回自己屋,把纸张大小按借来的线装书,进行裁剪。

  再用针线缝好,然后对着从夫子那借来的论语,奋笔疾书,赶在天黑前能多抄一点就多抄一点。

  娘追进屋,本来想看儿子干什么,见他这么认真,欣慰的悄悄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