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论文治,大唐百姓现在丰衣足食,虽有天灾,然受灾百姓皆得到安置,陛下功德无量。”

  “论武功,陛下平草原、灭吐谷浑、东吞辽东,南疆臣服。”

  “汉武帝征战李世民,取得的战果也不过如此,还差点大汉打崩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陛下亦推行考成法,完善科举,开武举。”

  “汉武帝推行五铢钱,陛下亦发行唐币,允文允武,陛下都亦不比汉武帝功绩差。”

  “当前往泰山封禅,以正天听,威服万邦。”

  “……”

  大部分文官疯狂吹捧。

  连长孙无忌等人都跟着赞同。

  理智一些的,如萧瑀、房玄龄等人,虽不赞同,却也不敢反对。

  陛下一心想证明自己就该是大唐皇帝,掩盖夺位的污点。

  泰山封禅是最好的证明,这个时候反对,必定惹陛下不悦。

  “哈哈,不知不觉,朕已有如此多功绩,最近各地也是捷报频传啊。”

  “虽然有天灾困扰,然大唐依旧在蒸蒸日上,泰山封禅,四方来贺,扬大唐国威,是个不错的提议。”

  李世民心动了,眼中充满雀跃。

  叶尘眉头紧皱,这个时候泰山封禅,山东士族想干什么?

  泰山在河北那边,想借泰山封禅除掉那些流放的僧人?

  而有房玄龄等圆滑的,就有头铁的。

  “呵!”魏征突然发出一声冷笑。

  “魏征,你什么意思?觉得朕不配?”

  李世民顿时恼火起来,那声冷笑着实刺耳。

  “百姓正遭受天灾迫害,有家不能回,受灾百姓逾两百万人,如此国不泰民不安之时,陛下却欲空耗人力物力封禅。”

  “能不能威服万邦不知道,百姓寒心却是真。”

  “长安至泰山,需过关中,走在干旱的焦土上,不知道陛下脚会不会痛?”

  魏征一阵阴阳。

  “你有话就直说,别给朕阴阳怪气。”

  李世民邪火噌噌直冒。

  “行,那我就直接点,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谁不是选在国库富足时封禅?有谁选在天灾横行时封禅?”

  “现在大唐国库富足吗?去年才要百姓节衣缩食卖粮供征辽东,泰山封禅,百官要跟随吧,要军队护行吧,要耗费多少财力物力?”

  “过关中,要准备大量的水,或者绕行,又要花钱多少?”

  “各国前来朝贺,得赏赐吧?又要花费多少?”

  “旱灾尚不知持续多久,陛下便忍不住搞面子工程,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不在乎百姓死活。”

  “皆是国库空了,又要百姓节衣缩食,压榨百姓。”

  “难道这是明君所为?”

  “陛下此去,泰山必臭,以后再无帝王前往泰山封禅,嫌臭,嫌掉价。”

  魏征一顿猛喷,说到最后还极其形象的手在鼻子下扇了扇,嫌弃得不行。

  叶尘听乐了,魏喷子火力越来越猛了。

  以前直接骂,现在拐着弯骂,还附带上动作。

  最绝的是魏征还真预判到了,后来泰山真臭了,不过不是李世民干的,是宋真宗搞臭的。

  自宋真宗后,再无皇帝愿意去泰山封禅,嫌掉价。

  李世民人都被喷麻了。

  “魏征,你放肆,陛下去泰山封禅也是为了大唐百姓,以陛下的功绩,必得天眷,万一就下雨了呢?”

  崔义玄气得站起来,怒怼魏征。

  “哎呦呦,信天?信天的话关中百姓早死绝了。”

  魏征嘴一撇,那小眼神,嘲讽拉满。

  “总要试试吧?”

  崔义玄差点气炸了。

  “拿国家社稷,拿百姓的命去试?去赌一个完全不确定,得不到任何回应的可能?”

  魏征讥讽之色更甚。

  然后看向李世民:“不知陛下试不试得起?”

  “试输,百姓刚刚建立起来的对陛下的信仰,顷刻崩塌,不下雨,陛下可就不是真命天子了。”

  “那么,陛下该如何收场?”

  李世民脸色变了变,眼中燃烧的怒火熄灭下去。

  崔义玄涨红着脸坐回去,知道封禅之事不可能成了。

  陛下此刻封禅,对他们好处太多了。

  该死的魏征。

  “臣不是说陛下不配,而是时机不对,于公,现在国不安,于私,陛下让太上皇如何自处?”

  魏征继续加大火力。

  你要封禅,好歹等你爹走了吧,就这么恨不得**爹头上?

  告诉你爹你大哥和四弟就该杀,告诉你爹你就是比他强,他不配当皇帝是吧?

  “要说配,也不配,打下来的领土治理好了吗?教育搞好了吗?朝廷国公才差点被人杀死,国家安定了吗?”

  叶尘补刀。

  “不错,楚国公差点被害,幕后指使者至今未揪出来,都敢对国公动手,对方胆子何其大,此时出行,不安全呐。”

  张允济跟上,顺便阴阳山东士族。

  “陛下,国库耗空,吐谷浑和辽东那边反叛就麻烦了。”房玄龄也跟着劝。

  叶尘开口了,那就没问题了。

  李世民人都麻了,我错了,我不去了,可以了吧。

  “魏征说得很对,是朕居功自傲,不计后果,差点误国误民。”

  “封禅之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李世民老老实实认错,但就这么放下是不可能的,以后再说。

  “魏征说的朕都认,但楚国公何以说朕没把教育搞好?难道科举还不够完善?”李世民看向叶尘。

  “是啊,科举制始于隋文帝,至太上皇时完善,建立完整的县试、乡试、会试制度,至陛下,推出糊名制,加上殿试,还有哪里不完善?”

  孔颖达跟着发出质疑,他实在想不出科举制还能怎么精进。

  “陛下和孔大人都错了,陷入误区,科举属于教育,但教育不只是科举。”

  “科举只是结果,过程更重要。”

  叶尘站起身,似笑非笑地扫了一眼山东士族官员,喜欢背后捅刀子是吧。

  巧了,我也挺擅长的。

  想杀我,这次我就掘了你们的根。

  山东士族官员脸色都不好看起来,心生不好的预感。

  忍了这么久,叶尘终于要正式反击了吗?

  “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我的学识如何?”

  叶尘朗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