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爷走南闯北,见识很广,他是坐过火车的,此时老头站在火车前,眯着眼打量着火车头:“上一次坐火车还是十几年前呢,真是怀念啊…”
“你个死老头子,在那酸啥呢?赶紧走吧,别一会儿和陈东他们走散了…”
三大娘不满的嘟囔了一句,随后紧紧拉着蹦蹦跳跳的陈小北和虎妞,生怕她们被人流冲散。
沈红叶则像一只护崽的母鸡走在侧面为几人隔开人流,轻声提醒着大家跟紧,保管好随身物品,她的温柔和细心在嘈杂的环境中如同一股清泉,温暖着每一个人。
坐火车的人不少,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几人费劲巴力终于挤上了火车。
硬座车厢里人声鼎沸,烟雾缭绕,混合着烟草、汗水和各种食物的复杂气味。找到座位安顿下来,虎妞的好奇心又转移到了车厢内部,可以上下抬起的车窗,网状的行李架,硬邦邦的座椅,还有那锃亮的金属配件。
“这椅子真硬,没咱家炕头得劲儿。”
虎妞实话实说,引来斜后方一位戴眼镜中年人的善意微笑。
“小姑娘第一次坐火车啊”
“嗯呐”
“叔,你上哪啊?”
中年人看了看虎妞手里的票,笑着说道:
“咱俩去同一个地方…”
虎妞一脸惊讶:“呀,这么巧啊,缘分呐…”
火车“哐当哐当”地启动了,缓缓加速,窗外的景物开始飞速后退。田野、村庄、树林,如同流动的画卷。
虎妞和陈小北几乎把脸贴在了玻璃上,看着从未见过的平原景象,大呼小叫。杨三爷也默默看着,眼神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
陈东则靠在椅背上,看似闭目养神,实则耳朵微动,听着周围旅客天南地北的闲聊,收集着关于这个时代的信息。沈红叶拿出准备好的干净手帕,递给每个人擦手,又拿出水壶让大家喝水,忙前忙后,照顾得无微不至。
火车“哐当哐当”地行驶着,虎妞和陈小北像两只快乐的小麻雀,对窗外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呀!东子你看!那地里一个个的草垛子,咋排得跟卫兵似的?比咱屯子码得还齐整!”
“哇!红叶姐,那房子顶上咋还竖着根铁棍棍?是避雷针不?肯定是,俺听俺爹说过!”
“小北,你说这火车跑起来,咋感觉地在往后出溜呢?”
她这些充满童真和乡土气息的“虎言虎语”,在嘈杂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引得周围旅客频频侧目,大多报以善意的微笑。
然而,在斜对面靠过道的座位上,几个穿着时髦的的确良衬衫、戴着眼镜、看起来像是知识分子或干部家庭的年轻人,却互相交换着眼神,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轻蔑和优越感。
其中一个梳着分头的男青年推了推眼镜,故意用不大不小、刚好能让陈东他们听见的声音对同伴说:
“唉,真是的,现在坐火车什么人都有,吵吵嚷嚷的,一点素质都没有。这身上的味儿……啧啧,这是多久没洗澡了?”
他的一个女伴也撇撇嘴,一脸嫌弃的用手在鼻子前扇了扇,低声道:“就是,一股子土腥味儿。你看那穿着,老棉袄都快包浆了,也不知道换身衣服再出门。”
他们的话,像针一样扎进虎妞的耳朵里。她性子直,哪里受得了这个?立刻扭过头,瞪圆了眼睛:
“你们说谁呢?谁土腥味儿?谁没素质?俺们山里人咋了?吃你家大米了?”
那分头青年没想到这“土丫头”敢直接怼回来,愣了一下,随即扬起下巴,用带着讥讽的语调说:“我们说谁,谁心里清楚。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是没素质是什么?还有,你们那衣服,多久没洗了?注意点个人卫生好不好?”
“你!你胡说,俺新换的衣服,今天才穿一回,你们凭啥埋汰人?”
虎妞气得脸通红,胳膊挽袖子就要站起来理论。
“就是,你们一个个长得尖嘴猴腮,跟瘦猴子似的,还好意思说虎妞姐…”
虽然平时两个小妮子不咋对付,在关键时刻,陈小北向来是力挺虎妞的!
说实话,这几个男女长的白白净净,那小身板子加一块估计都不够虎妞一个人打的,害怕虎妞脾气上来,惹出祸端,坐在一旁的陈东轻轻拉住了虎妞的手腕,又挥手让一脸气愤的陈小北坐下。
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那几人,眼神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他没有发怒,反而用清晰而标准的普通话开口,语气沉稳:
“几位同志,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是基本礼仪,我们刚才确实有些兴奋,影响了大家,这点我们道歉。”
他先礼后兵,态度不卑不亢,让那几人有些意外。
紧接着,陈东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他们放在小桌板上的几本翻开的书,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是《高等数学》,还有一本英文科普读物。
“不过,几位既然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想必对保尔·柯察金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和奋斗的精神深有体会。但你们可知道,保尔他从未因出身或衣着而看轻任何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当过伙夫、电工、工人,从不在意穿着。比起这些外在的东西,我们更该想想如何才能不虚度此生,如何才能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对自己的同胞评头论足,极尽嘲讽。"
“难道诸位看书只是看上面的文字,而不是领悟书里面的精神,感受其所传达的思想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几位看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面对陈东的反驳,几人面面相觑,一时语塞!就连周围的人都对陈东的文化素养很是赞叹,投来钦佩的眼神!
“我们…”
男青年刚要硬着头皮说些什么,陈东却再次开口道:
"**教导我们: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处读书。真正的见识不在于去过多少地方,而在于有没有容人的胸襟和学习的眼光,几位,你们真的让我很失望……”
可能是感觉自己丢了面子,那个留着齐肩短发的年轻女人,愤怒的一拍桌子:
“you,Shut up”
“you,shut up”
陈东将这句英文原封不动的还给了女人,同时在那年轻女人惊愕的目光中用流利的、带着标准口音的英语说道:
“Knowledge itself knows no class distinction. True cultivation lies not in the clothes one wears, but in the respect one shows to others and the breadth of one's mind.”(知识本身没有阶级区分。真正的教养不在于衣着,而在于对他人的尊重与胸襟的宽广)
“你个死老头子,在那酸啥呢?赶紧走吧,别一会儿和陈东他们走散了…”
三大娘不满的嘟囔了一句,随后紧紧拉着蹦蹦跳跳的陈小北和虎妞,生怕她们被人流冲散。
沈红叶则像一只护崽的母鸡走在侧面为几人隔开人流,轻声提醒着大家跟紧,保管好随身物品,她的温柔和细心在嘈杂的环境中如同一股清泉,温暖着每一个人。
坐火车的人不少,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几人费劲巴力终于挤上了火车。
硬座车厢里人声鼎沸,烟雾缭绕,混合着烟草、汗水和各种食物的复杂气味。找到座位安顿下来,虎妞的好奇心又转移到了车厢内部,可以上下抬起的车窗,网状的行李架,硬邦邦的座椅,还有那锃亮的金属配件。
“这椅子真硬,没咱家炕头得劲儿。”
虎妞实话实说,引来斜后方一位戴眼镜中年人的善意微笑。
“小姑娘第一次坐火车啊”
“嗯呐”
“叔,你上哪啊?”
中年人看了看虎妞手里的票,笑着说道:
“咱俩去同一个地方…”
虎妞一脸惊讶:“呀,这么巧啊,缘分呐…”
火车“哐当哐当”地启动了,缓缓加速,窗外的景物开始飞速后退。田野、村庄、树林,如同流动的画卷。
虎妞和陈小北几乎把脸贴在了玻璃上,看着从未见过的平原景象,大呼小叫。杨三爷也默默看着,眼神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
陈东则靠在椅背上,看似闭目养神,实则耳朵微动,听着周围旅客天南地北的闲聊,收集着关于这个时代的信息。沈红叶拿出准备好的干净手帕,递给每个人擦手,又拿出水壶让大家喝水,忙前忙后,照顾得无微不至。
火车“哐当哐当”地行驶着,虎妞和陈小北像两只快乐的小麻雀,对窗外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呀!东子你看!那地里一个个的草垛子,咋排得跟卫兵似的?比咱屯子码得还齐整!”
“哇!红叶姐,那房子顶上咋还竖着根铁棍棍?是避雷针不?肯定是,俺听俺爹说过!”
“小北,你说这火车跑起来,咋感觉地在往后出溜呢?”
她这些充满童真和乡土气息的“虎言虎语”,在嘈杂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引得周围旅客频频侧目,大多报以善意的微笑。
然而,在斜对面靠过道的座位上,几个穿着时髦的的确良衬衫、戴着眼镜、看起来像是知识分子或干部家庭的年轻人,却互相交换着眼神,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轻蔑和优越感。
其中一个梳着分头的男青年推了推眼镜,故意用不大不小、刚好能让陈东他们听见的声音对同伴说:
“唉,真是的,现在坐火车什么人都有,吵吵嚷嚷的,一点素质都没有。这身上的味儿……啧啧,这是多久没洗澡了?”
他的一个女伴也撇撇嘴,一脸嫌弃的用手在鼻子前扇了扇,低声道:“就是,一股子土腥味儿。你看那穿着,老棉袄都快包浆了,也不知道换身衣服再出门。”
他们的话,像针一样扎进虎妞的耳朵里。她性子直,哪里受得了这个?立刻扭过头,瞪圆了眼睛:
“你们说谁呢?谁土腥味儿?谁没素质?俺们山里人咋了?吃你家大米了?”
那分头青年没想到这“土丫头”敢直接怼回来,愣了一下,随即扬起下巴,用带着讥讽的语调说:“我们说谁,谁心里清楚。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是没素质是什么?还有,你们那衣服,多久没洗了?注意点个人卫生好不好?”
“你!你胡说,俺新换的衣服,今天才穿一回,你们凭啥埋汰人?”
虎妞气得脸通红,胳膊挽袖子就要站起来理论。
“就是,你们一个个长得尖嘴猴腮,跟瘦猴子似的,还好意思说虎妞姐…”
虽然平时两个小妮子不咋对付,在关键时刻,陈小北向来是力挺虎妞的!
说实话,这几个男女长的白白净净,那小身板子加一块估计都不够虎妞一个人打的,害怕虎妞脾气上来,惹出祸端,坐在一旁的陈东轻轻拉住了虎妞的手腕,又挥手让一脸气愤的陈小北坐下。
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那几人,眼神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他没有发怒,反而用清晰而标准的普通话开口,语气沉稳:
“几位同志,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是基本礼仪,我们刚才确实有些兴奋,影响了大家,这点我们道歉。”
他先礼后兵,态度不卑不亢,让那几人有些意外。
紧接着,陈东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他们放在小桌板上的几本翻开的书,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是《高等数学》,还有一本英文科普读物。
“不过,几位既然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想必对保尔·柯察金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和奋斗的精神深有体会。但你们可知道,保尔他从未因出身或衣着而看轻任何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当过伙夫、电工、工人,从不在意穿着。比起这些外在的东西,我们更该想想如何才能不虚度此生,如何才能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对自己的同胞评头论足,极尽嘲讽。"
“难道诸位看书只是看上面的文字,而不是领悟书里面的精神,感受其所传达的思想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几位看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面对陈东的反驳,几人面面相觑,一时语塞!就连周围的人都对陈东的文化素养很是赞叹,投来钦佩的眼神!
“我们…”
男青年刚要硬着头皮说些什么,陈东却再次开口道:
"**教导我们: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处读书。真正的见识不在于去过多少地方,而在于有没有容人的胸襟和学习的眼光,几位,你们真的让我很失望……”
可能是感觉自己丢了面子,那个留着齐肩短发的年轻女人,愤怒的一拍桌子:
“you,Shut up”
“you,shut up”
陈东将这句英文原封不动的还给了女人,同时在那年轻女人惊愕的目光中用流利的、带着标准口音的英语说道:
“Knowledge itself knows no class distinction. True cultivation lies not in the clothes one wears, but in the respect one shows to others and the breadth of one's mind.”(知识本身没有阶级区分。真正的教养不在于衣着,而在于对他人的尊重与胸襟的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