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43章 秦良玉来了

小说: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作者:就爱啃鸡翅 更新时间:2025-09-07 04:13:58 源网站:2k小说网
  当侯天锡的锋矢阵被撕碎,刘宁终于露出杀招。

  麾下骑兵从三面同时合围,左面的骑兵持铳吸引官军注意,右后队则紧跟着后方盲区,不停地弯弓搭箭;最前头的骑兵猛地调转马头,堵住了官军的道路。

  侯天锡的战马被流矢射中,把他甩在泥滩上。

  他挣扎着站起,却看见贼骑从后方涌来:骑兵们一边用马刀收割溃兵,一边从盲区放箭。

  此时的侯天锡后心也中了几箭,他轰然倒地,不甘地看着麾下部将被贼兵逐一点名,倒毙马下。

  不到半个时辰,官军的骑兵便尽数倒在了嘉陵江畔。

  而刘宁看也没看地上的侯天锡,猛地一夹马腹,带着麾下的骑兵就朝前方侯良柱的军阵赶了过去。

  此时,侯良柱正专心指挥着麾下官兵缓缓撤退。

  当他听见身后传来的马蹄声时,心中一紧。

  他满怀期待的朝着身后望去,却只看见了贼骑的身影。

  “天锡.”

  他强压下心中的悲痛,厉声嘶吼道:

  “不许停!”

  “前方五里就是丘陵,只要过去了,咱们就能甩开贼骑!”

  侯良柱像一头受伤的野兽,死死盯着前方那片连绵的山坳,那是大军最后的生路。

  可在这片战场上,五里路却显得如此漫长。

  刘宁带着骑兵在明军大阵外游曳,像是一群秃鹫盘旋在四周,铁蹄踏得尘土飞扬。

  他勒马立于高处,抽出腰间短铳朝天放了一枪。

  呼啸声中,骑兵们立刻散开阵型,开始用各种手段不停地袭扰着官军的大阵。

  前队骑兵张弓搭箭,箭矢如飞蝗般掠过军阵,钉在官军的盾牌或甲胄上,不断有人惨叫着倒下;

  后排的则从马背一侧的皮囊之中抽出投矛,借着战马奔腾的速度,沉重的投矛轻易穿透前列官兵,顺势将后面的士兵钉在了地上;

  三眼铳的铅子齐发,瞬间在人群中炸开一片血花。

  “把震天雷给老子扔进去!”

  数十骑兵解下腰间的铁罐,点燃引信后奋力掷向官军阵中。

  随着一声巨响,铁罐落地炸裂,硝烟混杂着碎石飞溅,残肢断臂散落一地。

  震耳欲聋的响声让阵中官军脸色煞白,阵型不由自主地松动了几分。

  官军被这无休止的袭扰折磨得濒临崩溃,尸体在阵前堆成了小山,伤兵的哀嚎声此起彼伏。

  死亡的阴影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勒得每一个官军士兵喘不过气。

  眼看着前方的丘陵越来越近,一名年轻官兵突然扔掉手中长矛,连滚带爬地脱离了大阵,发了疯似的朝着丘陵方向狂奔而去!

  “老子不干了!跑啊!”

  有了第一个逃兵,自然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跑!快跑!”

  “留在这就是等死!”

  恐慌如同瘟疫般席卷了整个后队。

  无数士兵紧随其后,他们丢盔弃甲,推开挡路的同袍,不顾一切地脱离了勉强维持的圆阵,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侯良柱苦心维持的军阵,在这一刻轰然散开。

  “完了!”

  侯良柱眼前一黑,差点从马上栽下来。

  嘘———

  不远处的刘宁见状,眼中寒光一闪,立刻吹响了骨哨。

  早已等候多时的骑兵们,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猛地从各个方向扑出,狠狠地撞进了溃散的人群。

  马刀挥舞,带起一蓬蓬血雾,惨叫声响彻原野。

  更要命的是,身后的地平线上,代表贼兵主力的滚滚烟尘已经迫近,先头部队的旗帜甚至已经清晰可见。

  邵勇率领的前锋步卒,正迈着大步猛扑而来。

  官军彻底陷入混乱,哭喊声、厮杀声、马蹄声混作一团。

  “大帅,快突围吧!”

  “我带弟兄们掩护你!”

  副将高浩浑身浴血,冲到侯良柱马前,声嘶力竭地吼道。

  侯良柱看着眼前的场景,没有丝毫犹豫:

  “走!”

  他猛地一勒缰绳,对着身边的家丁嚷道,

  “跟我冲出去!”

  “挡路者死!”

  他双目赤红,催马径直撞开了面前挡路的步卒,飞也似的冲了出去。

  身后还在疯狂逃命的步卒被他甩的老远,此时,侯良柱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

  “逃!逃到丘陵后面去!”

  可刘宁早就盯上了侯良柱,见他想跑,立刻带兵追了过去。

  他拨转马头,从斜刺里直插过去,把侯良柱和他的亲兵堵死在了人潮里。

  就在这时,邵勇的前锋步卒也赶到了战场边缘。

  “官军已溃,给老子杀!”

  邵勇见到眼前溃散的官兵,大喜过望,带着麾下一千多前锋步卒,冲进了战场。

  侯良柱的副将高浩见状,还想带着中军主力上前抵挡。

  可邵勇的步兵早已结成一支支小队,长矛攒刺,刀牌劈砍,打得高浩这帮人毫无还手之力,成片成片地倒下。

  侯良柱被刘宁的精骑死死缠住,左冲右突不得脱身,眼看着贼兵的前锋就要杀到,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吾命休矣!”

  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阵雄浑有力战鼓声穿透了战场的喧嚣,从前方的丘陵上传了过来。

  “咚!咚!咚!咚!”

  侯良柱猛地睁开眼,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丘陵顶端,不知何时出现了一支军容严整的部队。

  白杆红缨,靛蓝衣袍!

  “是白杆兵!秦将军到了!”

  侯良柱绝处逢生,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一股狂喜涌上心头。

  刚刚冲进战场的邵勇也听到了鼓声,他眯起眼睛,警惕地望向丘陵方向。

  很快,斥候飞马来报:

  “禀将军!前方三里外发现官军援兵,约有三千之众。”

  “其中长矛步兵约一千八百,弓弩铳手约九百,两翼各有一百五十骑。”

  邵勇心中一凛,立刻掏出千里镜仔细观察起官军的援兵。

  靛蓝色的衣袍在风中猎猎作响,雪白的长杆密集地指向天空,枪尖下红缨随风舞动,如同一片跳动的火焰。

  中军处,一杆红色大旗迎风招展,上面一个斗大的“秦”字铁画银钩,气势磅礴!

  邵勇不敢怠慢,立刻下令:

  “吹号!收拢部队!”

  “先把眼前的溃兵和侯良柱给我围死,快!”

  丘陵上,秦良玉居高临下,将下方混乱血腥的战场尽收眼底。

  她发现,整个贼兵阵线显得异常散乱,兵力也被分割开来。

  贼兵的前锋步卒,还在围杀侯良柱的中军;而他们的骑兵,则在广阔的战场上四处驰骋,追杀着外围的溃兵。

  见此情形,秦良玉身旁,一员身形魁梧的独眼副将站了出来,声如洪钟:

  “督帅!”

  “贼兵骄狂散乱,正是破敌救人的良机!”

  “且让末将领两千儿郎,先救出侯总兵再说!”

  此人正是秦良玉的独子,有着“赵子龙、小马超”之称的马祥麟。

  当年他随军驰援山海关,在浑河血战中,遭后金军的流矢射中左眼。

  受此重创,马祥麟非但不退,反而当场拔出箭簇,连发三箭,射杀三名敌军,可谓是勇冠三军。

  秦良玉看着不远处危在旦夕的侯良柱,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祥麟,小心行事!我替你压阵!”

  “得令!”

  马祥麟眼中精光一闪,猛地转身抽刀,声如炸雷:

  “石柱儿郎!随我破贼救人!”

  两千名白杆兵,闻声而动,他们迅速以司为单位变换阵型,眨眼间便摆出了三个大型的三角尖锥阵。

  这是白杆兵最常用的阵型,锥阵内部结构精密,层层嵌套。

  锥阵以司为单位,第一重是披重甲的精锐,仅有一旗26名士兵;

  第二重三旗,负责稳固锥尖;第三重五旗,提供持续推进能力,第四重七旗,扩大杀伤面;第五重八旗,为基座稳固后方。

  三个巨大的尖锥阵一字排开,从丘陵之上轰然冲下,目标直指被贼兵围困的侯良柱而去。

  “拦住他们!”

  刘宁此时正在指挥骑兵绞杀侯良柱残部,见到白杆兵杀来,立刻分出一支骑兵试图拦截和袭扰白杆兵。

  骑兵呼啸而至,他们故技重施,试图高速掠过军阵外围,骗出官军的远程火力。

  可尖锥阵前排的白杆兵,面对着高速冲锋而来的骑兵,竟不退反进。

  “俯身!”

  “出枪!”

  锥阵中,马祥麟一声厉喝,只见前排十几名身材矮壮、动作敏捷的白杆兵猛地伏低身体,突然加速前冲几步!

  他们手中造型奇特的白杆钩镰枪奋力探出,扫向了贼骑的下盘。

  枪头的铁钩精准地探向马腿,锋利的刃口深深嵌进马筋。

  战马凄厉的惨嘶骤然响起!

  锋利的倒勾轻易割断了马腿肌腱,甚至嵌入骨骼。

  高速奔驰的战马瞬间失去平衡,如同被绊倒的巨人,带着巨大的惯性轰然向前翻滚,栽倒在地。

  马背上的骑兵猝不及防,如同破麻袋般被狠狠甩飞出去,重重砸在地上,筋断骨折。

  “杀!”

  几乎在骑兵坠**同时,锥阵里,第二、三重早已准备好的白杆兵一拥而上。

  冰冷的枪尖,瞬间淹没了这群摔得七荤八素的骑兵。

  惨叫声戛然而止,只有利刃入肉的闷响和鲜血喷溅的声音。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瞬间震住了其他试图冲上来的骑兵。

  他们惊惧地看着同伴连人带马被轻易放倒,冲锋的势头不由得一滞。

  “混账!”

  正在指挥步卒围攻侯良柱的邵勇,也看到了侧翼的变故。

  眼见骑兵受挫,他怒骂一声,也顾不上继续围攻侯良柱。

  他立刻点起身边的千余前锋,试图拦下白杆兵的推进。

  邵勇的带领的前锋同样凶悍异常,径直朝着锥阵的侧翼冲了上去。

  然而,刚一接触,他们就尝到了钩镰枪的厉害。

  一名冲在前头的悍卒,挥刀刚格开一杆刺来的长矛,冷不防侧面一杆钩镰枪带着风声扫来!

  锋利的枪头没有刺穿他的身体,反倒是枪头下的倒钩,精准地钩住了他肩头连接护心和胸甲的皮带,甚至直接钩进了布甲的缝隙里。

  “给老子过来!”

  使钩镰枪的白杆兵是个老手。

  他双臂肌肉虬结,猛地发力向后一拽。

  那悍卒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力量传来,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一个踉跄,扑倒在地。

  他挣扎着想要爬起身来,可旁边几杆长矛已经从四面八方朝着他刺了过来。

  噗嗤——

  锋利的矛尖轻易洞穿了他的肩胛,将那悍卒死死钉在地上。

  类似的场景在战场中不断上演。

  白杆兵们并不追求一击毙命,而是利用钩镰枪的倒钩特性,专钩贼兵布面甲的连接处、下摆、甚至脚踝!

  一旦钩中,立刻有同伴配合拖拽倒敌人,而一旁等候多时的后队则蜂拥而至,将其钉死在地上。

  邵勇的前锋虽然兵甲齐备,但面对这种刁钻的打法和精密的配合,一时间竟被打得手忙脚乱,只能节节败退。

  “好机会!”

  侯良柱看到贼兵被援军吸引,心中狂喜。

  他立刻反应过来,对着身边的亲兵们嘶吼道:

  “快,冲出去!”

  “只要冲到援军阵中,咱们就得救了!”

  在亲兵的拼死掩护下,侯良柱如同一只受惊的兔子,拼命抽打着战马,不顾一切地朝着丘陵方向亡命奔逃。

  他甚至不敢回头看一眼那些为了掩护他,正在被贼人屠戮的亲兵。

  马祥麟看到侯良柱终于突出重围,正朝着己方本阵狂奔,他果断下令:

  “鸣金收兵!”

  “保持阵型退回去!”

  尖锐的金钲声响起,三个巨大的锥阵立刻停止了推进。

  外层长矛手缓缓归队,内层士兵则有序地拖回伤员和袍泽遗体。

  锥阵如同三只钢铁刺猬,保持着严密的防御阵型,一步步向丘陵上的中军退去。

  而邵勇的前锋们此时也是心有余悸,一时间也不敢过分紧逼,只能看着官兵收拢阵型。

  侯良柱狼狈不堪地冲上了丘陵,稳稳停在了秦良玉的马前,他盔歪甲斜,脸上沾满了血污和汗水。

  侯良柱大口喘着粗气,对着秦良玉深深一揖,声音颤抖

  “秦秦将军,大恩不言谢!”

  “若非将军神兵天降,侯某今日必死无疑!”

  秦良玉端坐在马上,看着侯良柱狼狈的模样,只是微微颔首:

  “侯总兵客气了。”

  “你我同为朝廷官员,互相救援本是分内之事”

  “只是贼兵势大,此地不可久留,我等需速速撤退,再图良策。”

  秦良玉的语气十分平静,但其中的疲惫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她说话时,握着缰绳的手指还在微微颤抖,数日以来的急行军,让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将感到力不从心。

  秦良玉和她的白杆兵实在太累了。

  他们一路从石柱出发,乘船溯江,翻山越岭。

  数千里路程,风餐露宿,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就赶到了川北,几乎榨干了所有人的体力。

  先发一章,晚上还有,今天把这段剧情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