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539章 航母烟囱是弱点,琼州海峡空袭战

小说:民国:王牌飞行员 作者:一打回锅肉 更新时间:2025-08-02 16:45:31 源网站:2k小说网
  ();

  听完炸弹厂总工程师的讲述,方文专门去了炸弹厂,看了下实物。

  在一间有警卫守卫的库房里,他看到了那个直径不过20公分的金属圆筒。

  这就是拥有云爆弹威力效果的航空炸弹吗?

  方文曾经想要实现,却又一直没有成功的事情,却被手下的人弄出来了。

  “测试数据呢?“他问道。

  炸弹厂总工程师连忙翻开笔记本:“上周在靶场做过三次实爆,二十米内的松木全部碳化,十五米半径的沙袋掩体瞬时气压达到常压的八倍。“

  方文没有说话,闭目思索。

  他的脑中浮现凤翔号航母的结构。

  两次空中袭扰过凤翔号航母的方文,对其有自己的理解。

  这艘航母,顶层为了起落舰载机,架设了一层很厚的钢板。

  这层钢板也成了航母的保护。

  试想下,从空中落下的航空炸弹,就算是命中了凤翔号,会被那层钢板阻隔,很难损伤到船的主体。

  这种构造,相比于其他军舰,更不好对付。

  方文这次空袭,是要彻底干掉它,而不是炸掉上面那层航空甲板。

  因此,炸弹的威力必须增加。

  他原来的想法是,使用大量穿甲型炸弹炸穿那层航空甲板,然后在炸开的位置继续投弹,从而破坏舰船内部结构。

  这种方法并不确定,如果带去的炸弹炸开穿航空甲板,或炸落点分散,爆破力不够,都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但现在,有了燃烧温压弹的话,就可以增加一道保险。

  那就是船体左侧的三个大烟囱。

  如果能将燃烧温压弹丢进烟囱中,炸弹爆炸瞬间释放的火焰和温压,绝对可以对凤翔号内部轮机组和核心控制区域造成毁灭性破坏。

  但这个前提,是需要确定燃烧温压弹的实际效果才能用于实战的。

  为此,方文要求炸弹厂准备了3枚实验弹,并构建了3个烟囱样的靶点。

  距离空袭仅剩最后一天,衡山一号停泊在缅北基地的机库内,飞机制造2厂的工程师们与炸弹厂的工人一同将10枚新型燃烧温压弹安装在飞机内部载弹室。

  这种一枚20公斤的小航空炸弹,并不适合外部挂载,只能由内部的投弹装置进行投放。

  安装完毕后,机组成员集合,

  方文(机长兼主驾驶)

  邵思慎(副驾驶兼无线电操作员)

  龚修能(自由人,负责应急投弹与空爆弹信号弹投放)

  五名学员(三名机枪手、两名投弹手)

  方文简短训话:“今天临时试投一种新型炸弹,如果效果好,就用在明天的实战上,大家要以实战态度应对试投,不要掉以轻心。”

  学员们高声道:“是。”

  随后,所有人登机,方文控制衡山一号滑出机库,转向进入跑道,经过一段加速后腾空而起。

  在空中,方文启动机械感知观察下方。

  正前方的空投靶场内,竖起了3个圆口沙包阵,直径和航母烟囱口差不多,高有3米,尽量模拟凤翔号的烟囱。

  想要将炸弹投入3个烟囱中,难度是相当大的。

  更别说是没有制导的炸弹。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在炸弹投放出去后,一切都是听天由命的。

  但对方文来说,通过机械感知带来的异能,是可以扭转这个局面的。

  就是需要计算量非常大。

  为了明天的实战中能够一次性成功,方文精神高度集中,与飞机融为一体,将感受到的数据导入投弹过程进行计算。

  他额角渗出细汗,机械感知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周遭一切数据编织成精密的模型,在脑中闪电般浮现。

  气流掠过机翼的震颤频率、螺旋桨转速的细微波动、甚至弹舱内每枚炸弹因飞机姿态变化产生的微小位移,都化作数据流涌入他的脑海。

  风速、湿度、空气密度、目标相对运动轨迹……无数变量在他意识中高速碰撞、重组,最终凝结成一个精确的数据。

  为了验证这个答案是否正确,他下达命令。

  “准备使用滑翔试投弹,高度维持一千两百米,航向正南,速度降至每小时一百八十公里。”方文的声音透过机舱内的传声管传来,冷静得不带一丝波澜。

  副驾驶邵思慎报出飞机实时参数:“目前高度3200,航向 180,速度 340,风速东南 6米/秒,气流稳定。”

  “投弹手准备。”方文又出声道。

  副投弹手按照之前学习的步骤操作,拉起1-3号环杆,推动移舱杆,

  主投弹手早已跪伏在投弹手位置,透过投弹瞄准镜死死盯住地面。

  “投弹舱门已解锁,一号至三号温压弹解除保险扣,进入待弹区域。”主投弹手回道。

  “等待投弹命令,我说投弹时,你必须立刻完成。”

  “是。”

  沟通完毕后,方文控制飞机降低高度,减慢航速,滑翔而过。

  在即将飞过目标区域时,他下达命令:“准备,三,二,一,投弹。”

  那声投弹。

  投弹手条件反射般拉下投弹拉杆。

  弹舱开启,3枚燃烧温压弹落下。

  随后,主投弹手的瞄准镜视野中才看到目标靶点。

  三个圆口沙包阵在视野里逐渐放大,褐黄色的沙包在阳光下泛着土灰,像三只沉默的眼睛仰望着天空。

  完成投弹后,方文立刻拉升,同时机械感知的触角牢牢锁定3枚落下的炸弹。

  炸弹在空中划过近乎完美的抛物线,气流的扰动被他提前预判并“修正”——并非物理上的改变,而是通过计算提前规避了可能的偏差。

  数秒后,地面传来连声闷响。

  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却见1股橙红色的火焰从中间那座沙包阵顶端喷涌而出,如同平地升起的火炬。

  火焰瞬间吞噬了整个靶标,高温让空气扭曲,形成一道翻滚的热浪,裹挟着黑色的烟尘直冲天际。更惊人的是,火焰并未向四周蔓延,而是像被无形的力量压缩在沙包阵内部,剧烈燃烧产生的压力让沙包阵从内部崩裂,黄沙混着燃烧的碎片四散飞溅。

  “中了!正中靶心!”正在观察的主投弹手忍不住欢呼。

  准确来说,是3枚炸弹中的一枚落进了沙包阵的圆口中。

  效果还不错,但试投并没有结束,方文准备将剩下的炸弹也投放出去。

  “继续投放,四号至六号,七号至十号,分两组投放!”

  接下来的几分钟里,7道火焰接连在靶场上绽放。其中3枚命中了剩下两个靶标,另外4枚虽稍稍偏离,却也落在靶标三米范围内,剧烈的燃烧让周边的沙包同样化为焦土。尤其是最后一枚炸弹,竟擦着左侧靶标的边缘钻进内部,引爆时产生的冲击波直接将整个沙包阵掀翻,露出底下被烧得焦黑的地面。

  机舱内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所有人都被这精准得近乎诡异的命中率震撼了——在没有任何特殊装置的情况下,将十枚无控炸弹投进直径仅2米的靶标口,而且还是时速180公里的飞行状态,这已经超出了人力所能企及的极限。

  学员们这一刻才明白,闻名战场的王牌飞行员,是真的如传说中那么神奇。

  方文缓缓拉升机头,衡山一号盘旋着掠过靶场上空。他看着下方仍在燃烧的靶标,嘴角终于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记录参数,返航。通知地面,明天实战,就用这批弹。”

  邵思慎压抑着兴奋的声音:“是,机长!”

  阳光透过驾驶舱玻璃照在方文脸上,他指尖的肌肉因长时间高度紧绷而微微发酸,但眼底的光芒却愈发锐利。明天,当这些“小火炬”落入真正的烟囱时,便是凤翔号的终结之日。

  1939年 2月 10日,漆黑的夜幕笼罩着琼州海峡。

  凌晨时分,原本静谧的天尾港海域,却被一场蓄谋已久的进攻骤然打破。

  日本海军第 5舰队出现在琼州海峡,十余艘舰艇在海面上停泊,舰炮对转岸上,飞机起飞。

  在炮火和空袭的双重压制下,日军放下登陆艇搭载数千士兵开始登陆。

  在登陆艇靠岸后,他们如潮水般涌上约 2公里长的海岸,准备向附近的城镇进发。

  这原本是计划好的进攻节奏,这片沙滩是没有军队驻防的。

  但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计划早就被方文透露给延安那边,也由此让驻防在海南的国民军队有所防备。

  **守军保安部队的一个营兵力,在岸边的隐蔽阵地上发起了阻击。

  士兵们从沙土中冒出,向着沙滩上的鬼子射击。

  没有任何掩体的鬼子,被这轮射击打蒙了,损失了100多人。

  剩下的,连忙退后,依托登陆艇展开还击。

  沙滩狙击战进行的同时。

  从缅北基地出发的衡山一号也即将抵达战场。

  北部湾海域,衡山一号正赶往战场。

  距离目标区域100公里,需要20分钟抵达。

  控制飞机飞行的方文,同时开启机械感知,利用雷达索敌装置对敌人情况进行探查。

  海口那片区域,有20架正在空袭。

  以方文对日海军情报的了解,这次进攻的是日第五舰队,舰队目前没有航母,借调第三舰队的凤翔号航母作战。

  这些应该就是凤翔号上的战机全部出动了。

  机会难得,方文控制飞机爬升高度,直到6000米高度才停止爬升。

  这个高度是非常规作战高度,再加上现在的天色较为昏暗,正好利于潜飞过去。

  20分钟飞行很快就过去了。

  衡山一号抵达琼州海峡上空。

  通过机械感知,方文对下方情况进行了解。

  日军依靠舰队猛烈的炮火,已经占领了登陆点。

  那些阻击的国民军部队,正在往府城区域撤退。

  日军并没有追击,而是向海口突进。

  在大英山附近,国民军正在抵抗。

  兵力实在太少了,装备也不如日军,这些国民军很难守住。

  方文视野转换,看向海面。

  下方,30多艘军舰陈列海上,凤翔号就在其中。

  他正准备下达空投准备,却又停下。

  雷达索敌装置探查中,竟然发现从广州方向飞来30余架战机。

  日军竟然调动了广州军事机场的战斗机来配合进攻海口。

  但其航线正好要经过阳江那边独立团的防空区域。

  方文立即单手控制无线电装置,迅速切换频率,将一段密电发送出去。

  阳江独立团驻地,雷达站士兵突然起身出门报告给吴影踪。

  “副团长,广州方向出现飞行器,正向我们这边飞来。”

  吴影踪立即命令防空阵地进入战时戒备。

  而片刻后,飞机还没来,却收到了方文发来的电报。

  “副团长,收到团长密电,命令我们一定要阻止这些战机飞过我们团的防空区域。”

  一听是方文的命令,吴影踪亲自上阵,指挥防空炮阵地阻击。

  30余架战机飞来,下方密集的防空炮发射,空域上阵阵黑烟爆开,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如此密集的防空炮火,让敌人不敢贸然穿过,只得暂时返航。

  雷达索敌装置中,广州敌机返航。

  这批敌机不可能放弃空袭海口,可能会绕过阳江防空阵地,从其他地方飞过来。

  但这次他们返航,给了方文宝贵的空袭机会,方文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即刻开始空袭。

  “准备第一次滑翔式空投,将会下降高度至一千五百米,航向修正为东南偏东。”

  “投弹手准备,先投放外挂炸弹。”

  “机枪手准备,如果遭遇敌机,需要你们进行还击。”

  随着方文的命令,机组成员迅速进入了战斗状态。

  方文左手紧握操纵杆,右手快速调整节流阀,衡山一号如银燕般划破晨雾,因为下降速度过快机翼在昏暗天光中划出两道淡白色的气流。

  昏暗的天色下,日军发动了登陆突袭,却没想到头顶上来了个空中刺客。

  突然起来的衡山一号从天而降,划过一道黑影,随后,将外挂的1000公斤炸弹悉数丢下。

  五枚穿甲弹先落,另外五枚高爆弹后落。

  在方文的精准控制和指挥下,10枚重磅炸弹都落在了凤翔号的航空甲板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