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然陷入了沉思。这些确实都是学生选课时会考虑的现实问题,但作为校长,他又何尝不知这些弊端?
林明刚试图打圆场:“小阳说得也只是个人观点,其他学生未必这么想。”
季阳瞥了眼方志然眼中闪过的光芒,又意味深长地看了柳采薇一眼:“听说柳采薇是两年半就修完了本科学分......”
这一眼看得柳采薇心里发虚:“你盯着我干嘛?”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心知肚明,自己当年的选修课确实都选的是水课,不然怎么可能这么快修完学分?
方志然见状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摆摆手道:“小阳,书院制确实很有好处。”他不想再谈通识教育了。有选课就必然有选课策略,季阳提出的这些漏洞是可以弥补的。
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空,办公室里的光线变得愈发暗淡。季阳的表情在明暗交错中显得格外认真:“我知道书院制的好处。师生同吃同住可以营造更亲密的学术氛围,生活社区化有助于培养领导才能和综合素质,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生活学习可以开拓视野。”
“那你为什么这么抵触呢?”方志然不解地问道。按理说,面向企业的山海明珠学院更应该重视全面素养才对。
季阳摇头:“不是书院制不好,而是现在时机不对。”他突然笑了笑,“校长,我们先不说欧洲那些学校,就说明珠岛的海中文,它是一所典型的书院制学校,我知道你们考察的重点就是它,对吧?”
方志然点头:“98年我们去考察时,都很赞赏海中文那种"专业教学属于学院,人格养成属于书院"的双重模式。”
“但为什么玉城港只有海中文一家是书院制?它搞了半个世纪,其他学校为什么不跟进?”季阳反问道。不等回答,他自己给出了答案:“经济实力。书院要为学生提供课外活动经费,包括食宿、文娱、国际交流等,这不是小数目。除了学费和拨款,关键是书院自身的筹款能力。现在沪江搞书院,必然会出现贫富不均,到最后比的就是谁家富二代多,强者愈强。”
柳采薇听到这里,不由得想到《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四个学院的强弱关系。格兰芬多虽有主角光环,但从奖杯数量看,实力最强的是富二代云集的斯莱特林。她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窗外,夕阳已经快要落山了。
“那我们在分院时做些调节,让各个书院势均力敌......”林明刚提议道,声音里带着几分犹疑。
柳采薇差点笑出声来。分院帽?都怪季阳提到哈利波特,现在她满脑子都是霍格沃茨的画面。她抿了抿嘴,努力保持严肃的表情。
季阳看出她的想法,对她眨了眨眼,然后对林明刚说:“这确实可行,不过还存在几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学校现在有没有推行书院制的经济实力。”
方志然擦了擦额头的汗:“如果要像海中文那样包国际交流费用,现在确实没这个财力。不过这也不是必须的。你说说第二个问题。”
季阳意味深长地说出两个字:“就业。”
季阳站在办公室里,目光扫过方志然、林明刚和柳采薇三人的面庞,一时间竟有些踌躇。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山海明珠集团和青城外语达成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他轻描淡写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
这话一出,办公室里的气氛顿时凝固。三人的表情都有些不自然,尤其是柳采薇,眉头微蹙,嘴角下撇,显然对这个消息相当不满。
自家学校的学生跑去别的学校捐款?这算什么事!柳采薇心中暗自腹诽,但碍于场合没有说出口。
季阳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的尴尬,轻咳一声:“现在大学存在很多问题,但最关键的是就业问题。”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当然,我现在是以企业家和学生的角度来说,不是以山海明珠学院院长的身份。”
方志然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他的目光若有所思,心里已经打定主意,一定要让季阳把星辰基金的规模提高到星辉基金的三倍。
“在我看来,搞不定就业这个大难题,大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季阳直言不讳,语气中带着些许锋芒。
这番话让林明刚眉头紧锁,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选择保持沉默。
季阳余光瞥见林明刚的反应,心知这位院长必定不认同这种说法。但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决定脑袋。林明刚虽然是学经济的,但从未在企业待过,很难完全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
办公室里的空调呼呼作响,季阳继续说道:“从96年取消包分配开始,每年的就业季都是"最难就业季"、"就业寒冬"。2000年的时候,鹭岛华厦大学400多个本科毕业生,毕业后能找到工作的人屈指可数。”
林明刚突然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所以第二年华厦大学就降级成职业学院了。”
“今年7月的数据显示,华厦职业学院的就业成绩一骑绝尘。”季阳语气平淡,却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林明刚心上。
林明刚的笑容僵在脸上,剧烈地咳嗽起来。他抓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温水才缓过来。
“变化真有这么大?”方志然皱眉问道,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季阳耸耸肩:“钱博文给我的数据就是这样。当然不是改个名字就能有这么大变化。关键是他们改变了办学思路,和当地企业深度合作,按企业需求培养人才。”
“我们沪江大学又不是民办学校......”林明刚不以为然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傲慢。
“哦,沪江大学的学生都是要成仙的?”季阳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眼神锐利如刀。
“你!”林明刚气得脸色发青,手指微微发抖。
柳采薇看着这一幕,心中暗暗叫糟。她太了解季阳了,这家伙一旦认定的事情,就会毫不留情地往下说。
“林院,就业是大学的根本。搞不定就业这个大难题,哪来的学生给你教?”季阳直视着林明刚的眼睛,语气坚定。
林明刚冷哼一声,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我们沪江大学2003年本科生23%读研,30.5%出国,11%考公务员,只有35.5%直接就业。”
“所以读研和出国的就不用工作了?”季阳嗤笑一声,目光中带着几分嘲讽。
“你这......”林明刚语塞,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反驳词。
办公室里的气氛再次凝重起来。窗外传来学生们的说笑声,与室内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
方志然陷入了沉思。这些确实都是学生选课时会考虑的现实问题,但作为校长,他又何尝不知这些弊端?
林明刚试图打圆场:“小阳说得也只是个人观点,其他学生未必这么想。”
季阳瞥了眼方志然眼中闪过的光芒,又意味深长地看了柳采薇一眼:“听说柳采薇是两年半就修完了本科学分......”
这一眼看得柳采薇心里发虚:“你盯着我干嘛?”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心知肚明,自己当年的选修课确实都选的是水课,不然怎么可能这么快修完学分?
方志然见状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摆摆手道:“小阳,书院制确实很有好处。”他不想再谈通识教育了。有选课就必然有选课策略,季阳提出的这些漏洞是可以弥补的。
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空,办公室里的光线变得愈发暗淡。季阳的表情在明暗交错中显得格外认真:“我知道书院制的好处。师生同吃同住可以营造更亲密的学术氛围,生活社区化有助于培养领导才能和综合素质,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生活学习可以开拓视野。”
“那你为什么这么抵触呢?”方志然不解地问道。按理说,面向企业的山海明珠学院更应该重视全面素养才对。
季阳摇头:“不是书院制不好,而是现在时机不对。”他突然笑了笑,“校长,我们先不说欧洲那些学校,就说明珠岛的海中文,它是一所典型的书院制学校,我知道你们考察的重点就是它,对吧?”
方志然点头:“98年我们去考察时,都很赞赏海中文那种"专业教学属于学院,人格养成属于书院"的双重模式。”
“但为什么玉城港只有海中文一家是书院制?它搞了半个世纪,其他学校为什么不跟进?”季阳反问道。不等回答,他自己给出了答案:“经济实力。书院要为学生提供课外活动经费,包括食宿、文娱、国际交流等,这不是小数目。除了学费和拨款,关键是书院自身的筹款能力。现在沪江搞书院,必然会出现贫富不均,到最后比的就是谁家富二代多,强者愈强。”
柳采薇听到这里,不由得想到《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四个学院的强弱关系。格兰芬多虽有主角光环,但从奖杯数量看,实力最强的是富二代云集的斯莱特林。她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窗外,夕阳已经快要落山了。
“那我们在分院时做些调节,让各个书院势均力敌......”林明刚提议道,声音里带着几分犹疑。
柳采薇差点笑出声来。分院帽?都怪季阳提到哈利波特,现在她满脑子都是霍格沃茨的画面。她抿了抿嘴,努力保持严肃的表情。
季阳看出她的想法,对她眨了眨眼,然后对林明刚说:“这确实可行,不过还存在几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学校现在有没有推行书院制的经济实力。”
方志然擦了擦额头的汗:“如果要像海中文那样包国际交流费用,现在确实没这个财力。不过这也不是必须的。你说说第二个问题。”
季阳意味深长地说出两个字:“就业。”
季阳站在办公室里,目光扫过方志然、林明刚和柳采薇三人的面庞,一时间竟有些踌躇。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山海明珠集团和青城外语达成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他轻描淡写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
这话一出,办公室里的气氛顿时凝固。三人的表情都有些不自然,尤其是柳采薇,眉头微蹙,嘴角下撇,显然对这个消息相当不满。
自家学校的学生跑去别的学校捐款?这算什么事!柳采薇心中暗自腹诽,但碍于场合没有说出口。
季阳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的尴尬,轻咳一声:“现在大学存在很多问题,但最关键的是就业问题。”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当然,我现在是以企业家和学生的角度来说,不是以山海明珠学院院长的身份。”
方志然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他的目光若有所思,心里已经打定主意,一定要让季阳把星辰基金的规模提高到星辉基金的三倍。
“在我看来,搞不定就业这个大难题,大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季阳直言不讳,语气中带着些许锋芒。
这番话让林明刚眉头紧锁,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选择保持沉默。
季阳余光瞥见林明刚的反应,心知这位院长必定不认同这种说法。但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决定脑袋。林明刚虽然是学经济的,但从未在企业待过,很难完全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
办公室里的空调呼呼作响,季阳继续说道:“从96年取消包分配开始,每年的就业季都是"最难就业季"、"就业寒冬"。2000年的时候,鹭岛华厦大学400多个本科毕业生,毕业后能找到工作的人屈指可数。”
林明刚突然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所以第二年华厦大学就降级成职业学院了。”
“今年7月的数据显示,华厦职业学院的就业成绩一骑绝尘。”季阳语气平淡,却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林明刚心上。
林明刚的笑容僵在脸上,剧烈地咳嗽起来。他抓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温水才缓过来。
“变化真有这么大?”方志然皱眉问道,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季阳耸耸肩:“钱博文给我的数据就是这样。当然不是改个名字就能有这么大变化。关键是他们改变了办学思路,和当地企业深度合作,按企业需求培养人才。”
“我们沪江大学又不是民办学校......”林明刚不以为然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傲慢。
“哦,沪江大学的学生都是要成仙的?”季阳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眼神锐利如刀。
“你!”林明刚气得脸色发青,手指微微发抖。
柳采薇看着这一幕,心中暗暗叫糟。她太了解季阳了,这家伙一旦认定的事情,就会毫不留情地往下说。
“林院,就业是大学的根本。搞不定就业这个大难题,哪来的学生给你教?”季阳直视着林明刚的眼睛,语气坚定。
林明刚冷哼一声,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我们沪江大学2003年本科生23%读研,30.5%出国,11%考公务员,只有35.5%直接就业。”
“所以读研和出国的就不用工作了?”季阳嗤笑一声,目光中带着几分嘲讽。
“你这......”林明刚语塞,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反驳词。
办公室里的气氛再次凝重起来。窗外传来学生们的说笑声,与室内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