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悍枭 第268章 民怨沸腾,帅司入场

小说:北地悍枭 作者:狼太孤 更新时间:2025-11-22 11:23:46 源网站:2k小说网
  幽州城的积雪,仿佛都被一股无形的怒火所融化。

  铁血军寨暗部精心策划的“第二阶段”舆论攻势,不再是简单的流言蜚语,而是逐渐有议论,演变成了一场有组织、有步骤的民众行动。

  在“三炮”赵贵麾下收粪工们走街串巷的“闲聊”铺垫下。

  在“五熊”秦三郎影响的码头脚夫、工人们于市井间的“愤慨”议论中。

  尤其是在“四豺”周福联系的商队将消息扩散出城后,整个幽州城已然成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真正的风暴眼,始于一场全城范围的“搜鞑”行动。

  这并非完全自发,而是在暗探引导下的有序行为。

  在各处人员汇聚,流言达到顶峰时,几个由“大虎”石雄的行动队队员混入其中,充当骨干的青壮团体,首先在城东菜市口聚集。

  一名身材高大的汉子跳上石墩,振臂高呼:“乡亲们!光嚷嚷没用!崔官爷装聋作哑,咱们不能干等着鞑子兵打进来!

  咱得自己动手,把藏在城里的鞑子细作揪出来!”

  “对,抓鞑子!”台下应声如雷。

  “那些狼戎鞑子,高颧骨、深眼窝,面相凶恶,好认得很!咱们多招呼一些人加入,守住四门,盘查生面孔,在城里扫荡,看他们往哪儿藏!”

  “好组织起来。”

  “每条街坊都出人,轮流值守,发现可疑分子,立刻敲锣示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套简单易行的方案迅速得到响应。

  在暗探人员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幽州城仿佛一夜之间进入了“战时状态”。青壮年们自发以街坊、行会为单位组织起来,手持锄头、扁担、菜刀,甚至还有人家拿出了祖传的锈蚀腰刀。

  城门口,不再是官兵独自把守,更多了许多眼神警惕的百姓“协防”,任何相貌带有北方胡人特征的商旅,都会受到反复的、充满敌意的盘问。

  城内,巡逻队一队接一队,重点排查客栈、货栈、废弃房屋。

  偶尔有西域来的商人倒霉撞上枪口,被愤怒的民众围住,虽经解释和查验路引后大多释放,但也吓得魂不附体,被集中“保护”起来,以免被误伤。

  而真正的狼戎使者阿古拉一行人,则如同掉进沸水里的老鼠,四处乱窜,东躲西藏。

  他们原本藏身的客栈被民众自发搜查,险些暴露,只得连续更换藏身地点,惶惶不可终日。

  这种“全民搜奸”的氛围,极大地压缩了官府的运作空间,也让崔文远试图秘密处理此事的打算几乎破产。

  最主要的是,这些平头百姓在行动中,突然发现,只要人多聚集起来,刺史府官兵不敢阻拦,连大声喝斥都不敢,这是以往不曾有过的。

  人们情绪不断高涨,如同官差般搜捕。对官府的信任降到了冰点,也像一颗种子埋入心中。

  而转折点就在今日,出现在几个看似自发、实则有心的“壮汉”振臂一呼之后。他们并非乌合之众,而是暗部精心挑选并安排的人手,个个身形魁梧,声音洪亮,在人群中极力煽动。

  “乡亲们呐!官府不作为,往年往草原送粮送铁,资助敌人,现在又要引鞑子兵来杀咱们自己人,我们能答应吗?”一名汉子大声呼吁着。

  “不答应!绝不答应!”人群中,早有安排的“自己人”带头呐喊响应,声浪一波高过一波。

  “这里是我们的家!保护妻儿老小,靠不了狗官,只能靠我们自己!”

  “对!去刺史府问个清楚。”

  “找崔文远要个说法,问问他到底是不是汉奸!”

  有人带头,就有人跟随。

  压抑已久的恐慌和对官僚的不满瞬间被点燃。青壮年们自发组成队伍,手持锄头、扁担,如同溪流汇入江河,从各条街道向刺史府涌去。

  人越来越多,胆气一下子壮了,许多觉得苛捐杂税繁重的百姓,情绪一下子爆发,到处是骂声。其中一些遭到迫害的商贾,趁机鼓噪喊杀。许多人眼眶泛红,握紧的手里的棍棒。

  这是即将暴乱的征兆,控制不好,就是民变。刺史府及数千厢军挡不住这股动荡被冲垮。到时候幽州城必定大乱,是秦猛不想看到的。

  就在人潮涌动,即将失控,冲击刺史府的刹那——

  “放肆!聚众闹事,欲冲击官府,尔等想造反不成?”

  这时,边军帅司坐落的方向,马蹄声突然如雷般响起。一队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边军铁骑疾驰而来,当先一员大将,正是身穿红色官袍外罩文人铠的边军统帅吴振,正大声怒吼。

  他率领精锐亲卫,犹如一阵风般,恰巧拦在了沸腾的民众与摇摇欲坠的刺史府守卫之间。

  边军帅司为何突然出现在这里?那是按照剧本走。

  秦猛的战略大方向是不能变的。舆论攻势分为四个阶段,第三阶段,崔文远等人狗急跳墙,第四阶段,铁血军寨师出有名的介入收官。

  这边军帅司老拖前线后腿,终究要发挥点作用。

  如眼下进入舆论漩涡中。

  这正是“总管”冯财与核心骨干们完善后的计划:

  引入可控的“秩序”力量,既防止人多胆壮演变成不可控的暴乱,又将边军帅司拉下水,给予刺史府更大的震慑,关键是能够扛下所有。

  这一举多得的好事,冯财等情报骨干分析得透彻。

  ——愤怒的民众汇率的消息被人有心传到帅司。吴振虽然跟地方钩心斗角,但他有责任不能让城内发生动乱,所以立刻率领队伍赶来。

  不等铁甲兵卒散开,驱散人群。

  “大帅——青天大帅啊!”一名汉子演技精湛,连滚带爬地扑出人群,跪在吴振马前,借助滑溜溜的地面唰的滑出一丈有余,哭天抢地。

  “您要为我们小民做主啊!崔刺史他……他深夜勾结狼戎鞑子,收了金山银山,竟然要调兵去打边军,去打为我们百姓出气的铁血军寨。”

  “啊——这是要我们的命啊!”

  “没错!请大帅您主持公道啊!”

  “我们要个说法!”人群再次鼓噪,但这一次,愤怒中带着理智和一丝对“帅司青天”的期盼。

  “竟然有这种事?”吴振也得到相关的消息知道,此刻觉得明知故问,见到涌来的百姓越来越多,心里打起了小九九,觉得这是个机会。

  几个身穿儒生冬袄的文人走出人群,其中领头的三十来岁的文人,朝吴振抱拳,朗声说道

  “大帅,我乃幽州文士刘国栋,草原蛮子猖獗异常,年年犯我边塞,杀我百姓,摧毁我大周边堡。

  此乃国仇大恨,那草原狼戎部落赖使,深更半夜跑到刺史府,我等谁不知晓说了什么,但这勾当,必定见不得人,我等岂能容他放肆?”

  “今日我们必定要问个清楚,讨个明白,我等文人风骨尚在,边军驻扎幽州,在大帅的带领下,鞑子连连吃瘪,契丹鞑子被打得狼奔豕突。狼戎又算什么东西?我幽州岂容宵小作乱?”

  说得好哇!吴振看着说话掷地有声的文士刘国栋,心里不禁赞叹了一声,也暗暗做下了决定

  “诸位乡亲,静一静!”吴振抬手,声音威严,“流言止于智者!崔大人乃朝廷命官,岂会行此不义之事?

  我等前去问个明白,若属子虚乌有,揪出造谣生事者,还崔大人一个清白;若真有龌龊……”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刺史府高墙,“本帅和边军数万儿郎,也绝不答应!现在,随本帅前去问询,不得冲击府衙,违令者,军法从事!”

  “对对对,大家都听大帅的。”那个跪在地上哭诉的爬起来,大声高呼着,身后百姓纷纷回应。

  “有吴大帅在,我们不怕,走,找他们要个说法。”刘国栋被人簇拥着,顿时腰板又挺直三分。他大手一挥,身后众人回应,紧随其后。

  有了边军大帅“撑腰”,民众的怒火找到了宣泄的渠道和方向。

  在刘国栋等人的引导和边军的“维持秩序”下,乌泱泱的人群不再是暴乱的洪水,而是变成了“请愿”的洪流,浩浩荡荡地围住了刺史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