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你干的都是半大孩子,绝对不超过十八岁!”
“那就这么说定,后天一早来报到。”
顾辰远趁势把范围扩大,多招点人手,秋收后山货才采得上来。
一个半大孩子一天挣两三块,跟捡钱似的,谁家舍得放过?
婶子们当场拍板:“说定了,反悔是小狗!”
笑闹归笑闹,饭后还有正事。
要是搁以前,得请“响器”——吹鼓手热热闹闹闹一场,如今不让搞,只能省。
可有些步骤却省不得:过礼、铺床、贴喜字、送喜盆……一样样都得按部就班来。
顾辰远抬头看看天色,把名单往怀里一揣——夜还长,喜事才刚开头呢。
铺床自不用说。
喜娘手里攥着红纸包,脚不沾地地指挥:“褥子四角——枣、花生、桂圆、栗子,一样不能少!塞瓷实喽,早生贵子到白头!”
新褥子是沈红颜亲手缝的,大红缎面绣着并蒂莲,一展开满屋亮堂。
四个角被喜娘捏成胖胖的“元宝包”,干果“哗啦”往里灌,接着又撒了一把铜钱,叮当作响,寓意“压祟辟邪”。
没有古钱,顾辰远特意换了崭新的一分硬币,锃亮的小钢镚儿被阳光一照,闪得人心头欢腾。
铺完床就该“压床”。
按规矩,新郎本人不能独睡,须得兄弟朋友把新床挤满,人越多越旺。
崔磊、杨铁蛋、小华……一帮半大小子呼啦啦涌进来,鞋一蹬,横七竖八躺了一排。
前半夜喝酒、嗑花生、吹牛皮,后半夜这些小子也真的是熬不住了,头往枕头上一倒,就直接打起了呼噜。
可热闹归热闹,这些小子在来压床前,可是陪着顾辰远浩浩荡荡出发去李海富家——去给新娘子“送被子”。
大红锦被由两个小伙抬着,被角系着红绸花,一路晃得人眼晕。
队伍里还有人挑着礼盒、提着喜灯,吹口哨、放鞭炮,把夜色都染成了喜庆色。
到了沈家,院门半掩,象征性“拦门”。
娘家哥哥和嫂子堵在门口,笑吟吟伸手要“开门红包”。
顾辰远早有准备,一把糖果、一把毛票撒出去,这些人才娇笑着让开道。
被子送进新房,沈母亲自接过来,在褥子上轻拍三下,念念有词:“拍拍被,百年好合;拍拍枕,早生贵子。”
随后,她把顾辰远拉到一旁,再次核对明日流程,尤其强调“送客”次序:
“送客”不是普通宾客,而是护送新**“娘家代表团”——
1. 舅舅稳坐第一把交椅,是新**“根”,必须坐上位;
2. 哥哥或弟弟紧随其后,象征“靠山”;
3. 叔伯、娘家侄子也不能少,人小辈分大,红包得厚厚封。
尤其小侄子,人虽小,地位却高,新郎得单独包个大红包,俗称“压轿钱”。
明日闺女出门,这些送客少不得要小小“刁难”一下新郎——拦门酒、对喜联、塞红包,样样都是热闹节目。
顾辰远一边听一边点头,把细节默记在心。
出门时,他回头望一眼李家院墙——灯火通明,人影晃动,隐约还能听见沈红颜低低的笑声。
他心里痒痒的,又忍不住笑:明天就算“过五关斩六将”,也要把新娘子顺顺利利接回家!
只是李海富的两个儿子还没有成婚,那就没有侄子,就只能找亲戚家的孩子代替了!
这么一来就直接找到了李秀琳的堂哥家,他们家有个男孩。
但是他家的媳妇谢瑶居然狮子大开口,张口就要一百块。
顾辰远嘴角还勾着,眼底却早没了温度,声音轻飘却像冰碴子往人脸上甩,
“堂嫂,你这白日梦还没睡醒呢?我顾辰远是有点钱,但是钱可不是这么花的!”
满院子都听见这句,哄笑顿时炸开。
有人把茶碗都磕在了地上——新郎官当众骂街,比戏还好看。
行情大家心里门儿清:压轿钱普遍一块,顶富裕的人家才给两块。
顾辰远肯出五块,甚至十块,已是天价。
开口就要一百?明摆着把新郎当冤大头宰!
谢瑶脸上挂不住,仍端着架子,下巴抬得老高:“小伙子,话别说得绝!除了我家娃,可没人能给沈红颜压轿。没人压轿可不——”
她故意拖长声调,想把“不吉利”三个字甩出来,逼顾辰远就范。
可“吉利”俩字还没落地,顾辰远陡然一声暴喝:
“你闭嘴!”
少年声音清亮,却裹着怒火,震得屋檐下的红灯笼都晃了三晃。
院里瞬间安静,连看热闹的孩子都捂住了嘴。
谢瑶被吼得耳膜嗡嗡,脸色由红转白,指尖直哆嗦,却半个字不敢再往外蹦。
过了好一会儿,谢瑶伸出的手指像风中枯枝:“你、你敢吼我?我可是你‘堂嫂’!
顾辰远侧身让过,冷笑一声:“那是你该吼!不过就是按照习俗压个轿而已,还真当离了你们,我就不成亲了?”
他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拔高,
“说白了,这是老辈传下的风俗,图个喜庆,给个红包大家乐呵乐呵!可你要拿这个当把柄,狮子大开口,那就是讹人——没有这样办事的,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话音落下,院墙四下里一片低低的附和。
沈母家一众亲戚一个个面面相觑,脸上讪讪的。
按老规矩,出嫁当天娘家最大,可新郎官当众怼娘家人,面子上实在挂不住;
但是偏偏这次人家顾辰远占着理,他们又不好反驳。
半晌,李秀琳的堂哥才干咳一声,讪讪道:“这……这不是商量嘛,你也不能这么说话啊。”
顾辰远干笑两声,语气却淡:“对不住,说顺嘴了。”
谢瑶闹了个没趣,转头朝李秀琳阴阳怪气地说:“小姑,你要是也觉得我们家多余,我们现在就走!”
李秀琳连忙赔笑,拉住谢瑶的袖子:“哎呀,侄媳妇,这孩子年轻气旺,嘴上没把门儿的,你别跟他一般见识。”
谢瑶扬起下巴,声音又尖又细:“那这压轿钱——给是不给?”
空气一时凝住,只等大锅里“咕嘟咕嘟”的肉汤声打破僵局。
李秀琳此时也是很为难,嘴角动了又动,终于小声开口:“顾辰远,要不你就……”
话没说完,顾辰远侧过脸,仍是那副带笑的模样,声音故意压低了:“婶子,我虽然不差钱,但是……”
“娘,有些人不能惯着!”
顾辰远的话还没有说完,沈红颜便忍不住了,腾地站起身,腮帮子气得鼓鼓的。
“结婚是喜事,能帮就帮,不能帮拉倒,犯不上求谁!我就不信,没有压轿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沈红颜说道。
“红颜!”李秀琳惊叫一声,忙不迭拍女儿胳膊,嘴里数落,“这孩子,咋说话呢?真不懂事!”
可她那双眼睛,却借着“训斥”的由头,斜斜瞄向谢瑶,讽刺意味十足。
狮子大开口,还想拿“娘家人”压人,以后这亲戚还做不做了?
谢瑶被看得脸一阵红一阵白,刚想张嘴。
李秀琳已经转过头,暗暗咬牙:要不是念着那点血缘,我早跟她掰扯清楚了!
如今的李秀琳,看自己的这位女婿真的是越看越顺眼:懂事、能干、会挣钱,关键时候还能护住自家闺女。
这样的好女婿,可千万不能被这种坏亲戚给气跑了!
“跟你干的都是半大孩子,绝对不超过十八岁!”
“那就这么说定,后天一早来报到。”
顾辰远趁势把范围扩大,多招点人手,秋收后山货才采得上来。
一个半大孩子一天挣两三块,跟捡钱似的,谁家舍得放过?
婶子们当场拍板:“说定了,反悔是小狗!”
笑闹归笑闹,饭后还有正事。
要是搁以前,得请“响器”——吹鼓手热热闹闹闹一场,如今不让搞,只能省。
可有些步骤却省不得:过礼、铺床、贴喜字、送喜盆……一样样都得按部就班来。
顾辰远抬头看看天色,把名单往怀里一揣——夜还长,喜事才刚开头呢。
铺床自不用说。
喜娘手里攥着红纸包,脚不沾地地指挥:“褥子四角——枣、花生、桂圆、栗子,一样不能少!塞瓷实喽,早生贵子到白头!”
新褥子是沈红颜亲手缝的,大红缎面绣着并蒂莲,一展开满屋亮堂。
四个角被喜娘捏成胖胖的“元宝包”,干果“哗啦”往里灌,接着又撒了一把铜钱,叮当作响,寓意“压祟辟邪”。
没有古钱,顾辰远特意换了崭新的一分硬币,锃亮的小钢镚儿被阳光一照,闪得人心头欢腾。
铺完床就该“压床”。
按规矩,新郎本人不能独睡,须得兄弟朋友把新床挤满,人越多越旺。
崔磊、杨铁蛋、小华……一帮半大小子呼啦啦涌进来,鞋一蹬,横七竖八躺了一排。
前半夜喝酒、嗑花生、吹牛皮,后半夜这些小子也真的是熬不住了,头往枕头上一倒,就直接打起了呼噜。
可热闹归热闹,这些小子在来压床前,可是陪着顾辰远浩浩荡荡出发去李海富家——去给新娘子“送被子”。
大红锦被由两个小伙抬着,被角系着红绸花,一路晃得人眼晕。
队伍里还有人挑着礼盒、提着喜灯,吹口哨、放鞭炮,把夜色都染成了喜庆色。
到了沈家,院门半掩,象征性“拦门”。
娘家哥哥和嫂子堵在门口,笑吟吟伸手要“开门红包”。
顾辰远早有准备,一把糖果、一把毛票撒出去,这些人才娇笑着让开道。
被子送进新房,沈母亲自接过来,在褥子上轻拍三下,念念有词:“拍拍被,百年好合;拍拍枕,早生贵子。”
随后,她把顾辰远拉到一旁,再次核对明日流程,尤其强调“送客”次序:
“送客”不是普通宾客,而是护送新**“娘家代表团”——
1. 舅舅稳坐第一把交椅,是新**“根”,必须坐上位;
2. 哥哥或弟弟紧随其后,象征“靠山”;
3. 叔伯、娘家侄子也不能少,人小辈分大,红包得厚厚封。
尤其小侄子,人虽小,地位却高,新郎得单独包个大红包,俗称“压轿钱”。
明日闺女出门,这些送客少不得要小小“刁难”一下新郎——拦门酒、对喜联、塞红包,样样都是热闹节目。
顾辰远一边听一边点头,把细节默记在心。
出门时,他回头望一眼李家院墙——灯火通明,人影晃动,隐约还能听见沈红颜低低的笑声。
他心里痒痒的,又忍不住笑:明天就算“过五关斩六将”,也要把新娘子顺顺利利接回家!
只是李海富的两个儿子还没有成婚,那就没有侄子,就只能找亲戚家的孩子代替了!
这么一来就直接找到了李秀琳的堂哥家,他们家有个男孩。
但是他家的媳妇谢瑶居然狮子大开口,张口就要一百块。
顾辰远嘴角还勾着,眼底却早没了温度,声音轻飘却像冰碴子往人脸上甩,
“堂嫂,你这白日梦还没睡醒呢?我顾辰远是有点钱,但是钱可不是这么花的!”
满院子都听见这句,哄笑顿时炸开。
有人把茶碗都磕在了地上——新郎官当众骂街,比戏还好看。
行情大家心里门儿清:压轿钱普遍一块,顶富裕的人家才给两块。
顾辰远肯出五块,甚至十块,已是天价。
开口就要一百?明摆着把新郎当冤大头宰!
谢瑶脸上挂不住,仍端着架子,下巴抬得老高:“小伙子,话别说得绝!除了我家娃,可没人能给沈红颜压轿。没人压轿可不——”
她故意拖长声调,想把“不吉利”三个字甩出来,逼顾辰远就范。
可“吉利”俩字还没落地,顾辰远陡然一声暴喝:
“你闭嘴!”
少年声音清亮,却裹着怒火,震得屋檐下的红灯笼都晃了三晃。
院里瞬间安静,连看热闹的孩子都捂住了嘴。
谢瑶被吼得耳膜嗡嗡,脸色由红转白,指尖直哆嗦,却半个字不敢再往外蹦。
过了好一会儿,谢瑶伸出的手指像风中枯枝:“你、你敢吼我?我可是你‘堂嫂’!
顾辰远侧身让过,冷笑一声:“那是你该吼!不过就是按照习俗压个轿而已,还真当离了你们,我就不成亲了?”
他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拔高,
“说白了,这是老辈传下的风俗,图个喜庆,给个红包大家乐呵乐呵!可你要拿这个当把柄,狮子大开口,那就是讹人——没有这样办事的,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话音落下,院墙四下里一片低低的附和。
沈母家一众亲戚一个个面面相觑,脸上讪讪的。
按老规矩,出嫁当天娘家最大,可新郎官当众怼娘家人,面子上实在挂不住;
但是偏偏这次人家顾辰远占着理,他们又不好反驳。
半晌,李秀琳的堂哥才干咳一声,讪讪道:“这……这不是商量嘛,你也不能这么说话啊。”
顾辰远干笑两声,语气却淡:“对不住,说顺嘴了。”
谢瑶闹了个没趣,转头朝李秀琳阴阳怪气地说:“小姑,你要是也觉得我们家多余,我们现在就走!”
李秀琳连忙赔笑,拉住谢瑶的袖子:“哎呀,侄媳妇,这孩子年轻气旺,嘴上没把门儿的,你别跟他一般见识。”
谢瑶扬起下巴,声音又尖又细:“那这压轿钱——给是不给?”
空气一时凝住,只等大锅里“咕嘟咕嘟”的肉汤声打破僵局。
李秀琳此时也是很为难,嘴角动了又动,终于小声开口:“顾辰远,要不你就……”
话没说完,顾辰远侧过脸,仍是那副带笑的模样,声音故意压低了:“婶子,我虽然不差钱,但是……”
“娘,有些人不能惯着!”
顾辰远的话还没有说完,沈红颜便忍不住了,腾地站起身,腮帮子气得鼓鼓的。
“结婚是喜事,能帮就帮,不能帮拉倒,犯不上求谁!我就不信,没有压轿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沈红颜说道。
“红颜!”李秀琳惊叫一声,忙不迭拍女儿胳膊,嘴里数落,“这孩子,咋说话呢?真不懂事!”
可她那双眼睛,却借着“训斥”的由头,斜斜瞄向谢瑶,讽刺意味十足。
狮子大开口,还想拿“娘家人”压人,以后这亲戚还做不做了?
谢瑶被看得脸一阵红一阵白,刚想张嘴。
李秀琳已经转过头,暗暗咬牙:要不是念着那点血缘,我早跟她掰扯清楚了!
如今的李秀琳,看自己的这位女婿真的是越看越顺眼:懂事、能干、会挣钱,关键时候还能护住自家闺女。
这样的好女婿,可千万不能被这种坏亲戚给气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