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文跟着顺子来到食品厂。

  作为泰山压缩军粮的产地,这个食品厂已经成立3年多了,生产的不光有压缩军粮,还有一些糖果和蜜饯之类的产品用于节假日员工福利和泰山航空的客户反馈。

  而现在,为了泰山午餐肉制作,厂里又多了一条生产线。

  方文还没品尝,就先看生产过程。

  顺子则在旁边说明。

  “总经理,上次去了趟缅北基地,咱学了点科学生产技术,回来就将食品厂的生产工艺优化,做到工人们分工明确。午餐肉生产线也是如此。”

  “是吗。愿闻其详。”方文笑着回应,顺子越来越成熟,不再是几年前那个考不上飞行学徒的后生,在湘西机场可以独当一面。

  方文一边听顺子说,一边看着工人们操作。

  工人扛着装有红薯淀粉的木桶,将100斤红薯淀粉倒进搅缸中。

  搅缸内还要加 200斤水,然后由两名强壮的工人持枣木棍朝一个方向反复搅拌。

  需搅至碗底无干粉疙瘩,淀粉完全融入水中,变成非常粘稠的糊糊才行。

  另一边,工人用菜籽油将香料和洋葱大蒜等爆香,然后放冷以便香料油浸。

  随后是做焖子底。

  工人将大铁锅架在土灶上,倒入调好的淀粉糊,引燃柴火,持铁铲沿锅底顺时针反复搅拌。

  这一步,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做,需要贴着锅底搅,避免淀粉沉底糊锅。

  一旦糊底,口味就变了,整锅淀粉糊就没有做下去的必要,如今时期物资匮乏,需格外小心。

  熬至淀粉糊从“乳白色稀浆”变成“半透明稠糊”,就得立即撤去柴火,加入香料油,用铁铲快速拌匀,然后倒入粗瓷盆,放在阴凉处晾凉至室温。

  接下来是肉料的处理。

  将肥瘦各半的猪肉切成 1寸见方的肉丁,铺在青石案板上,持两把菜刀“交叉剁”直到剁至肉丁变成“粗糜状”。

  剁好的肉糜倒入大木盆,打入小个的农家散养鸡蛋,加菜籽油、盐、绵白糖、白胡椒粉、酱油、米酒。

  两名工人相对而立,双手伸入木盆“抓拌”——需抓至肉糜发黏,让调料完全融入肉中。

  期间需要分两次加入水,每次抓拌至水分被肉糜吸干,才能继续加水。

  做好的肉糜料,与晾凉的淀粉糊混合,由工人们从下向上翻拌,确保肉糜都裹上淀粉糊,直至混合物呈“黏稠可流动”状(提起双手,糊体可缓慢滴落)。

  随后是午餐肉的定型蒸制。

  用从缅北基地预制的铁皮盒,内壁用猪油擦拭,将肉糜淀粉混合物倒入模具,每装一盒,需用手掌轻轻按压排出内部气泡,避免蒸后有空洞,表面用竹片刮平整。

  这些蒸盒放进放在木质篦子上,架在加了水的大铁锅中,盖上干净的纱布,盖紧铁锅盖子,用大火将水烧开再转小火。

  蒸的时间是2个小时。

  蒸好后,还要焖15分钟,然后放在阴凉处冷却。

  冷却好了的成品,不需要从铁皮盒中取出,只要再加上一个封口盖子,就变成了午餐肉罐头。

  至此,完整的焖子午餐肉罐头制作工艺,方文是了解了。

  他从顺子手里接过一个已经封口了的焖子午餐肉罐头,用**撬开封盖,划出一块挑起吃下。

  这是原味的,也就是河北焖子的口味。

  入口先是淡淡的盐鲜,紧接着是猪肉的肉香慢慢散开,粗肉粒带来的嚼头很明显,焖子的软糯裹着肉糜的紧实,后味有一丝洋葱的清甜和蒜香的余韵,不重口却很下饭。

  “口感不错,适合北方战士,有没有其他口味?”方文问道。

  “有。”顺子从罐头堆中挑出三罐。“还有辣味、烟熏、酱香口味。”

  方文一个个品尝。

  辣味版,刚入口就能尝到辣椒粉的辛香,不是直冲喉咙的辣,而是慢慢渗进肉糜里的“温辣”,辣中带着肉鲜和焖子的糯,吃完嘴里还留着点回香。

  很开胃。

  烟熏版,入口先是明显的烟熏焦香,有点像方文在湘西机场吃过的熏腊肉味道,但不重,不会盖过肉香。而且肉糜因为烟熏,紧实度更高,嚼起来有“越嚼越香”的感觉。

  方文惊讶道:“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们厂有湘西本地的工人,他们提的建议,用松木屑和柏树枝来熏,熏出来有股淡淡的木香味,不会有杂味。我就采纳试制了一些,总经理,你觉得怎样?”

  “可能有些人喜欢,但不广泛。”方文做出判断。

  他放下烟熏版罐头,又品尝最后一款酱香版。

  浓浓的酱香,酱油的鲜和甜面酱的醇厚裹在一起,肉糜吸满了酱味,嚼起来特别入味,焖子也带着酱的颜色,比较深。

  后味有一点点八角、桂皮的香料味,不明显但能提香,配米饭或是拌面条都合适,有点像“不用炖的卤肉”。

  品尝完4种罐头,方文觉得都还不错。

  具体哪种更受士兵欢迎,只有士兵们吃了才知道。

  但这些都有一个问题,肉量少。

  这也是顺子为了原材料紧缺问题考虑的配方。

  如今的华夏大地,肉类太紧缺了。

  抗战爆发前,国内虽然军阀混战,但肉类供应量还能勉强保证一部分人需求。

  随着抗战全面爆发,传统小农养殖方式因为战乱而大受影响,直接导致肉类总量暴跌。

  更别说那些小鬼子,都是些强盗,见不得一点点好东西,所过之处鸡鸭牛羊全空。

  因此,想要提高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营养补给,就只能从国外想办法了。

  挥去思绪,方文交代道:“顺子,你做得很好,除了这四个口味外,你再研究下欧洲和苏联的口味。”

  “总经理,你准备把罐头卖到欧洲和苏联?”顺子惊讶道。

  “嗯,你先准备着吧。”

  方文没有说不久以后欧洲和苏联将会因为战争而导致各种物资生产体系全面崩溃,美国将会从中获得大量订单,方文准备让泰山也从这场战争中获得一些利益。

  他和顺子又谈了下个人的事情。

  是关于孩子和他父亲方守信的。

  “你爹要是讨了个老婆,你同意吗?”

  “你是说在俺爹家里那位?我能有啥不同意的,她对我儿子好着呢,只要俺爹娶她过门,我就改口。”顺子笑嘻嘻回道。

  这倒是好,不用方文多费口舌,就解决了方守信父子的家庭问题。

  随即,方文拍了下顺子肩膀:“那好,我回去了。罐头封盖我会想办法重新设计下,肉类货源搞定后,你们这边就要全力生产,员工可以在本地多招点。”

  “好。”

  顺子送方文和龚修能离开工厂,随后两人登上飞机,在顺子等人注视下起飞升空。

  飞机从湘西机场出发,以五百多公里时速飞行,直接飞跃了贵阳昆明两地,不做停靠,耗时2小时20分,便抵达了缅北基地。

  此时已经是傍晚,方文下机后便去基地内的住所休息。

  第二天,早早起来,了解基地目前的情况。

  离开这半个多月时间里,苏联运来的发电机组已经正常运作。

  从国内运来的煤炭,缅甸石油公司炼化厂的重油,还有自家炼化厂的重油,倒是可以满足火力发电机的燃料需求。

  有了充足的电能,缅北工厂的生产终于不用排班了。

  而同期送来的坦克铸造件,也通过水运运到了缅北基地,因为没有专门的坦克生产厂,这批铸造件还没有用于实际生产。

  坦克虽然不能运到遥远的北方,也无法送往分散各地的新四军那边,却可以给独立团用。

  只要独立团拥有一批泰山松中型坦克,方文觉得独立团的防御区域,是日军无法突破的。

  那样,就能在广东区域,打下一颗钉子,牵制日军。

  是以,方文立即着手主持坦克厂的建设。

  泰山松中型坦克,曾经在一年前短暂辉煌过,两辆中型坦克面对日军坦克简直就是碾压。

  可惜后来随机动部队撤退到晋南一带,**军用飞机炸毁了。

  它的生产工艺,都在方文的脑子里记着,当他准备坦克厂建设时,第一件事就是把生产工艺流程写出来。

  同时,基地的后勤和基建部门也开始在基地西北区域进行扩建。

  包括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整车总装与测试车间等。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加工环节都要在坦克厂完成。

  缅北基地的多个工厂,是互补的,在完成本身工作后,一些功能性车间,是可以为兄弟厂进行加工生产的。

  缅北基地的飞机制造厂、炮弹厂等兄弟单位,早已积累了重型加工与精密制造的基础,只要做好工艺衔接与分工协同,就能让泰山松坦克的量产速度翻倍。

  这份带着“资源共享”思路的生产方案,很快在他的主持下落地。

  泰山松坦克的履带、炮管等核心部件,需依赖大型锻造、冲压设备,而这些设备在飞机制造厂与炮弹厂早已投入使用,无需坦克厂重复建设。

  多用途的液压冲压机与大型龙门铣床,既可以用于火箭弹弹体,飞机架构,也能用于坦克车体的加工需求。

  比如:泰山松坦克的正面装甲需用 15mm厚的合金钢板冲压成“弧形防盾”(抵御日军 97式坦克的 47mm炮),液压冲压机可一次性完成弧形压制,冲压后的装甲板,直接在飞机厂的龙门铣床上加工安装孔,精度可以达 0.1mm,保证与车体框架的贴合度。

  而飞机制造厂有成熟的“铝合金与钢材焊接工艺”,这种埋弧焊工艺用于战机机身焊接,也可用来焊接坦克底盘的承重框架。

  而履带板锻造方面,泰山松坦克的履带板需用锰钢锻造成“工字形结构”,这种结构耐磨且抗断裂,炮弹厂的模锻压力机就可以批量压制履带板毛坯,又省却了重复建造和采购设备的麻烦。

  锻造成型后,直接在炮弹厂的淬火炉中进行“调质处理”,省去坦克厂自建热处理工段的成本。

  除了各种兄弟厂的技术支持外,方文还准备在泰山松中型坦克上应用一些新技术。

  电视摄像远程火控装置,可以用在坦克主炮瞄准上。

  坦克两翼,还可以安装火箭弹发射装置,用来增加集团战斗的威力。

  坦克的动能也要做一些改进。

  原有的普惠1340发动机提供的马力是充足的,可动能运用,却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如今的方文,对机械有了更高的认知,因此在泰山松的动力也做出改进方案。

  方案中,坦克的传动系统中增加了新的液力变矩器,从而改变制动方式。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液体的流动状态发生改变,产生较大的阻力,从而消耗发动机的动力,实现制动。

  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切断动力的情况下,平稳地降低坦克的速度,并且对传动系统的冲击较小。

  七月时间很快过去。

  坦克生产车间内,第一辆改进型泰山松坦克完成总装,在测试场地进行试机。

  方文作为第一个驾驶改进型泰山松坦克的试机人员,和另外两名工程师钻进了坦克中。

  方文是车长,驾驶员。

  另外两位工程师,一人充当炮手,一人充当机枪手和通讯员。

  随着发动机开启,车后传来轰鸣声,方文控制坦克行进。

  开启机械感知的他,对坦克进行了一番全面体检。

  坦克的整体性能,比老版提高了百分之十。

  正面防御力增加两成(弧形防盾可以卸掉正面直射的炮弹部分威力,如果角度好,还可以直接弹开炮弹。)

  随着制动的改变,坦克操作性好了很多,可以进行以前不能做的急行拐弯动作。

  驾驶坦克跑了一圈的方文,对这个作品很满意。

  随后,他又让两名工程师进行了开火测试。

  因为对付日本坦克,因为对方装甲薄不需要太多穿深,这次的火炮还是使用了75毫米短身炮。

  但加装的电视瞄准远程火控系统,让有效射程从目视瞄准的500米提高到了1000米。

  机枪倒是没什么变化。

  最后是坦克两侧的火箭弹发射装置测试。

  这种设备,不是运行中发射的,那样根本就射不准,而是由前方发回射击数据,计算了射击诸元后进行射向调整,再进行发射。

  可是说,它是坦克拖载的小号‘喀秋莎’火箭弹发射架。

  但可惜的是,火箭弹发射的命中率一般,范围打击能力还行。

  坦克测试完成后,就意味着这辆坦克合格了。

  方文为此忙碌了许久,也想休息下。

  随即,他放下工作,驾驶飞机飞往仰光。

  在仰光降落后,方文直接驾车回到总部,在顶层住所内待了会,却又坐不住,索性下楼四处转转。

  总部大楼内,各部门都在忙碌着,经过多年的磨合下,泰山航空已经变成一个精密设备,在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着。

  看了一圈,方文来到行政部,走进方守信办公室内。

  方守信正在看文件,带了一个老花镜。

  “怎么,眼睛看不清了?”方文关切问道。、

  方守信抬头看见方文,解释道:“可能是年轻的时候练武伤了身子吧,这半年视力降低了很多。戴上眼镜就好了,不影响工作。”

  “你要保重身体啊。对了,我和顺子谈过了,他表示,不会反对你娶老婆。”

  方守信的脸顿时红了,“少爷,你说这些干嘛。”

  “行了,我不说了。”

  方文笑着离开行政部,去到总经理办公室,让助理赵君平将这段时间的情报文件拿来。

  一份份情报,代表着七月份各方面的情况。

  苏日在诺门坎战事已经快要结束,双方都没有扩大的意愿。

  日军自从漫石道阻击战后,便没有再向太行地区发动进攻,而是在平汉线驻扎重兵防御。

  华中地区,日军开始沿着长江向周边发动进攻,一路上不断掠夺当地各种资源。

  华南地区,日军在湛江一带与国民军对峙。

  而在欧洲,德国在德波边境地区部署了 7个集团军、约 88个师,配备 2800辆坦克、2000余架飞机。

  七月中旬的时候,德军在边境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实则为实战演练。

  坦克部队模拟突破波兰防线,空军演练对波兰铁路枢纽、机场的轰炸战术,军事威慑意图毫不掩饰。

  到这时候,

  欧洲那边还在执着的以外交谈判的方式来缓和矛盾,避免战争。

  苏德外交人员在密切接触,双方不知道这个蜜月期有多短暂。

  英法还在与德国周旋,反正放弃的利益不是他们的。

  波兰在坚持,背后却没有人。

  看着这些情报,方文不禁感慨,战争背后的博弈,真的是很复杂。

  但随后,他看到一份和泰山密切相关的情报,不禁脸色严肃起来。

  就在上周,日英在东京签订协定,协定内容为:英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有特殊利益”,承诺“不干涉日军在华行动”,甚至同意关闭滇缅公路3个月。

  滇缅公路是华夏获取外援的重要通道,关闭三个月影响极大。

  难道真的会关闭吗?

  方文没了休息的心思,离开总部,直接前往缅甸总督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