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截胡杨玉环 第264章 汗流浃背了吧小老弟!

小说:大唐:开局截胡杨玉环 作者:子率以正 更新时间:2025-11-01 02:31:44 源网站:2k小说网
  ();

  第264章

  听见李琚的问题,厅内不禁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摇曳的烛火映照着众人各异的神情。

  夫蒙灵察眉头紧锁,显然是对触碰土地问题可能引发的动荡忧心忡忡。

  李瑛,李瑶面露思索,却是一时难有良策。

  唯独李林甫,神色平静,那双惯于隐藏情绪的眼眸深处,闪烁着精于算计的光芒。

  “殿下所虑甚是。”

  片刻后,他缓缓捋须,声音低沉而清晰,仿佛早已成竹在胸。

  “触动田亩,乃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事,稍有不慎,便是怨声载道,动摇根基。”

  “嗯!”

  李琚嗯了一声,并未接话。

  李林甫也不卖关子,直言道:“自古以来,治国安邦之道,乃在于人心,我等想要土地,却不能强取豪夺。”

  顿了顿,他沉声道:“是以,老夫所言之‘释放土地’,非是强取豪夺,其关键,还在于交换二字。”

  “交换?”

  李琚眼神微凝,若有所思,随即颔首,示意他继续。

  李林甫面上浮现一抹笑意,“殿下可颁一道王令,告知西域百姓,西域商路因大食变故,暂时受阻。都护府为维持军民生计,保障扩军备战之需,特设军功授田之策与屯兵垦田之令。”

  “军功授田之策,屯兵垦田之令?”

  李琚愕然一瞬,诧异道:“叔公欲复前汉屯兵军制?”

  “非也!”

  李林甫笑着摇头,语气轻松道:“此策,虽与前汉边境屯兵军制相似,却有本质上的不同。”

  “哦?”

  李琚来了兴趣,忙朝李林甫拱手道:“愿闻其详!”

  其余人闻言,也是纷纷看向李林甫,准备听听他能发表出什么高见。

  迎上众人的目光,李林甫轻咳一声,也不卖关子。

  解释道:“老夫所言军功授田,乃为激励将士,吸纳流民投军之策。此田非空口许诺,需有实田可授。”

  凡立军功者,无论新兵旧部,皆可按功勋大小,优先授予计式水沿岸绿洲之良田。

  如此,既能保证将士用命,又能保障我西域税收。”

  听见这话,包括李琚在内的众人顿时眼睛一亮。

  不过,众人也没有着急询问,而是静静的等待着李林甫的下文。

  “至于屯兵垦田,此为安置流民,增加粮食的自给之策。”

  李林甫接着解释道:“都护府可于计式水两岸,划定若干区域为官屯,招募流民,隐户及因战伤残之老兵进行屯垦。屯田者,免数年赋税,所产粮食按比例上交官仓,余者自留。”

  “如此,既能安置伤残老兵,都护府亦可白得一份多出来的粮食,诸位以为呢?”

  “好,李相此策,甚妙!”

  李林甫话音刚落,一旁的夫蒙灵察便忍不住抚掌叫了声妙。

  作为西域之地的实际掌控者,手握数万大军的当世名将。

  夫蒙灵察最头疼的,就是因伤残退伍的老兵,该如何安置。

  而这件事情会让他头疼的原因,也很简单。

  便是朝廷令各地节度使就地募兵守边的谕令,导致了本该由中央拨付的军资,一下子压到了地方。

  从而导致地方财政压力大增,根本拿不出钱来安置受伤的老兵。

  对于那些伤残的老兵,地方上往往只能给出一丁点微薄的安置金,然后便只能将他们踢出军队自生自灭。

  夫蒙灵察作为当世名将,对于这样的情况,是又心疼,又无奈。

  但李林甫提出来的这个屯兵垦田令,却是能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最起码,将士们往后便不用担心受伤之后,就被踢出军队自生自灭。

  相对于是给全军的将士,都安排了一条退路。

  夫蒙灵察能想到的事情,李琚自然也能想到。

  他也必须承认,李林甫的吏才,的确是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此策,确实可行!”

  他点点头,先是肯定了一番。

  但随后,便忍不住蹙眉追问道:“只是这田地,又该如何去交换得来呢,您老可别告诉我,要花钱去买,咱们要是有钱把那么多田地买到手,也就不用担心军资的问题了吧?”

  李林甫笑道:“殿下所言极是,所以这交换的关键,乃在于赎买与置换。”

  这一次,李林甫没等李琚询问,便主动解释道:“所谓赎买,即都护府以市价,将其土地回购。

  而置换,则是以其土地兑换未来丝路重开后,龟兹、疏勒,于阗等大城周边新规划之商业铺面地契,乃至于殿下在西域的工坊之股份。

  如此,双管齐下,则改革必能推进,殿下以为如何?”

  “轰!”

  听完李林甫的全盘解释,李琚脑海中顿时轰然炸开,整个人被震惊得目瞪口呆。

  这不就是后世的国债,股票,乃至于以国有资产进行抵押的雏形吗?

  这这这.......

  他猛地瞪大眼睛,死死地瞪着李林甫,像是白日见鬼了一般。

  不是,他知道李林甫厉害,可没人告诉过他,李林甫这么厉害啊。

  这还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吗?

  李琚陷入了震惊,其他人也没好到那里去,一个个瞠目结舌。

  这就是宰相的能力吗?

  而李林甫说完后,目光也不由得扫过众人,直至看见众人脸上的震惊之色,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旋即,他接着说道:“几位殿下,老夫此策,还有两利。”

  “其一,利在不与百姓相争。

  诸位当知,那些真正依赖土地,以田为本的小地主或寻常百姓,其地本就不在荒废之列,是以此次新政,并不触及他们。

  咱们真正要动的,是那些占着膏腴之地却心思全在商贾之道,不在乎土地产出的豪商大户。

  此类人数量相对少,但掌握的土地资源却多,若赎买或置换其地,阻力相对可控,不必担心根基不稳。”

  “其二,利在重置西域根本。

  我等置换土地,可将既得土地用以扩军屯田,令西域自给自足,不再担心别国在粮食上卡脖子。

  还可将那些没了土地的豪商大户,从土地引导至商业和工坊上,如此,更符合西域长远以商立基的发展方向。”

  同时,还能借此机会,重新梳理田亩册籍,将隐户流民纳入掌控,增加税基。”

  听完李林甫陈述的两利,众人顿时忍不住再次咋舌。

  就连李琚,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还真让他捡到宝了啊。

  就李林甫说的这些东西,别说用来治理西域,就算是用来重构一个国家的制度,并且再用上一千年,恐怕都不会过时。

  难怪,难怪历史上的李林甫,能让安禄山那样的枭雄,都感到害怕与恐惧。

  甚至随便一句话,都能让安禄山在数九寒冬的天气中惶恐得汗流浃背。

  就这能力,这手腕,这心计,谁不怕啊?

  这一刻,李琚心里竟然生出了一丝庆幸,庆幸他当机立断,将李林甫掳到了西域。

  连土地兼并都能解决的牛逼人物,闹着玩呢?

  哪怕不是彻底解决,只是权宜之计,也足够李琚汗流浃背了。

  万幸,万幸当初武惠妃和李隆基,只用了他的阴谋诡计,没有将他的治国之才全部开发出来。

  不然他还造个屁的反,直接老老实实等死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