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意外之人
“不就是饮酒吗?”
“谁没有自己的爱好?”
“你们没有必要紧张。”
“起来说话!”
朱元璋淡淡道。
他拿起笔,将楚潇的爱好记录下来。
众人看着他,一脸懵逼。
这到底什么情况?
皇上为什么没有发怒呢?
从来没有如此宽容过啊!
之前有个太监,因为御前失言。
朱元璋下令将其杖毙!
小云子和小弘子跪着对视一眼。
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这真是皇上说的?
皇上对楚御史是不是太过偏爱了?
如果其他官员饮酒,早就下旨重罚了。
他们还是找个时间给楚御史道歉吧!
刚才差点就把他坑害了。
千万不能让他记恨上啊!
小云子和小弘子谢恩之后,站起来没有再多说什么。
众人的表情表情变化,朱元璋没有注意。
将楚潇的爱好记录后,放在随身携带的问卷中。
早朝过后,再找些跟楚潇熟悉的人打听下还喜好什么。
这样的大功臣,必须好好赏赐。
……
楚府。
朱棣在这里观察红薯的种植情况。
“红薯长势喜人。”
“现在就等着丰收了。”
“对了,楚潇!”
“我听二丫头说,你买了很多石膏、肥料之类的东西?”
“说是要做出化肥,用来种地?”
朱棣说道。
闻言,楚潇看了一眼贾云。
“启禀殿下,化肥的制作,臣也是一本古籍上看到的。”
“将那些原料按照不同的比例配比,经过一定发酵就可以形成化肥。”
“使用化肥之后,农作物的产量也能够得到巨大提高。”
“化肥由贾二小姐和两位小殿下亲自监督。”
“已经送到城东一处窑洞密封发酵。”
“大约十多天之后,化肥就可以成功。”
楚潇说道。
闻言,朱棣眼神中露出欣慰之色。
“这件事情,你们做得很好。”
“一旦化肥制作成功,使用有了效果。”
“我定在父皇的面前为你们请功!”
朱棣说道。
听到父王的赞赏,两兄弟躬身谢恩。
自从上次两人醉酒,这还是第一次听到父王的赞赏。
贾云瞄了楚潇一眼。
眼中露出疑惑之色。
化肥的制作方法,真在古籍里面看到的?
她几乎将所有农学书都翻遍了,就是没有找到化肥的制作方法。
楚潇绝对不是在什么古籍里面看到的。
可这东西楚潇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这家伙身上的秘密,实在是太多了。
不行。
本小姐必须查个清楚。
此时,朱棣坐在院中的椅子上。
“我跟楚御史有事商量,你们先下去吧!”
三人和亲卫闻言,立即退了出去。
朱棣伸手指了指椅子,示意楚潇坐下。
“楚潇,水师的事情,我想跟你说一说。”
“颖国公和永平侯那条线索,我希望你来负责。”
朱棣说道。
“殿下,这绝对不行!”
“我只是给你打打下手,协助**而已!”
楚潇眉头一挑。
昨天,他在心里打定主意。
得罪人的差事,协办不主查。
“楚潇,我也不瞒你。”
“实在是没有办法,我才让你主办。”
“颖国公、永平侯和三哥的牵扯太深。”
“我不管怎么查,三哥对我都会产生嫌疑。”
“甚至,父皇也会疑心我调查的结果。”
“你出马就不一样。”
“父皇跟三哥也放心!”
朱棣说道。
他的不便之处,楚潇心里自然知道。
可楚潇也不想得罪人。
颖国公和永平侯被牵扯进去,也许还要把更多武勋牵扯出来。
如果老朱起了杀心,那就有更多武勋要遭殃了。
楚潇不想自己做第二个“赖武”!
他在脑海中,快速组织要拒绝的语言。
“楚潇,你就别再犹豫了。”
“当是我求求你了!”
朱棣说道。
他站起身来,就要向楚潇躬身行礼。
楚潇见此,大吃一惊!
伸手将朱棣的双臂扶住。
“殿下,万万使不得!”
“臣可担当不起!”
楚潇说道。
“这不是没有别的办法吗?”
“我跟你志趣相投。”
“这样的差事,也不好直接下令让你接受。”
“只好**脸求你了。”
朱棣说道。
他原本想按照圆空和尚的意思,直接给楚潇下一个指令。
让楚潇必须接下来。
但他担心这样做,会引起楚潇的不满。
最终选择这样的方式。
楚潇明白这个差事,怎么也躲不掉。
堂堂一个亲王,姿态都如此低了,他还能拒绝吗?
“殿下,既然如此,这差事臣接了便是!”
楚潇说道。
朱棣松了一口气。
“楚潇,谢谢你!”
“武勋的事情,我就拜托你了。”
“我负责老六那边就行。”
“另外,我知道你最近喜欢喝酒。”
“我过来的时候,给你带来几坛好酒。”
“那可是父皇赐给我的御酒。”
“你只管喝就行,不要担心被别人参奏!”
朱棣说道。
一声叹息之后,楚潇无奈点头。
……
一天时间很快过去。
奉天殿。
随着太监的唱礼,一众大臣朝龙椅上的朱元璋朝拜。
随后,早朝正式开始。
楚潇一身绿袍,依旧站在属于他的位置。
十多分钟后,翰林院学士汤正雄出列奏报。
“臣翰林院学士汤正雄,启禀皇上!”
“大明海禁政策,弊端极大。”
“可以说是大明发展的绊脚石。”
“臣恳请皇上将海禁解除!”
“海禁政策,当初是目的是为了防止了倭奴的袭扰……”
汤正雄说道。
楚潇听到他的话,也在心里不住点头。
状元就是状元,说话真是头头是道。
为了解除海禁,老朱居然派出翰林院学士第一个出头。
想来这次是下了决心。
此刻就等着那些得到海禁政策好处的人,站出来反对了。
得到海禁政策走私好处的人,可不止苏州的那些。
果然如此!
汤正雄的话音刚落,一大批官员就出列反驳。
“汤学士的论点,臣反对!”
“海禁政策,绝对不可以轻易更改……”
“臣参奏,汤学士妄自断言,妖言惑众……”
“汤学士,臣想要问你!”
“解除海禁,倭奴袭扰,我们怎么办?”
“倭患之苦,岂是你一个北方内陆之人能够懂的……”
“……”
一个个跳出来反驳。
楚潇的猜测没错。
这些官员,绝大多数都是沿海一带。
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调查。
看见反对的人已经差不多,朱元璋准备开口。
此时,一个意外之人站了出来。
“臣席仲仪启奏!”
“擅自解除海禁,臣坚决反对!”
席仲仪说道。
他不是沿海籍人,也没有沿海为官的任何经历。
现在他站出来反对,所有人都感到很意外。
“不就是饮酒吗?”
“谁没有自己的爱好?”
“你们没有必要紧张。”
“起来说话!”
朱元璋淡淡道。
他拿起笔,将楚潇的爱好记录下来。
众人看着他,一脸懵逼。
这到底什么情况?
皇上为什么没有发怒呢?
从来没有如此宽容过啊!
之前有个太监,因为御前失言。
朱元璋下令将其杖毙!
小云子和小弘子跪着对视一眼。
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这真是皇上说的?
皇上对楚御史是不是太过偏爱了?
如果其他官员饮酒,早就下旨重罚了。
他们还是找个时间给楚御史道歉吧!
刚才差点就把他坑害了。
千万不能让他记恨上啊!
小云子和小弘子谢恩之后,站起来没有再多说什么。
众人的表情表情变化,朱元璋没有注意。
将楚潇的爱好记录后,放在随身携带的问卷中。
早朝过后,再找些跟楚潇熟悉的人打听下还喜好什么。
这样的大功臣,必须好好赏赐。
……
楚府。
朱棣在这里观察红薯的种植情况。
“红薯长势喜人。”
“现在就等着丰收了。”
“对了,楚潇!”
“我听二丫头说,你买了很多石膏、肥料之类的东西?”
“说是要做出化肥,用来种地?”
朱棣说道。
闻言,楚潇看了一眼贾云。
“启禀殿下,化肥的制作,臣也是一本古籍上看到的。”
“将那些原料按照不同的比例配比,经过一定发酵就可以形成化肥。”
“使用化肥之后,农作物的产量也能够得到巨大提高。”
“化肥由贾二小姐和两位小殿下亲自监督。”
“已经送到城东一处窑洞密封发酵。”
“大约十多天之后,化肥就可以成功。”
楚潇说道。
闻言,朱棣眼神中露出欣慰之色。
“这件事情,你们做得很好。”
“一旦化肥制作成功,使用有了效果。”
“我定在父皇的面前为你们请功!”
朱棣说道。
听到父王的赞赏,两兄弟躬身谢恩。
自从上次两人醉酒,这还是第一次听到父王的赞赏。
贾云瞄了楚潇一眼。
眼中露出疑惑之色。
化肥的制作方法,真在古籍里面看到的?
她几乎将所有农学书都翻遍了,就是没有找到化肥的制作方法。
楚潇绝对不是在什么古籍里面看到的。
可这东西楚潇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这家伙身上的秘密,实在是太多了。
不行。
本小姐必须查个清楚。
此时,朱棣坐在院中的椅子上。
“我跟楚御史有事商量,你们先下去吧!”
三人和亲卫闻言,立即退了出去。
朱棣伸手指了指椅子,示意楚潇坐下。
“楚潇,水师的事情,我想跟你说一说。”
“颖国公和永平侯那条线索,我希望你来负责。”
朱棣说道。
“殿下,这绝对不行!”
“我只是给你打打下手,协助**而已!”
楚潇眉头一挑。
昨天,他在心里打定主意。
得罪人的差事,协办不主查。
“楚潇,我也不瞒你。”
“实在是没有办法,我才让你主办。”
“颖国公、永平侯和三哥的牵扯太深。”
“我不管怎么查,三哥对我都会产生嫌疑。”
“甚至,父皇也会疑心我调查的结果。”
“你出马就不一样。”
“父皇跟三哥也放心!”
朱棣说道。
他的不便之处,楚潇心里自然知道。
可楚潇也不想得罪人。
颖国公和永平侯被牵扯进去,也许还要把更多武勋牵扯出来。
如果老朱起了杀心,那就有更多武勋要遭殃了。
楚潇不想自己做第二个“赖武”!
他在脑海中,快速组织要拒绝的语言。
“楚潇,你就别再犹豫了。”
“当是我求求你了!”
朱棣说道。
他站起身来,就要向楚潇躬身行礼。
楚潇见此,大吃一惊!
伸手将朱棣的双臂扶住。
“殿下,万万使不得!”
“臣可担当不起!”
楚潇说道。
“这不是没有别的办法吗?”
“我跟你志趣相投。”
“这样的差事,也不好直接下令让你接受。”
“只好**脸求你了。”
朱棣说道。
他原本想按照圆空和尚的意思,直接给楚潇下一个指令。
让楚潇必须接下来。
但他担心这样做,会引起楚潇的不满。
最终选择这样的方式。
楚潇明白这个差事,怎么也躲不掉。
堂堂一个亲王,姿态都如此低了,他还能拒绝吗?
“殿下,既然如此,这差事臣接了便是!”
楚潇说道。
朱棣松了一口气。
“楚潇,谢谢你!”
“武勋的事情,我就拜托你了。”
“我负责老六那边就行。”
“另外,我知道你最近喜欢喝酒。”
“我过来的时候,给你带来几坛好酒。”
“那可是父皇赐给我的御酒。”
“你只管喝就行,不要担心被别人参奏!”
朱棣说道。
一声叹息之后,楚潇无奈点头。
……
一天时间很快过去。
奉天殿。
随着太监的唱礼,一众大臣朝龙椅上的朱元璋朝拜。
随后,早朝正式开始。
楚潇一身绿袍,依旧站在属于他的位置。
十多分钟后,翰林院学士汤正雄出列奏报。
“臣翰林院学士汤正雄,启禀皇上!”
“大明海禁政策,弊端极大。”
“可以说是大明发展的绊脚石。”
“臣恳请皇上将海禁解除!”
“海禁政策,当初是目的是为了防止了倭奴的袭扰……”
汤正雄说道。
楚潇听到他的话,也在心里不住点头。
状元就是状元,说话真是头头是道。
为了解除海禁,老朱居然派出翰林院学士第一个出头。
想来这次是下了决心。
此刻就等着那些得到海禁政策好处的人,站出来反对了。
得到海禁政策走私好处的人,可不止苏州的那些。
果然如此!
汤正雄的话音刚落,一大批官员就出列反驳。
“汤学士的论点,臣反对!”
“海禁政策,绝对不可以轻易更改……”
“臣参奏,汤学士妄自断言,妖言惑众……”
“汤学士,臣想要问你!”
“解除海禁,倭奴袭扰,我们怎么办?”
“倭患之苦,岂是你一个北方内陆之人能够懂的……”
“……”
一个个跳出来反驳。
楚潇的猜测没错。
这些官员,绝大多数都是沿海一带。
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调查。
看见反对的人已经差不多,朱元璋准备开口。
此时,一个意外之人站了出来。
“臣席仲仪启奏!”
“擅自解除海禁,臣坚决反对!”
席仲仪说道。
他不是沿海籍人,也没有沿海为官的任何经历。
现在他站出来反对,所有人都感到很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