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50章 50,利益谈判,航空生意经

小说:民国:王牌飞行员 作者:一打回锅肉 更新时间:2025-08-02 16:34:48 源网站:2k小说网
  ();

  白手套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宗教活动中,白色通常代表纯洁、纯净和神圣,因此在很多宗教仪式中都会使用白色元素,包括白色手套。

  在军队中,白手套则成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这种象征意义不仅起源于西方宗教,还与军队的庄重和仪式感有关。佩戴白手套可以彰显身份级别,并显示军官的正式和庄重。

  在社交场合中,白手套也可能被视为一种时尚和高雅的象征。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佩戴手套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习惯,而白手套被视为一种尊贵和身份的象征。

  但还有另一层解释。

  如果不愿意手脏,那么就戴上一个干净的白手套,就不会被人看见手上的污渍。

  而面前这位微胖男子,就是一个白手套,隐藏在他身后的人,享受着利益,提供庇护,却又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

  这是国民**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哪怕是广州国民**解散,这些人还是会去南京国民**,利益照拿,权力依然。

  在对方保证可以最短时间拿到批文,并长期维护以后的利益合作关系后,方文出声道:“只要保证公司批文,以及合法性,我们可以提供一成干股。”

  干股是最好的拉拢方式,既可以让对方达成利益一致性,具体每年分红多少又可以操作,还不会影响公司股份。

  白手套颜邦辅身体后倾靠坐,微微摇头。

  “这样不行,你说服不了我,就更没法说服我的老板。你要告诉我值不值当拿你们的股份。否则,只能用现洋折算,一锤子买卖。”

  一锤子买卖当然不可以,私人航空公司需要背后有人,拿干股的可不光只是交通部这边。

  但对方并不是想要听什么公司未来前景之类的话,作为交通部的人,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航空带来的暴利。

  中华航空不就是一个聚宝盆吗。

  他们实际上是想知道开设公司的是何许人?

  这个难题不是方文的,而是东北几大家将要面对的。

  身为民国东北财团联合体代表的刘掌柜,站起来。

  “我们东北八大家,愿意合资成立私人航空公司,由方文作为公司总经理,以及飞行总管。”

  白手套颜邦辅眼睛一亮。

  九一八之前,东北非常富有,关外的工业品,特产源源不断流入关内,那些个富商赚的盆满钵满。

  如今虽然日本人占了东北,可这些人的身家应该还在。

  顿时,颜邦辅的脸绽开笑容。

  “是这样啊。那是实力非凡,请稍等片刻,我去去就回。”

  他起身在外面拨打电话。

  过了会,回来后,脸色严肃。

  “老板说了,你们几家资财不菲,方文如今也正在势头,成立私人航空的事情,倒是一件美谈。但这种事,我老板一个人接不住,得攒个局。”

  “什么局?”刘掌柜问道。

  “明面上,是你们东北八大家和方文合作成立的私人航空公司。私底下,得拿出一半的股份出来交给我们分配,并且,我们还会委派一名管理人员。”

  狮子大开口,直接就拿走了一半股份。

  刘掌柜脸色瞬间苍白,对方的吃相太猛了,他有点受不住。

  但航空公司的暴利,可不止百分之五十。

  方文跟他说过。

  300公里以内的中短途客运飞行,一个人票价在10个大洋左右。

  700公里以上的长途飞行,因为将两天的行程缩短到几个小时,票价也能达到25个大洋以上。

  除去保养,按照一年250趟来回航班计算,18座的波音80客机可以毛收入:25*18*500=225000大洋。

  22.5万大洋还只是基础收入。

  每次飞行还能运送航空邮件、贵重货物。

  航空邮件是按照每封计算,因为普通长途信件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送达,航空邮件的价格相对就高很多。

  大概一封航空邮件可以定价在0.5个银元。

  货物航空运输的话,因为载货量比较小,比载客单价还贵,每公斤1银元。

  这两个加起来,一年也能有几万大洋的收入。

  还有飞机上的消费,特别运输服务,光是波音80投入运营后的预期收入,就能在一年30万大洋。

  最多一年半就能回本。

  挥去思绪,刘掌柜打起精神,据理力争。

  “不行,我们投了钱,却没有公司控制权,根本干不了。除非你们要的是干股。”

  “不是干股。”颜邦辅言简意赅。

  两人展开了讨价还价。

  “那只能两成,再多不行了,以后建立航线,两边机场得需要打点,我们要留点余地。还有复兴社那边,我们承诺也有一成股份。”

  “复兴社?你们怎么和他们搞上关系了。就算是这样,两成也太少了,这样吧,拿了股份,当然得办事,以后航空公司遇到的问题,我们的人来解决,地方上的事情,你们八大家不用操心。这样我们能拿4成吗?”

  “真拿不了,明说吧,来之前,主家们定了底线,没有六成股份,我们宁可不干。”

  颜邦辅见刘掌柜口气坚决,也不再争执,又出门去打电话了。

  过了会,他回来,给了新建议。

  “复兴社?他们的一成是干股吗?”

  “是干股,但那边还没回话。”

  “这样吧,只要复兴社同意拿你们的一成干股,我们这几家也只拿三成干股,不再派人参与管理,但公司遇到事情,解决不了的,我们来做。”

  一番商业谈判下,刘掌柜逐渐掌握了主导,将对方的狮子大开口压到了合理范围。

  只要对方愿意拿干股,不涉及公司运营,三成并不算什么。

  暗自松了口气的刘掌柜看向方文。

  既然对方认定复兴社入股为条件,那就得看方文的了。

  方文出声道:“得发个电报到南京问问。”

  “南京电报局吗?你跟我来,我们有自己的报务室,这事越快越好。”

  有心成事的颜邦辅带着一行人离开,来到已经关闭的广州国民**,在那里还有人办公,也有人在整理东西装车运走。

  颜邦辅熟络的走到一栋三层小楼中,推开其中一间房门。

  “小王,向南京电报局发个电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