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工,你没开玩笑吧?摆摊那可是投机倒把!”王德全惊声提醒道。
“现在不算了,国家改革,鼓励个体做生意。”
“再说现在那么多知青回城,哪有那么多工作分配?”
“现在去做个体,也算是帮国家分忧,是好事儿。”
刘建国笑呵呵的说着,嘴里满是大道理。
关键是他必须这样说,因为只有这样说才能占理。
这样也没人敢给他随便扣投机倒把的帽子了。
不然等他赚钱了,恐怕是真要有大麻烦的!
刘建国的解释虽然堵住了众人的嘴,但众人眼中的同情还是憋不住的流淌出来。
这肯定是被自己孩子逼得没辙了吧?
其实也对。
大儿子因为没工作,都改姓换爹了。
小儿子也是个没正形的,还要供着个高中生。
那点钱根本不够养家糊口的。
大杂院的人们一想到这个六级工都被逼得去摆摊了,再想想自己的日子,好像过得还行,顿时心里得意起来。
尤其是虎三婆,更是阴阳怪气道:“这人啊,工资和评级再高又咋样,管不好孩子就是废物。”
刘建国懒得理会这老太婆,推着自行车走了。
他来到胡同口,支上自行车开始摆摊。
炉子之前就生好了,现在能直接用。
胡同口路过的人不少,也都认识刘建国。
见到他竟然在摆摊,都是惊讶无比,纷纷过来询问。
“刘工,你这什么情况?”
“这不会是在摆摊吧?有什么事儿招呼一声啊,别作践自己啊。”
“就是啊,有事儿咱们一起想办法,摆摊可不是正经行当啊!”
“是厂子刁难你了吗?咱们找街道马主任,让她去帮你说说情啊。”
……
刘建国人缘不错,所有人都在苦口婆心的劝他别在这摆摊。
毕竟在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国营单位最光荣。
尤其是刚经过那几年的折腾,人们更加坚定的认为工农是最光荣的伟大事业。
这其实也是过几年国营单位明明都大裁员了,还有不少人想要挤进去的原因。
刘建国面对这些人的善意,耐心解释道:“我跟厂里没事儿,就是想要创业,帮国家减轻一些压力。”
这话说的大家都没法说话。
毕竟刘建国把话题抬到这个高度,他们还能说什么?
大家对视一眼,开始默契的掏钱。
毕竟都生活在一个胡同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再说平时刘建国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事儿他都必定帮忙搭把手。
现如今刘建国都摆摊了,摆明是遇着难处了。
大家觉得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把他的东西买光算了。
至于能吃不能吃的,也不叫事儿。
同在车床厂上班,但住在隔壁院子的牛壮先开口:“刘工,你这是卖的啥?多少钱?”
“煎饼,三毛钱一个,因为是第一天,所以我不用粮票,也不加价,好吃又管饱。”刘建国笑道。
牛壮手一哆嗦。
三毛钱一个饼?
就算不用粮票也太贵了啊!
金饼子啊!
这都赶上一包大前门了,而且平时人们都是抽经济烟,大前门也是送礼才送的。
这刘工哪里是摆摊啊,赶上抢劫了!
不过话都出口了,钱都拿出来了。
牛壮也只能强忍着心疼说道:“行,给我来一个饼。”
其他人也有些震惊于这饼的价格。
但看到牛壮都给钱了,也就纷纷硬着头皮打算帮一把。
这个给三毛,那个给三毛。
不一会儿,刘建国手里就一堆毛票了。
只是这些解放手里拿钱,心里却在暗暗吐槽。
难怪刘建国放着六级工不干,来这摆摊。
这可比上班舒服多了。
就是有点缺德啊,毕竟这和坑人有啥区别?
刘建国也知道这些人其实是想要帮自己,但他有自信。
只要吃了自己的煎饼,保证他们不会觉得亏!
他立刻开始操起家伙事儿,挥舞制作起煎饼。
随着面糊洒在煎饼鏊子上,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香味就慢慢飘出来了,倒是也让围观的人们脸色缓和一些。
别说,至少没糊……
等刘建国打上鸡蛋,抹上酱汁和辣椒,香味更加浓郁,也让人们脸色更加缓和。
不管味道咋样,至少有个鸡蛋也不算亏。
很快,刘建国做好了一个,递给了牛壮:“老牛,尝尝。”
“中午在吃,我刚才在家吃饱了。”牛壮拎起袋子就走。
刘建国脸色一僵:“不是,这个趁热吃会好吃。”
牛壮头也不回的走了。
任谁大早上平白无故的花了好几毛钱,也心情不好。
毕竟牛壮一个月也就四十块的工资,算下来,一天也就一块多点。
这一下子花出去这么多,怎么可能不心疼。
刘建国无奈,只能再度给其他人摊煎饼。
但其他人也都一样,都是吃饱了出来上班的,所以拿上煎饼后谁都没有着急吃,拎着就走。
甚至还因为刘建国只有一个路子,摊的速度太慢,有人等不及,干脆就先走了,让刘建国把煎饼送家去。
刘建国很是蛋疼,只能看着人们离去。
胡同上班的人走了,那些妇女和老人虽然都出来溜达,但也只是围着刘建国瞎白活,谁都没有买饼的意思。
而此时,刘建国还剩下差不多三个煎饼的面糊没有卖出去。
要不要换个地方卖?
在这里卖太耽误事了。
光是闲聊的熟人,都把自己围起来了,还怎么做生意?
刘建国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好去处,干脆不瞎寻思,开始整理今天的收获。
他做了30套煎饼的量。
一套给了媳妇,还剩三套没卖出去。
卖出去的26套,每个三毛钱,一共就是七块八。
每个煎饼的成本是一毛钱,一共就是两块六。
两相一算计,刘建国今天净赚五块二!
看着很少,可刘建国在工厂每个月也才90来块钱,分配到每天也就三块多。
这都快翻倍了!
何况这还是刘建国只卖了半天,而且做的东西也少了。
要是卖一整天,要是去个更繁华的地方卖,那能赚多少?
简直不敢想啊!
就在刘建国暗暗激动的时候,街道办事处的马主任走了过来。
她看着刘建国,满是无奈:“刘工,我知道你为孩子的事儿发愁,但在这摆摊可不太好。”
旁边有好心的街坊帮刘建国说话:“人家这不是减轻就业压力吗?”
“话是这么说,而且虽然上面说允许摆摊,但也要去那些规定的摆摊地点,不能到处摆啊。”马主任劝解道。
刘建国早就知道主任肯定会找自己,所以并不着急,而是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道:“主任,咱们去办事处谈行不行?”
马主任想了想,正好她也想给刘建国留个面子,也就答应了。
等刘建国收拾好东西,跟着来到办事处。
他二话不说,开始摊煎饼。
马主任愣了:“你干嘛?”
刘建国不语,只是一味的摊煎饼。
等做好一个,立刻塞到马主任手里:“您这日理万机的,肯定没顾上吃早饭吧?尝尝我做的煎饼味道咋样。”
“我吃饭了,再说刘工你这样也没用的。”马主任无奈的把煎饼放在桌上。
正巧,摇着蒲扇的副主任从外面走进来了:“热死了,热死了!你说那老王家,一大早婆媳俩就掐起来了,好一顿劝才拉住,还差点给我破了相……哎,什么东西这么香?正好我还没吃饭呢,快给我来一口。”
“现在不算了,国家改革,鼓励个体做生意。”
“再说现在那么多知青回城,哪有那么多工作分配?”
“现在去做个体,也算是帮国家分忧,是好事儿。”
刘建国笑呵呵的说着,嘴里满是大道理。
关键是他必须这样说,因为只有这样说才能占理。
这样也没人敢给他随便扣投机倒把的帽子了。
不然等他赚钱了,恐怕是真要有大麻烦的!
刘建国的解释虽然堵住了众人的嘴,但众人眼中的同情还是憋不住的流淌出来。
这肯定是被自己孩子逼得没辙了吧?
其实也对。
大儿子因为没工作,都改姓换爹了。
小儿子也是个没正形的,还要供着个高中生。
那点钱根本不够养家糊口的。
大杂院的人们一想到这个六级工都被逼得去摆摊了,再想想自己的日子,好像过得还行,顿时心里得意起来。
尤其是虎三婆,更是阴阳怪气道:“这人啊,工资和评级再高又咋样,管不好孩子就是废物。”
刘建国懒得理会这老太婆,推着自行车走了。
他来到胡同口,支上自行车开始摆摊。
炉子之前就生好了,现在能直接用。
胡同口路过的人不少,也都认识刘建国。
见到他竟然在摆摊,都是惊讶无比,纷纷过来询问。
“刘工,你这什么情况?”
“这不会是在摆摊吧?有什么事儿招呼一声啊,别作践自己啊。”
“就是啊,有事儿咱们一起想办法,摆摊可不是正经行当啊!”
“是厂子刁难你了吗?咱们找街道马主任,让她去帮你说说情啊。”
……
刘建国人缘不错,所有人都在苦口婆心的劝他别在这摆摊。
毕竟在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国营单位最光荣。
尤其是刚经过那几年的折腾,人们更加坚定的认为工农是最光荣的伟大事业。
这其实也是过几年国营单位明明都大裁员了,还有不少人想要挤进去的原因。
刘建国面对这些人的善意,耐心解释道:“我跟厂里没事儿,就是想要创业,帮国家减轻一些压力。”
这话说的大家都没法说话。
毕竟刘建国把话题抬到这个高度,他们还能说什么?
大家对视一眼,开始默契的掏钱。
毕竟都生活在一个胡同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再说平时刘建国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事儿他都必定帮忙搭把手。
现如今刘建国都摆摊了,摆明是遇着难处了。
大家觉得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把他的东西买光算了。
至于能吃不能吃的,也不叫事儿。
同在车床厂上班,但住在隔壁院子的牛壮先开口:“刘工,你这是卖的啥?多少钱?”
“煎饼,三毛钱一个,因为是第一天,所以我不用粮票,也不加价,好吃又管饱。”刘建国笑道。
牛壮手一哆嗦。
三毛钱一个饼?
就算不用粮票也太贵了啊!
金饼子啊!
这都赶上一包大前门了,而且平时人们都是抽经济烟,大前门也是送礼才送的。
这刘工哪里是摆摊啊,赶上抢劫了!
不过话都出口了,钱都拿出来了。
牛壮也只能强忍着心疼说道:“行,给我来一个饼。”
其他人也有些震惊于这饼的价格。
但看到牛壮都给钱了,也就纷纷硬着头皮打算帮一把。
这个给三毛,那个给三毛。
不一会儿,刘建国手里就一堆毛票了。
只是这些解放手里拿钱,心里却在暗暗吐槽。
难怪刘建国放着六级工不干,来这摆摊。
这可比上班舒服多了。
就是有点缺德啊,毕竟这和坑人有啥区别?
刘建国也知道这些人其实是想要帮自己,但他有自信。
只要吃了自己的煎饼,保证他们不会觉得亏!
他立刻开始操起家伙事儿,挥舞制作起煎饼。
随着面糊洒在煎饼鏊子上,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香味就慢慢飘出来了,倒是也让围观的人们脸色缓和一些。
别说,至少没糊……
等刘建国打上鸡蛋,抹上酱汁和辣椒,香味更加浓郁,也让人们脸色更加缓和。
不管味道咋样,至少有个鸡蛋也不算亏。
很快,刘建国做好了一个,递给了牛壮:“老牛,尝尝。”
“中午在吃,我刚才在家吃饱了。”牛壮拎起袋子就走。
刘建国脸色一僵:“不是,这个趁热吃会好吃。”
牛壮头也不回的走了。
任谁大早上平白无故的花了好几毛钱,也心情不好。
毕竟牛壮一个月也就四十块的工资,算下来,一天也就一块多点。
这一下子花出去这么多,怎么可能不心疼。
刘建国无奈,只能再度给其他人摊煎饼。
但其他人也都一样,都是吃饱了出来上班的,所以拿上煎饼后谁都没有着急吃,拎着就走。
甚至还因为刘建国只有一个路子,摊的速度太慢,有人等不及,干脆就先走了,让刘建国把煎饼送家去。
刘建国很是蛋疼,只能看着人们离去。
胡同上班的人走了,那些妇女和老人虽然都出来溜达,但也只是围着刘建国瞎白活,谁都没有买饼的意思。
而此时,刘建国还剩下差不多三个煎饼的面糊没有卖出去。
要不要换个地方卖?
在这里卖太耽误事了。
光是闲聊的熟人,都把自己围起来了,还怎么做生意?
刘建国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好去处,干脆不瞎寻思,开始整理今天的收获。
他做了30套煎饼的量。
一套给了媳妇,还剩三套没卖出去。
卖出去的26套,每个三毛钱,一共就是七块八。
每个煎饼的成本是一毛钱,一共就是两块六。
两相一算计,刘建国今天净赚五块二!
看着很少,可刘建国在工厂每个月也才90来块钱,分配到每天也就三块多。
这都快翻倍了!
何况这还是刘建国只卖了半天,而且做的东西也少了。
要是卖一整天,要是去个更繁华的地方卖,那能赚多少?
简直不敢想啊!
就在刘建国暗暗激动的时候,街道办事处的马主任走了过来。
她看着刘建国,满是无奈:“刘工,我知道你为孩子的事儿发愁,但在这摆摊可不太好。”
旁边有好心的街坊帮刘建国说话:“人家这不是减轻就业压力吗?”
“话是这么说,而且虽然上面说允许摆摊,但也要去那些规定的摆摊地点,不能到处摆啊。”马主任劝解道。
刘建国早就知道主任肯定会找自己,所以并不着急,而是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道:“主任,咱们去办事处谈行不行?”
马主任想了想,正好她也想给刘建国留个面子,也就答应了。
等刘建国收拾好东西,跟着来到办事处。
他二话不说,开始摊煎饼。
马主任愣了:“你干嘛?”
刘建国不语,只是一味的摊煎饼。
等做好一个,立刻塞到马主任手里:“您这日理万机的,肯定没顾上吃早饭吧?尝尝我做的煎饼味道咋样。”
“我吃饭了,再说刘工你这样也没用的。”马主任无奈的把煎饼放在桌上。
正巧,摇着蒲扇的副主任从外面走进来了:“热死了,热死了!你说那老王家,一大早婆媳俩就掐起来了,好一顿劝才拉住,还差点给我破了相……哎,什么东西这么香?正好我还没吃饭呢,快给我来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