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三年,岳飞元帅率领五万精锐南征,不出一月,交趾国主李神宗被俘,南方小国尽数臣服。捷报传到天下,举国欢腾,而在这胜利的喜悦中,一场关于财富与权力的游戏正在南京城中悄然上演。
南京明楼,雅间内烛火通明。三位商人举杯相庆,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十倍的利润!我石永立经商二十年,从未见过如此暴利!”中年男子举杯畅饮,他是南京城中有名的药材商人,靠着精明和胆识积累了不少财富。
坐在他对面的青年才俊苏名微笑颔首。作为苏轼后人,他不仅继承了先祖的文采,更有着非凡的商业头脑。“南洋诸国对我大明瓷器、茶叶的痴迷,远超预期。三佛齐贵族甚至愿以等重黄金换取一套景德镇瓷器。”
最年轻的拉着兴奋地接话:“这才只是开始!交趾已平,我们的船队可直抵占城、真腊,甚至更远的满剌加!”
三人再次举杯,杯中酒一饮而尽。他们成立的顺和商会不过半年,就已通过南洋贸易赚得盆满钵满。
就在这时,雅间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房门被猛地推开,一队锦衣卫鱼贯而入,分列两侧。最后走进来的,是一位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威严男子。
苏名手中的酒杯“啪”地落地,碎成几片。他脸色霎时苍白,连忙起身行礼:“不知国公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石永立和拉着也慌忙起身,额头渗出细密汗珠。锦衣卫指挥使、陛下的侄儿、当朝国公陈导亲临,这绝非寻常之事。
陈导目光如刀,缓缓扫过桌上佳肴和美酒,最后定格在三人苍白的脸上。
“顺和商会,好一个顺和商会。”陈导声音冷峻,“几条船下南洋,就敢赚取十倍差价。你们可知,私通外邦该当何罪?”
苏名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国公明鉴!我们只是正经做生意,绝无通敌之举啊!”
“正经生意?”陈导冷笑一声,从袖中抽出一卷账本,“一月之内,你们的三条船往返交趾、三佛齐,获利白银二十万两。而这,还只是明面上的账目。”
石永立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国公大人,我们认罪!求大人网开一面!”
几人出海都是正常的,手续齐全,但是面对这位掌握锦衣卫的国公爷,不管他说什么,先赔罪便是,苏名拉着石永立也紧随其后跪下,浑身颤抖。
陈导踱步到窗前,望着南京城的夜景,忽然话锋一转:“海贸之利,确实惊人。”
三人面面相觑,不知这位国公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陛下得知南洋贸易获利丰厚,有意成立大明皇家商会。”陈导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苏名,“苏公子作为名门之后,陛下特意叫我挑选人才,我调查多人发现你们很有经商天赋,故来邀你担任皇家商会会长。”
他又看向石永立:“石老板精通商贸,可为副会长。”
苏名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会有这样的转折。为皇帝效劳,这是多少商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任你家财万贯,在权力面前也不过是待宰的肥猪。如今能得到皇权的庇护与支持,简直是天降之喜。
“臣...臣愿意!”苏名连忙叩首,“能为陛下效劳,是苏家三世修来的福分!”
石永立也急忙表态:“草民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导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很好。三日后,随我入宫面圣。陛下会亲自授予你们皇家文书与圣旨。”
等陈导带着锦衣卫离去,三人仍跪在地上,许久没有起身。
“我们...这是得了皇差?”拉着颤声问道,仍不敢相信刚才发生的一切。
苏名缓缓站起来,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是福是祸,尚未可知。但为皇家效力,总比被皇权碾压要好。”
三日后,大明皇宫政事堂。
苏名和石永立穿着新制的朝服,忐忑不安地跟在陈导身后。穿过一道道朱红宫门,终于来到了御书房外。
“在此等候。”陈导吩咐道,自己先进入御书房通报。
不多时,一个太监尖声宣召:“宣苏名、石永立晋见!”
二人低首进入,按提前学好的礼仪跪拜:“草民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一个温和却不失威严的声音传来。
苏名小心翼翼抬头,只见书案后端坐着一位面相年约二十的皇帝,眉目清秀却自带帝王威仪,正是当朝天子洪武皇帝。
“苏爱卿是苏轼后人?”皇帝微笑着问道。
“回陛下,草民是苏文忠公第四世孙。”苏名恭敬回答,虽然是庶出,但是能跟苏轼沾上关系便是有面子。
皇帝点头:“果然是名门之后。陈导已将南洋贸易之事详细禀报,朕有意成立大明皇家商会,由你二人主持。你们可愿意?”
“臣万死不辞!”二人齐声应答。
“”册封你苏名和石永立,为紫薇舍人!”紫薇舍人为皇帝近臣,五品官职,一般是翰林学士的封号之一,自己一个商人能得此封赏,心中有一种誓死效忠陛下的冲动,这一刻苏名便是大明最忠的忠臣。
皇帝满意地笑了笑:“皇家商会不同于寻常商号。你们不仅要为内帑创收,更要为朝廷搜集南洋情报,宣扬大明国威,与番邦建立友好关系。”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朕会拨给你们十艘战舰,配有火炮和精兵。你们可以打着皇家旗号,自由往来南洋诸国。所得利润,七成归内帑,三成归商会运营。”
苏名和石永立震惊地对视一眼。这样的条件,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优厚!
“此外,”皇帝接着说,“你们有权代表大明与南洋小国签订贸易协议,但必须经过内务府批准。遇有大明所需珍稀物资,优先采购运送回国。”
“臣遵旨!”二人再次跪拜。
接下来的一半个月,苏名和石永立忙得不可开交。在陈导的协助下,他们迅速组建起了大明皇家商会的班底,招募了熟悉南洋航线的船老大、通晓多种语言的翻译、精于算计的账房先生。
首批十艘战舰准备就绪,船上不仅装满了瓷器、杭州丝绸、福建茶叶,还配有朝廷派出的五百名精兵和数名锦衣卫,十门火炮。
首航南洋
出发那天,南京港人山人海。皇家商会的日月金龙旗在桅杆上迎风招展,蔚为壮观。
苏名和石永立站在主舰船头,心中澎湃万千。
“想不到我石永立一介布衣,竟能有今天这排场!”石永立感慨道。
苏名目光深远:“权力与财富相伴相生。我们既得此机遇,必要为陛下办好这差事。”
船队顺风南下,首站抵达交趾。岳飞大军刚刚征服此地,作为皇帝的钱袋,当地官员对大明皇家商会格外礼遇,提供了大量便利。
交趾的犀角、象牙、珍稀木材被装上船,换走了瓷器和丝绸。
下一站是三佛齐。这里的贵族对大明商品痴迷不已,甚至有人用一整箱黄金换取一个汝窑瓷杯,显然审美是相通了,大家都喜欢好货。
苏名谨记皇帝嘱托,在与三佛齐国王会面时,不仅洽谈贸易,还顺带收集当地情报,了解周边国家的动态。
船队继续航行,抵达、真腊,最远到达满剌加。每到一处,他们都受到热烈欢迎。大明皇家商会的名号很快传遍南洋,此是后话。
南京明楼,雅间内烛火通明。三位商人举杯相庆,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十倍的利润!我石永立经商二十年,从未见过如此暴利!”中年男子举杯畅饮,他是南京城中有名的药材商人,靠着精明和胆识积累了不少财富。
坐在他对面的青年才俊苏名微笑颔首。作为苏轼后人,他不仅继承了先祖的文采,更有着非凡的商业头脑。“南洋诸国对我大明瓷器、茶叶的痴迷,远超预期。三佛齐贵族甚至愿以等重黄金换取一套景德镇瓷器。”
最年轻的拉着兴奋地接话:“这才只是开始!交趾已平,我们的船队可直抵占城、真腊,甚至更远的满剌加!”
三人再次举杯,杯中酒一饮而尽。他们成立的顺和商会不过半年,就已通过南洋贸易赚得盆满钵满。
就在这时,雅间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房门被猛地推开,一队锦衣卫鱼贯而入,分列两侧。最后走进来的,是一位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威严男子。
苏名手中的酒杯“啪”地落地,碎成几片。他脸色霎时苍白,连忙起身行礼:“不知国公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石永立和拉着也慌忙起身,额头渗出细密汗珠。锦衣卫指挥使、陛下的侄儿、当朝国公陈导亲临,这绝非寻常之事。
陈导目光如刀,缓缓扫过桌上佳肴和美酒,最后定格在三人苍白的脸上。
“顺和商会,好一个顺和商会。”陈导声音冷峻,“几条船下南洋,就敢赚取十倍差价。你们可知,私通外邦该当何罪?”
苏名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国公明鉴!我们只是正经做生意,绝无通敌之举啊!”
“正经生意?”陈导冷笑一声,从袖中抽出一卷账本,“一月之内,你们的三条船往返交趾、三佛齐,获利白银二十万两。而这,还只是明面上的账目。”
石永立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国公大人,我们认罪!求大人网开一面!”
几人出海都是正常的,手续齐全,但是面对这位掌握锦衣卫的国公爷,不管他说什么,先赔罪便是,苏名拉着石永立也紧随其后跪下,浑身颤抖。
陈导踱步到窗前,望着南京城的夜景,忽然话锋一转:“海贸之利,确实惊人。”
三人面面相觑,不知这位国公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陛下得知南洋贸易获利丰厚,有意成立大明皇家商会。”陈导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苏名,“苏公子作为名门之后,陛下特意叫我挑选人才,我调查多人发现你们很有经商天赋,故来邀你担任皇家商会会长。”
他又看向石永立:“石老板精通商贸,可为副会长。”
苏名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会有这样的转折。为皇帝效劳,这是多少商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任你家财万贯,在权力面前也不过是待宰的肥猪。如今能得到皇权的庇护与支持,简直是天降之喜。
“臣...臣愿意!”苏名连忙叩首,“能为陛下效劳,是苏家三世修来的福分!”
石永立也急忙表态:“草民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导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很好。三日后,随我入宫面圣。陛下会亲自授予你们皇家文书与圣旨。”
等陈导带着锦衣卫离去,三人仍跪在地上,许久没有起身。
“我们...这是得了皇差?”拉着颤声问道,仍不敢相信刚才发生的一切。
苏名缓缓站起来,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是福是祸,尚未可知。但为皇家效力,总比被皇权碾压要好。”
三日后,大明皇宫政事堂。
苏名和石永立穿着新制的朝服,忐忑不安地跟在陈导身后。穿过一道道朱红宫门,终于来到了御书房外。
“在此等候。”陈导吩咐道,自己先进入御书房通报。
不多时,一个太监尖声宣召:“宣苏名、石永立晋见!”
二人低首进入,按提前学好的礼仪跪拜:“草民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一个温和却不失威严的声音传来。
苏名小心翼翼抬头,只见书案后端坐着一位面相年约二十的皇帝,眉目清秀却自带帝王威仪,正是当朝天子洪武皇帝。
“苏爱卿是苏轼后人?”皇帝微笑着问道。
“回陛下,草民是苏文忠公第四世孙。”苏名恭敬回答,虽然是庶出,但是能跟苏轼沾上关系便是有面子。
皇帝点头:“果然是名门之后。陈导已将南洋贸易之事详细禀报,朕有意成立大明皇家商会,由你二人主持。你们可愿意?”
“臣万死不辞!”二人齐声应答。
“”册封你苏名和石永立,为紫薇舍人!”紫薇舍人为皇帝近臣,五品官职,一般是翰林学士的封号之一,自己一个商人能得此封赏,心中有一种誓死效忠陛下的冲动,这一刻苏名便是大明最忠的忠臣。
皇帝满意地笑了笑:“皇家商会不同于寻常商号。你们不仅要为内帑创收,更要为朝廷搜集南洋情报,宣扬大明国威,与番邦建立友好关系。”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朕会拨给你们十艘战舰,配有火炮和精兵。你们可以打着皇家旗号,自由往来南洋诸国。所得利润,七成归内帑,三成归商会运营。”
苏名和石永立震惊地对视一眼。这样的条件,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优厚!
“此外,”皇帝接着说,“你们有权代表大明与南洋小国签订贸易协议,但必须经过内务府批准。遇有大明所需珍稀物资,优先采购运送回国。”
“臣遵旨!”二人再次跪拜。
接下来的一半个月,苏名和石永立忙得不可开交。在陈导的协助下,他们迅速组建起了大明皇家商会的班底,招募了熟悉南洋航线的船老大、通晓多种语言的翻译、精于算计的账房先生。
首批十艘战舰准备就绪,船上不仅装满了瓷器、杭州丝绸、福建茶叶,还配有朝廷派出的五百名精兵和数名锦衣卫,十门火炮。
首航南洋
出发那天,南京港人山人海。皇家商会的日月金龙旗在桅杆上迎风招展,蔚为壮观。
苏名和石永立站在主舰船头,心中澎湃万千。
“想不到我石永立一介布衣,竟能有今天这排场!”石永立感慨道。
苏名目光深远:“权力与财富相伴相生。我们既得此机遇,必要为陛下办好这差事。”
船队顺风南下,首站抵达交趾。岳飞大军刚刚征服此地,作为皇帝的钱袋,当地官员对大明皇家商会格外礼遇,提供了大量便利。
交趾的犀角、象牙、珍稀木材被装上船,换走了瓷器和丝绸。
下一站是三佛齐。这里的贵族对大明商品痴迷不已,甚至有人用一整箱黄金换取一个汝窑瓷杯,显然审美是相通了,大家都喜欢好货。
苏名谨记皇帝嘱托,在与三佛齐国王会面时,不仅洽谈贸易,还顺带收集当地情报,了解周边国家的动态。
船队继续航行,抵达、真腊,最远到达满剌加。每到一处,他们都受到热烈欢迎。大明皇家商会的名号很快传遍南洋,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