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姨我没什么大本事,改变不了政策。”

  “所以啊,只能尽量的在里面周旋,四处打听,最后发现薛大姐一家还不错。”

  “她儿子确实是救火牺牲的烈士,儿媳妇也是个本分人,刚守寡没多久,实在可怜。”

  “我想着与其让上头塞进来一些不知根底的人,不如找她们这些品性靠得住的。”

  “至少不会偷偷欺负卫兰。”

  “而且因为烈属的身份,上头还算照顾,给薛大姐儿媳妇,谋了个售票员的岗位。”

  “待遇还算不错,这以后也能及时交房租。”

  听了这一番解释,林卫东虽然心里的疙瘩没有完全解开,但也释然了许多。

  在如今这个时代,个人的力量确实渺小。

  刘霞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算很好了。

  就算他没下乡,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好的结果。

  他又不可能跟政策对着干,也不可能把上头安排来的人赶出去。

  “刘姨,真是谢谢您,为了我家的事一直操心。”

  林卫东真诚的感谢:

  “您都这么说了,那我就放心多了。”

  “只要她们是老实本分的人就行,几间房而已,没多大关系……”

  他的心里暗自下定决心。

  等以后政策放宽了,他非得买套过去的四合院回来!

  “你能这么想是最好的。”

  刘霞点点头,又想起了买菜的事。

  “你们坐在这儿歇会儿,我还是得去买些菜……”

  “别,刘姨,真不用您去。”

  林卫东再次把人拦住:“还是我去吧,我爱人儿从来没来过首都。”

  “我带她去副食店,去国营菜站看看,体验体验首都的生活气息。”

  “等我们回来,到时候您再给我们露一手,这样成吗?”

  刘霞听到这话,也不好再坚持。

  只能笑着答应:

  “行,带你媳妇儿去逛逛也好。”

  “你们朝南走,过了十字路口去那个‘朝内菜市场’,那儿的东西齐全。”

  “再往前还有粮店和副食店,你随便买些简单的就行,别乱花钱!”

  她耐心的叮嘱。

  “好嘞,您放心吧。”林卫东笑着应下,和周晓白一起离开。

  朝内菜市场,是鼎鼎有名的京城四大菜场之一,货品丰富。

  就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南侧,**的斜对面。

  上一世林卫东孤单的时候,特别爱看书。

  他记得不知道在哪本书里看到过。

  说有的人到了新地方,爱逛百货超市,也有的人喜欢去书店。

  但是去逛菜市场,跟着人挤挤,享受享受热闹,看看新鲜的瓜果蔬菜。

  反而更有乐趣。

  林卫东对此深以为然。

  首都的菜市场,发端于早市。

  京片子一般叫“晓市”,因为习惯早起,拂晓三四点就已经开始,日出而散。

  哪怕冬至,也不会超过九点。

  所以,才叫做“晓市”。

  这种早市一般都城根儿或者天坛,德胜门之类的地方。

  后来涌入首都的人越来越多,慢慢的也就演变成了菜市场。

  东单菜市场、西单菜市场、崇文门菜市场,以及朝内菜市场。

  是计划经济时代,首都赫赫有名的四大菜市场。

  也是如今这个时代,最能感受到生活气息的地方。

  走出街道办,阳光照在身上带了一丝暖意。

  林卫东乐呵呵的说道:

  “走吧媳妇儿,带你看看,首都的老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

  周晓白捶了他一下:“以前都是直接叫我名儿,怎么突然叫的这么恶心。”

  “避免麻烦,我一叫你媳妇儿,人家听到了就知道我们是两口子。”

  “我要是不那么叫,指不定就有人过来审查了。”

  两人一路往南走。

  街道两边,是低矮的铺面和灰色的院墙,上面刷着或红或白的标语。

  自行车是街道上的主要交通工具,铃铛声不绝于耳。

  偶尔开过的公交车,不是解放牌,就是墨绿色的斯柯达。

  车顶上,有着两条看起来像“大辫子”的集电杆,连接着空中的电网。

  虽然这里的行人,衣服也是灰、蓝、绿为主。

  可看上去,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和青松县路面上的人完全不一样。

  走了十来分钟,两人就看到了一处热闹的砖瓦房建筑。

  门脸宽敞,里面人声鼎沸。

  在门口,挂着一块水牌,上面用粉笔写着今日供应的商品和价格。

  上面的字写得又大又工整,有的菜名已经用红粉笔打上了叉。

  所谓的水牌,并不是用水做的牌子。

  而是木板、刷了白漆的金属板,或者黑板的统称。

  计划经济时期供应商店,菜市场之类的场所,通常会挂一块牌子。

  用来公示商品价格和信息,并且实时更新。

  周晓白蹲在门口看了一会儿,然后满脸兴奋的走了进去。

  刹那间,各种气味扑面而来。

  蔬菜的泥土气息,水产的腥味,牲畜的肉味,豆制品的香气……

  以及人群聚在一起,散发出来的臭气。

  市场里光线有些昏暗,但人头攒动。

  放眼望去,挤满了挎着菜篮子、提着网兜的主妇和老人。

  这里的供应,远不是其他地方能比的。

  每个摊位前都排着或长或短的队伍。

  蔬菜区域,有冬储大白菜、土豆、萝卜、洋葱。

  甚至还能看到大棚里出来的,带着黄色小花的黄瓜,以及西红柿。

  当然数量特别稀少,价格贵的吓人,而且还需要“副食品特供券”。

  这种反季节蔬菜,光有钱有票也不行,得有特殊的供应券。

  除此之外两人还看到了小油菜、菠菜等绿叶菜。

  售货员穿着白大褂,面无表情的忙碌着,一手收钱一手收票。

  当然排队最长的是肉摊。

  猪肉按照不同部位分割好,挂在铁钩上。

  这个时代,肥肉比瘦肉更受欢迎。

  水产摊位除了冻带鱼,黄花鱼外。

  还有一些活着的鲫鱼在水里游动。

  至于副食品柜台前,东西就更多了。

  鸡蛋、豆腐、各类豆制品、芝麻酱、酱油醋等调味品。

  周晓白看得眼花缭乱。

  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丰富的物资,虽然需要排队,需要票证。

  但不管是商品的数量还是种类,都远超县城的供销社。

  林卫东先带着人排队,买了一条五花肉,买了豆腐。

  又去买了条鱼,买了一大包蔬菜。

  看到不要票的议价鸡蛋,他也买了不少。

  议价鸡蛋是在计划供应外,一种不要票,但是价格更贵的鸡蛋。

  全国普遍在七十年代末,才开始出现这种“松动”。

  但是首都是大城市,这里又是一个大的市场。

  所以才能买得到。

  “饿不饿?这里有灌肠,首都的特色小吃,想不想尝尝?”

  买完了菜,林卫东开口询问。

  “有吗?我怎么没看见?”

  周晓白四下张望,语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