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神采飞扬地带领百官重新回到御花园。

  “楚国公和魏征的提议非常好,既解决了土地兼并的事情,也解决了产粮过剩的问题,还促进大唐安定和平。”

  “来来来,大家举杯同庆。”

  李世民笑着招呼。

  士族官员心跳都加速了一下,这是在敲打他们,谁再敢打土地的主意,便是破坏大唐安定,便是有反心。

  太狠了,贞观一朝,他们除了老老实实的,似乎别无选择。

  皇帝手段太高明,又有叶尘这个**辅佐,他们根本斗不过。

  不可否认,叶尘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事事冲着他们来。

  关键这货完全没弱点,陛下又各种护着,他们根本动不了叶尘。

  动不了叶尘,他们就只能被陛下压制得死死的。

  从山东士族被陛下狠狠制裁一波后,他们就完全落入下风。

  陛下有心腹班底,现在朝廷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军队被陛下牢牢握在手里,再加上那神秘的火器。

  民心也倒向陛下,天下士族联合起来也斗不过啊。

  能怎么办呢。

  目前看来只能熬,熬到下一朝。

  总不能李唐皇帝个个这么猛吧?

  “陛下,我有一事不明,造反在大唐是可以随便说的吗?”

  高昌使臣实在不理解,行礼询问。

  “哈哈,当然不能,不过楚国公并非是随便说,而是就事论事,以警醒朕,这是在为朕好,为大唐好,当然便可以说。”

  “在朝堂上,大臣们可以畅所欲言,无所顾忌,说错了,朕也不会怪罪。”

  “不怕臣子说错,也不怕臣子大胆,死气沉沉的朝堂,那才是最可怕的。”

  李世民朗声笑道。

  “大唐能如此强大,便是因为陛下贤明,广开言路,任人唯才。”

  “陛下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陛下让臣子们放心大胆谏言,指出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大唐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你们也可以效仿,但前提是你们得有陛下的气量和容人之量。”

  长孙无忌快拍马屁。

  百官大笑,李世民可不是谁都能学的。

  古往今来,也就李世民真的能容忍臣子们大胆谏言,在朝堂上争吵,天天被骂也没因此生气处死过一个臣子。

  各国要是效仿,各国臣子要遭老罪咯。

  西域那些国王,连连点头,一副学到了的样子。

  西域怕是要乱呐。

  虽然出了一些变故,但今年的端午节宴会还是比较圆满的。

  两天后,假期结束,李世民召开大朝会。

  叶尘依旧是巳时才晃悠着去,百官早已习惯,看都没看一眼。

  各国使臣则懵了,上朝还能迟到的,这不得拖出去斩了啊。

  然而再一次出乎他们意料,满朝大臣没一个弹劾叶尘的,李世民也没有生气。

  “楚国公,正说到出征高句丽谁做主将,你有什么提议啊?”李世民道。

  “打仗的事我不擅长,就不瞎掺和了。”

  “大唐论打仗谁最厉害,那肯定是陛下和李靖,而陛下在用人方面,更胜李靖,陛下就是权威。”

  这不外人在嘛,高低给李世民点面子。

  李世民听爽了,文治方面他确实不如叶尘,但武功方面,叶尘远不及他。

  “各国使臣远道而来,今天,朕要给你们好好介绍介绍我大唐的将军。”

  “这是我大唐卫国公,兵部尚书李靖,三年前重创东凸厥的战术便是卫国公所提,也是今年覆灭东凸厥的主将,两次大败并生擒颉利。”

  “这是我大唐河间郡王,御林卫大将军李孝恭,三年前水淹突厥大军,镇守河西走廊,今年辅战李靖,俘虏突厥几十万众。”

  “这是我大唐燕郡王,右卫大将军李艺,三年前带兵出草原,席卷突厥,俘虏突厥数十万众,而后带兵收复河套,今年辅战李靖,再度席卷草原。”

  “……”

  李世民一一介绍大唐将军们。

  将军们纷纷士气高昂的仰起头,目若雷霆的看向高句丽使臣。

  压迫感满满,高句丽使臣根本不敢直视。

  “还有这是我大唐的女将军,燕郡王之女,云兰郡主,兰威将军李烟柔。”

  “她可不是花瓶,真正靠军功封的将军,三年前随燕郡王纵横草原,今年参与北征,擒获执失思力,带回可汗金印。”

  “我大唐盛世华彩,女子亦自信放光芒,非他国女子可比。”

  “还有许多将军不在长安,如潞国公侯君集,三年前排兵布阵,正面抵挡巅峰突厥大军,如今正在幽州整军备战。”

  “……”

  李世民神采飞扬地把在外的将军们也介绍了一遍。

  “陛下,对突厥之战,卫国公为主将,这次该轮到我们了吧?”

  “没错,我们也不差啊,不能军功都给卫国公啊。”

  “……”

  将军们生怕李世民又让李靖做主将,纷纷争抢起来。

  “哈哈,将军纷纷抢着立功,大唐怎能不强?”

  “高句丽把隋炀帝三征未能赢作为高傲的资本,而我大唐,将星云集,根本用不着朕亲征。”

  “燕郡王以前久居幽州,对于高句丽最是了解,此番便由燕郡王为主将。”

  “苏定方、李绩,你们二人乃河北人,对高句丽也不陌生,为副主将。”

  “长孙顺德、张士贵为监军,侯君集为参谋。”

  “张公瑾统陌刀军、公孙武达通横刀军、左屯卫大将军程咬金、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兰威将军李烟柔。”

  “各自统兵出征,与侯君集在幽州合兵。”

  “刘宏基与幽州都督李大亮,负责粮草督运。”

  李世民早已想好,开始点将。

  这次也就出了十多万大军,摆明看不起高句丽。

  高句丽使臣懵了,大唐来真的啊。

  不过,他依旧觉得大唐是强弩之末,隋朝没打下高句丽,唐朝就行吗?

  没被点中的将军一阵失望。

  “各种将军不必失落,朕知道你们都能征善战,这次他们去,下次换你们去,比如剿灭倭国,胆敢袭击洗劫华夏,大唐必灭之。”

  李世民朗声安慰,他还想御驾亲征呢,有仗不能亲自上,手痒啊。

  “是。”

  这下没点上的将军心里舒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