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七天了。”
太乙真人皱眉看着棋盘,举棋不定,半晌后随意将棋子一掷,黑白棋局顿时弹跳散开。
严道通不满地瞪了一眼,却也没有了继续的心思。
“突破玄关本来就颇为耗费时日,何况你那徒弟还是兼修佛道,慢一点才稳妥。”
“话是这么说不错。”
太乙真人揪着拂尘末端的鬃毛,眼神隐隐透着担忧。
玄关是天地之门,也是生死之门,历来武者在此境界,无不将其视为鬼门关。
若非如此,郭钊、秦思行、程若水这三位真传,也不会迟迟停滞不前。
踏错一步,荣华富贵也好,家族的荣誉也罢,全都化作过眼云烟,无法不叫人心生畏惧。
一般认为,突破玄关所用的时间越短,成功的几率越大,越安全。
这是因为元神合真形成就灵相的时候,会架起天地桥,那个短时间内,会有大量灵气和魔气同时对武者造成冲击。
这就好像一个人托举重物,在刚拿起来的瞬间,身体的状态是最不稳定的。
这时外人轻轻靠一下,就会因为失去平衡而摔倒。
灵相的存在,对于刚刚打破玄关、还没适应天地之力的武者来说,就是这样一件工具。
所以,突破玄关的时间越短,意味着遭受天地之力的冲击越少。
哪怕因此得不到太多灵力灌顶,但胜在安全,反正灵相已成,日后随时都可以架起天地桥。
因此,虽然灌顶来得更快,甚至有可能帮助第七境武者直接攀登重楼,但多数武者往往会追求最快速度成就灵相,力求稳妥。
如郭钊此次突破,实际只用了一日便成就灵相,后面几天逗留,其实只是特意留在皇城尝试开闭天地桥,巩固境界。
太清宫除了秘境中的太清玄气,其实在现世中也将皇城笼罩,有着聚灵的效果。
毕竟他除了是楼观道真传,同时也是大秦的汾阳郡王。这点方便,高骈也是会给的。
“就算是兼修佛道,这次用的时间也太长了点。”
“是因为龙舟?还是.”
太乙考虑着上述种种,未免有些忧心。
其实他并非没有猜测,只是这个想法也着实有些惊人,让人下意识地忽略。
秘境中的文中子,是三教合一的宗师,他的路,对李存孝来说毫无疑问是很好的参考,也是巨大的诱惑。
可是在太乙的预想中,怎么也要等自家徒弟玄关圆满,佛道两门都陷入瓶颈的时候,再去钻研儒门武学。
唯一叫人能安定的是,严道通掌握着灵宝两仪幡,李存孝的安危如何,后者心里还是有数的。
“师兄,你就不能投影一方水镜出来,看看存孝现在的情况吗?”
“你确定?”严道通挑了挑眉。
“你那个徒弟身上,看上去可是有很多秘密的样子。”
“师弟,换做是你,愿意让别人窥探自己最重要的机缘吗?”
“即使对方是我这个掌门?”
太乙闻言被噎了一下,因为的确是这个道理。
同时,严道通话语中对李存孝未来的看重,也让他心底暗自惊讶。
若要换个角度来理解,方才的一番话,也可以说是严道通不愿意“得罪”李存孝。
言外之意,即使是掌握两仪幡的楼观道掌教,将来自家徒弟也能有资格平起平坐,甚至于是远远超越。
和严道通相处近百年,就算是当初薛天运以而立之年打破玄关,都未曾得到这样的评价。
“你放心,若是有变故,我自然会出手。”
“不过以我的感应,你这弟子的气息已经趋于稳定,按理来说早就已经练就灵相,的确应该出关了才是。”
严道通心中同样有着疑惑,但是既然说了不会窥探晚辈,他就一眼都不会看。
这既是作为长辈的尊严,同时太乙不知道的一件事是,如果窥探李存孝,他预感对方大概率也会察觉。
‘真正得到灵宝认主,和我们这般以功法操纵,二者之间还是有差距啊。’
严道通脸上露出自己都未曾发觉的艳羡之色,随之因为忽然响起的敲门声收敛起来。
太乙真人摆出平淡的神色,随手一挥,大门洞开。
“师父。”
“师父。”
两声问候先后响起,薛天运和李思齐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何事?”
“是河东道的情报。”
严道通和太乙闻言,神情立刻严肃起来。
天下藩镇,最强者无疑是占据河南道的梁王朱全忠和占据河东道的晋王李翼圣。
前者勾连山南道节度使,包围了京畿的东方和南方;
而后者则暗中收服了陇右道的岐王,包围了京畿的西方和北方。
双方如此作为,俨然把西京包了饺子。若非朱全忠和李翼圣有死仇,怕是此时小皇帝的脑袋都已经挂在城门上了。
而前段时间,朱全忠剿灭黄潮,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名声大噪。
不知情的百姓还以为又出了一个郭令公一般力挽天倾的人物,梁王的声望在短短小半月中飞速攀升,几乎赶上中书令高骈了。
各地的上书,雪片似飞入京师,衮衮诸公打也不是,赏也不是,一个个焦头烂额。
这时候晋王李翼圣终于有了动作,无论是大是小,都将影响天下的走向,谁又能等闲视之?
薛天运侧了侧身子,李思齐恭敬地拱手上前:
“是晋王的亲子,第三太保李存旭。”
“他暗中发来密信,说是正在赶来楼观道的路上。”
“具体的事宜并未多说,但是信中点名说,想要和存孝师弟见上一面。”
妙严宫中安静了片刻,严道通和太乙对视一眼,若有所思:
“宗门地处华阴,是京师西面的门户,在此时此刻尤为重要。因此李翼圣就算提出要和咱们结盟,也不会让我感到惊讶。”
“倒是李存孝.这恐怕不是那位晋王的要求,是这位第三太保自己的私心吧。”
面对掌教,李思齐不敢搭话,不过心中对此倒是很认同。
世人皆知晋王麾下十二太保,个个骁勇善战,同时除了李存旭,剩下的十一人也全都是李翼圣的义子。
然而在当今这个世道,义子亲子,对于本人来说或许有区别,但是对于藩镇牙兵们来说却没什么区别。
只要你够强,自然有人争先恐后,效犬马之劳。
世人皆知,大太保李思远忠于晋王,却并不忠于李存旭。
甚至于李翼圣本人,对此也并不干预,对于自己的世子李存旭,也没有太多格外的偏袒。
如今外界都在传闻,十二太保早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大太保李思远,一派支持三太保李存旭。
这些东西,在上次十一太保史敬思来访时,李思齐便旁敲侧击,暗中确认过了。
“好,此事我知道了,你们退下吧。”
两人行礼告退,然而薛天运的步伐却要慢一些,等李思齐出门之后,前者便顿住脚步。
“师父,师叔,存孝师弟,是不是在打破玄关?”
“你猜到了?”
严道通和太乙真人并不奇怪,但猜测得到印证的薛天运却不由感慨。
“郭钊师弟困在瓶颈多年,一朝厚积薄发,并不奇怪。”
“而存孝师弟是非常之逸才,要说在大赤天秘境空手而归,看上去符合常理,但我却不会这么想。”
“师父和师叔这棋下了七日,李师弟也闭门不出七日。恐怕不只是我,同门大概都有所猜测了吧。”
严道通闻言,正要开口,神色却是一愣,像是看到什么稀奇之事,随即嘴角一抹笑意绽开来。
“既然好奇,不妨来试一试。”
“存孝出关了?”
太乙真人立刻有所察觉,下一刻身影已经消失在了原地。
“这个急性子。”
严道通摇头,带着薛天运,紧跟其后来到两仪峰后山,就见一道身着紫色道袍的背影矗立在祖师殿前。
“存孝,如何了?”
太乙真人看见自家徒弟完好无损地离开了秘境,已然判断出其必然成功,但口中还是下意识关心。
“多谢师父关心,弟子一切顺利”
青年语气温和,转身,看上去似乎和七日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同,又似乎哪里的确发生了改变。
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使得李存孝给人的感觉更加缥缈不定,难以捉摸。
而这在薛天运眼中,就显得有些恐怖了。
“武者自天梯打破玄关,开泥丸,铸神宫,合灵相,架天地桥,从此入道。”
“凡是刚突破的第七境,就算是天赋绝顶,也无法完全消弭自身对外界天地的影响。”
“灵气也好,魔气也罢,总该有所波动。或因功法特质而自然亲近,受到牵引;”
“或因元神波动,产生排斥。”
这些东西,都是薛天运自己亲身经历过的。
像是他打破玄关时,阴阳两仪真元勾动灵气和魔气,成周天八卦,持续半刻钟方才消散,名震京师,这也就是所谓的晋升异象。
之后也是花了几日,才能做到完全收敛自身力量。
“可李师弟看上去,却和七日之前没有什么不同,我甚至不能肯定他的境界是几重楼。”
“还有这种若有若无的危机感.”
如芒在背的感觉时隐时现,这一刻,薛天运对眼前的年轻人,已经无法用看待师弟的目光去审视。
而对于严道通来说,他能感知到的还远不止于此。
“两仪幡虽然平日隐于虚空,但实则笼罩两仪峰方圆几十里。”
“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即使不说纤毫毕现、洞若观火,我也能一览无余。”
“但是现在,这小子明明站在我的面前,却像是在两仪幡的感知中被抹去了一般。”
“唯一的可能,就是灵宝认主”
严道通师徒尽皆面色复杂,而太乙真人就只有喜悦。
虽然有心询问这七天的经过,但瞥了眼身后的两人,老道士还是忍住,只是欣慰地拍了拍徒弟的肩膀。
“嘿嘿,契此这个贼秃,此时还不知在哪里干着急。”
“先去谢过你掌门师伯,再给秃驴报信。”
两仪峰是楼观道的核心,掌门一脉的禁地,哪怕契此和太乙关系密切,也不可能轻易放他进来。
李存孝闻言点头,快步上前,真诚地对严道通躬身一礼:
“掌教师伯用心呵护,栽培弟子。如此大恩,存孝至死不忘。”
这话看上去很客套,并无实指。但当事双方都知道,这是在说龙舟灵宝的事情。
不夸张地说,一件灵宝,便能造就一个千年圣地。
而面对如此大的诱惑,严道通却能守住理智,岿然不动,并且主动掩护,替李存孝挡下潜在的窥视。
这,是实实在在的护道之恩,李存孝自然铭记于心。
只不过他不喜欢说大话,一个第七境玄关,对于陆地神仙还谈不上报答,只能等来日神功大成,再徐徐图之。
“好,好,芝兰玉树,生于庭阶。有你和天运在,我楼观道便不愁后继无人。”
“将来见了列祖列宗,贫道也不至于无地自容。”
严道通这话说得很重,只是作为弟子,李存孝和薛天运都不好说什么。
“师弟英姿勃发,为兄见之心喜,有些技痒,可否?”
薛天运岔开话题,眼底的惊讶和感慨退却,只留下纯粹的战意。
若是在打破玄关之前,李存孝听了这话,可能还会生出许多猜测。
比如说作为楼观道年轻一代最先打破玄关的真传,薛天运和当代所有真传都交过手。
甚至在对方成为首席之前,更是在两仪峰下设擂,任凭内门弟子挑战。
如此三日三夜,未尝一败,就此奠定了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就少宗主来说,对方固然干练。
但就武道而言,对方更是纯粹。由此便能猜到,他是真心求战,不是带着什么其他乱七八糟的目的。
而现在,二者都已经是开发了元神的武者,用不着那么麻烦。
不需要眼神,也不需要语言,李存孝闭着眼,都能感受到对方纯粹的战意。
那是不掺杂一丝其他欲念的渴望,是攀登高峰之时,遇见同行者的欣喜。
“怪不得前人的笔记总是说,武者用拳头说话,以拳交心。”
“师兄既然有意,小弟怎能不奉陪?”
笑语之中,灵相的光辉绽放,李存孝一手负后,一手前引:
“请!”
(本章完)
太乙真人皱眉看着棋盘,举棋不定,半晌后随意将棋子一掷,黑白棋局顿时弹跳散开。
严道通不满地瞪了一眼,却也没有了继续的心思。
“突破玄关本来就颇为耗费时日,何况你那徒弟还是兼修佛道,慢一点才稳妥。”
“话是这么说不错。”
太乙真人揪着拂尘末端的鬃毛,眼神隐隐透着担忧。
玄关是天地之门,也是生死之门,历来武者在此境界,无不将其视为鬼门关。
若非如此,郭钊、秦思行、程若水这三位真传,也不会迟迟停滞不前。
踏错一步,荣华富贵也好,家族的荣誉也罢,全都化作过眼云烟,无法不叫人心生畏惧。
一般认为,突破玄关所用的时间越短,成功的几率越大,越安全。
这是因为元神合真形成就灵相的时候,会架起天地桥,那个短时间内,会有大量灵气和魔气同时对武者造成冲击。
这就好像一个人托举重物,在刚拿起来的瞬间,身体的状态是最不稳定的。
这时外人轻轻靠一下,就会因为失去平衡而摔倒。
灵相的存在,对于刚刚打破玄关、还没适应天地之力的武者来说,就是这样一件工具。
所以,突破玄关的时间越短,意味着遭受天地之力的冲击越少。
哪怕因此得不到太多灵力灌顶,但胜在安全,反正灵相已成,日后随时都可以架起天地桥。
因此,虽然灌顶来得更快,甚至有可能帮助第七境武者直接攀登重楼,但多数武者往往会追求最快速度成就灵相,力求稳妥。
如郭钊此次突破,实际只用了一日便成就灵相,后面几天逗留,其实只是特意留在皇城尝试开闭天地桥,巩固境界。
太清宫除了秘境中的太清玄气,其实在现世中也将皇城笼罩,有着聚灵的效果。
毕竟他除了是楼观道真传,同时也是大秦的汾阳郡王。这点方便,高骈也是会给的。
“就算是兼修佛道,这次用的时间也太长了点。”
“是因为龙舟?还是.”
太乙考虑着上述种种,未免有些忧心。
其实他并非没有猜测,只是这个想法也着实有些惊人,让人下意识地忽略。
秘境中的文中子,是三教合一的宗师,他的路,对李存孝来说毫无疑问是很好的参考,也是巨大的诱惑。
可是在太乙的预想中,怎么也要等自家徒弟玄关圆满,佛道两门都陷入瓶颈的时候,再去钻研儒门武学。
唯一叫人能安定的是,严道通掌握着灵宝两仪幡,李存孝的安危如何,后者心里还是有数的。
“师兄,你就不能投影一方水镜出来,看看存孝现在的情况吗?”
“你确定?”严道通挑了挑眉。
“你那个徒弟身上,看上去可是有很多秘密的样子。”
“师弟,换做是你,愿意让别人窥探自己最重要的机缘吗?”
“即使对方是我这个掌门?”
太乙闻言被噎了一下,因为的确是这个道理。
同时,严道通话语中对李存孝未来的看重,也让他心底暗自惊讶。
若要换个角度来理解,方才的一番话,也可以说是严道通不愿意“得罪”李存孝。
言外之意,即使是掌握两仪幡的楼观道掌教,将来自家徒弟也能有资格平起平坐,甚至于是远远超越。
和严道通相处近百年,就算是当初薛天运以而立之年打破玄关,都未曾得到这样的评价。
“你放心,若是有变故,我自然会出手。”
“不过以我的感应,你这弟子的气息已经趋于稳定,按理来说早就已经练就灵相,的确应该出关了才是。”
严道通心中同样有着疑惑,但是既然说了不会窥探晚辈,他就一眼都不会看。
这既是作为长辈的尊严,同时太乙不知道的一件事是,如果窥探李存孝,他预感对方大概率也会察觉。
‘真正得到灵宝认主,和我们这般以功法操纵,二者之间还是有差距啊。’
严道通脸上露出自己都未曾发觉的艳羡之色,随之因为忽然响起的敲门声收敛起来。
太乙真人摆出平淡的神色,随手一挥,大门洞开。
“师父。”
“师父。”
两声问候先后响起,薛天运和李思齐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何事?”
“是河东道的情报。”
严道通和太乙闻言,神情立刻严肃起来。
天下藩镇,最强者无疑是占据河南道的梁王朱全忠和占据河东道的晋王李翼圣。
前者勾连山南道节度使,包围了京畿的东方和南方;
而后者则暗中收服了陇右道的岐王,包围了京畿的西方和北方。
双方如此作为,俨然把西京包了饺子。若非朱全忠和李翼圣有死仇,怕是此时小皇帝的脑袋都已经挂在城门上了。
而前段时间,朱全忠剿灭黄潮,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名声大噪。
不知情的百姓还以为又出了一个郭令公一般力挽天倾的人物,梁王的声望在短短小半月中飞速攀升,几乎赶上中书令高骈了。
各地的上书,雪片似飞入京师,衮衮诸公打也不是,赏也不是,一个个焦头烂额。
这时候晋王李翼圣终于有了动作,无论是大是小,都将影响天下的走向,谁又能等闲视之?
薛天运侧了侧身子,李思齐恭敬地拱手上前:
“是晋王的亲子,第三太保李存旭。”
“他暗中发来密信,说是正在赶来楼观道的路上。”
“具体的事宜并未多说,但是信中点名说,想要和存孝师弟见上一面。”
妙严宫中安静了片刻,严道通和太乙对视一眼,若有所思:
“宗门地处华阴,是京师西面的门户,在此时此刻尤为重要。因此李翼圣就算提出要和咱们结盟,也不会让我感到惊讶。”
“倒是李存孝.这恐怕不是那位晋王的要求,是这位第三太保自己的私心吧。”
面对掌教,李思齐不敢搭话,不过心中对此倒是很认同。
世人皆知晋王麾下十二太保,个个骁勇善战,同时除了李存旭,剩下的十一人也全都是李翼圣的义子。
然而在当今这个世道,义子亲子,对于本人来说或许有区别,但是对于藩镇牙兵们来说却没什么区别。
只要你够强,自然有人争先恐后,效犬马之劳。
世人皆知,大太保李思远忠于晋王,却并不忠于李存旭。
甚至于李翼圣本人,对此也并不干预,对于自己的世子李存旭,也没有太多格外的偏袒。
如今外界都在传闻,十二太保早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大太保李思远,一派支持三太保李存旭。
这些东西,在上次十一太保史敬思来访时,李思齐便旁敲侧击,暗中确认过了。
“好,此事我知道了,你们退下吧。”
两人行礼告退,然而薛天运的步伐却要慢一些,等李思齐出门之后,前者便顿住脚步。
“师父,师叔,存孝师弟,是不是在打破玄关?”
“你猜到了?”
严道通和太乙真人并不奇怪,但猜测得到印证的薛天运却不由感慨。
“郭钊师弟困在瓶颈多年,一朝厚积薄发,并不奇怪。”
“而存孝师弟是非常之逸才,要说在大赤天秘境空手而归,看上去符合常理,但我却不会这么想。”
“师父和师叔这棋下了七日,李师弟也闭门不出七日。恐怕不只是我,同门大概都有所猜测了吧。”
严道通闻言,正要开口,神色却是一愣,像是看到什么稀奇之事,随即嘴角一抹笑意绽开来。
“既然好奇,不妨来试一试。”
“存孝出关了?”
太乙真人立刻有所察觉,下一刻身影已经消失在了原地。
“这个急性子。”
严道通摇头,带着薛天运,紧跟其后来到两仪峰后山,就见一道身着紫色道袍的背影矗立在祖师殿前。
“存孝,如何了?”
太乙真人看见自家徒弟完好无损地离开了秘境,已然判断出其必然成功,但口中还是下意识关心。
“多谢师父关心,弟子一切顺利”
青年语气温和,转身,看上去似乎和七日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同,又似乎哪里的确发生了改变。
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使得李存孝给人的感觉更加缥缈不定,难以捉摸。
而这在薛天运眼中,就显得有些恐怖了。
“武者自天梯打破玄关,开泥丸,铸神宫,合灵相,架天地桥,从此入道。”
“凡是刚突破的第七境,就算是天赋绝顶,也无法完全消弭自身对外界天地的影响。”
“灵气也好,魔气也罢,总该有所波动。或因功法特质而自然亲近,受到牵引;”
“或因元神波动,产生排斥。”
这些东西,都是薛天运自己亲身经历过的。
像是他打破玄关时,阴阳两仪真元勾动灵气和魔气,成周天八卦,持续半刻钟方才消散,名震京师,这也就是所谓的晋升异象。
之后也是花了几日,才能做到完全收敛自身力量。
“可李师弟看上去,却和七日之前没有什么不同,我甚至不能肯定他的境界是几重楼。”
“还有这种若有若无的危机感.”
如芒在背的感觉时隐时现,这一刻,薛天运对眼前的年轻人,已经无法用看待师弟的目光去审视。
而对于严道通来说,他能感知到的还远不止于此。
“两仪幡虽然平日隐于虚空,但实则笼罩两仪峰方圆几十里。”
“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即使不说纤毫毕现、洞若观火,我也能一览无余。”
“但是现在,这小子明明站在我的面前,却像是在两仪幡的感知中被抹去了一般。”
“唯一的可能,就是灵宝认主”
严道通师徒尽皆面色复杂,而太乙真人就只有喜悦。
虽然有心询问这七天的经过,但瞥了眼身后的两人,老道士还是忍住,只是欣慰地拍了拍徒弟的肩膀。
“嘿嘿,契此这个贼秃,此时还不知在哪里干着急。”
“先去谢过你掌门师伯,再给秃驴报信。”
两仪峰是楼观道的核心,掌门一脉的禁地,哪怕契此和太乙关系密切,也不可能轻易放他进来。
李存孝闻言点头,快步上前,真诚地对严道通躬身一礼:
“掌教师伯用心呵护,栽培弟子。如此大恩,存孝至死不忘。”
这话看上去很客套,并无实指。但当事双方都知道,这是在说龙舟灵宝的事情。
不夸张地说,一件灵宝,便能造就一个千年圣地。
而面对如此大的诱惑,严道通却能守住理智,岿然不动,并且主动掩护,替李存孝挡下潜在的窥视。
这,是实实在在的护道之恩,李存孝自然铭记于心。
只不过他不喜欢说大话,一个第七境玄关,对于陆地神仙还谈不上报答,只能等来日神功大成,再徐徐图之。
“好,好,芝兰玉树,生于庭阶。有你和天运在,我楼观道便不愁后继无人。”
“将来见了列祖列宗,贫道也不至于无地自容。”
严道通这话说得很重,只是作为弟子,李存孝和薛天运都不好说什么。
“师弟英姿勃发,为兄见之心喜,有些技痒,可否?”
薛天运岔开话题,眼底的惊讶和感慨退却,只留下纯粹的战意。
若是在打破玄关之前,李存孝听了这话,可能还会生出许多猜测。
比如说作为楼观道年轻一代最先打破玄关的真传,薛天运和当代所有真传都交过手。
甚至在对方成为首席之前,更是在两仪峰下设擂,任凭内门弟子挑战。
如此三日三夜,未尝一败,就此奠定了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就少宗主来说,对方固然干练。
但就武道而言,对方更是纯粹。由此便能猜到,他是真心求战,不是带着什么其他乱七八糟的目的。
而现在,二者都已经是开发了元神的武者,用不着那么麻烦。
不需要眼神,也不需要语言,李存孝闭着眼,都能感受到对方纯粹的战意。
那是不掺杂一丝其他欲念的渴望,是攀登高峰之时,遇见同行者的欣喜。
“怪不得前人的笔记总是说,武者用拳头说话,以拳交心。”
“师兄既然有意,小弟怎能不奉陪?”
笑语之中,灵相的光辉绽放,李存孝一手负后,一手前引:
“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