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截胡杨玉环 第208章 李隆基妥协,朕后悔了!

小说:大唐:开局截胡杨玉环 作者:子率以正 更新时间:2025-11-01 02:31:44 源网站:2k小说网
  ();

  武惠妃被李隆基那毫无生气,死寂一片的目光看得心尖猛地一颤。

  她从未见过李隆基如此模样。

  那眼神空洞得仿佛灵魂已被抽离,只剩下一个被无尽失望和疲惫掏空的躯壳。

  她强压下心头的恐慌,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陛.......陛下,您......”

  “朕没事!”

  武惠妃话音未落,便被李隆基干涩沙哑的声音打断。

  武惠妃愣了一下,便见李隆基缓缓抬起手,重重地按在自己的额角。

  顷刻间,殿内陷入了寂静。

  武惠妃回神,见李隆基沉默,心头不由得焦灼起来。

  玉门关传回来的消息,让她心中生出了五雷轰顶一般的绝望。

  再想到自家儿子的惨状,她更是无法容忍李琚逃出升天。

  她咬咬牙,忽地深吸一口气,对着李隆基说道:“陛下,三王谋逆,证据确凿,人神共愤。”

  听见武惠妃这话,李隆基脸上总算有了些许表情。

  只是,依旧在沉默。

  见李隆基不说话,武惠妃顿时咬了咬牙,面上浮现一抹狠厉之色。

  “而王倕身为封疆大吏,不仅不将其拿下正法,反而打开关门放虎归山,更胆敢陈兵关墙,威逼朝廷追兵。

  “此举......分明是公然包庇!

  “若此獠不除,国法何存,天威何在?”

  说到此处,武惠妃忽然激动起来,胸膛剧烈起伏着,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陛下,必须立刻下旨,速速罢免王倕河西节度使之职,将其锁拿进京,交三司会审,夷其三族,以儆效尤。

  她的神色越发怨毒,忽地凑到李隆基身侧,咬牙切齿道:“还有那陈玄礼,追剿不力,畏缩不前,也应一并严惩。”

  她的话语像淬了毒的冰锥,一句句扎向李隆基的神经末梢。

  然而,预想中帝王震怒,厉声下旨的场景并未出现。

  李隆基依旧沉默,只是按着额角的手指,指节微微颤抖着。

  武惠妃迟迟等不到回应,只觉得心头那股邪火越烧越旺。

  终于,她没忍住拔高音量:“陛下,您还在犹豫什么?”

  随着一句质问出口,她也像是打开了怒火发泄的开关,心中再无顾忌。

  “陛下,王倕此僚手握河西七万雄兵,却坐视李琚西遁,如今,又悍然拒止朝廷追兵。

  此等叛逆之举若不立诛,天下节度使群起效尤,这大唐江山,岂不危矣?

  妾身恳请陛下速下圣旨,砍下那王倕的狗头,悬于玉门关前示众,看谁还敢藐视天威,庇护逆贼!”

  武惠妃一鼓作气将心中所想尽数道出,心中那股子邪火总算消散了一些。

  同时,一直沉默的李隆基,在听完武惠妃这番话后,也终于有了动作。

  只见他整个人往后一仰,空洞的眼神直勾勾盯着天花板。

  可惜,他依旧没有接武惠妃的话头,反而答非所问道:“朕.......有些后悔了!”

  “后......后悔?”

  武惠妃愣了一下,一时间有些搞不明白李隆基这句后悔指的是什么。

  是后悔废储,还是后悔什么?

  李隆基则是完全忽略了武惠妃,自顾自的哑声呢喃道:“朕当年,不该将老八放逐西域的。”

  听见这话,武惠妃又是一愣,不明白李隆基到底抽哪门子疯。

  但她想了想,还是决定将话题拉回正轨。

  于是,她向前一步逼近御案,带着哭腔道:“陛下,您现在后悔也没用啊,若是让李琚那等豺狼在西域站稳脚跟,与吐蕃勾结,兴兵作乱,咱们将来如何能安稳啊陛下,唯今之计,还是应该.......”

  “够了!”

  武惠妃的话再一次被李隆基打断。

  他坐直了身子,目光直勾勾盯着武惠妃,像是要看透武惠妃的心肝脾肺肾。

  迎上李隆基的眼神,武惠妃后面的话全被堵在了喉咙里。

  她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下一秒,李隆基冷不丁笑了一下,旋即语带嘲弄道:“你以为,朕在后悔什么?”

  武惠妃踉跄了一下,整个人有些茫然起来。

  李隆基又是一笑,只是笑得凄凉,他追问道:“你以为,他去西域两年,在西域都做了什么,你还想处置王倕?”

  武惠妃呐呐道:“王倕公然包庇,难道......”

  李隆基冷笑道:“对,王倕包庇了那逆子,然后呢?”

  “然后......”

  武惠妃还想说点什么,李隆基却是没给她这个机会。

  他闭上眼睛,疲惫道:“王倕麾下有七万大军,他都已经倒向了那逆子,你觉得,西域的夫蒙灵察,对朕还能有几分忠心?”

  听见这话,武惠妃顿时悚然一惊。

  紧接着,一张脸血色尽退,难以置信道:“难道,难道.......”

  “没有难道了。”

  李隆基面色死寂,陈述道:“夫蒙灵察麾下,有两万四千人的安西军,王倕麾下,有七万六千人的河西军,双方合兵,就是十万大军,若是再加上那逆子手里那声若天雷的武器.......”

  说着说着,李隆基陷入了沉默。

  因为他很清楚,他说的这些,还只是开端。

  若是真将王倕和李琚逼得走投无路,或许世家栽赃到李琚头顶上勾结吐蕃这个罪名,就要成真了。

  河西也好,西域也好,皆是大唐防备吐蕃的第一线。

  若李琚当真整合十万大军造反,则西北必乱,吐蕃也必将趁势袭杀,侵占大唐大半领土。

  届时,他李隆基,便是大唐的千古罪人。

  而武惠妃听见这话,则是顿觉五雷轰顶,随即满心绝望,声音尖锐道:“王倕,夫蒙灵察,他们难道敢造反?”

  “呵呵~”

  李隆基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忽然皮笑肉不笑的呵呵一声。

  紧接着,脸上泛起一抹病态的潮红,呼吸也急促起来。

  这一刻,他身上君临天下的帝王威严,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心力交瘁,被现实重压压垮的老人。

  他挥了挥手,整个人疲惫得仿佛下一秒就要睡去。

  却还是强撑着精神,缓缓出声道:“旨意......你替朕拟吧......”

  他闭上眼,声音微弱:“河西节度使王倕,坐视叛军过境,未能有效阻截。着降职留用,罚俸三年,戴罪立功。另,命其继续镇守河西,务必严防吐蕃,不得有失,若再有差池,定斩不饶......”

  听见这道旨意,武惠妃顿时面白如纸。

  但李隆基却是还没结束,继续有气无力地说道:“至于逆贼李琚及其党羽.......既已窜入西域,便着夫蒙灵察严密监视,若其行止有碍大唐,或勾结外寇,可便宜行事,不必再请旨......再令陈玄礼即刻返京.......”

  说完这些,李隆基仿佛耗尽了所有心神。

  整个人瘫软在宽大的龙椅里,面如金纸,气息奄奄。

  他累了,真的累了。

  王倕不能动,河西不能乱,至于李琚.......就让他和那西域的虎狼,还有那些贪婪的世家去斗吧!

  大唐这艘巨轮......他现在也只能是哪里漏水,就暂时堵哪里了。

  至于武惠妃,则是早已呆立在原地,脸色青红交加。

  李隆基的旨意,看似处罚了王倕,实则根本没伤其筋骨,河西军权依旧稳稳握在王倕手中。

  而对李琚的处置,更是遥遥无期,形同纵容。

  这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她看着龙椅上那颓然如朽木的帝王,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一股强烈的不甘和怨毒在她心底疯狂滋长。

  可惜,她再不甘,也只是一个宠妃,手上没有半分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