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辰远与徐有来并肩坐在车辕之外,把车厢里敞阔的空间尽数留给沈红颜一家。
日头正高,马车一出桥阴,柏油路面蒸出的热浪便被甩在身后。
铜铃“叮当——叮当——”
一声比一声脆亮,像给空气里撒了一把碎银。
徐有来挽着缰绳,手背被太阳烤出均匀的微褐色,指节粗大,青筋隐现。
顾辰远坐在他左侧,肩背挺得笔直,却又不时微微侧身,余光穿过竹帘缝隙,悄悄探进车厢。
“有来哥,今儿这道你熟,前头下去那截土路坑多,麻烦你慢着点。”
他声音压得低,像怕惊动谁,却又忍不住往车篷里瞟。
隔着一层细篾竹帘,沈红颜正半伏在母亲膝头,小声指着窗外飞过的白鹭、远处新搭的井架,嗓音被车轮声碾得细细碎碎,像六月麦芒,轻轻挠在他心口,痒得他悄悄换了个坐姿。
徐有来“嘿”了一声,竹竿一扬,布条扫过枣红马耳尖,马儿立刻精神地昂头,鬃毛在风里抖出一匹黑亮的绸。
“放心吧,我清早拿铁锨垫过,保准颠不着咱叔婶。”
他说着,用胳膊肘捅了捅顾辰远,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贴着他耳廓,
“远子,头回见老丈人,心里打鼓不?”
搁在以往,徐有来可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个家伙是个闷头,半天也憋不出来一个屁。
如今他给顾辰远“打工”,天天碰头,熟得能互揭短,话也就多了些。
顾辰远咧嘴,汗顺着鬓角滑下来,在下巴晃了晃,滴在辕木上,瞬间被吸干,只留下一点深色的圆痕。
“鼓是打,可节奏稳——”
他抬手,指尖在车辕上轻轻敲两下,
“咚、咚。”
像给心跳定拍,“只要黑子别尥蹶子,我就稳得住。”
话音未落,车篷帘子被风掀开一条缝,沈红颜探出半张脸,额前碎发被汗黏成俏皮的小卷,衬得一双眼睛愈发明亮,
“辰远哥,还有多远?妈怕晒,让车靠树荫走。”
“前头二里,拐进白杨行道。”
顾辰远立刻应声,嗓音不自觉放软,像掺了井水的凉茶,听得徐有来暗暗撇嘴。
徐有来右手一抖缰绳,左手顺势在马背上轻拍两下,“黑子,靠右,荫里走。”
黑子就像真能听懂人话,步伐轻快地偏向路旁,车轮碾过落满杨花的地面,发出“嚓嚓”脆响,像有人悄悄剥豆荚。
沈母隔着帘子笑:“这马通人性,小徐驾车的手法也稳当。”
沈父“嗯”了一声,却撩起帘子,冲外头道:“小徐啊,前面让马慢些,我要下去看看。”
不等顾辰远开口,徐有来已会意,指尖一收,黑子便缓了蹄声。
往前没走多远,徐有来把竹竿横放膝上,身子往外挪半尺,空出车沿最体面的位置。
沈父往车沿一坐,掏出包“大前门”,抖出一根,递向顾辰远:“抽不?”
顾辰远双手接过,却先给沈父点上火,自己只含了一根,没点火,任它在唇齿间泛着微苦。
沈父抽了一口,眯眼望着远处绿油油的田地,风把烟吹得斜斜袅袅。
“这条路,当年我下乡时也走过,一晃五年了。”
顾辰远微微躬身,恭敬接话:“叔,现在跟以前比,变化不大吧?”
“还是有些变的。”
沈父吐出一口烟,目光顺着田埂滑过去,“五年前,这片还‘靠天吃饭’,如今竟也打出机井。看来往后,庄稼人的日子会越过越亮堂。”
顾辰远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点头:“这井是今年春天新打的,深八十米,能浇三百亩。”
沈父轻轻“嗯”了一声,像把话在心里又过了一遍,随后抬手拍了拍车辕:“好了,继续走吧。”
黑子适时地打了个响鼻,铜铃“叮——当——”,像在回应这句托付。
徐有来扬竿,布条扫过马耳,马车继续轻快地驶向绿阴深处,驶向三天后那场热闹的喜事。
……
马车拐进沈家舅舅的院子时,刚过晌午头。太阳把影子压成短短一截,蝉声却拉得悠长。
沈红颜跳下车,脚跟还没站稳,声音已先飞进屋里:“舅舅舅母——我们回来了!”
蓝布门帘“啪”地打起,舅母端着一搪瓷盆井水迎出来,袖口卷到肘弯,手臂上还沾着几点面粉,像刚擀完面条。
“姐、姐夫,可算到了!”
她一边笑,一边把湿毛巾递上来,“先擦脸,再进屋喝口凉茶,树下阴凉,到树下坐!”
顾辰远跟着沈红颜一家三口进了门,徐有来则牵着黑子,自觉地离开了。
他将黑子带回大队,卸套、饮水、喂料,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沈父把提包递给迎出来的李海富,抬眼打量小院:
青砖铺地,缝隙里嵌着隔年落叶;西墙根一排新腌的酱缸,盖着白纱布,风一吹,酱香味就悄悄往外冒;
东墙挑出一根竹竿,晾着洗得发亮的被单,红、绿、蓝三色在风里鼓成彩帆,把灰瓦老屋衬得鲜活。
他点点头,声音不高:“还是老院子齐整,有烟火气。”
李海富搓着手,笑得见牙不见眼:“姐夫,你跟我姐可是五年没回来了!”
李秀琳招呼顾辰远来坐,笑着应和:“可不是,五年没踏进这门槛。要不是你们帮衬着照看红颜,我真不知道咋办。”
沈母语气里满是感激。那个年代,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她与沈从文刚被平反,返城指标却只有两个,把女儿留在乡下是剜心般的疼,却也只能咬牙。
后来两口子省吃俭用,终于又替红颜争到一个指标。
谁知姑娘竟跟眼前这姓顾的小子好上了。
消息传回去,两位老人夜夜合不上眼,心里翻江倒海:
“不是大姑娘了,往后只能嫁独户或有缺陷的……”
可转念一想,两人情投意合,年纪相当,顾辰远虽家底薄,却肯下力,好歹比被逼着嫁给瘸子或老光棍强。
于是他们把叹息咽进肚里——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小顾,听红颜说你现在不在队上挣工分,自己单干?”
沈从文开口,语气听不出褒贬,却自带岁月沉淀的威压。
顾辰远脊背挺直,像给心里那根弦猛地拧紧:“叔,对。我扶犁扶不正,可山里有的是宝贝。我把山货、野菜、草药,连带我自己做的凉皮,一并倒腾出去,换点钱。”
李海富在旁一拍大腿,笑得露出两颗烟黄牙,
“姐夫,你别看他干农活不行,赚钱可是一把好手!本来他说要出一千块彩礼,我还当他吹牛,结果人家真把一沓整整齐齐的大团结拍在桌上。
这娃还仁义,给他干活的,他都给高价工钱,村里人抢着替他跑腿。”
其实,一个月前,李海富提到顾辰远还直撇嘴:那小子好吃懒做,穷得叮当响。
可自从跟红颜出了那档子事,顾辰远像被雷劈醒了一般,一头扎进山里,手上裂口还没结痂,银钱就哗哗往回流。
李海富一家眼睁睁看着他从“混不吝”变成“顾老板”,心里那杆秤,不知不觉就偏了。
树荫下,风把蝉声吹得忽长忽短。
顾辰远端起凉茶,没喝,先递给沈父。
沈父接过,指尖在杯沿上敲了敲,像给未知的明天,轻轻定了拍子。
顾辰远与徐有来并肩坐在车辕之外,把车厢里敞阔的空间尽数留给沈红颜一家。
日头正高,马车一出桥阴,柏油路面蒸出的热浪便被甩在身后。
铜铃“叮当——叮当——”
一声比一声脆亮,像给空气里撒了一把碎银。
徐有来挽着缰绳,手背被太阳烤出均匀的微褐色,指节粗大,青筋隐现。
顾辰远坐在他左侧,肩背挺得笔直,却又不时微微侧身,余光穿过竹帘缝隙,悄悄探进车厢。
“有来哥,今儿这道你熟,前头下去那截土路坑多,麻烦你慢着点。”
他声音压得低,像怕惊动谁,却又忍不住往车篷里瞟。
隔着一层细篾竹帘,沈红颜正半伏在母亲膝头,小声指着窗外飞过的白鹭、远处新搭的井架,嗓音被车轮声碾得细细碎碎,像六月麦芒,轻轻挠在他心口,痒得他悄悄换了个坐姿。
徐有来“嘿”了一声,竹竿一扬,布条扫过枣红马耳尖,马儿立刻精神地昂头,鬃毛在风里抖出一匹黑亮的绸。
“放心吧,我清早拿铁锨垫过,保准颠不着咱叔婶。”
他说着,用胳膊肘捅了捅顾辰远,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贴着他耳廓,
“远子,头回见老丈人,心里打鼓不?”
搁在以往,徐有来可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个家伙是个闷头,半天也憋不出来一个屁。
如今他给顾辰远“打工”,天天碰头,熟得能互揭短,话也就多了些。
顾辰远咧嘴,汗顺着鬓角滑下来,在下巴晃了晃,滴在辕木上,瞬间被吸干,只留下一点深色的圆痕。
“鼓是打,可节奏稳——”
他抬手,指尖在车辕上轻轻敲两下,
“咚、咚。”
像给心跳定拍,“只要黑子别尥蹶子,我就稳得住。”
话音未落,车篷帘子被风掀开一条缝,沈红颜探出半张脸,额前碎发被汗黏成俏皮的小卷,衬得一双眼睛愈发明亮,
“辰远哥,还有多远?妈怕晒,让车靠树荫走。”
“前头二里,拐进白杨行道。”
顾辰远立刻应声,嗓音不自觉放软,像掺了井水的凉茶,听得徐有来暗暗撇嘴。
徐有来右手一抖缰绳,左手顺势在马背上轻拍两下,“黑子,靠右,荫里走。”
黑子就像真能听懂人话,步伐轻快地偏向路旁,车轮碾过落满杨花的地面,发出“嚓嚓”脆响,像有人悄悄剥豆荚。
沈母隔着帘子笑:“这马通人性,小徐驾车的手法也稳当。”
沈父“嗯”了一声,却撩起帘子,冲外头道:“小徐啊,前面让马慢些,我要下去看看。”
不等顾辰远开口,徐有来已会意,指尖一收,黑子便缓了蹄声。
往前没走多远,徐有来把竹竿横放膝上,身子往外挪半尺,空出车沿最体面的位置。
沈父往车沿一坐,掏出包“大前门”,抖出一根,递向顾辰远:“抽不?”
顾辰远双手接过,却先给沈父点上火,自己只含了一根,没点火,任它在唇齿间泛着微苦。
沈父抽了一口,眯眼望着远处绿油油的田地,风把烟吹得斜斜袅袅。
“这条路,当年我下乡时也走过,一晃五年了。”
顾辰远微微躬身,恭敬接话:“叔,现在跟以前比,变化不大吧?”
“还是有些变的。”
沈父吐出一口烟,目光顺着田埂滑过去,“五年前,这片还‘靠天吃饭’,如今竟也打出机井。看来往后,庄稼人的日子会越过越亮堂。”
顾辰远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点头:“这井是今年春天新打的,深八十米,能浇三百亩。”
沈父轻轻“嗯”了一声,像把话在心里又过了一遍,随后抬手拍了拍车辕:“好了,继续走吧。”
黑子适时地打了个响鼻,铜铃“叮——当——”,像在回应这句托付。
徐有来扬竿,布条扫过马耳,马车继续轻快地驶向绿阴深处,驶向三天后那场热闹的喜事。
……
马车拐进沈家舅舅的院子时,刚过晌午头。太阳把影子压成短短一截,蝉声却拉得悠长。
沈红颜跳下车,脚跟还没站稳,声音已先飞进屋里:“舅舅舅母——我们回来了!”
蓝布门帘“啪”地打起,舅母端着一搪瓷盆井水迎出来,袖口卷到肘弯,手臂上还沾着几点面粉,像刚擀完面条。
“姐、姐夫,可算到了!”
她一边笑,一边把湿毛巾递上来,“先擦脸,再进屋喝口凉茶,树下阴凉,到树下坐!”
顾辰远跟着沈红颜一家三口进了门,徐有来则牵着黑子,自觉地离开了。
他将黑子带回大队,卸套、饮水、喂料,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沈父把提包递给迎出来的李海富,抬眼打量小院:
青砖铺地,缝隙里嵌着隔年落叶;西墙根一排新腌的酱缸,盖着白纱布,风一吹,酱香味就悄悄往外冒;
东墙挑出一根竹竿,晾着洗得发亮的被单,红、绿、蓝三色在风里鼓成彩帆,把灰瓦老屋衬得鲜活。
他点点头,声音不高:“还是老院子齐整,有烟火气。”
李海富搓着手,笑得见牙不见眼:“姐夫,你跟我姐可是五年没回来了!”
李秀琳招呼顾辰远来坐,笑着应和:“可不是,五年没踏进这门槛。要不是你们帮衬着照看红颜,我真不知道咋办。”
沈母语气里满是感激。那个年代,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她与沈从文刚被平反,返城指标却只有两个,把女儿留在乡下是剜心般的疼,却也只能咬牙。
后来两口子省吃俭用,终于又替红颜争到一个指标。
谁知姑娘竟跟眼前这姓顾的小子好上了。
消息传回去,两位老人夜夜合不上眼,心里翻江倒海:
“不是大姑娘了,往后只能嫁独户或有缺陷的……”
可转念一想,两人情投意合,年纪相当,顾辰远虽家底薄,却肯下力,好歹比被逼着嫁给瘸子或老光棍强。
于是他们把叹息咽进肚里——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小顾,听红颜说你现在不在队上挣工分,自己单干?”
沈从文开口,语气听不出褒贬,却自带岁月沉淀的威压。
顾辰远脊背挺直,像给心里那根弦猛地拧紧:“叔,对。我扶犁扶不正,可山里有的是宝贝。我把山货、野菜、草药,连带我自己做的凉皮,一并倒腾出去,换点钱。”
李海富在旁一拍大腿,笑得露出两颗烟黄牙,
“姐夫,你别看他干农活不行,赚钱可是一把好手!本来他说要出一千块彩礼,我还当他吹牛,结果人家真把一沓整整齐齐的大团结拍在桌上。
这娃还仁义,给他干活的,他都给高价工钱,村里人抢着替他跑腿。”
其实,一个月前,李海富提到顾辰远还直撇嘴:那小子好吃懒做,穷得叮当响。
可自从跟红颜出了那档子事,顾辰远像被雷劈醒了一般,一头扎进山里,手上裂口还没结痂,银钱就哗哗往回流。
李海富一家眼睁睁看着他从“混不吝”变成“顾老板”,心里那杆秤,不知不觉就偏了。
树荫下,风把蝉声吹得忽长忽短。
顾辰远端起凉茶,没喝,先递给沈父。
沈父接过,指尖在杯沿上敲了敲,像给未知的明天,轻轻定了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