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在众人的劝说下,眼珠子转了转,咳嗽了一声:“也罢,千夫长大人不在,我做主,保护百姓,将他们的金银细软全部收了!”
百姓们闻言,瞬间喜出望外,赶快将手里面的盒子、包袱,还有银子等值钱的东西交给兵卒。
城防军得了银钱自然欢喜,忙不迭地接过宝贝一个个争抢起来。
元宝叉着腰,对后续姗姗赶来的地痞无赖一仰头。
“你们这群家伙,祸乱大都城,杀人放火,赶快滚开!”
“再不滚,休怪老子不客气!”
地痞无赖们也就十几个人,见元宝在那耀武扬威,不止没有走,反而一个个掏出兵器来。
清一色的制式横刀!
见到横刀的瞬间,元宝的脸色微微一变,这么多的横刀,这群地痞是怎么搞到的?
正当元宝愣神的工夫,一阵阵刀锋刺穿皮肉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扑哧!”
“扑哧!”
“扑哧!”
……
刀锋与皮肉摩擦,有时候甚至刺中骨骼,产生诡异的“咔咔”声。
元宝猛地转过头,瞳孔瞬间收缩。
被他们收留的“百姓”,不知从何处掏出**,对着守备粮仓的兵卒猛捅。
这群人下手狠辣无比,瞄准兵卒后心窝子下死手。
杀了一个立刻去捅下一个,正痴迷于钱财的城防军稀里糊涂地做了冤死鬼。
“啊?”
元宝大惊失色,下意识地抽刀要杀敌。
之前领着众人来投奔的汉子,此刻眉宇之间再没有半点的怯懦、讨好。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子杀气。
元宝刀刚刚抽出,汉子已经快步冲到他面前。
“唰!”
长刀斜劈向那汉子,汉子不慌不忙侧身躲闪,刀锋贴着汉子的胸膛划过。
见一击不中,元宝双臂用力手腕扭动。
变斜劈为斜撩,刀锋方向顺势改变,砍向汉子。
汉子早就预料到他会变招,身体猛地前冲。
“砰!”
二人的距离瞬间拉近,狠狠地撞击在一处。
二人滚作一团,汉子单手控制住元宝的手腕,让其长刀无法施展。
他的手犹如铁钳,捏住后差点将元宝的手腕骨头捏碎。
单手控制住对方,汉子左手抽出**,对着元宝的肚腹猛捅。
“扑哧!”
刀锋刺入皮肉,鲜血翻滚流淌出来,几刀下去,元宝便没了气息。
汉子从尸体上爬起来,转身一看,其他的守军已经被料理干净。
“尸体全部拖进去,快!”
这汉子正是辽东第一锅的护院崔坤,之前追击他们的地痞无赖,全都是崔坤手下的精锐假扮的。
他们将尸体拉入院落之后,一批人剥下尸体的衣衫换上,假扮守卫驻守在粮仓门前。
其他人则火速深入到粮仓内部。
粮仓之内是一个个四方形的廒房,廒房全部建设在高出地面三十厘米左右的砖石台基上,可有效地隔绝地气。
大乾的廒房设计,历经三百年变迁,早已形成了一套复杂科学的结构。
最下层用木炭、石灰混合夯实,这一层是防潮层。
其上铺设一层木质龙骨,中间是空的,形成架空层。
在龙骨之上还有厚实的木板,这便是舱底。
三重结构可令粮食与地面的湿气隔离,粮食储存多年而不腐。
“你们几个去那边,其他人去另外一边,动作要快!”
崔坤指挥着手下散开,前往四面引火。
随着守卫被诛杀,之前他们藏于附近巷子里面的引火之物,被悉数抬进了粮仓里。
火油、木柴等引火之物一应俱全。
廒房分内外,外面的墙体厚重,用青砖堆砌而成,不惧火焰。
但敖仓之内却是由木板打造,廒底、廒壁为实打实的木板墙。
再加上廒房之内数量众多的仓板、气筒,遇见了火焰只要燃烧,便一发不可收拾。
所谓气筒,便是“竹气笼”,在粮食堆中**许多用竹子编织而成的空心笼子。
从底部一直通到粮食堆顶部,是天然的“通风管道”。
崔坤等人三人一组迅速散开,往返于一个个廒房之间,将内部点燃。
滚滚浓烟从一个个廒房的气窗里面冒出,当崔坤等人将引火之物用完的时候,整个粮仓的储粮区,七成的廒房都陷入火海。
“走!”
崔坤也不耽搁,领着亲信火速往外跑。
粮仓浓烟滚滚,很快就会大火冲天,到时候北蛮人肯定会来救火。
他们一边跑,一边沿途纵火,将救火的路上的建筑物悉数引燃,阻碍救火。
当崔坤跑到粮仓门口的时候,廒房的火苗已经蹿起老高。
就算在远处,也能看到粮仓方向红彤彤的天空。
崔坤颇为兴奋道:“兄弟们,走!回去复命!”
他敢保证,就算北蛮人来救火,能留存下来的粮食,也不会超过储量的三成!
大都城,汉王府。
汉王府,即北蛮汉王亦思马因的府邸。
亦思马因仰慕汉家文化,言谈举止、衣着服饰皆遵循汉家的礼制。
故当年达延汗为王后要册封他为武王,亦思马因婉拒。
认为他亦思马因不能上马提枪射箭杀敌,担不起一个“武”字。
亦思马因主动向达延汗提出,想得封号“汉王”。
他的主张引起了不少北蛮朝臣的不满,你是我北蛮的王,又是北蛮人,封什么汉王?
达延汗也曾劝过亦思马因,奈何他铁了心要这个封号。
达延汗只好顺从了胞弟,封他为汉王。
汉王府内,议事厅,灯火通明。
汉王亦思马因望着城防图,眉头紧锁。
在他身后,赞布正在禀报要事。
“今夜辽东军在北城、西城的攻势尤其猛烈,我军死伤惨重,防线不稳。”
北蛮兵部侍郎赞布轻声说道:“殿下,北城、西城守将两次求援,压力极大,请殿下发兵吧!”
汉王亦思马因手中还有一支生力军,一直捏在手中准备支援四城。
闻言,亦思马因看向赞布,问道:“赞布大人,辽东军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声东击西牵动我生力军?再从其他方向猛攻?”
赞布琢磨了片刻,道:“殿下,从战场传来的情报看,辽东军已经精锐尽出,东海、光复军也参战了。”
“臣认为辽东军没有兵力再实施突袭,只要守住了北城、西城,辽东军一定打不进来。”
亦思马因微微颔首,取下腰间的玉牌。
“好!赞布大人持本王令牌,命剩余的两千生力军一分为二,赶赴西城、北城,支援两位将军!”
赞布走了,亦思马因的神经却一直紧绷。
他在思索要从哪里再招募兵卒,按照辽东的猛攻态势,城中守军消耗的数量会在未来几日激增……
亦思马因正在沉思,他的亲卫头领凌云大步走进了议事厅,神情慌乱。
“殿下,不好了!”
百姓们闻言,瞬间喜出望外,赶快将手里面的盒子、包袱,还有银子等值钱的东西交给兵卒。
城防军得了银钱自然欢喜,忙不迭地接过宝贝一个个争抢起来。
元宝叉着腰,对后续姗姗赶来的地痞无赖一仰头。
“你们这群家伙,祸乱大都城,杀人放火,赶快滚开!”
“再不滚,休怪老子不客气!”
地痞无赖们也就十几个人,见元宝在那耀武扬威,不止没有走,反而一个个掏出兵器来。
清一色的制式横刀!
见到横刀的瞬间,元宝的脸色微微一变,这么多的横刀,这群地痞是怎么搞到的?
正当元宝愣神的工夫,一阵阵刀锋刺穿皮肉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扑哧!”
“扑哧!”
“扑哧!”
……
刀锋与皮肉摩擦,有时候甚至刺中骨骼,产生诡异的“咔咔”声。
元宝猛地转过头,瞳孔瞬间收缩。
被他们收留的“百姓”,不知从何处掏出**,对着守备粮仓的兵卒猛捅。
这群人下手狠辣无比,瞄准兵卒后心窝子下死手。
杀了一个立刻去捅下一个,正痴迷于钱财的城防军稀里糊涂地做了冤死鬼。
“啊?”
元宝大惊失色,下意识地抽刀要杀敌。
之前领着众人来投奔的汉子,此刻眉宇之间再没有半点的怯懦、讨好。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子杀气。
元宝刀刚刚抽出,汉子已经快步冲到他面前。
“唰!”
长刀斜劈向那汉子,汉子不慌不忙侧身躲闪,刀锋贴着汉子的胸膛划过。
见一击不中,元宝双臂用力手腕扭动。
变斜劈为斜撩,刀锋方向顺势改变,砍向汉子。
汉子早就预料到他会变招,身体猛地前冲。
“砰!”
二人的距离瞬间拉近,狠狠地撞击在一处。
二人滚作一团,汉子单手控制住元宝的手腕,让其长刀无法施展。
他的手犹如铁钳,捏住后差点将元宝的手腕骨头捏碎。
单手控制住对方,汉子左手抽出**,对着元宝的肚腹猛捅。
“扑哧!”
刀锋刺入皮肉,鲜血翻滚流淌出来,几刀下去,元宝便没了气息。
汉子从尸体上爬起来,转身一看,其他的守军已经被料理干净。
“尸体全部拖进去,快!”
这汉子正是辽东第一锅的护院崔坤,之前追击他们的地痞无赖,全都是崔坤手下的精锐假扮的。
他们将尸体拉入院落之后,一批人剥下尸体的衣衫换上,假扮守卫驻守在粮仓门前。
其他人则火速深入到粮仓内部。
粮仓之内是一个个四方形的廒房,廒房全部建设在高出地面三十厘米左右的砖石台基上,可有效地隔绝地气。
大乾的廒房设计,历经三百年变迁,早已形成了一套复杂科学的结构。
最下层用木炭、石灰混合夯实,这一层是防潮层。
其上铺设一层木质龙骨,中间是空的,形成架空层。
在龙骨之上还有厚实的木板,这便是舱底。
三重结构可令粮食与地面的湿气隔离,粮食储存多年而不腐。
“你们几个去那边,其他人去另外一边,动作要快!”
崔坤指挥着手下散开,前往四面引火。
随着守卫被诛杀,之前他们藏于附近巷子里面的引火之物,被悉数抬进了粮仓里。
火油、木柴等引火之物一应俱全。
廒房分内外,外面的墙体厚重,用青砖堆砌而成,不惧火焰。
但敖仓之内却是由木板打造,廒底、廒壁为实打实的木板墙。
再加上廒房之内数量众多的仓板、气筒,遇见了火焰只要燃烧,便一发不可收拾。
所谓气筒,便是“竹气笼”,在粮食堆中**许多用竹子编织而成的空心笼子。
从底部一直通到粮食堆顶部,是天然的“通风管道”。
崔坤等人三人一组迅速散开,往返于一个个廒房之间,将内部点燃。
滚滚浓烟从一个个廒房的气窗里面冒出,当崔坤等人将引火之物用完的时候,整个粮仓的储粮区,七成的廒房都陷入火海。
“走!”
崔坤也不耽搁,领着亲信火速往外跑。
粮仓浓烟滚滚,很快就会大火冲天,到时候北蛮人肯定会来救火。
他们一边跑,一边沿途纵火,将救火的路上的建筑物悉数引燃,阻碍救火。
当崔坤跑到粮仓门口的时候,廒房的火苗已经蹿起老高。
就算在远处,也能看到粮仓方向红彤彤的天空。
崔坤颇为兴奋道:“兄弟们,走!回去复命!”
他敢保证,就算北蛮人来救火,能留存下来的粮食,也不会超过储量的三成!
大都城,汉王府。
汉王府,即北蛮汉王亦思马因的府邸。
亦思马因仰慕汉家文化,言谈举止、衣着服饰皆遵循汉家的礼制。
故当年达延汗为王后要册封他为武王,亦思马因婉拒。
认为他亦思马因不能上马提枪射箭杀敌,担不起一个“武”字。
亦思马因主动向达延汗提出,想得封号“汉王”。
他的主张引起了不少北蛮朝臣的不满,你是我北蛮的王,又是北蛮人,封什么汉王?
达延汗也曾劝过亦思马因,奈何他铁了心要这个封号。
达延汗只好顺从了胞弟,封他为汉王。
汉王府内,议事厅,灯火通明。
汉王亦思马因望着城防图,眉头紧锁。
在他身后,赞布正在禀报要事。
“今夜辽东军在北城、西城的攻势尤其猛烈,我军死伤惨重,防线不稳。”
北蛮兵部侍郎赞布轻声说道:“殿下,北城、西城守将两次求援,压力极大,请殿下发兵吧!”
汉王亦思马因手中还有一支生力军,一直捏在手中准备支援四城。
闻言,亦思马因看向赞布,问道:“赞布大人,辽东军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声东击西牵动我生力军?再从其他方向猛攻?”
赞布琢磨了片刻,道:“殿下,从战场传来的情报看,辽东军已经精锐尽出,东海、光复军也参战了。”
“臣认为辽东军没有兵力再实施突袭,只要守住了北城、西城,辽东军一定打不进来。”
亦思马因微微颔首,取下腰间的玉牌。
“好!赞布大人持本王令牌,命剩余的两千生力军一分为二,赶赴西城、北城,支援两位将军!”
赞布走了,亦思马因的神经却一直紧绷。
他在思索要从哪里再招募兵卒,按照辽东的猛攻态势,城中守军消耗的数量会在未来几日激增……
亦思马因正在沉思,他的亲卫头领凌云大步走进了议事厅,神情慌乱。
“殿下,不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