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丝名为“忌惮”的寒意,如同在滚烫的沸油中滴入的一滴冰水,瞬间在皇帝那颗被狂喜占据的帝王心中,炸开了锅。
他依旧紧紧地捧着那枚温润的传国玉玺,感受着那股与国运相连的磅礴龙气,可他的身体,却在微微发冷。
眼前的少年,依旧单膝跪地,神情平静,那张年轻俊美的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为君分忧后的、恰到好处的谦恭。
可这副模样,落在皇帝的眼中,却比任何张牙舞爪的猛虎,都更让他感到心惊!
功劳!
这小子的功劳,已经大到了一个足以让任何帝王都寝食难安的地步!
平蝗灾,如神迹降世,收拢了数千万中原灾民的人心,让他们只知有“贾神仙”,而不知有天子。
铲国贼,以阳谋破局,借他这把天子之刀,将盘根错节的忠顺王府连根拔起,顺带清洗了整个朝堂的旧派势力。
开疆土,兵不血刃,谈笑之间便收复了哈密卫,重开丝绸之路,立下了太祖之后,大周朝最煊赫的武功。
如今,更是寻回了这失传数百年,象征着“天命所归”的传国玉玺!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单拎出来,都足以封侯拜相,光耀门楣!
而现在,这所有不世之功,竟都汇聚在了这样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身上!
这不是功高震主。
这是再造江山!
皇帝看着贾环那平静无波的眼神,他那颗帝王之心,在经历了极致的狂喜之后,第一次,不受控制地,被名为“猜疑”的毒蛇,狠狠地咬了一口。
他需要贾环。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所推行的所有新政,他那开创万世基业的雄心壮志,都必须依赖眼前这个少年那神鬼莫测的手段,才能得以实现。
可他又害怕贾环。
他怕这柄被他亲手磨砺出的“天子之刃”,太过锋利,锋利到有一天,会调转刀口,将他这个持刀人,也一同吞噬!
不行!
绝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必须制衡他!
帝王心术,在这一刻,如同本能一般,从皇帝的骨髓深处苏醒。
那张刚刚还因为狂喜而略显失态的脸上,所有的情绪都已收敛,重新恢复了那深不可测的、属于九五之尊的威严。
他缓缓地,亲自上前,将贾环与北静王扶了起来。
“两位爱卿,平身。”
他的声音,温和依旧,却多了一丝无法言喻的距离感,“寻回玉玺,此乃天佑我大周,更是两位爱卿为国为民,立下的不世之功!朕若不赏,何以慰天下臣民之心?”
他顿了顿,目光,最终落在了贾环的身上。
“贾环!”
“臣在。”
“你,年不过十五,却屡立奇功,安社稷,定乾坤,朕心甚慰!”
皇帝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朕意,破格加封你为……”
他一字一顿,吐出了那个早已在他心中盘桓了许久,此刻却又赋予了全新意义的封号!
“一等,忠勇公!”
“食邑万户!赐公爵府邸一座!享三代世袭罔替之荣!”
“轰”此言一出,整个养心殿,除了早已心知肚明的北静王,连苏培盛都惊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公爵!
还是一等公!
这可是大周朝自开国以来,除了宗室亲王之外,异姓臣子所能达到的最高爵位!
荣国公、宁国公,当年也不过是凭着从龙之功,方才获此殊荣!
而贾环,一个庶子出身的少年,竟一步登天,直达顶峰!
这恩宠,已经不是“泼天”二字可以形容的了!
这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然而,贾环的脸上,却依旧是那副平静无波的模样,他只是躬身一揖,声音里听不出半分的激动。
“臣,谢主隆恩。”
这副宠辱不惊的姿态,愈发让皇帝心中那丝忌惮,变得浓重。
他知道,区区的爵位,早已无法满足这条潜龙的胃口了。
于是,他抛出了他的第二步棋。
“北静王。”
“臣在。”
“忠顺王一案,牵连甚广,朝中不少要职,因此空缺。尤其是军机处,乃国之枢密,不可一日无人。”
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虚空,仿佛在思索着什么,“朕思虑再三,决定,增补几位老成谋国之臣,入军机处,为朕分忧。”
他顿了顿,缓缓地,吐出了几个让北静王都为之色变的名字。
“着,内阁首辅,张廷玉。”
“着,吏部尚书,孙敬。”
“着,兵部左侍郎,陈道明。”
“即日起,以上三人,增补为军机大臣,参与军国大事!”
这道旨意一出,北静王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张廷玉!
孙敬!
陈道明!
这三个人,无一不是朝中旧派势力的中流砥柱!
是出了名的“老成持重”,更是出了名的反对新政!
尤其是张廷玉,这位内阁首辅,虽然从未公开与贾环为敌,但他那“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理念,早已是路人皆知!
皇帝此举,其意,已是昭然若揭!
他一边,将贾环捧上了一等公的无上高位,给予其名义上的最高荣耀。
另一边,却又将一群与贾环政见相左的旧臣,安**了帝国的权力核心军机处!
这是制衡!
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帝王制衡之术!
他要用这些旧臣,像一颗颗钉子,死死地钉在贾环那辆飞速前进的战车之上,让其无法再如之前那般,随心所欲,一往无前!
……
两道截然相反的圣旨,如同两道惊雷,在第二天的大朝会之上,被当众宣布时,整个朝堂,彻底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皇帝这手出神入化的“平衡之术”,震得说不出话来。
那些刚刚还在为忠顺王倒台而惶惶不可终日的旧派臣工,此刻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个个喜形于色,看向张廷玉等人的眼神,充满了希望。
而那些支持新政的官员,则个个面色凝重,忧心忡忡。
他们都明白,皇帝,这是要敲打那柄太过锋利的“天子之刃”了。
风暴的中心,贾环,依旧平静。
他站在百官之首,身穿崭新的一等公爵朝服,那身姿,愈发地挺拔如松。
他静静地听着那两道圣旨,脸上,没有半分的得意,更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满。
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
新赐的忠勇公府,便在皇城之侧,与北静王府隔街相望,其规制之宏伟,甚至超过了当年的宁荣二府。
书房之内,檀香袅袅。
贾环独自一人,临窗而立,看着窗外那刚刚栽下的几竿翠竹,神情淡然。
“功高震主,鸟尽弓藏……”
他喃喃自语,嘴角,却勾起一抹自嘲的弧度,“自古皆然,我,又岂能例外?”
他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从他献上那枚传国玉玺,看到皇帝眼中那瞬间闪过的狂喜与忌惮时,他便知道,自己与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之间,那段短暂的、亲密无间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了。
接下来,便是猜忌,是试探,是制衡,是每一个帝王,都必须为自己手中那柄最锋利的刀,套上的枷锁。
他愤怒吗?
不。
他失望吗?
也不。
他只是觉得,有些好笑。
他看着窗外那片被高高的宫墙圈起来的、四四方方的天空,心中,第一次,生出了一丝厌倦。
他厌倦了这种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权谋游戏,厌倦了这种无休无止的、人与人之间的内耗。
他的征途,本该是那星辰大海,是那更为广阔的、充满了无尽财富与未知挑战的……
新世界。
而不是在这小小的紫禁城内,与一群目光短浅的旧臣,与一个多疑的帝王,玩这种你来我往的平衡游戏。
“既然,你想玩。”
贾环缓缓转过身,那双深邃的眸子里,闪过一丝谁也看不懂的、锐利无比的精光。
“那,我便陪你,玩一盘更大的。”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奏疏专用的云龙宣纸。
他没有去思考如何与军机处的新贵们斗法,也没有去盘算如何巩固自己刚刚到手的权势。
他提笔,饱蘸浓墨,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他写下的,是一份,足以让整个大周朝堂,都为之疯狂的奏疏!
奏疏的内容,很简单。
只有短短数行字。
“臣,贾环,蒙圣上天恩,身兼数职,诚惶诚恐,夜不能寐。恐才疏学浅,有负圣恩。”
“今,西北初定,百废待兴;漕运新章,尚需完善;开海之事,迫在眉睫。臣,实乃分身乏术,精力不逮。”
“恳请圣上,体恤臣工之苦。”
奏疏的末尾,他顿了顿,用一种决绝的、不留任何余地的笔锋,写下了那最后,也是最惊世骇俗的一句“臣,恳请辞去……大周宝钞提举司,提举使一职!”
放下笔,他将那份足以让天下人都为之震动的奏疏,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入封套,用一等公爵的大印,重重地盖了上去。
“来人。”
一名亲兵,快步而入。
“将此疏,立刻,送入宫中。”
亲兵领命,快步而去。
贾环重新走到窗前,看着那渐渐被暮色笼罩的京城,嘴角,缓缓地,勾起了一抹高深莫测的、如同狐狸般的笑容。
他知道,当这份奏疏,摆在皇帝的龙案之上时,那位自以为已经掌控了全局的帝王,将会是何等的震惊与错愕。
你不是怕我手握财权,尾大不掉吗?
好。
我,便亲手,将这天下最大的钱袋子,还给你。
只是这送出去的东西,有时候,比握在手里的,要更加烫手啊。
一场由他亲自导演的、名为“以退为进”的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他依旧紧紧地捧着那枚温润的传国玉玺,感受着那股与国运相连的磅礴龙气,可他的身体,却在微微发冷。
眼前的少年,依旧单膝跪地,神情平静,那张年轻俊美的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为君分忧后的、恰到好处的谦恭。
可这副模样,落在皇帝的眼中,却比任何张牙舞爪的猛虎,都更让他感到心惊!
功劳!
这小子的功劳,已经大到了一个足以让任何帝王都寝食难安的地步!
平蝗灾,如神迹降世,收拢了数千万中原灾民的人心,让他们只知有“贾神仙”,而不知有天子。
铲国贼,以阳谋破局,借他这把天子之刀,将盘根错节的忠顺王府连根拔起,顺带清洗了整个朝堂的旧派势力。
开疆土,兵不血刃,谈笑之间便收复了哈密卫,重开丝绸之路,立下了太祖之后,大周朝最煊赫的武功。
如今,更是寻回了这失传数百年,象征着“天命所归”的传国玉玺!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单拎出来,都足以封侯拜相,光耀门楣!
而现在,这所有不世之功,竟都汇聚在了这样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身上!
这不是功高震主。
这是再造江山!
皇帝看着贾环那平静无波的眼神,他那颗帝王之心,在经历了极致的狂喜之后,第一次,不受控制地,被名为“猜疑”的毒蛇,狠狠地咬了一口。
他需要贾环。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所推行的所有新政,他那开创万世基业的雄心壮志,都必须依赖眼前这个少年那神鬼莫测的手段,才能得以实现。
可他又害怕贾环。
他怕这柄被他亲手磨砺出的“天子之刃”,太过锋利,锋利到有一天,会调转刀口,将他这个持刀人,也一同吞噬!
不行!
绝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必须制衡他!
帝王心术,在这一刻,如同本能一般,从皇帝的骨髓深处苏醒。
那张刚刚还因为狂喜而略显失态的脸上,所有的情绪都已收敛,重新恢复了那深不可测的、属于九五之尊的威严。
他缓缓地,亲自上前,将贾环与北静王扶了起来。
“两位爱卿,平身。”
他的声音,温和依旧,却多了一丝无法言喻的距离感,“寻回玉玺,此乃天佑我大周,更是两位爱卿为国为民,立下的不世之功!朕若不赏,何以慰天下臣民之心?”
他顿了顿,目光,最终落在了贾环的身上。
“贾环!”
“臣在。”
“你,年不过十五,却屡立奇功,安社稷,定乾坤,朕心甚慰!”
皇帝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朕意,破格加封你为……”
他一字一顿,吐出了那个早已在他心中盘桓了许久,此刻却又赋予了全新意义的封号!
“一等,忠勇公!”
“食邑万户!赐公爵府邸一座!享三代世袭罔替之荣!”
“轰”此言一出,整个养心殿,除了早已心知肚明的北静王,连苏培盛都惊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公爵!
还是一等公!
这可是大周朝自开国以来,除了宗室亲王之外,异姓臣子所能达到的最高爵位!
荣国公、宁国公,当年也不过是凭着从龙之功,方才获此殊荣!
而贾环,一个庶子出身的少年,竟一步登天,直达顶峰!
这恩宠,已经不是“泼天”二字可以形容的了!
这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然而,贾环的脸上,却依旧是那副平静无波的模样,他只是躬身一揖,声音里听不出半分的激动。
“臣,谢主隆恩。”
这副宠辱不惊的姿态,愈发让皇帝心中那丝忌惮,变得浓重。
他知道,区区的爵位,早已无法满足这条潜龙的胃口了。
于是,他抛出了他的第二步棋。
“北静王。”
“臣在。”
“忠顺王一案,牵连甚广,朝中不少要职,因此空缺。尤其是军机处,乃国之枢密,不可一日无人。”
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虚空,仿佛在思索着什么,“朕思虑再三,决定,增补几位老成谋国之臣,入军机处,为朕分忧。”
他顿了顿,缓缓地,吐出了几个让北静王都为之色变的名字。
“着,内阁首辅,张廷玉。”
“着,吏部尚书,孙敬。”
“着,兵部左侍郎,陈道明。”
“即日起,以上三人,增补为军机大臣,参与军国大事!”
这道旨意一出,北静王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张廷玉!
孙敬!
陈道明!
这三个人,无一不是朝中旧派势力的中流砥柱!
是出了名的“老成持重”,更是出了名的反对新政!
尤其是张廷玉,这位内阁首辅,虽然从未公开与贾环为敌,但他那“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理念,早已是路人皆知!
皇帝此举,其意,已是昭然若揭!
他一边,将贾环捧上了一等公的无上高位,给予其名义上的最高荣耀。
另一边,却又将一群与贾环政见相左的旧臣,安**了帝国的权力核心军机处!
这是制衡!
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帝王制衡之术!
他要用这些旧臣,像一颗颗钉子,死死地钉在贾环那辆飞速前进的战车之上,让其无法再如之前那般,随心所欲,一往无前!
……
两道截然相反的圣旨,如同两道惊雷,在第二天的大朝会之上,被当众宣布时,整个朝堂,彻底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皇帝这手出神入化的“平衡之术”,震得说不出话来。
那些刚刚还在为忠顺王倒台而惶惶不可终日的旧派臣工,此刻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个个喜形于色,看向张廷玉等人的眼神,充满了希望。
而那些支持新政的官员,则个个面色凝重,忧心忡忡。
他们都明白,皇帝,这是要敲打那柄太过锋利的“天子之刃”了。
风暴的中心,贾环,依旧平静。
他站在百官之首,身穿崭新的一等公爵朝服,那身姿,愈发地挺拔如松。
他静静地听着那两道圣旨,脸上,没有半分的得意,更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满。
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
新赐的忠勇公府,便在皇城之侧,与北静王府隔街相望,其规制之宏伟,甚至超过了当年的宁荣二府。
书房之内,檀香袅袅。
贾环独自一人,临窗而立,看着窗外那刚刚栽下的几竿翠竹,神情淡然。
“功高震主,鸟尽弓藏……”
他喃喃自语,嘴角,却勾起一抹自嘲的弧度,“自古皆然,我,又岂能例外?”
他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从他献上那枚传国玉玺,看到皇帝眼中那瞬间闪过的狂喜与忌惮时,他便知道,自己与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之间,那段短暂的、亲密无间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了。
接下来,便是猜忌,是试探,是制衡,是每一个帝王,都必须为自己手中那柄最锋利的刀,套上的枷锁。
他愤怒吗?
不。
他失望吗?
也不。
他只是觉得,有些好笑。
他看着窗外那片被高高的宫墙圈起来的、四四方方的天空,心中,第一次,生出了一丝厌倦。
他厌倦了这种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权谋游戏,厌倦了这种无休无止的、人与人之间的内耗。
他的征途,本该是那星辰大海,是那更为广阔的、充满了无尽财富与未知挑战的……
新世界。
而不是在这小小的紫禁城内,与一群目光短浅的旧臣,与一个多疑的帝王,玩这种你来我往的平衡游戏。
“既然,你想玩。”
贾环缓缓转过身,那双深邃的眸子里,闪过一丝谁也看不懂的、锐利无比的精光。
“那,我便陪你,玩一盘更大的。”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奏疏专用的云龙宣纸。
他没有去思考如何与军机处的新贵们斗法,也没有去盘算如何巩固自己刚刚到手的权势。
他提笔,饱蘸浓墨,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他写下的,是一份,足以让整个大周朝堂,都为之疯狂的奏疏!
奏疏的内容,很简单。
只有短短数行字。
“臣,贾环,蒙圣上天恩,身兼数职,诚惶诚恐,夜不能寐。恐才疏学浅,有负圣恩。”
“今,西北初定,百废待兴;漕运新章,尚需完善;开海之事,迫在眉睫。臣,实乃分身乏术,精力不逮。”
“恳请圣上,体恤臣工之苦。”
奏疏的末尾,他顿了顿,用一种决绝的、不留任何余地的笔锋,写下了那最后,也是最惊世骇俗的一句“臣,恳请辞去……大周宝钞提举司,提举使一职!”
放下笔,他将那份足以让天下人都为之震动的奏疏,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入封套,用一等公爵的大印,重重地盖了上去。
“来人。”
一名亲兵,快步而入。
“将此疏,立刻,送入宫中。”
亲兵领命,快步而去。
贾环重新走到窗前,看着那渐渐被暮色笼罩的京城,嘴角,缓缓地,勾起了一抹高深莫测的、如同狐狸般的笑容。
他知道,当这份奏疏,摆在皇帝的龙案之上时,那位自以为已经掌控了全局的帝王,将会是何等的震惊与错愕。
你不是怕我手握财权,尾大不掉吗?
好。
我,便亲手,将这天下最大的钱袋子,还给你。
只是这送出去的东西,有时候,比握在手里的,要更加烫手啊。
一场由他亲自导演的、名为“以退为进”的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