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2003的开挂人生 第二百七十一章 消息

小说:重生之我在2003的开挂人生 作者:椰奶酥 更新时间:2025-07-29 00:46:16 源网站:2k小说网
  ();

  “谢谢。”季阳接过茶杯,却没有喝,而是任由热气在眼前缭绕。

  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时代周刊、金涛网等媒体还没有提出“华城-全国第四城”的概念。张艺谋还没开始拍摄《华城,这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更不会有《华城,今夜请将我遗忘》的话剧、电视剧、电影改编。

  “安逸休闲之都”这个城市名片,此时尚未诞生。

  茶水的热气渐渐散去,季阳的心却越发冰凉。如果这个时空的华城和前世不同,那他的布局岂不是全错了?

  他清楚记得,华城的腾飞始于2003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中等城市,到后来的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榜首,这一切都源于方德纲的城市营销策划。

  而现在,方德纲竟然还在亿通集团!

  “小阳,”林长亮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你是不是对这个禁赌令有什么想法?”

  季阳放下茶杯,深吸一口气:“林叔,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林长亮做了个“请说”的手势。在他印象中,季阳还停留在那个“大山金凤凰”的阶段。但现在坐在他面前的这个年轻人,眼神里已经有了不一样的东西。

  “能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的城市,主要是洛城、锦城和华城。”季阳的声音很平静,但每个字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洛城有十六朝古都的底蕴,这是天时;锦城两江交汇,又是直辖市,这得益于地理优势;而且这座城市,只有人和。”

  “小伙子,这是要给叔叔来个隆中对啊!”林长亮笑道。

  “我比诸葛亮...”

  “脸皮厚!”林欢在一旁忍不住插嘴道。

  季阳瞥了她一眼,继续说道:“现在是华城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洛城、锦城都在吃老本,还没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

  “但华城拿什么竞争?”林长亮皱眉,“制造业不如锦城,文化科研不如洛城...”

  “正因为如此,华城才要另辟蹊径。”季阳站起身,走到窗前。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身上,在地板上投下一道修长的影子。

  “我们最大的优势,恰恰是那些领导眼中的劣势——安逸闲散的城市气质。”

  林长亮和林欢都愣住了,显然没想到季阳会这么说。

  季阳翻开其中一篇历史材料说:“林叔,您知道吗?华城在历史上有过六次惊人的崛起。每一次,都与一个关键人物或一项重要决策密不可分。”

  “哦?说来听听。”林长亮来了兴趣,在椅子上坐直了身子。

  “第一次崛起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季阳的声音沉稳有力,“那时的玉河水患严重,洪水肆虐,百姓苦不堪言。直到吴雪父子修建玉河坝,彻底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

  林欢听得入神,不由自主地靠近了几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侧脸上,映出一层淡淡的金色。

  “玉河坝建成后,华城实现了"水旱从人"的奇迹。”季阳继续说道,“这项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防洪问题,更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司马晖执政时期才能大力发展农业。”

  “他派重兵守护玉河坝,推广水利工具,发展蚕桑养殖,推行边防军屯垦策略。这些举措让华城成为蜀汉最重要的粮仓。”

  林长亮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作为在城建规划局工作多年的老干部,他对这段历史再熟悉不过。但从季阳口中说出来,却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第二次崛起源于蜀锦产业。”季阳又翻开一页,“当时东南沿海还不知道丝绸为何物时,华城已经把蜀锦做到了极致。”

  孟琪芳在一旁听得入迷,不时用赞赏的目光看向季阳。她没想到,这个准女婿不仅为人稳重,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也如此深刻。

  “司马晖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季阳的声音略带沙哑,“为了增强国力,他大力发展蜀锦产业。这一产业链条极长,从种桑、养蚕到纺织、染坊,再到运输、零售,带动了整个华城的经济发展。”

  林长亮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不仅对历史了如指掌,更难得的是能从中看出发展规律。

  “第三次崛起要归功于范柳。”季阳继续说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当时的华城被视为蛮荒之地,文化教育落后。范柳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公立学校,推行全民教育。”

  林欢听得入神,完全忘了刚才的不满。她发现季阳说起这些来神采飞扬,与平时稳重的样子判若两人。

  “他不仅免除学费,还给予免税、免兵役等优惠政策。”季阳的语气中带着钦佩,“这些举措让华城的教育水平突飞猛进,培养出了大批文人墨客。”

  “到了唐朝,华城迎来第四次崛起。”季阳指着试卷上的记载,“当时华城大兴商业,开辟了东市、南市、北市等多个商圈,成为了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

  阳光渐渐西斜,书店里的光线变得柔和起来。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茶香,那是林长亮一直习惯喝的龙井。

  “扬一益二,这可是当时公认的一线城市排名。”季阳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而且有人认为,华城的繁华程度远超扬州。”

  林长亮听到这里,忍不住打断道:“小伙子,你这私货加得有点多啊。”语气中却带着几分赞许。

  季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确实是我的个人理解。不过林叔您想想,一个城市能在不同时期都保持领先地位,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特殊性。”

  “第五次崛起发生在宋代。”季阳继续说道,“当时的华城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茶马互市中心。茶叶、丝绸、盐铁等商品源源不断地通过这里输送到西部各地。”

  “最让人惊叹的是,华城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季阳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感慨,“这种金融创新,让华城的商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林长亮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确实,金融创新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现在很多城市都在争抢金融中心的地位,但真正能做好的并不多。”

  “第六次崛起是在明清时期。”季阳继续说道,“那时的华城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贸中心。各地商帮云集,会馆林立,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