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个法子,两人把鱼护放在自行车上,试着推了两步,还可以,沈文说道:“行,咱们抓紧往镇上赶。”

  黑仔点点头,主动把钓具全部背在身上。

  “行不行?”

  “行,一左一右正好匀称,这样不累。”

  “好,那咱们走。”

  没多久,便走到了路上,黑仔在后面推着车,说道:“文哥,这么快就走出来了,比来的时候快多了。”

  沈文点点头,毕竟走过一遍,轻车熟路了嘛。

  没多久。

  黑仔在后面喊:“哥,鱼好像都死了。”

  沈文头也不回:“没事,不用半个小时就能到镇上,还新鲜着。”

  虽然活的更好卖,但现在可没那条件。

  来到大路。

  路上人来人往,偶尔有经过的会多看他们几眼。

  有个骑摩托车上的过去,没一会,又骑着摩托车回来,来到他们面前,男人把墨镜扒拉下来,露出眼睛,招呼道:“靓仔,鱼卖吗?”

  沈文笑了笑:“卖啊。”

  “刚钓的?”

  “刚出水十几分钟而已,现在要是扔水里,没准还能活。”

  “黄脚立怎么卖?”

  “我这也没有称,你要买,就按条卖给你,大的一条5块,小的一条3块。”

  “行,那给我来两条。”男人说着话,咽了咽口水:“一条红烧,一条香煎,用来下酒不错。”

  沈文点点头:“行,你是会吃的。”

  把前杠的鱼护打开,正好口子就有几条黄脚立,个头都不小,有半斤左右,给这人拿了两条。

  男人拎着鱼看了看,满意的点点头:“不错,够新鲜。”

  沈文剪了一小段鱼线,把两条鱼串起来,男人挂在摩托车上,从钱包打开,沈文看了一眼,钱包挺鼓。

  接过十块钱。

  男人刚发动摩托车,回头问道:“靓仔,你们是在哪钓的?”

  沈文微笑:“海边啊。”

  男人:“哪块?”

  沈文随手一指:“就那边。”

  男人笑了笑,发动车子走了。

  沈文当然不可能给男人指路,告诉一个人,就可能引来一大群,有些钓鱼佬能住在好的钓点,根本不挪窝。

  能捂多久就多久。

  反正他也没打算在海边钓多久,只要存够了钱就想办法搞艘船出海。

  海上多的是无人岛。

  无论是赶海,还是钓鱼,才不怕被人打扰,可以更好的闷声发财。

  这个时代。

  只要手里有了钱,让钱生钱不要太简单。

  别人可能对于机会没有那么好的把握,但他不一样,只要有机会,他就可以一把抓住。

  刚把鱼护扎好口。

  又有人停下来看。

  “哪来这么多海鱼?”

  “泥猛,海鲈,真鲷,哟,这还有海鳗……”

  “这还有石斑鱼,两位,发财了哇。”

  搭话的是个老头,皮肤黝黑,之所以说是个老头,是因为头发已经发白,在他们这边,哪怕是看面相是个老头,人也不一定就真的老。

  有可能是晒的。

  村里多的是三十多岁,看起来像四五十岁的。

  “都是刚出水的,新鲜的很,买些回去尝尝鲜。”

  “这泥猛怎么卖?”

  “个头大的3块,小的1块,我这最小的也都有二三两,大的都有快一斤。”

  “太贵了,便宜点。”

  “阿爷,我这价格绝对比市场卖的便宜,而且比市场的新鲜,你看着钓具,好几百块钱,是贷款买的。”

  “我这小兄弟都晒中暑了,钓些鱼不容易,都是辛苦钱。”

  “行,那我拿三条,要大的。”

  一手交钱,一手交鱼。

  老头是在附近放羊,鱼直接拎着走了。

  沈文把钱甩了甩,觉得是个好兆头:“小20块钱了。”

  黑仔很高兴,说道:“哥,要不咱们就这么卖吧。”

  沈文摇摇头:“算了吧。”

  “这么多鱼咱们得卖到猴年马月去。”

  “走,抓紧赶路。”

  一路上,偶尔也遇到问价的,听沈文报价后,都觉得太贵了,海鱼还是太贵了,寻常人家平日里不舍得吃。

  去市场卖,那些摊贩也都是要把鱼往外送。

  还有些搭话的,则是询问他们是在哪里钓的鱼。

  沈文随意的敷衍过去。

  告诉你,让你来跟我抢钓点啊。

  想屁吃。

  黑仔吐槽:“连根烟也不散,怎么好意思**脸来问的。”

  快到镇上。

  太阳还挂在天上,沈文心里琢磨着,要是这些鱼能顺利卖掉的话,应该天不黑就能赶回家。

  可以在家里好好吃顿饭,睡一觉,第二天再去钓鱼。

  这样人不累,还不少挣钱。

  ……

  与此同时。

  沈母去叶大娘家借自行车。

  “怎么这个点才去?”

  “人家渔网要的着急,赶好送去都快中午,在家里吃好饭,小妹嚷嚷着要睡觉。”沈母接过车子,说道:“本来打算等阿文回来的,结果这还没回家。”

  “这海鲜放不了,先送去。”

  叶大娘皱眉:“钓个鱼,钓到现在?”

  沈母点点头:“阿文是打算钓鱼去卖的,指不定折腾到几天。”

  叶大娘“哦”了一声,说道:“也挺好。”

  “甭管咋说,阿文能想着赚钱,那就是好事。”

  沈母笑了笑:“是,现在他出去一天,我也不那么挂念着,以前他要是一天不着家,我这心都突突的跳。”

  叶大娘也跟着笑。

  要带的东西是真不少。

  好几只青蟹,罐头,糖果子,香烟和酒,加起来差不多百十来块钱的东西,过年的时候,也没拿过这么重的礼。

  骑着车出门,沈母蹬起来都格外有劲。

  来到娘家。

  也就几里路,隔了两个村。

  别看离得近,其实这两年,她走动的不多,主要是每次回去,没带什么礼,走的时候,反而能带东西走。

  外人看了,总是少不了被说闲话。

  有次沈文来,有人开玩笑说又来拿东西了,气的沈文差点把人给揍一顿。

  人家的话说的是难听。

  但也是事实。

  这个点村里没什么人,村里也靠海,正退潮,闲着的人都去赶海,没什么人在村里晃荡。

  来到家门口。

  门开着,直接骑进去。

  院子有点乱,鸡鸭乱跑,沈云跳下车,就往屋里跑:“外公,外公,我来啦。”

  屋里立刻响起外公李成文的声音:“慢点跑,慢点跑。”

  “哦,看动画片啊。”

  “外公给你调。”

  没一会。

  李成文从屋里走出来,看到沈母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问道:“怎么带这么多东西来?”

  沈母把东西放下,青蟹放盆里,说道:“爸,这青蟹你晚上做了,不要再放。”

  “这烟酒,你和我哥一人一半。”

  “还有这些是给妈和嫂子的。”

  李成文低头看了看,再看向沈母,语气凝重的问道:“家里出什么事了?需要借多少钱?”

  沈母一愣,然后笑道:“家里没出什么事,我不是来借钱的。”

  不怪她爸这么想。

  之前沈文把人打进医院,赔了不少钱,家里没那么多钱,沈文那些叔伯不借钱,没办法,她只能来娘家借钱。

  她今天的阵仗太大,才造成了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