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天,从未像今日这般晴朗过。
忠顺王府的血腥味,仿佛被一夜之间吹拂京城的朔风,涤荡得干干净净。
然而,那股无形的、名为“恐惧”的寒意,却早已渗透进了京城每一座高门大院的骨髓之中。
抄家,灭族,流放三千里!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那颗被皇帝亲手斩落的、血淋淋的亲王头颅,如同一轮黑色的太阳,高悬于所有宗室勋贵、旧派臣工的头顶,让他们在每一个午夜梦回,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皇权的、不容置疑的冰冷与决绝。
旧的时代,以一种最惨烈、最血腥的方式,被强行画上了句号。
而新的时代,则在无数人的战栗与敬畏之中,缓缓拉开了帷幕。
太和殿。
大朝会。
气氛,却与往日的压抑沉闷截然不同,反而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近乎狂热的肃穆。
龙椅之上,皇帝一身玄色龙袍,面容虽因连日的操劳而略显疲惫,但那双眸子里,却闪烁着一种彻底扫清六合,乾纲独断之后,睥睨天下的万丈豪情!
他看着阶下那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谦卑、更加顺从的文武百官,心中,是前所未有的畅快。
最大的绊脚石,已经被那个远在西北的少年,用最匪夷所思的阳谋,递给了自己一把最锋利的刀,亲手剔除。
那场足以亡国的滔天蝗灾,也在那对尚未谋面的“龙凤双骄”联手之下,以一种近乎神迹的方式,被硬生生扭转了乾坤!
如今,国库充盈,外患暂平,内忧尽除!
是时候,论功行赏了!
“朕,今日有两桩大喜事,要与诸卿分享。”
皇帝的声音,洪亮而又充满了笑意,回荡在金殿之上。
“其一,西北捷报!安西都护府提举使贾环,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已于日前,收复我大周故土哈密卫!丝绸之路,重开在即!”
“其二,江南喜讯!漕运整饬督办御史林黛玉,以雷霆手段,肃清漕运积弊,斩杀国贼赫连成!重开大运河,京师粮道,畅通无阻!”
两桩泼天的功绩,从天子口中说出,整个朝堂,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恭贺之声。
“圣上文治武功,千古未有!”
“贾大人、林大人,国之栋梁,社稷之幸!”
皇帝满意地听着这潮水般的赞誉,他抬了抬手,殿内立刻安静下来。
他的目光,扫过阶下百官,缓缓开口,而他抛出的第一道封赏,便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将所有人都炸得外焦里嫩!
“传朕旨意!”
“漕运整饬督办御史林黛玉,重整漕运,稳定江南,其功在社稷,其利在千秋!朕心甚慰!”
“特,册封林氏黛玉为‘一品镇国夫人’!食邑三千户,享亲王仪仗!其所创之‘江南商会’,着,户部备案,正式认可其为我大周江南商贸之总领!其所发行之‘林氏盐钞’,准其在江南数省,与官钞并行流通!”
“轰”整个太和殿,彻底炸了!
一品镇国夫人!
这……
这可是只有开国皇后、或是有着定国安邦之功的皇太后,才能享有的无上殊荣!
一个尚未出阁的少女,竟被一步登天,封为一品诰命?
更骇人的是,朝廷竟公然承认了一个民间商会,甚至允许其发行的“私钞”,与官钞并行!
这是何等的恩宠?
这又是何等的离经叛道?
无数老臣,只觉得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刻,被震得粉碎。
然而,他们还没从这巨大的冲击中回过神来,皇帝抛出的第二道封赏,更是如同一道横贯天地的紫色神雷,狠狠地劈在了每一个人的天灵盖上!
“传朕旨意!”
皇帝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赏与豪情!
“安西都护府宝钞提举使贾环,平定蝗灾,救民于水火;铲除国贼,安社稷于危难;开疆拓土,扬国威于西陲!其功,震古烁今!其才,经天纬地!”
“区区三品提举使之位,已不足以彰其功!朕意,破格加封贾环为……”
皇帝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视着阶下那一张张早已骇然变色的脸,一字一顿地,吐出了那个足以让整个大周历史都为之颤抖的封号!
“安西,大都护!”
“总管西北一切军、政、财、民之要务!辖区之内,官员任免,军队调动,皆可自行决断,无需上报!”
“赐,紫金鱼袋!赐,王侯剑履!入朝不拜,赞拜不名!”
“钦此!”
死寂。
针落可闻的死寂。
如果说,林黛玉的封赏是离经叛道,那贾环的这个封赏,便是开天辟地!
大都护!
那是在前朝盛世,才会设立的、总管一方军政的无上封疆大吏!
是真正的,裂土封疆,与国同休的王!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庶子,竟被授予了如此滔天的权柄?
这已经不是恩宠了!
这是……
这是将半壁江山,都交到了他的手上啊!
内阁首辅张廷玉,那张素来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全然的、无法掩饰的震惊与一丝深深的忧虑。
他知道,皇帝这一步棋,走得太大了。
大到,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甚至,可能超出了他自己的掌控。
皇帝看着阶下百官那如同见了鬼一般的神情,心中,却是说不出的快意。
他就是要用这种最极致、最破格的方式,向天下人宣告,谁,才是他最信赖的刀!
谁,才是他手中,那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王牌!
他缓缓站起身,用一种不容置疑的、为这场大戏画上最终句号的语气,朗声道:“贾卿在北,林卿在南。”
“一主军政,开疆拓土。一主商贸,富国安民。”
“朕,要他们的‘荣国商钞’与‘林氏盐钞’,如我大周之日月双轮,共同驱动这帝国之车,滚滚向前!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南北合流,乾坤已定!”
“自今日起,凡有再敢非议新政,阻挠变革者,忠顺王,便是尔等之下场!”
……
圣旨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天下。
整个大周,都为之沸腾。
贾环与林黛玉,这对尚未成婚的“龙凤双骄”,他们的名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少年权臣与绝代才女。
他们成了这个时代最耀眼的两颗星辰,一个在北,一个在南,遥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大周帝国全新的权力格局。
“荣国商钞”与“林氏盐钞”,在得到了皇权的正式背书之后,终于完成了南北的合流。
它们不再是单纯的商业票据,而是成为了这个庞大帝国全新的、一南一北、双核驱动的金融体系。
贾环的权势,在这一刻,真正意义上,达到了一个臣子所能达到的巅峰!
而就在这举世瞩目,万民敬仰的时刻。
那个正身处权力与荣耀顶峰的少年,那个被无数人视为“神仙”、“魔鬼”的安西大都护,却在自己的府邸之中,接到了一封,来自他最信任的下属,王景弘的绝密急报。
急报,并非来自朝堂,也并非来自军务。
而是来自那个,他一直让王景弘暗中调查的、关于前明王朝覆灭之谜的旧档。
“主上。”
王景弘那张笑眯眯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混杂着极度兴奋与一丝惊惧的复杂神情。
他将一份用牛皮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散发着一股陈旧霉味的卷宗,恭敬地呈到了贾环的面前。
“属下,动用了‘兴复会’最高级别的暗子,终于……破解了一份前明宫中,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绝密手札。”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手札中记载,前明末代皇帝崇祯,在自缢于煤山之前,曾将一份关乎大明龙脉,与那批传说中‘末代宝藏’的最终线索一份名为《坤舆万国全图》的舆图,秘密托付给了当时负责守卫宫城的一位将军。”
贾环的眉头,微微一挑。
王景弘深吸一口气,用一种近乎梦呓般的语调,说出了那个,足以让贾环都为之震动的名字。
“那位将军,便是……我们荣国府的第一代先祖,荣国公,贾源!”
“而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
王景弘抬起头,那双眯起的眼睛里,闪烁着贪婪而又狂热的光芒。
“荣国府!”
忠顺王府的血腥味,仿佛被一夜之间吹拂京城的朔风,涤荡得干干净净。
然而,那股无形的、名为“恐惧”的寒意,却早已渗透进了京城每一座高门大院的骨髓之中。
抄家,灭族,流放三千里!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那颗被皇帝亲手斩落的、血淋淋的亲王头颅,如同一轮黑色的太阳,高悬于所有宗室勋贵、旧派臣工的头顶,让他们在每一个午夜梦回,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皇权的、不容置疑的冰冷与决绝。
旧的时代,以一种最惨烈、最血腥的方式,被强行画上了句号。
而新的时代,则在无数人的战栗与敬畏之中,缓缓拉开了帷幕。
太和殿。
大朝会。
气氛,却与往日的压抑沉闷截然不同,反而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近乎狂热的肃穆。
龙椅之上,皇帝一身玄色龙袍,面容虽因连日的操劳而略显疲惫,但那双眸子里,却闪烁着一种彻底扫清六合,乾纲独断之后,睥睨天下的万丈豪情!
他看着阶下那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谦卑、更加顺从的文武百官,心中,是前所未有的畅快。
最大的绊脚石,已经被那个远在西北的少年,用最匪夷所思的阳谋,递给了自己一把最锋利的刀,亲手剔除。
那场足以亡国的滔天蝗灾,也在那对尚未谋面的“龙凤双骄”联手之下,以一种近乎神迹的方式,被硬生生扭转了乾坤!
如今,国库充盈,外患暂平,内忧尽除!
是时候,论功行赏了!
“朕,今日有两桩大喜事,要与诸卿分享。”
皇帝的声音,洪亮而又充满了笑意,回荡在金殿之上。
“其一,西北捷报!安西都护府提举使贾环,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已于日前,收复我大周故土哈密卫!丝绸之路,重开在即!”
“其二,江南喜讯!漕运整饬督办御史林黛玉,以雷霆手段,肃清漕运积弊,斩杀国贼赫连成!重开大运河,京师粮道,畅通无阻!”
两桩泼天的功绩,从天子口中说出,整个朝堂,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恭贺之声。
“圣上文治武功,千古未有!”
“贾大人、林大人,国之栋梁,社稷之幸!”
皇帝满意地听着这潮水般的赞誉,他抬了抬手,殿内立刻安静下来。
他的目光,扫过阶下百官,缓缓开口,而他抛出的第一道封赏,便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将所有人都炸得外焦里嫩!
“传朕旨意!”
“漕运整饬督办御史林黛玉,重整漕运,稳定江南,其功在社稷,其利在千秋!朕心甚慰!”
“特,册封林氏黛玉为‘一品镇国夫人’!食邑三千户,享亲王仪仗!其所创之‘江南商会’,着,户部备案,正式认可其为我大周江南商贸之总领!其所发行之‘林氏盐钞’,准其在江南数省,与官钞并行流通!”
“轰”整个太和殿,彻底炸了!
一品镇国夫人!
这……
这可是只有开国皇后、或是有着定国安邦之功的皇太后,才能享有的无上殊荣!
一个尚未出阁的少女,竟被一步登天,封为一品诰命?
更骇人的是,朝廷竟公然承认了一个民间商会,甚至允许其发行的“私钞”,与官钞并行!
这是何等的恩宠?
这又是何等的离经叛道?
无数老臣,只觉得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刻,被震得粉碎。
然而,他们还没从这巨大的冲击中回过神来,皇帝抛出的第二道封赏,更是如同一道横贯天地的紫色神雷,狠狠地劈在了每一个人的天灵盖上!
“传朕旨意!”
皇帝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赏与豪情!
“安西都护府宝钞提举使贾环,平定蝗灾,救民于水火;铲除国贼,安社稷于危难;开疆拓土,扬国威于西陲!其功,震古烁今!其才,经天纬地!”
“区区三品提举使之位,已不足以彰其功!朕意,破格加封贾环为……”
皇帝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视着阶下那一张张早已骇然变色的脸,一字一顿地,吐出了那个足以让整个大周历史都为之颤抖的封号!
“安西,大都护!”
“总管西北一切军、政、财、民之要务!辖区之内,官员任免,军队调动,皆可自行决断,无需上报!”
“赐,紫金鱼袋!赐,王侯剑履!入朝不拜,赞拜不名!”
“钦此!”
死寂。
针落可闻的死寂。
如果说,林黛玉的封赏是离经叛道,那贾环的这个封赏,便是开天辟地!
大都护!
那是在前朝盛世,才会设立的、总管一方军政的无上封疆大吏!
是真正的,裂土封疆,与国同休的王!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庶子,竟被授予了如此滔天的权柄?
这已经不是恩宠了!
这是……
这是将半壁江山,都交到了他的手上啊!
内阁首辅张廷玉,那张素来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全然的、无法掩饰的震惊与一丝深深的忧虑。
他知道,皇帝这一步棋,走得太大了。
大到,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甚至,可能超出了他自己的掌控。
皇帝看着阶下百官那如同见了鬼一般的神情,心中,却是说不出的快意。
他就是要用这种最极致、最破格的方式,向天下人宣告,谁,才是他最信赖的刀!
谁,才是他手中,那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王牌!
他缓缓站起身,用一种不容置疑的、为这场大戏画上最终句号的语气,朗声道:“贾卿在北,林卿在南。”
“一主军政,开疆拓土。一主商贸,富国安民。”
“朕,要他们的‘荣国商钞’与‘林氏盐钞’,如我大周之日月双轮,共同驱动这帝国之车,滚滚向前!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南北合流,乾坤已定!”
“自今日起,凡有再敢非议新政,阻挠变革者,忠顺王,便是尔等之下场!”
……
圣旨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天下。
整个大周,都为之沸腾。
贾环与林黛玉,这对尚未成婚的“龙凤双骄”,他们的名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少年权臣与绝代才女。
他们成了这个时代最耀眼的两颗星辰,一个在北,一个在南,遥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大周帝国全新的权力格局。
“荣国商钞”与“林氏盐钞”,在得到了皇权的正式背书之后,终于完成了南北的合流。
它们不再是单纯的商业票据,而是成为了这个庞大帝国全新的、一南一北、双核驱动的金融体系。
贾环的权势,在这一刻,真正意义上,达到了一个臣子所能达到的巅峰!
而就在这举世瞩目,万民敬仰的时刻。
那个正身处权力与荣耀顶峰的少年,那个被无数人视为“神仙”、“魔鬼”的安西大都护,却在自己的府邸之中,接到了一封,来自他最信任的下属,王景弘的绝密急报。
急报,并非来自朝堂,也并非来自军务。
而是来自那个,他一直让王景弘暗中调查的、关于前明王朝覆灭之谜的旧档。
“主上。”
王景弘那张笑眯眯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混杂着极度兴奋与一丝惊惧的复杂神情。
他将一份用牛皮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散发着一股陈旧霉味的卷宗,恭敬地呈到了贾环的面前。
“属下,动用了‘兴复会’最高级别的暗子,终于……破解了一份前明宫中,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绝密手札。”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手札中记载,前明末代皇帝崇祯,在自缢于煤山之前,曾将一份关乎大明龙脉,与那批传说中‘末代宝藏’的最终线索一份名为《坤舆万国全图》的舆图,秘密托付给了当时负责守卫宫城的一位将军。”
贾环的眉头,微微一挑。
王景弘深吸一口气,用一种近乎梦呓般的语调,说出了那个,足以让贾环都为之震动的名字。
“那位将军,便是……我们荣国府的第一代先祖,荣国公,贾源!”
“而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
王景弘抬起头,那双眯起的眼睛里,闪烁着贪婪而又狂热的光芒。
“荣国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