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庆功宴,宾主尽欢,一直喝到夜深。
长孙无忌早已给河北那边的将领安排好住处,李艺、魏征等在长安有住宅的,各回各家。
魏征妻子裴氏一直在家等着,看到魏征醉醺醺地回来,扑到魏征怀中嚎啕大哭,发泄着这段时间以来积压在心里的恐惧。
魏征自觉愧对妻子,紧紧抱着妻子安慰:“过去了,都过去了……”
而第二天一早是大朝,叶尘知道有热闹看,难得早起跟着程咬金去上朝。
太子少师的官服已经发下来,就放在程咬金家。
今日还是在武德殿上朝,来了几百名官员。
“今日主要商议如何处理燕郡王他们抓回来的牛羊和俘虏。”李世民引出议题。
这事早就商议过,长孙无忌立马举起笏板汇报:“已经统计完毕,燕郡王他们从草原上俘虏回来的,加上投降的突厥大军,共计三十万,牛五千头,羊二十五万头,马五千匹。”
“马多为老马,朝廷可以自己养着繁衍小马扩充战马数量,牛可以效仿叶大人在鄠县的政策,以官府的名义租给各个村庄饲养。”
“每头牛每年每个村庄向官府缴纳五百文租金,饲养由各个村庄全权负责,各个村庄可以自由使用牛耕地,以此来刺激百姓开荒,同时生下一头小牛,可以进行租金减免,以及官府给一些奖赏。”
“如此一来,各个村庄百姓自然会尽心养牛,大唐的牛会越来越多,加上曲辕犁大大提升耕地效率,大唐的农业生产量将会形成质的飞跃,快速实现仓满粮余之盛况。”
早就商量好的,高 士廉、房玄龄等人立马举起笏板表示支持。
士族官员当然不乐意,这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地多牛多,养的牛租给佃户耕地,也能赚到不小的利益。
这头一开,以后各地方皆如此,将会对他们造成不小的冲击。
但李世民根本不给他们开口反对的机会:“嗯,好,那便如此,先在雍州推行,说说羊和俘虏怎么处理吧。”
一众士族官员差点噎死,话都到嘴边了。
而长孙无忌立马接话,根本不给他们张嘴的机会。
“羊抓回来,当然得内部消化,而普通百姓吃不起羊,臣愿向朝廷购买三百头羊,为朝廷出一份力。”
“至于俘虏,臣愿购买两百人,用来开荒、做工等等,肯定是不亏的,也能为太子,为朝廷分忧。”
长孙无忌一副大义凛然模样。
“不错,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臣也愿意购买。”
“臣也愿意购买。”
“……”
房玄龄、高 士廉等人纷纷表态。
李靖、李孝恭代表陇西李氏开口表态;李纲、李孟尝代表赵郡李氏表态。
叶尘都买了不少,说好的李世民付钱,他就是个托。
这下难题交给其他官员,尤其那些士族,人家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都买了,你们买不买?
士族都是要面子的,尽管知道这是个坑,也不得不咬牙跟着买。
杜如晦忍着笑统计,还是叶尘会玩啊,
人口远比羊抢手,人买去当奴隶用,种地啊、开荒啊等等,如长孙无忌说的肯定不会亏。
羊都买得少,这玩意除了用来吃,也没别的用途,没那么多草地养啊。
不过没关系,叶尘还有对策,卖给那些商人。
就这么一下,俘虏卖出去六万多,回头再卖一些给没来参朝的京官以及其他地方官、商人等。
卖出去十五万不成问题,余下的弄到各地去屯田开荒。
加上卖羊的,国库一下子富裕起来了,撑到今年秋后收税肯定不成问题。
百官一个个快吐血,坑,天坑啊,偏偏人家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国出力的大帽子一戴,他们还挑不出理来。
退朝之后,为了减小损失,各个官员赶忙带人去挑选俘虏,精壮得老吃香了。
长孙无忌带人去坑其他京官,高 士廉回京都府召集京师富商。
因为交通落后,古代人口流通很小,为了方便管理,对商人的限制都是很大的。
用商引限制,相当于资格证,分为县、州、道、国四级,比如有州级商引才能跨州做生意。
国级可以跨国做生意,只有四大皇商有这资格。
宋朝为什么富裕,就是因为重视商业,鼓励商业发展。
所以叶尘搞了个积分制出来坑商人,砸钱升级商引,比如县级商引升级州级商引,需要三千积分,一积分对应一贯钱。
直接抢影响不好,那就让商人花钱跟朝廷购买东西,比如购买羊和俘虏。
花了钱,朝廷也按照市价卖给你东西,还能升级商引把生意做大,多赚呐。
朝廷得到了钱,提升商业发展,商人也得到想要的,两全其美。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朝廷支持商业发展,商人对于士族的依赖就会削弱,削弱士族的影响力。
有钱没权,那是祸不是福,所以商人都会给士族送礼,求士族庇护。
一听说跟太原王氏有关系,谁还敢为难呢。
很快,一箱箱的钱往户部运。
李世民在武德殿里听着高 士廉和长孙无忌派人来汇报,笑得嘴都合不拢。
尤其那些商人,大把大把地砸钱。
“我竟然不知道那些商人竟然如此有钱。”李世民大为感慨,到底没做过生意,与商人接触不多。
所谓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非常低,贵族谁会花费心思去关注商人。
“跟士族比,小巫见大巫,商人想要安稳做生意,肯定得有靠山照应,最好的选择就是士族,士族传承千百年,积累了多少财富可想而知。”
“你要能把哪个士族抄了,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富可敌国。”
叶尘怂恿道。
“现在还不是时候。”
李世民当然不会上头,士族的影响力太大,读书人皆对士族推崇备至,许多官员都跟士族关系密切,士族在民间的民望比皇帝都高。
贸然动士族,天下皆反的事完全有可能发生。
所以要动士族,必须削弱士族的影响力。
真正掌权后才知道士族对皇权的影响有多大。
叶尘真没夸大其词,皇帝掌管天下,士族还凌驾于皇权之上,处处掣肘皇权。
而就在这时,裴寂突然来觐见,手里捧着一纸诏书,憋屈道:“陛下精力不济,太子仁德智勇,当继位为帝。”
长孙无忌早已给河北那边的将领安排好住处,李艺、魏征等在长安有住宅的,各回各家。
魏征妻子裴氏一直在家等着,看到魏征醉醺醺地回来,扑到魏征怀中嚎啕大哭,发泄着这段时间以来积压在心里的恐惧。
魏征自觉愧对妻子,紧紧抱着妻子安慰:“过去了,都过去了……”
而第二天一早是大朝,叶尘知道有热闹看,难得早起跟着程咬金去上朝。
太子少师的官服已经发下来,就放在程咬金家。
今日还是在武德殿上朝,来了几百名官员。
“今日主要商议如何处理燕郡王他们抓回来的牛羊和俘虏。”李世民引出议题。
这事早就商议过,长孙无忌立马举起笏板汇报:“已经统计完毕,燕郡王他们从草原上俘虏回来的,加上投降的突厥大军,共计三十万,牛五千头,羊二十五万头,马五千匹。”
“马多为老马,朝廷可以自己养着繁衍小马扩充战马数量,牛可以效仿叶大人在鄠县的政策,以官府的名义租给各个村庄饲养。”
“每头牛每年每个村庄向官府缴纳五百文租金,饲养由各个村庄全权负责,各个村庄可以自由使用牛耕地,以此来刺激百姓开荒,同时生下一头小牛,可以进行租金减免,以及官府给一些奖赏。”
“如此一来,各个村庄百姓自然会尽心养牛,大唐的牛会越来越多,加上曲辕犁大大提升耕地效率,大唐的农业生产量将会形成质的飞跃,快速实现仓满粮余之盛况。”
早就商量好的,高 士廉、房玄龄等人立马举起笏板表示支持。
士族官员当然不乐意,这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地多牛多,养的牛租给佃户耕地,也能赚到不小的利益。
这头一开,以后各地方皆如此,将会对他们造成不小的冲击。
但李世民根本不给他们开口反对的机会:“嗯,好,那便如此,先在雍州推行,说说羊和俘虏怎么处理吧。”
一众士族官员差点噎死,话都到嘴边了。
而长孙无忌立马接话,根本不给他们张嘴的机会。
“羊抓回来,当然得内部消化,而普通百姓吃不起羊,臣愿向朝廷购买三百头羊,为朝廷出一份力。”
“至于俘虏,臣愿购买两百人,用来开荒、做工等等,肯定是不亏的,也能为太子,为朝廷分忧。”
长孙无忌一副大义凛然模样。
“不错,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臣也愿意购买。”
“臣也愿意购买。”
“……”
房玄龄、高 士廉等人纷纷表态。
李靖、李孝恭代表陇西李氏开口表态;李纲、李孟尝代表赵郡李氏表态。
叶尘都买了不少,说好的李世民付钱,他就是个托。
这下难题交给其他官员,尤其那些士族,人家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都买了,你们买不买?
士族都是要面子的,尽管知道这是个坑,也不得不咬牙跟着买。
杜如晦忍着笑统计,还是叶尘会玩啊,
人口远比羊抢手,人买去当奴隶用,种地啊、开荒啊等等,如长孙无忌说的肯定不会亏。
羊都买得少,这玩意除了用来吃,也没别的用途,没那么多草地养啊。
不过没关系,叶尘还有对策,卖给那些商人。
就这么一下,俘虏卖出去六万多,回头再卖一些给没来参朝的京官以及其他地方官、商人等。
卖出去十五万不成问题,余下的弄到各地去屯田开荒。
加上卖羊的,国库一下子富裕起来了,撑到今年秋后收税肯定不成问题。
百官一个个快吐血,坑,天坑啊,偏偏人家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国出力的大帽子一戴,他们还挑不出理来。
退朝之后,为了减小损失,各个官员赶忙带人去挑选俘虏,精壮得老吃香了。
长孙无忌带人去坑其他京官,高 士廉回京都府召集京师富商。
因为交通落后,古代人口流通很小,为了方便管理,对商人的限制都是很大的。
用商引限制,相当于资格证,分为县、州、道、国四级,比如有州级商引才能跨州做生意。
国级可以跨国做生意,只有四大皇商有这资格。
宋朝为什么富裕,就是因为重视商业,鼓励商业发展。
所以叶尘搞了个积分制出来坑商人,砸钱升级商引,比如县级商引升级州级商引,需要三千积分,一积分对应一贯钱。
直接抢影响不好,那就让商人花钱跟朝廷购买东西,比如购买羊和俘虏。
花了钱,朝廷也按照市价卖给你东西,还能升级商引把生意做大,多赚呐。
朝廷得到了钱,提升商业发展,商人也得到想要的,两全其美。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朝廷支持商业发展,商人对于士族的依赖就会削弱,削弱士族的影响力。
有钱没权,那是祸不是福,所以商人都会给士族送礼,求士族庇护。
一听说跟太原王氏有关系,谁还敢为难呢。
很快,一箱箱的钱往户部运。
李世民在武德殿里听着高 士廉和长孙无忌派人来汇报,笑得嘴都合不拢。
尤其那些商人,大把大把地砸钱。
“我竟然不知道那些商人竟然如此有钱。”李世民大为感慨,到底没做过生意,与商人接触不多。
所谓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非常低,贵族谁会花费心思去关注商人。
“跟士族比,小巫见大巫,商人想要安稳做生意,肯定得有靠山照应,最好的选择就是士族,士族传承千百年,积累了多少财富可想而知。”
“你要能把哪个士族抄了,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富可敌国。”
叶尘怂恿道。
“现在还不是时候。”
李世民当然不会上头,士族的影响力太大,读书人皆对士族推崇备至,许多官员都跟士族关系密切,士族在民间的民望比皇帝都高。
贸然动士族,天下皆反的事完全有可能发生。
所以要动士族,必须削弱士族的影响力。
真正掌权后才知道士族对皇权的影响有多大。
叶尘真没夸大其词,皇帝掌管天下,士族还凌驾于皇权之上,处处掣肘皇权。
而就在这时,裴寂突然来觐见,手里捧着一纸诏书,憋屈道:“陛下精力不济,太子仁德智勇,当继位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