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滚烫的、鲜美的汤汁,瞬间涌入了他的口腔。

  江凡的眼睛,不易察觉地睁大了一分。

  没有预想中那种属于增鲜剂的、直白而霸道的工业鲜味。

  这股汤汁的味道,清澈、醇厚,带着螺肉本身熬煮出的独特鲜甜,以及一丝猪骨汤的底蕴。

  最妙的是那股若有若无的薄荷清气,如同山涧里的一缕凉风,恰到好处地中和了肉汤的热烈,让整个味觉体验变得立体而清爽。

  这第一口,就颠覆了他的预判。

  他不再犹豫,用筷子尖轻轻一捅,将螺口那团紧实的馅料完整地挑了出来。

  馅料不大,也就指甲盖大小,但入手能感觉到它的分量。

  青白色的肉糜中,能清晰地看到手工剁出来的、大小不一的肉粒,还有碧绿的薄荷碎末点缀其间。

  送 入口中。

  牙齿合上的瞬间,江凡的表情,彻底凝固了。

  那丝刚刚亮起的惊喜僵在嘴角,眼神里先是闪过一丝难以置信,随即化为一种深不见底的震撼。

  他停下了所有的动作,就那么静静地咀嚼着,仿佛在品味一件绝世独立的艺术品。

  “凡哥?凡哥你怎么了?”

  旁边的林薇早就等不及了,看江凡这副魂游天外的模样,急得心里直痒痒。

  “不好吃吗?你别吓我啊!”

  江凡缓缓回过神,没有说话。

  他只是看着林薇那张写满渴望的小脸,嘴角忽然勾起一抹神秘的笑容,然后把盘子往她那边推了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你尝尝。”

  林薇如获大赦,立刻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只,学着江凡的样子先吸了一口汤汁。

  “唔!”

  她幸福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小脑袋满足地晃了晃。

  然后,她笨拙地用筷子去捅里面的馅料,试了几次没成功,干脆直接上嘴,小心地将那团肉馅给吮了出来。

  下一秒,她整个人都僵住了。

  小嘴被塞得满满的,腮帮子一鼓一鼓。

  咀嚼的动作,从一开始的小心试探,迅速变得迫不及待。

  一股极其丰富的口感在她的口腔里炸开!

  首先是猪肉糜带来的扎实嚼劲,能清楚地感觉到,这不是机器绞出来的肉泥,而是保留了纤维感的、充满弹性的手剁肉。

  紧接着,是混杂其中的、带着一丝爽脆口感的细小颗粒,那是螺肉!它没有被剁成泥,而是在咀嚼中释放出独特的、属于河鲜的野趣。

  最后,是薄荷!

  那股清凉的香气在口腔温度的激发下,彻底爆发,如同在味蕾上引爆了一颗清新的炸弹,将猪肉的醇厚与螺肉的鲜甜完美地缝合在一起,余韵悠长,满口生津!

  “呜……呜呜……”

  她想说话,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能发出含糊不清的、类似小动物护食般的呜咽声,幸福的光芒,从她的眼底一点点亮起,最后汇聚成两汪快要溢出来的水汽。

  就在这时,江凡的脑海里,系统的提示音姗姗来迟。

  【叮!鉴定菜品:手工现制·阳朔田螺酿】

  【综合评定:90分(登峰造极-)】

  【食材评级:优 (本地活水田螺,当日处理;品牌冷鲜前腿猪肉;后院自种薄荷)】

  【烹饪评级:宗师之作(手工挑肉、剁馅、填塞,工序繁复,体现了极强的耐心与基本功。调味精准,完美平衡了肉、螺、薄荷三者风味。馅料现拌现蒸,最大程度保留了食材的鲜活。)】

  【系统风味解析:这是一道在商业化浪潮中,尽力保留了“匠心”的作品。制作者在保证出品效率的同时,坚守了手作的核心工艺。虽然其售卖的半成品为保质期向市场做出妥协,但堂食现做的这一份,却充满了返璞归真的诚意。这是一份属于市井的、没有向时间完全妥协的“笨功夫”。】

  【真味能量获取: 165点】

  【宝宝……喜欢……】

  饕餮幼崽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发现了新玩具般的喜悦。

  【这个小房子……里面的肉肉……会变魔法……凉凉的,又香香的……】

  90分!

  又一个90分!

  江凡的心,被这个分数结结实实地撞了一下。

  他本以为,经历了徐师傅那道充满“风骨”的啤酒鱼之后,阳朔之行已经达到了顶峰。

  可他万万没想到,在这家不起眼的特产店里,在一道他最初判定为“工业半成品”的菜上,居然再次收获了“登峰造极”的评价。

  “阿姨!太好吃了!”

  林薇好不容易将嘴里的东西咽下去,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张俏脸因为激动和满足而微微泛红。

  她由衷地赞叹:

  “这个肉,这个薄荷味,还有这个……脆脆的,是螺肉吗?天哪,这味道也太棒了!”

  她一边说,一边毫不犹豫地又夹起一只,嘴里还振振有词:

  “我不管了!今天的减肥额度,全部贡献给这个小田螺了!”

  这副模样,把一旁看着的阿姨逗得合不拢嘴,脸上满是自豪。

  “好吃吧?我就说,跟外面那些不一样。”

  江凡这时才转向那位阿姨,态度诚恳地问道:

  “阿姨,我能冒昧地问一下吗?您这个田螺酿,跟我之前看到的一些,确实不一样。特别是这个馅料,是您女儿亲手做的?”

  “是啊。”

  阿姨看了一眼还在角落里专注忙碌的女儿,眼神里满是温柔,

  “这丫头,从小就看我做,手艺比我还好。我们家做这个,做了快三十年了。从我婆婆那辈传下来的。”

  “那您店里卖的那些真空包装的……”

  江凡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哎,”

  阿姨叹了口气,倒也坦诚,

  “那是没办法的事。现在开店成本高,光靠做堂食,养不活自己。做成包装的,可以卖给游客带走,也能在网上卖。包装的嘛,为了能放得久一点,肯定要加点东西保鲜,味道……肯定比不上现做的。”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

  “但我们有自己的底线。肉还是好肉,田螺还是活田螺,手工做的过程,一点没省。我们能保证,你就算买包装的回去,也比你在西街那些饭店里吃到的强得多。”

  这番话,坦荡、实在。

  江凡彻底明白了。

  如果说徐师傅代表的是完全不与商业妥协的、属于过去的“风骨”。

  那么眼前这对母女,代表的就是在现实的洪流中,努力坚守着传统内核的“匠心”。

  她们妥协,但没有完全放弃;她们迎合市场,但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这同样值得尊敬。

  江凡拿起手机,重新对准了镜头。

  “家人们,阳朔的‘功夫菜’,我们找到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和喜悦。

  “我收回我之前的判断。我以为,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已经没有人愿意下这种‘笨功夫’了。我错了。”

  他将镜头对准了桌上那盘精致的田螺酿,又扫了一眼角落里那个安静工作的女孩背影。

  “功夫,一直都在。只是它换了一种更聪明、更懂得生存的方式,继续存在着。”

  “它告诉我们,传统和商业,或许不完全是敌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有人在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

  “这道90分的田螺酿,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一种坚守,一种在夹缝中生存的智慧和韧性。”

  江凡说完,对着镜头笑了笑。

  “好了,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了。阳朔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从江边的风骨,到市井里的匠心。至于我们嘛……”

  他看了一眼正和第三只田螺殊死搏斗,吃得满嘴油光的林薇。

  “我们得抓紧时间,把这点‘笨功夫’,好好地吃完。”

  说完,他干脆地关闭了直播。

  特产店里的灯光温暖而明亮,将两个年轻人心满意足的侧脸,映照得格外好看。

  阳朔的夜,依旧喧嚣。

  但他们的心里,却前所未有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