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说道:“妈,你说的不对哦,哥说过,风浪越大鱼越贵。”

  沈母想反驳。

  但想想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小妹扭头看向沈文:“哥,是不是这样?”

  沈文笑着点点头。

  是这个理。

  小妹放下粥碗,擦擦嘴,认真的说道:“是不是平时能赚一块,今天晚上去赶海能赚十块?”

  沈母插嘴:“哪有那么好赚,翻十倍!”

  小妹喊道:“妈,哎呀,你脑子不灵光嘛,我只是打个比喻,比喻你懂不懂?”

  沈母笑了:“你个没上过学的还教训起我这个小学毕业的了?”

  小妹喊道:“妈,你别打岔。”

  沈老三起哄,插嘴道:“这实话实说,在学历方面,你**确比你强。”

  小妹被降维打击,小手叉腰:“那我就换个方式,哥,我问你,你晚上去赶海,有没有信心赚的是不是比爸一个月工资还多?”

  沈老三脸上的笑容僵住。

  不好。

  引火烧身了啊。

  沈文瞥了沈老三一眼,像是在看个小丑,笑呵呵的点点头;“那信心不能说有,只能说有十成把握。”

  小妹“哦”了一声,说道:“虽然我没上过学呢,但是我知道十成把握的意思哦。”

  沈老三低头喝粥。

  沈母“啐”了一声,小声骂道:“这嘴哟,也不知道是随了谁。”

  沈文笑得不行。

  这个时候的小妹,性格还比较强势,话也多,这一点,和他很像,见了谁都不露怯,是个自来熟,和谁都能聊几句。

  在后世,这种性格的有个更简单的代号,叫做e人。

  然而。

  环境能够改变一个人。

  在家里出事以后,小妹寄人篱下,也变得沉默寡言,在舅舅家里也不怎么说话。

  从小到大,好像连朋友都没有几个。

  沈文甚至怀疑小妹在学校里曾经遭受过霸凌,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他,连插手的资格都没有。

  这一世。

  他说什么也得护着小妹,让她保持着本性,快快乐乐的长大。

  这时候,小妹的手落在他的肩膀上,继续说道:“所以啊,你一个人能赚爸一个月的工资,那两个人,就是爸两个月的工资。”

  “三个人是三个月。”

  沈文点点头,最后实在是忍不住“库库库”的笑了起来。

  沈老三把碗往桌子上一放。

  合着我在这个家里的作用,就是计量单位是吧?

  沈云有她哥给撑腰,看也不看沈老三,说道:“所以呀,我建议咱们家可以全家总动员,一起去淘海。”

  “这样,一,二,三,四,咱们四个人,就可以赚爸爸四个月的工资啦。”

  沈文拍拍她的小脑袋。

  小机灵鬼。

  为了要跟着去赶海,还学会做铺垫了。

  沈文说道:“当然是……不行的啦。”

  开玩笑。

  这台风刚过,就算是退潮了,浪也大的很,要是被浪给卷进去,除非龙王爷现身,不然谁都救不了。

  他们这边每年在海里出事的,可不少。

  看着好好的,一个眨眼的功夫,人就不见了。

  要在内河里淹死,至少还能找到尸体,要被浪给卷走,除非运气好,不然连根毛都见不到。

  沈母给了小妹**来了一巴掌,疼的小妹原地蹦老高,****嘶嘶嘶的抽冷气。

  沈母骂道:“发海的时候居然想去海边耍,要不我把你腿打断吧,免得你祸害了这一家子不得安宁。”

  小妹喊道:“我是要去淘海。”

  “那我要是去不了,你肯定也不能去。”

  “就只有爸能跟着去了。”

  “哥一个人要赚咱们一家子的钱,多辛苦啊。”

  “我要帮哥分担!”

  沈老三:“???”

  乖女儿。

  爸呢?

  爸不算人?

  沈母看沈云还犟嘴,抬手还要打。

  沈文赶紧拦住,说道:“小妹,你要跟着去也行,但要离浪远远的。”

  “不是让你去玩的。”

  “是有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到时候哥会抓很多海货,可太多了没办法带着走,会放到岸边,你得帮着看好了,别让人偷了。”

  小妹行了个少先队员的礼,小脑袋抬起头,脸朝着天,说道:“好的,请哥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沈文笑着摸摸她的头。

  沈母还是有些担心:“能行吗?”

  沈文说道:“行。”

  “小妹听话的,不会自己往下跑。”

  “咱村附近应该也没什么人不长眼的敢欺负小妹。”

  在村里。

  小妹就是半个孩子王。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真正的孩子王喊她小姑姑,只要一起出去玩,对她是唯命是从的。

  那些个大人更不会欺负小妹,谁都清楚,招惹了他妹妹,是会被打断腿的。

  ……

  吃过早饭。

  沈老三收拾收拾,出门去和族老商量建东屋请人的事情。

  这可比修缮屋子要麻烦多了。

  挖坑,挖土,打地基,开凿石头。

  自家肯定忙不过来。

  得请人。

  恐怕要忙活一段时间。

  花费自然不少。

  家里原本是打算等一等,沈文觉得不用,既然现在买渔船的钱有了,那他接下来赚的钱都可以贴补进来。

  边建边赚钱。

  东屋用不着多大,十几个平方足够,五六千就够了。

  一合计。

  虽然现在家里其实拿不出一毛钱来建石头厝,但是一点不慌,甚至有了“手头很宽裕”的错觉。

  的确是可以先忙活起来。

  沈文问道:“妈,还是建石头厝?”

  沈母应声:“对,你爸说石头厝能省一点。”

  “你要觉得麻烦,改成砖瓦房也行。”

  沈文摇摇头:“就石头厝吧。”

  虽说现在建东屋,是他要住的,但他应该住不了多久,等把盐碱地的地基拿下,他就可以筹备建用来娶媳妇的别墅了。

  倒也不着急。

  可以问问未来媳妇,是喜欢砖瓦房还是喜欢石头厝。

  石头厝其实挺好。

  结实耐用,冬暖夏凉,屋里不潮,几十年都不会有事。

  而且石头可以就地取材,不能说不要钱,只能说随便用,当然了,开采和运输,也是需要成本,而且是人力去开采。

  因此,石头厝建起来费时费力,工期比较长。

  而工人的工资,一天最少也要十五块。

  这么一算,石头厝是要划算一些,但其实和砖瓦房的制作成本也相差不了多少。但砖瓦房修建起来就快了,人多的话,最快十几天就能搞定。

  后世之所以被淘汰,被砖瓦混凝土代替,倒不是石头厝不好,就是因为人工成本太高,熟练石匠越来越少。

  而砖瓦越来越便宜,建的房子越来越坚固耐用,此消彼长之下,石头厝也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没人再新建石头厝,但以前的石头厝,还是在一直使用,并成为他们当地的特色,成了旅游的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