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步步来吧,王安平心里很踏实。
这年月,又不是那风风火火、遍地机遇的改革开放年头,急什么呢?日子得一天天熬。
眼下这光景,能一天稳稳当当挣到一块钱,他就心满意足了。
想想刚穿过来时那家徒四壁、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惨状,再看看现在手里有了点余钱,有了这片隐秘山谷,未来可期,他已经很知足了。
他的计划很清晰:先攒点本钱。等明年开春,就去集上买些健壮的小鸡崽、鸭苗,再弄一两头小猪仔回来,直接放到这山谷里散养。
有这天然的屏障、丰茂的水草和隐秘的环境,不怕丢,也少病害。
只要勤快照看着,到了年底,鸡鸭成群,肥猪满圈,那才是真正的大丰收!到时候,家里餐桌上天天见荤腥,弟妹们也能养得壮实些。
“平子,鱼弄好了!”王安柱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行!我来弄。”王安平接过装了水的陶盆,直接泼掉。他从箩筐里翻出一个小纸包,里面是珍贵的粗盐粒。他把处理好的大鱼放进另一个陶盆,吩咐道:“把鱼放这盆里。那边石头缝里长着野姜,你去挖一块。还有那几丛叶子像葱的,薅几根回来洗干净。鱼就放这儿腌着。”
“知道了!”王安柱应声去了。
“手脚麻利点!”王安平催促着,自己则蹲下身,拿起斧头用斧背小心地将粗盐粒砸得更碎些。
他抓起一把盐末,均匀地、用力地抹在草鱼身上,里里外外都不放过,这是去腥入味的关键。
等王安柱把洗净捣烂的野姜和野葱末拿回来,他又仔细地将这天然的香料糊糊涂抹在鱼身和腹腔里,让每一寸鱼肉都沾染上辛香的气息。
“平子,闻着米饭香了!”王安柱抽着鼻子,盯着另一个陶盆里咕嘟冒泡的糙米饭,肚子应景地咕咕叫起来。
“把柴火挪这边来,准备烤鱼。”王安平指挥道。
“这陶盆……能行吗?别烤裂了。”王安柱看着那粗糙的陶盆,有些担心。
“试试呗,死马当活马医,总比干啃咸菜强。”王安平心里也没底,但只能硬着头皮上。他往火堆里添了几根细柴,让火势更旺些,然后将盛着鱼的陶盆小心翼翼地架在几块垒高的石头上,让火焰**着盆底。
王安柱则听话地往火堆的余烬里埋了两根大山芋。
陶盆导热慢,鱼煎起来不如铁锅利索。
王安平耐心地守着,用削尖的小木棍不时翻动一下。
渐渐地,一股混合着焦香和野姜葱香的奇异气味弥漫开来。鱼身贴着盆底的部分开始变得金黄焦脆,滋滋地冒着油泡,看着就**。可惜盆小鱼大,鱼头和鱼尾只能委屈地翘着,受热不均。
“凑合吧!”王安平自我安慰道。
在这年月,能填饱肚子就是福气,谁还顾得上追求舌尖上的极致享受?
重生以来这些日子,他身体里属于原主的那份饥饿记忆根深蒂固,对食物的最高要求就是“能吃饱”。
至于口味?有盐有油就是神仙日子了!这具身体的本能早已被生存磨平了挑剔的味蕾。
一顿简单却充满烟火气的午饭过后,两人围着竹屋开始仔细勘察。
竹屋巧妙地搭建在几根深深打入地下的粗壮木桩上,离地半人多高,既能防潮防虫,又通风透气。
王安平用力推了推支撑屋角的几根主桩,大部分还算稳固,只有个别两根有些许松动。
他估算着,这种结构的竹屋,在南方潮湿多雨的环境里,能撑个十几年就算不错了。
只要主体框架没坏,以后翻修起来也方便。要是现在让他和柱子两人从头搭两间新的,没个十天半月根本干不完。
他走向旁边那间快要坍塌的附属小屋,推开了吱呀作响、布满蛛网的门板。
一股浓重的霉味和尘土气息扑面而来。屋里堆满了陈年的枯柴,荒草从缝隙里顽强地钻出。
王安平目光扫过,眼睛一亮——墙上挂着几件被遗忘的工具!一把锯子,一个刨子,还有几把凿子,虽然都蒙着厚厚的灰尘和锈迹,但形状完好。角落里还倚靠着一架用老竹和硬木做成的长梯!
“果然有家伙!”王安平心中一喜。那个叫董文学的前辈能在这里安家,没工具怎么行?
“柱子,扁担给我!”王安平接过扁担,小心地拨开地上半人高的荒草和缠绕的藤蔓。他把库房里还能用的东西一件件清理出来:生锈但磨磨还能用的工具,那架看起来骨架尚可、只是踏板腐朽了几根的竹梯……
“梯子还能用吗?”王安平问。
王安柱仔细检查了梯子的主梁和关键榫卯:“主杆还行,结实着呢!就是有几级踏板烂透了,得换新的。”
“能修就行!省大功夫了!”王安平松了口气。有这梯子,修缮屋顶就容易多了。“走,先去砍竹子!争取今天把屋顶的框架铺好!”
两人钻进茂密的竹林,挑选着粗细合适、竹节长的老竹。砍伐声在寂静的山谷里回荡。将竹子拖回竹屋前,王安平将梯子靠在屋檐下,试了试稳定性,然后小心翼翼地爬了上去。
“平子!慢着点!踩稳喽!”王安柱在下面紧张地盯着。
“放心,我有数!”王安平回应着,脚下试探着踩在屋顶的竹片和朽木上,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
屋顶的结构是用细木做横梁,上面铺着劈开的竹片,最后再覆盖厚厚的茅草。但经年累月的风吹雨打日头晒,茅草早已腐烂殆尽,暴露在外的竹片和细木梁也大多发黑腐朽,脆弱不堪。
“柱子,上面情况不妙!”王安平皱紧眉头,用扁担小心地拨开一片朽烂的竹片,“横梁细,好多都糟了!草也没了,光秃秃的。”
“我就说嘛!”王安柱仰着头喊,“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先换横梁,再铺新竹片,一层层来!你这样太悬了!”
“行!听你的!”王安平从善如流,安全第一。他先用扁担将屋顶边缘那些完全酥烂的茅草和竹片清扫下来,腾出作业面,然后才爬下梯子。
“用杉木做横梁最好,结实耐腐。”王安平看着清理出来的屋顶骨架,盘算着。
“那还得去找杉木?太费劲了吧?”王安柱指着旁边堆着的粗壮竹子,“不如直接用这些大毛竹当横梁?劈开铺平,拿藤条绑结实,我看能行!还省事!”
王安平看了看那些碗口粗的毛竹,又看了看屋顶的跨度,点点头:“也行!就按你说的干!咱们先把这些竹子都劈成竹片,铺上去绑牢靠!”
说干就干。两人轮番上阵,用斧头费力地将一根根粗壮的毛竹劈开。
没有专门的篾刀,只能用斧刃小心地沿着竹子的纹理往下劈砍、撬开,既费力气又考验技巧,稍有不慎竹子就裂歪了。
竹屑纷飞,汗水很快浸湿了他们的后背。一直忙活到日头西沉,暮色四合,山谷里光线昏暗下来,才终于将需要的竹子全部劈成了四瓣宽厚的竹片。手掌被粗糙的竹面和斧柄磨得发红发烫。
一堆篝火在清理干净的院中燃起,跳跃的火光映照着两张疲惫却充满干劲的年轻脸庞。两人一人捧着一根从火堆灰烬里扒拉出来的、烫手的烤山芋,小心地剥开焦黑的外皮,露出里面金黄软糯的瓤。
“平子,我看明天一天也够呛能弄完。”王安柱咬了一大口热乎乎的烤山芋,含糊地说。
“弄不完就后天呗!”王安平也吹着气啃着山芋,语气轻松,“不是跟家里都打好招呼了,两三天才回?反正带的口粮够。”
“呃!那行!后天弄完正好抓鱼!”王安柱盘算着,“要是明天手脚麻利,上午把竹片铺好绑结实,下午就能割草盖顶。就怕时间不够,抓鱼得耽搁。”
“看情况吧,尽量赶。”王安平望着被暮霭笼罩的山谷轮廓,“要是收工早,咱们就抓好了鱼,后天一大早天蒙蒙亮就动身回家。这山路晚上走,太险。”
填饱了肚子,两人也懒得讲究。
王安平将火堆周围的石头垒得更高些,确保火星不会溅出来。
又在旁边厚厚地铺了几层白天割下的、相对干燥柔软的杂草当床铺。
两人裹紧那件厚实的旧军大袄,并排躺了下来。
一步步来吧,王安平心里很踏实。
这年月,又不是那风风火火、遍地机遇的改革开放年头,急什么呢?日子得一天天熬。
眼下这光景,能一天稳稳当当挣到一块钱,他就心满意足了。
想想刚穿过来时那家徒四壁、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惨状,再看看现在手里有了点余钱,有了这片隐秘山谷,未来可期,他已经很知足了。
他的计划很清晰:先攒点本钱。等明年开春,就去集上买些健壮的小鸡崽、鸭苗,再弄一两头小猪仔回来,直接放到这山谷里散养。
有这天然的屏障、丰茂的水草和隐秘的环境,不怕丢,也少病害。
只要勤快照看着,到了年底,鸡鸭成群,肥猪满圈,那才是真正的大丰收!到时候,家里餐桌上天天见荤腥,弟妹们也能养得壮实些。
“平子,鱼弄好了!”王安柱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行!我来弄。”王安平接过装了水的陶盆,直接泼掉。他从箩筐里翻出一个小纸包,里面是珍贵的粗盐粒。他把处理好的大鱼放进另一个陶盆,吩咐道:“把鱼放这盆里。那边石头缝里长着野姜,你去挖一块。还有那几丛叶子像葱的,薅几根回来洗干净。鱼就放这儿腌着。”
“知道了!”王安柱应声去了。
“手脚麻利点!”王安平催促着,自己则蹲下身,拿起斧头用斧背小心地将粗盐粒砸得更碎些。
他抓起一把盐末,均匀地、用力地抹在草鱼身上,里里外外都不放过,这是去腥入味的关键。
等王安柱把洗净捣烂的野姜和野葱末拿回来,他又仔细地将这天然的香料糊糊涂抹在鱼身和腹腔里,让每一寸鱼肉都沾染上辛香的气息。
“平子,闻着米饭香了!”王安柱抽着鼻子,盯着另一个陶盆里咕嘟冒泡的糙米饭,肚子应景地咕咕叫起来。
“把柴火挪这边来,准备烤鱼。”王安平指挥道。
“这陶盆……能行吗?别烤裂了。”王安柱看着那粗糙的陶盆,有些担心。
“试试呗,死马当活马医,总比干啃咸菜强。”王安平心里也没底,但只能硬着头皮上。他往火堆里添了几根细柴,让火势更旺些,然后将盛着鱼的陶盆小心翼翼地架在几块垒高的石头上,让火焰**着盆底。
王安柱则听话地往火堆的余烬里埋了两根大山芋。
陶盆导热慢,鱼煎起来不如铁锅利索。
王安平耐心地守着,用削尖的小木棍不时翻动一下。
渐渐地,一股混合着焦香和野姜葱香的奇异气味弥漫开来。鱼身贴着盆底的部分开始变得金黄焦脆,滋滋地冒着油泡,看着就**。可惜盆小鱼大,鱼头和鱼尾只能委屈地翘着,受热不均。
“凑合吧!”王安平自我安慰道。
在这年月,能填饱肚子就是福气,谁还顾得上追求舌尖上的极致享受?
重生以来这些日子,他身体里属于原主的那份饥饿记忆根深蒂固,对食物的最高要求就是“能吃饱”。
至于口味?有盐有油就是神仙日子了!这具身体的本能早已被生存磨平了挑剔的味蕾。
一顿简单却充满烟火气的午饭过后,两人围着竹屋开始仔细勘察。
竹屋巧妙地搭建在几根深深打入地下的粗壮木桩上,离地半人多高,既能防潮防虫,又通风透气。
王安平用力推了推支撑屋角的几根主桩,大部分还算稳固,只有个别两根有些许松动。
他估算着,这种结构的竹屋,在南方潮湿多雨的环境里,能撑个十几年就算不错了。
只要主体框架没坏,以后翻修起来也方便。要是现在让他和柱子两人从头搭两间新的,没个十天半月根本干不完。
他走向旁边那间快要坍塌的附属小屋,推开了吱呀作响、布满蛛网的门板。
一股浓重的霉味和尘土气息扑面而来。屋里堆满了陈年的枯柴,荒草从缝隙里顽强地钻出。
王安平目光扫过,眼睛一亮——墙上挂着几件被遗忘的工具!一把锯子,一个刨子,还有几把凿子,虽然都蒙着厚厚的灰尘和锈迹,但形状完好。角落里还倚靠着一架用老竹和硬木做成的长梯!
“果然有家伙!”王安平心中一喜。那个叫董文学的前辈能在这里安家,没工具怎么行?
“柱子,扁担给我!”王安平接过扁担,小心地拨开地上半人高的荒草和缠绕的藤蔓。他把库房里还能用的东西一件件清理出来:生锈但磨磨还能用的工具,那架看起来骨架尚可、只是踏板腐朽了几根的竹梯……
“梯子还能用吗?”王安平问。
王安柱仔细检查了梯子的主梁和关键榫卯:“主杆还行,结实着呢!就是有几级踏板烂透了,得换新的。”
“能修就行!省大功夫了!”王安平松了口气。有这梯子,修缮屋顶就容易多了。“走,先去砍竹子!争取今天把屋顶的框架铺好!”
两人钻进茂密的竹林,挑选着粗细合适、竹节长的老竹。砍伐声在寂静的山谷里回荡。将竹子拖回竹屋前,王安平将梯子靠在屋檐下,试了试稳定性,然后小心翼翼地爬了上去。
“平子!慢着点!踩稳喽!”王安柱在下面紧张地盯着。
“放心,我有数!”王安平回应着,脚下试探着踩在屋顶的竹片和朽木上,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
屋顶的结构是用细木做横梁,上面铺着劈开的竹片,最后再覆盖厚厚的茅草。但经年累月的风吹雨打日头晒,茅草早已腐烂殆尽,暴露在外的竹片和细木梁也大多发黑腐朽,脆弱不堪。
“柱子,上面情况不妙!”王安平皱紧眉头,用扁担小心地拨开一片朽烂的竹片,“横梁细,好多都糟了!草也没了,光秃秃的。”
“我就说嘛!”王安柱仰着头喊,“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先换横梁,再铺新竹片,一层层来!你这样太悬了!”
“行!听你的!”王安平从善如流,安全第一。他先用扁担将屋顶边缘那些完全酥烂的茅草和竹片清扫下来,腾出作业面,然后才爬下梯子。
“用杉木做横梁最好,结实耐腐。”王安平看着清理出来的屋顶骨架,盘算着。
“那还得去找杉木?太费劲了吧?”王安柱指着旁边堆着的粗壮竹子,“不如直接用这些大毛竹当横梁?劈开铺平,拿藤条绑结实,我看能行!还省事!”
王安平看了看那些碗口粗的毛竹,又看了看屋顶的跨度,点点头:“也行!就按你说的干!咱们先把这些竹子都劈成竹片,铺上去绑牢靠!”
说干就干。两人轮番上阵,用斧头费力地将一根根粗壮的毛竹劈开。
没有专门的篾刀,只能用斧刃小心地沿着竹子的纹理往下劈砍、撬开,既费力气又考验技巧,稍有不慎竹子就裂歪了。
竹屑纷飞,汗水很快浸湿了他们的后背。一直忙活到日头西沉,暮色四合,山谷里光线昏暗下来,才终于将需要的竹子全部劈成了四瓣宽厚的竹片。手掌被粗糙的竹面和斧柄磨得发红发烫。
一堆篝火在清理干净的院中燃起,跳跃的火光映照着两张疲惫却充满干劲的年轻脸庞。两人一人捧着一根从火堆灰烬里扒拉出来的、烫手的烤山芋,小心地剥开焦黑的外皮,露出里面金黄软糯的瓤。
“平子,我看明天一天也够呛能弄完。”王安柱咬了一大口热乎乎的烤山芋,含糊地说。
“弄不完就后天呗!”王安平也吹着气啃着山芋,语气轻松,“不是跟家里都打好招呼了,两三天才回?反正带的口粮够。”
“呃!那行!后天弄完正好抓鱼!”王安柱盘算着,“要是明天手脚麻利,上午把竹片铺好绑结实,下午就能割草盖顶。就怕时间不够,抓鱼得耽搁。”
“看情况吧,尽量赶。”王安平望着被暮霭笼罩的山谷轮廓,“要是收工早,咱们就抓好了鱼,后天一大早天蒙蒙亮就动身回家。这山路晚上走,太险。”
填饱了肚子,两人也懒得讲究。
王安平将火堆周围的石头垒得更高些,确保火星不会溅出来。
又在旁边厚厚地铺了几层白天割下的、相对干燥柔软的杂草当床铺。
两人裹紧那件厚实的旧军大袄,并排躺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