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
“西北八百里加急战报!”
锦衣卫指挥使钱肃,高举着一个用火漆封口的竹筒,冲进了太极殿。
他单膝跪地,声音嘶哑而亢奋。
“启禀陛下!凉州王殿下,于半月前,率军攻破吐蕃边境重镇,科加尔堡!”
“全歼守军五千三百余人!我军……我军无一阵亡!”
钱肃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在场所有人的心脏上。
什么?
科加尔堡……被攻破了?
全歼守军五千余人?
自己这边,一个没死?
这……这怎么可能!
短暂的死寂之后,大殿之内,瞬间炸开了锅。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御史大夫第一个跳了出来,指着钱肃,吹胡子瞪眼地吼道:“钱肃,你可知道,在朝堂之上,谎报军情,是何等大罪?!”
“科加尔堡是什么地方?那是吐蕃经营了数十年的边境堡垒!”
“城高墙厚,地势险要,驻扎的更是吐蕃最精锐的山地兵!”
“别说十万大军,就算是二十万大军,没有一年半载,也休想啃下这块硬骨头!”
“你竟然说,凉州王一天就攻下来了?还零阵亡?”
“你当我等是三岁小孩吗?!”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是啊!简直是天方夜谭!”
“攻城战,自古以来,都是伤亡最惨重的。”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想要攻下一座五千人驻守的坚城,攻击方至少要付出数倍于此的伤亡!”
“零阵亡?史书上都找不出这样的战例!”
“陛下,万万不可轻信啊!”
大皇子赵瑞和二皇子赵朗,也是一脸的不信。
他们比谁都清楚科加尔堡的厉害。
当年,大盛也曾试图攻打过那里,结果屡次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赵轩那个纨绔,凭什么?
就凭他那十万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
“父皇!”赵瑞上前一步,拱手道。
“儿臣也认为此事太过蹊跷。”
“科加尔堡的坚固,天下皆知。”
“三弟就算真的攻下了,也必然是惨胜。”
“这零阵亡的说法,实在太过夸张,其中必有猫腻。”
“或许,是三弟为了夸耀战功,故意虚报了战果。”
“又或者,这根本就是一封假战报!”
二皇子赵朗也跟着说道:“皇兄所言极是。”
“父皇,此事关系重大,我们不能仅凭老三的一面之词,就轻易相信。”
“儿臣建议,立刻派人前往西北核实,以免被奸人蒙蔽。”
他们的言下之意很明显。
这战报是假的。
赵轩在撒谎。
龙椅之上,庆帝的眉头,也紧紧地皱了起来。
说实话,他也不信。
零阵亡攻下一座坚城?
这已经超出了他对战争的认知范畴。
他看着跪在殿下的那名传令兵,沉声问道:“钱肃,你所言,可句句属实?锦衣卫可有查证?”
“回陛下!”钱肃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臣以项上人头担保,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甘愿受千刀万剐之刑!”
“凉州军内的锦衣卫密探,亲眼所见,凉州王他又发明了一种神兵利器!”
“那东西像一根根巨大的铁管子,能喷出火球!”
“声音如同天雷滚滚,威力堪比山崩地裂!”
“科加尔堡那坚固的城墙,在那种火球面前,就跟纸糊的一样!”
“只是一轮齐射,城墙就被轰开了好几个巨大的缺口!”
“吐蕃的士兵,连我军将士的面都没见到,就被炸得血肉横飞,尸骨无存!”
“那根本就不是攻城!而是一边倒的屠杀!”
钱肃的话,让大殿内的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神兵利器?
巨大的铁管子?
能喷出火球?
这说的是什么东西?
难道是……
庆帝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想起来了。
在陈玄和锦衣卫暗探送回来的奏折和密报中,都曾提到过一种东西。
火枪!
还有一种,威力更大,尚未命名的武器图纸。
难道,赵轩真的把那东西给造出来了?
而且,还用在了战场上?
一想到那种武器在图纸上描述的恐怖威力,庆帝的心脏,就不由自主地狂跳起来。
如果传令兵说的是真的。
那……那这场战争的走向,恐怕要彻底颠覆所有人的想象了。
“李全。”庆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奴才在。”
“把战报,呈上来。”
“是。”
李全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地从钱肃手中接过竹筒,快步走上御阶,呈给了庆帝。
庆帝深吸一口气,亲手掰开火漆,从里面抽出一卷羊皮纸。
那上面,是赵轩亲笔所书。
字迹龙飞凤舞,充满了不可一世的霸气。
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是简要地叙述了攻克科加尔堡的经过,以及歼敌和己方伤亡的人数。
最后,只有一句话。
“此,为利息。”
庆帝拿着羊皮纸的手,微微颤抖。
他知道,赵轩没有撒谎。
钱肃,也没有撒谎。
因为,随同战报一起送来的,还有另一件东西。
吐蕃科加尔堡守将,扎西的将印!
那枚用纯金打造,象征着吐蕃王权的将印,此刻就静静地躺在庆帝的掌心,冰冷而沉重。
铁证如山!
大殿之下,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紧张地看着庆帝的表情。
他们看到,庆帝的脸上,先是震惊,然后是狂喜,最后,变成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混杂着骄傲、欣慰,以及深深忌惮的表情。
“好!好!好!”
庆帝一连说了三个好字,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他高举着那封战报,环视着殿下目瞪口呆的群臣,放声大笑。
“哈哈哈!”
“好一个凉州王!好一个赵轩!”
“众卿都看看!这就是你们口中,那个鲁莽冲动,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口小儿!”
“这就是你们断言,必将兵败垂成,全军覆没的乌合之众!”
“半月之内,攻破吐蕃坚城!零阵亡,全歼守敌!”
“如此辉煌的战绩,我大盛开国以来,可曾有过?!”
庆帝的笑声,如同惊雷,在太极殿内滚滚回荡。
所有人都被震得目瞪口呆,大脑一片空白。
尤其是刚才那些言之凿凿,断定赵轩必败的御史、尚书,以及大皇子赵瑞和二皇子赵朗。
他们的脸,火辣辣的疼。
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地扇了无数个耳光。
“报——!”
“西北八百里加急战报!”
锦衣卫指挥使钱肃,高举着一个用火漆封口的竹筒,冲进了太极殿。
他单膝跪地,声音嘶哑而亢奋。
“启禀陛下!凉州王殿下,于半月前,率军攻破吐蕃边境重镇,科加尔堡!”
“全歼守军五千三百余人!我军……我军无一阵亡!”
钱肃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在场所有人的心脏上。
什么?
科加尔堡……被攻破了?
全歼守军五千余人?
自己这边,一个没死?
这……这怎么可能!
短暂的死寂之后,大殿之内,瞬间炸开了锅。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御史大夫第一个跳了出来,指着钱肃,吹胡子瞪眼地吼道:“钱肃,你可知道,在朝堂之上,谎报军情,是何等大罪?!”
“科加尔堡是什么地方?那是吐蕃经营了数十年的边境堡垒!”
“城高墙厚,地势险要,驻扎的更是吐蕃最精锐的山地兵!”
“别说十万大军,就算是二十万大军,没有一年半载,也休想啃下这块硬骨头!”
“你竟然说,凉州王一天就攻下来了?还零阵亡?”
“你当我等是三岁小孩吗?!”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是啊!简直是天方夜谭!”
“攻城战,自古以来,都是伤亡最惨重的。”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想要攻下一座五千人驻守的坚城,攻击方至少要付出数倍于此的伤亡!”
“零阵亡?史书上都找不出这样的战例!”
“陛下,万万不可轻信啊!”
大皇子赵瑞和二皇子赵朗,也是一脸的不信。
他们比谁都清楚科加尔堡的厉害。
当年,大盛也曾试图攻打过那里,结果屡次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赵轩那个纨绔,凭什么?
就凭他那十万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
“父皇!”赵瑞上前一步,拱手道。
“儿臣也认为此事太过蹊跷。”
“科加尔堡的坚固,天下皆知。”
“三弟就算真的攻下了,也必然是惨胜。”
“这零阵亡的说法,实在太过夸张,其中必有猫腻。”
“或许,是三弟为了夸耀战功,故意虚报了战果。”
“又或者,这根本就是一封假战报!”
二皇子赵朗也跟着说道:“皇兄所言极是。”
“父皇,此事关系重大,我们不能仅凭老三的一面之词,就轻易相信。”
“儿臣建议,立刻派人前往西北核实,以免被奸人蒙蔽。”
他们的言下之意很明显。
这战报是假的。
赵轩在撒谎。
龙椅之上,庆帝的眉头,也紧紧地皱了起来。
说实话,他也不信。
零阵亡攻下一座坚城?
这已经超出了他对战争的认知范畴。
他看着跪在殿下的那名传令兵,沉声问道:“钱肃,你所言,可句句属实?锦衣卫可有查证?”
“回陛下!”钱肃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臣以项上人头担保,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甘愿受千刀万剐之刑!”
“凉州军内的锦衣卫密探,亲眼所见,凉州王他又发明了一种神兵利器!”
“那东西像一根根巨大的铁管子,能喷出火球!”
“声音如同天雷滚滚,威力堪比山崩地裂!”
“科加尔堡那坚固的城墙,在那种火球面前,就跟纸糊的一样!”
“只是一轮齐射,城墙就被轰开了好几个巨大的缺口!”
“吐蕃的士兵,连我军将士的面都没见到,就被炸得血肉横飞,尸骨无存!”
“那根本就不是攻城!而是一边倒的屠杀!”
钱肃的话,让大殿内的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神兵利器?
巨大的铁管子?
能喷出火球?
这说的是什么东西?
难道是……
庆帝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想起来了。
在陈玄和锦衣卫暗探送回来的奏折和密报中,都曾提到过一种东西。
火枪!
还有一种,威力更大,尚未命名的武器图纸。
难道,赵轩真的把那东西给造出来了?
而且,还用在了战场上?
一想到那种武器在图纸上描述的恐怖威力,庆帝的心脏,就不由自主地狂跳起来。
如果传令兵说的是真的。
那……那这场战争的走向,恐怕要彻底颠覆所有人的想象了。
“李全。”庆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奴才在。”
“把战报,呈上来。”
“是。”
李全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地从钱肃手中接过竹筒,快步走上御阶,呈给了庆帝。
庆帝深吸一口气,亲手掰开火漆,从里面抽出一卷羊皮纸。
那上面,是赵轩亲笔所书。
字迹龙飞凤舞,充满了不可一世的霸气。
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是简要地叙述了攻克科加尔堡的经过,以及歼敌和己方伤亡的人数。
最后,只有一句话。
“此,为利息。”
庆帝拿着羊皮纸的手,微微颤抖。
他知道,赵轩没有撒谎。
钱肃,也没有撒谎。
因为,随同战报一起送来的,还有另一件东西。
吐蕃科加尔堡守将,扎西的将印!
那枚用纯金打造,象征着吐蕃王权的将印,此刻就静静地躺在庆帝的掌心,冰冷而沉重。
铁证如山!
大殿之下,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紧张地看着庆帝的表情。
他们看到,庆帝的脸上,先是震惊,然后是狂喜,最后,变成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混杂着骄傲、欣慰,以及深深忌惮的表情。
“好!好!好!”
庆帝一连说了三个好字,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他高举着那封战报,环视着殿下目瞪口呆的群臣,放声大笑。
“哈哈哈!”
“好一个凉州王!好一个赵轩!”
“众卿都看看!这就是你们口中,那个鲁莽冲动,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口小儿!”
“这就是你们断言,必将兵败垂成,全军覆没的乌合之众!”
“半月之内,攻破吐蕃坚城!零阵亡,全歼守敌!”
“如此辉煌的战绩,我大盛开国以来,可曾有过?!”
庆帝的笑声,如同惊雷,在太极殿内滚滚回荡。
所有人都被震得目瞪口呆,大脑一片空白。
尤其是刚才那些言之凿凿,断定赵轩必败的御史、尚书,以及大皇子赵瑞和二皇子赵朗。
他们的脸,火辣辣的疼。
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地扇了无数个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