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准备笔墨纸砚!”

  林枫说干就干,挥毫泼墨书写了一封书信。

  杨平安在旁边为林枫研墨,也看到了书信的内容。

  他的眸子里露出惊讶之色。

  “大人,靠着辽东第一锅内的密探,能办成此事?”

  林枫的战略很妙,若成功可釜底抽薪。

  然辽东第一锅内能有多少力量,完成这件事?

  林枫吹了吹纸张上面的墨迹,微微一笑。

  “别小看辽东第一锅在京城里的人手,他们经营数年,能动用的人手比你想象中的要多。”

  京城内的密探,一直由金豹掌管。

  每半年金豹会向林枫禀报一次京城内密探发展的情况。

  迄今为止,京城内密探主要负责人有四个。

  麾下有精锐密探三十余人,三十余人之下,还有数百供他们驱使的三教九流之人。

  他们共同形成了一张紧密的情报网,为辽东输送情报。

  “好了,你去将书信交给金豹,让他尽快送往京城内。”

  林枫将书信交给杨平安,开始研究怎么配合京城内的密探完成此事。

  辽东军围困大都城,四门紧闭人压根无法出入。

  不过,金豹依旧有办法将消息送进去。

  收到杨平安送来的书信,金豹一口答应下来。

  “杨大人,交给我,今晚我就把消息送进去。”

  杨平安闻言有些好奇,问道:“金大人,你今晚就能送进去?用啥办法?莫不是用箭矢**去?”

  金豹憨厚一笑。

  “杨大人说笑了,哪能用箭矢?咱辽东军中有驯鹰人,用老鹰传递消息给城里的兄弟。”

  “老鹰?”杨平安啧啧称奇,“我只听说过鸽子能传递消息,老鹰还能传递消息?”

  金豹点了点头:“自然能!那位兄弟家中世代驯鹰,他手下的老鹰比狗儿还听话。”

  当夜,金豹的人将消息,秘密送往大都城。

  景泰六年,五月,东海。

  东州,东州城。

  夜深人静,张郃捧着书信,轻声吟诵。

  “吾弟安好,自当年京城一别,倏忽六载。每见东海大船至,辄忆昔年共读旧都文楼。”

  “先帝执《战国策》谈古论今,弟执《六韬》论江淮水战,英气勃发犹在目前。”

  “今兄病中独坐江南金陵,闻江北鼓角相闻,始知当**我妄言‘江南天险镇江不可破’之谬也。”

  议事厅内,秦王朱玉坐在主座眉头微蹙,一言不发。

  他脸上的情绪颇为复杂,有感叹,有忌惮,还有几分追忆往昔。

  大乾左都御史杨莲眸子里闪动着精光,似是在琢磨皇帝朱欢这封书信里的深意。

  “中原陆沉,胡尘蔽野。铁骑叩应天府之日,朕强起登城,见烽火照玄武湖如血,方悟列祖列宗以弓矢定天下之艰难。”

  “昔为豆萁之煎,拒弟于京城之外,使弟困于三清山,今观之实伤社稷根本。若你我兄弟齐心,何至让北虏饮马大江?”

  大将蒙质闻言,冷哼了一声,他没想到皇帝的脸皮如此之厚,当年将朱玉囚禁在三清山的是他。

  一把大火差一点烧死朱玉的是他,而今假惺惺地写信来的还是他。

  要不是朱玉在这里,碍于朱玉与朱欢是兄弟,蒙质早就破口大骂了。

  “朕自落水后,常畏寒战栗,太医院奏称邪入少阴。纵日饮参附,终觉神思昏聩。”

  “倘有不讳,唯望弟念朱氏血脉,率东海军南下,与金陵成掎角御敌。”

  “朕每昏沉,常梦呓年少你我兄弟三人于金明池垂钓之乐事,黯然神伤,思念弟甚矣。”

  “临楮怆然,玉壶冰心。愿效颉颃之雁,共纾国难。”

  张郃将书信读完,恭恭敬敬地放在了朱玉面前。

  议事厅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片刻后杨莲方说道:“陛下落水已经有段日子了,大将军也曾来信,说过陛下的病情。”

  “落水后陛下身子虚弱,只能偶尔临朝处理军国大事,这封信似有请殿下南下之意啊!”

  秦王朱玉微微颔首,眉宇间有一抹忧虑。

  “我兄弟三人皆不善水,先帝在金明池落水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没想到如今陛下也一样落水,落下病根,我担心陛下病情严重,会……”

  蒙质再也按捺不住,直言不讳。

  “陛下,您可千万别听书信上写的,依我看,这就是南边给您灌的迷魂汤!”

  “口口声声说思念殿下,实则要骗殿下您去江南,等去了江南又要做阶下囚。”

  张郃咳嗽了一声,打断了蒙质的话。

  “蒙将军,陛下与殿下之间是兄弟,兄弟之间通信很正常,何况江南战事激烈,要仰仗辽东与东海多多出力。”

  “陛下写书信给东海,在情理之中,关键是,陛下这病是真是假。”

  张郃点出了事情的重点。

  朱晟落水后缠绵病榻,没多久就病逝了。

  朱欢与朱晟一样落水,一样的缠绵病榻,很难不让人将二者联系起来。

  若朱欢有个三长两短,谁来继承皇位?小皇子朱承乾?

  朱承乾还不到三岁,外敌打到了应天府,若小皇子朱承乾继位,大乾是真的要亡了。

  最好的选择,便是朱欢的亲弟弟——秦王朱玉。

  朱玉有名气,有威望,年龄也合适,由他继承大统是最佳选择。

  最重要的是,在一些臣子眼中,朱玉才是“正统”。

  朱玉承袭皇位,也算是正本清源,得国之正超过所有的皇族。

  朱欢摩挲着白玉扳指,沉声道:“大将军写的书信里讲得很明白,他与朝臣们亲自去探望皇兄,皇兄面如白纸、气息奄奄。”

  “本王觉得皇兄的病情不是装的,我与他毕竟是亲兄弟,他身子变成这样,思念我也属于正常。”

  杨莲的心微微一跳:“殿下,您莫不是要去江南?不行,万万不行!”

  朱欢与朱玉是亲兄弟,所以即便朱欢在三清山差点杀了朱玉,朱玉见朱欢缠绵病榻心生难过,杨莲可以理解。

  但朱玉万万不能去江南,去了江南生死都在人家的手中,这怎么行?

  杨莲的反应很大,朱玉见状抬手安抚杨莲。

  “杨大人莫急,本王不会轻易前往金陵的,不过有一点皇兄说得很对,‘愿效颉颃之雁,共纾国难’,如果真到了皇兄病入膏肓的时候,大乾到了生死边缘,本王才会去江南。”

  朱欢若要病逝,大乾需要一位成年、睿智的皇族继承皇位。

  朱玉,便是那个人。

  杨莲闻言眉头紧锁,道:“殿下心中有数就好,这封信不知真情假意,陛下的病症更不知真假,殿下千万不能冲动!”

  如今的局面,走错一步,朱玉便是万劫不复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