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坐在偏厅之中有些蒙蔽的看着陆续前来的这些军政要员,这几个意思?
他不是来和监国谈条件的吗,监国说要考虑一下,但把这些人都叫来干嘛?
眼前这十几人基本上已经能够代表大唐朝廷所有文武官员以及地方势力。
难道监国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和他谈?这暗地里的py交易能够拿到明面上吗?柳河突然感觉自己的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直到李从曮进来,他才快步走到李从曮旁边小声询问到底什么情况。
李从曮却也是摇了摇头道“本王也不知,刚刚宫里突然传谕说是有紧急军情让本王前来商议,看这架势,估计这事小不了。”
很快许安也从一旁的小房间内走了出来坐到了属于自己的位子上。
紧接着秦继旻就从厅内侧门走了出来,朗声说道“监国殿下到。”
“臣等参见监国。”
随着李幼澄从侧门处缓缓走出,群臣纷纷向她行礼。
“众卿免礼。”李幼澄抬手示意了一下便雍容的坐到了主位之上。
“谢殿下。”众臣起身之后各自落座。
此时李从曮开口问道“不知殿下急召臣等前来是有何要事?”
面对在场众人疑惑的目光,李幼澄环视在场众人片刻随即沉声说道“就在刚刚潼关守将以飞表奏事送来了紧急军情。”
“什么?飞表奏事。”
在场众人包括李从曮都是脸色一变,李幼澄看着他们的脸色,知道这些人大概率都和她刚才一样想差了,便随即对着一旁的秦继旻点了点头道“念。”
“尊命。”
秦继旻领命之后当即打开手中捧着的急递大声念道“臣华州防御副使,潼关镇将张默急报。
清泰四年六月,天雄节度使范延光于魏州宣称复唐讨晋,业已举兵反晋,兵锋直指汴州(开封)。
十日后,东都巡检使张从宾起兵响应,于河阳城发动兵变,业已占据洛阳以及河阳三城,石敬瑭两子河阳节度使石重信以及河南尹石重乂皆为其所杀。”
随着秦继旻念完军报,整个偏殿之内所有人在沉默片刻之后顿时大哗。
天雄镇,即原河朔三镇之中的魏博镇,占据魏州、博州、贝州、卫州、澶州、相州六州之地,治下民众上百万,实力雄厚,兵多将广。
更何况如今还有一个攻占了洛阳以及河阳三城的张从宾相助。
有人对此欣喜若狂,有人则是面色凝重在盘算得失不一而足,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朝廷能这么快击败伪晋收复中原的。
“那石敬瑭呢?”相里金有些急迫的开口问道。
许安摇了摇头道“急报中没有提及,不过根据之前收到的消息,石敬瑭准备将都城从洛阳搬迁至汴州,所以他如今大概率在汴州。”
“算他好运。”众人不经叹息,如果石敬瑭被杀,那伪晋必然分崩离析,那他们到时东出潼关,中兴大唐不再是梦,但如今却仍旧难说的很。
李幼澄开口道“今日召众卿前来就是商议此事,朝廷该如何应对。”
韩昭胤当即起身奏道“殿下,范节帅既已出兵讨伐伪帝石敬瑭,朝廷自当出兵相助,东西两路共同夹击伪晋,唐室复兴可期。”
“臣附议。”许安第一个出列赞同。
很快相里金、张延朗等臣子也接连开口赞同。
紧接着就是各藩镇节度使或者代表表态支持,毕竟他们如今既然上了大唐这条船自然也是希望朝廷能够重新占据天下,如此他们也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如今这么好的机会,他们没有理由不支持。
唯有李从曮一系的凤翔派沉吟不语,柳河和安全之都在等着李从曮的表态
李幼澄见状当即主动问道“岐王的意思呢?”
李从曮目光闪动着沉吟开口道“殿下,如今情况不明,虽说范延光打出的旗帜是复兴唐室,但其真实意图为何尚不可知。
况且石敬瑭仍雄踞汴州,手握大半天下,核心实力未损,范延光、张从宾虽一时得势但之后如何仍难以预料,贸然出兵并非上策。
何况大军出征粮草、兵马、武器都得准备,所需时间甚多,可以先准备着,至于出兵之事不差这两天,还是先探明情况为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岐王所言甚是,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附议。”
“臣也附议。”
柳河和安全之见状当即跟上。
李幼澄则是盯着李从曮,半晌之后开口道“既如此就按岐王所说,传令潼关守将,让他们继续打探,务必得到确切消息。
并令华州防御使蔡元,防御副使张默整肃兵马,便宜从事,自决进止。”
顿了一顿李幼澄继续说道“今战端将启,为兴复唐室正统,荡平逆寇,特命枢密院总揽军政调度,政事堂统筹行政协理。
点验京畿及边镇兵马、州征调粮草、筹运军饷,缮造甲胄、修缮器械。
各司亦须各尽其职,协同备战,不得迁延推诿。凡兵马调度、物资转输,皆须禀旨而行,务求神速。若有玩忽职守、贻误军机者,定以军法论处,决不宽宥!”
“臣等遵旨。”
随着众臣领命散去,李幼澄看向许安说道“李从曮看来对出兵似乎有所顾虑。”
“顾虑是肯定有的,若是朝廷一战灭晋,重新定鼎,对他来说未必就是好事。”许安说道。
“那你觉得这次有机会灭晋吗?”李幼澄目光炯炯的看向许安。
许安则是沉吟不语,后晋这个政权历史上很不得人心,因此内部也极不稳定,总计立国十一年,期间经历多次叛乱,最终被契丹辽国所灭。
但他虽然知道大概却不清楚这些叛乱的具体情况。
不过这才是天福二年(石敬瑭年号),也就是说这次叛乱肯定是失败的,至于造成了多大破坏他就不知道了。
不过现在历史变了,后唐还有势力残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李幼澄见状也没有继续问,而是接着说道“我准备让你挂帅。”
“好。”许安点头答应。
“李从曮那边今晚我亲自去找他谈,无论如何也得争取到他的支持。”李幼澄握了握拳头接着说道,这次机会太重要了,她绝对不可能放弃。
“还是我去吧,如果我谈不拢你再去,否则你要是谈崩了就没有回旋余地了。”许安说道。
他不是来和监国谈条件的吗,监国说要考虑一下,但把这些人都叫来干嘛?
眼前这十几人基本上已经能够代表大唐朝廷所有文武官员以及地方势力。
难道监国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和他谈?这暗地里的py交易能够拿到明面上吗?柳河突然感觉自己的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直到李从曮进来,他才快步走到李从曮旁边小声询问到底什么情况。
李从曮却也是摇了摇头道“本王也不知,刚刚宫里突然传谕说是有紧急军情让本王前来商议,看这架势,估计这事小不了。”
很快许安也从一旁的小房间内走了出来坐到了属于自己的位子上。
紧接着秦继旻就从厅内侧门走了出来,朗声说道“监国殿下到。”
“臣等参见监国。”
随着李幼澄从侧门处缓缓走出,群臣纷纷向她行礼。
“众卿免礼。”李幼澄抬手示意了一下便雍容的坐到了主位之上。
“谢殿下。”众臣起身之后各自落座。
此时李从曮开口问道“不知殿下急召臣等前来是有何要事?”
面对在场众人疑惑的目光,李幼澄环视在场众人片刻随即沉声说道“就在刚刚潼关守将以飞表奏事送来了紧急军情。”
“什么?飞表奏事。”
在场众人包括李从曮都是脸色一变,李幼澄看着他们的脸色,知道这些人大概率都和她刚才一样想差了,便随即对着一旁的秦继旻点了点头道“念。”
“尊命。”
秦继旻领命之后当即打开手中捧着的急递大声念道“臣华州防御副使,潼关镇将张默急报。
清泰四年六月,天雄节度使范延光于魏州宣称复唐讨晋,业已举兵反晋,兵锋直指汴州(开封)。
十日后,东都巡检使张从宾起兵响应,于河阳城发动兵变,业已占据洛阳以及河阳三城,石敬瑭两子河阳节度使石重信以及河南尹石重乂皆为其所杀。”
随着秦继旻念完军报,整个偏殿之内所有人在沉默片刻之后顿时大哗。
天雄镇,即原河朔三镇之中的魏博镇,占据魏州、博州、贝州、卫州、澶州、相州六州之地,治下民众上百万,实力雄厚,兵多将广。
更何况如今还有一个攻占了洛阳以及河阳三城的张从宾相助。
有人对此欣喜若狂,有人则是面色凝重在盘算得失不一而足,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朝廷能这么快击败伪晋收复中原的。
“那石敬瑭呢?”相里金有些急迫的开口问道。
许安摇了摇头道“急报中没有提及,不过根据之前收到的消息,石敬瑭准备将都城从洛阳搬迁至汴州,所以他如今大概率在汴州。”
“算他好运。”众人不经叹息,如果石敬瑭被杀,那伪晋必然分崩离析,那他们到时东出潼关,中兴大唐不再是梦,但如今却仍旧难说的很。
李幼澄开口道“今日召众卿前来就是商议此事,朝廷该如何应对。”
韩昭胤当即起身奏道“殿下,范节帅既已出兵讨伐伪帝石敬瑭,朝廷自当出兵相助,东西两路共同夹击伪晋,唐室复兴可期。”
“臣附议。”许安第一个出列赞同。
很快相里金、张延朗等臣子也接连开口赞同。
紧接着就是各藩镇节度使或者代表表态支持,毕竟他们如今既然上了大唐这条船自然也是希望朝廷能够重新占据天下,如此他们也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如今这么好的机会,他们没有理由不支持。
唯有李从曮一系的凤翔派沉吟不语,柳河和安全之都在等着李从曮的表态
李幼澄见状当即主动问道“岐王的意思呢?”
李从曮目光闪动着沉吟开口道“殿下,如今情况不明,虽说范延光打出的旗帜是复兴唐室,但其真实意图为何尚不可知。
况且石敬瑭仍雄踞汴州,手握大半天下,核心实力未损,范延光、张从宾虽一时得势但之后如何仍难以预料,贸然出兵并非上策。
何况大军出征粮草、兵马、武器都得准备,所需时间甚多,可以先准备着,至于出兵之事不差这两天,还是先探明情况为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岐王所言甚是,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附议。”
“臣也附议。”
柳河和安全之见状当即跟上。
李幼澄则是盯着李从曮,半晌之后开口道“既如此就按岐王所说,传令潼关守将,让他们继续打探,务必得到确切消息。
并令华州防御使蔡元,防御副使张默整肃兵马,便宜从事,自决进止。”
顿了一顿李幼澄继续说道“今战端将启,为兴复唐室正统,荡平逆寇,特命枢密院总揽军政调度,政事堂统筹行政协理。
点验京畿及边镇兵马、州征调粮草、筹运军饷,缮造甲胄、修缮器械。
各司亦须各尽其职,协同备战,不得迁延推诿。凡兵马调度、物资转输,皆须禀旨而行,务求神速。若有玩忽职守、贻误军机者,定以军法论处,决不宽宥!”
“臣等遵旨。”
随着众臣领命散去,李幼澄看向许安说道“李从曮看来对出兵似乎有所顾虑。”
“顾虑是肯定有的,若是朝廷一战灭晋,重新定鼎,对他来说未必就是好事。”许安说道。
“那你觉得这次有机会灭晋吗?”李幼澄目光炯炯的看向许安。
许安则是沉吟不语,后晋这个政权历史上很不得人心,因此内部也极不稳定,总计立国十一年,期间经历多次叛乱,最终被契丹辽国所灭。
但他虽然知道大概却不清楚这些叛乱的具体情况。
不过这才是天福二年(石敬瑭年号),也就是说这次叛乱肯定是失败的,至于造成了多大破坏他就不知道了。
不过现在历史变了,后唐还有势力残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李幼澄见状也没有继续问,而是接着说道“我准备让你挂帅。”
“好。”许安点头答应。
“李从曮那边今晚我亲自去找他谈,无论如何也得争取到他的支持。”李幼澄握了握拳头接着说道,这次机会太重要了,她绝对不可能放弃。
“还是我去吧,如果我谈不拢你再去,否则你要是谈崩了就没有回旋余地了。”许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