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立马坐直,接过情报密信。
好一会后,李世民放声大笑:“李淳风成功打入西突厥内部,取得统叶护可汗信任。”
“西突厥内部瓜分利益不均,矛盾愈演愈烈,在李淳风的提议下,统叶护可汗把西域二十四国算为利益,准备瓜分西域二十四国。”
李靖这下不理解了:“西突厥吞并西域二十四国,便与大唐直接接壤,威胁到大唐,这不是什么好事啊。”
李世民笑得更大声:“哈哈,卫国公打仗无敌,但权谋方面便稚嫩了一些,西域二十四国夹在大唐和西突厥之间。”
“西突厥对他们横征暴敛,不停压榨,而大唐对他们以礼相待,与他们通商致富。”
“这个时候,面对西突厥的欺压,卫国公觉得西域二十四国会怎么做?”
李靖这下子反应过来了,兴奋道:“会倒向大唐。”
“哈哈,不错,让他们先闹着,朕要的不仅仅是西域二十四国倒向大唐,而是如契丹、室韦那样归降融入大唐。”
“接下来,大唐就稳稳发展,积蓄国力,等着西域二十四国受不了西突厥的欺压,向大唐献降。”
“再有李淳风在西突厥搅和,待大唐发兵之时,便是一举攻灭西突厥之时。”
李世民神采飞扬的朗声大笑,仿佛天下已在他手中,西突厥的命运由他操控。
“还有薛延陀,咱们与薛延陀通商,薛延陀富裕起来后,必然会倒卖物资给西突厥各部,在中间谋利,与西突厥各部交好。”
“咱们使劲撒播薛延陀夷男可汗乃天命真主的消息,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必然会感受到威胁,对薛延陀发兵。”
“夷男收拢东凸厥残部,号称九姓铁勒,然人口不过二十多万,怎么抵抗西突厥?”
“不想被灭,那就只能归降大唐。”
长孙无忌补充道。
李靖震撼得无以复加,打仗他自信不输任何人,但玩**,玩权谋,他还是太嫩了啊。
陛下早已把西域二十四国和薛延陀安排得明明白白,他不如陛下也。
“兵法云,上兵伐谋,陛下不战而屈人之兵,李靖拜服。”
李靖深深一拜,由衷叹服。
“哈哈,卫国公何需妄自菲薄,论行军打仗,卫国公乃大唐定海神针也。”
“卫国公可要保重好身体,未来对西突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打硬仗,其他武将还差点火候,灭西突厥,非卫国公莫属。”
李世民放声大笑,让李靖拜服,如何不志得意满呢。
论军事,李靖是唯一让他忌惮的人,李靖在他心中的占比一直非常重,甚至是放在与他同等级别的。
“是。”
李靖被说得战意都燃了起来。
为将者,不怕打仗,就怕被皇帝猜忌,没仗打。
他灭东凸厥,灭吐谷浑,功劳太大,他一直心中不安,怕陛下忌惮他。
但事实证明,当今陛下,胸比四海,容得下功臣。
东、西突厥都被他所灭,那么,自古以来,没有哪一武将功劳再比他高的。
外战才显本事。
汉之卫、霍,纵然战绩辉煌,但没把匈奴完全打崩掉。
而如今的突厥,可不比汉时匈奴弱,他一人灭之。
没了后顾之忧的李靖,斗志昂扬地回到兵部,直接拿出地图研究起怎么打西突厥。
两仪殿,李世民拿起李靖送来的奏折观看,无语地摇摇头:“这个李靖啊,申国公和荣国公请旨重铸玉门关防西突厥,这么重要的事他竟然没说。”
“大概是高兴得忘乎所以了吧,再灭西突厥,他就是历史第一将,对外战争没人比他功绩更大。”长孙无忌道。
他们这些天策府属官,对于当初李靖拒绝帮忙之事,一直耿耿于怀。
但不得不说,李靖人品可以说不行,但能力着实顶级。
“嗯,确实不得不防西突厥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对大唐开战,重铸玉门关很有必要。”
“凉州自古以来,是西域、草原、中原、吐蕃高原的四争之地,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尤其如今吐谷浑归降,凉州一旦失守,等于白打。”
李世民认真权衡。
“要不要再加派兵力?”长孙无忌提议。
“不用,加上突骑卫和驻守青海道的两军,那边已经有八万大军驻防。”
“一旦打起来,河套地区驻扎的两军加突骑卫,以及驻扎在定襄的右骁卫,可以快速驰援。”
“不过,重铸玉门关依旧很有必要,据守,给援军争取赶到的时间。”
李世民道。
当初分配兵力驻防时,他就考虑到西突厥,在西北方分驻的兵力最多。
“不过,重铸玉门关,需要征调的人力物力可不少。”李世民思索起来。
“不如让吐谷浑族出力,朝廷这边出钱,让青海道大行台的官员组织吐谷浑族去重铸玉门关。”
“正好收买吐谷浑族,让他们知道大唐的好,给朝廷干活有钱拿,有钱就能过得富足。”
长孙无忌提议。
“嗯,有道理,朝会上具体商议,玉门关在凉州河西四郡中的敦煌郡,汉武帝时期打下来,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千百年来,随着华夏王朝不断更替,河西四郡丢失又拿回,玉门关修修损损。”
“既然要修,那就好好修一修。”
李世民道。
自汉末三国开始,中原混战几百年,谁还有心情去管河西走廊。
直到隋文帝一统中原,才拿回河西走廊,但也只是名义上的拿回,没什么实际控制权。
突厥在北,吐谷浑在南,河西走廊夹在中间。
隋炀帝时期,隋炀帝西行,想着打通河西走廊,重启丝绸之路,结果被吐谷浑屯兵袭扰,不了了之。
也就是那时,隋炀帝暴怒,发兵把吐谷浑暴揍一顿,西拓青海、河源等郡,极大削弱吐谷浑。
高句丽也是隋炀帝打残的。
有一说一,要没有隋炀帝,大唐要攻灭这两国可不容易。
然后到了隋末,驻守凉州的隋朝大将李轨,割据凉州称王。
然后被申国公安修仁和荣国公安兴贵给灭了,统御凉州归顺大唐。
但这时候情况和隋朝时差不多,对河西走廊没什么控制权,控制权在东凸厥手里。
直到第一次重创东凸厥,才把河西走廊真正控制在手里。
安家是凉州的名门望族,影响力极大,而且人家兄弟俩切切实实有开国大功,打仗也猛。
玄武门之变前,两人保持中立,但两人儿子与他关系很好。
所以他一直没打压过安家兄弟俩,一直都重用。
安兴贵之子安元寿,以前在天策府任职,玄武门那天早上也参与了,现在是宫中禁军统领,才二十出头。
安修仁之子安永达,十七岁,参军,随父驻守凉州。
好一会后,李世民放声大笑:“李淳风成功打入西突厥内部,取得统叶护可汗信任。”
“西突厥内部瓜分利益不均,矛盾愈演愈烈,在李淳风的提议下,统叶护可汗把西域二十四国算为利益,准备瓜分西域二十四国。”
李靖这下不理解了:“西突厥吞并西域二十四国,便与大唐直接接壤,威胁到大唐,这不是什么好事啊。”
李世民笑得更大声:“哈哈,卫国公打仗无敌,但权谋方面便稚嫩了一些,西域二十四国夹在大唐和西突厥之间。”
“西突厥对他们横征暴敛,不停压榨,而大唐对他们以礼相待,与他们通商致富。”
“这个时候,面对西突厥的欺压,卫国公觉得西域二十四国会怎么做?”
李靖这下子反应过来了,兴奋道:“会倒向大唐。”
“哈哈,不错,让他们先闹着,朕要的不仅仅是西域二十四国倒向大唐,而是如契丹、室韦那样归降融入大唐。”
“接下来,大唐就稳稳发展,积蓄国力,等着西域二十四国受不了西突厥的欺压,向大唐献降。”
“再有李淳风在西突厥搅和,待大唐发兵之时,便是一举攻灭西突厥之时。”
李世民神采飞扬的朗声大笑,仿佛天下已在他手中,西突厥的命运由他操控。
“还有薛延陀,咱们与薛延陀通商,薛延陀富裕起来后,必然会倒卖物资给西突厥各部,在中间谋利,与西突厥各部交好。”
“咱们使劲撒播薛延陀夷男可汗乃天命真主的消息,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必然会感受到威胁,对薛延陀发兵。”
“夷男收拢东凸厥残部,号称九姓铁勒,然人口不过二十多万,怎么抵抗西突厥?”
“不想被灭,那就只能归降大唐。”
长孙无忌补充道。
李靖震撼得无以复加,打仗他自信不输任何人,但玩**,玩权谋,他还是太嫩了啊。
陛下早已把西域二十四国和薛延陀安排得明明白白,他不如陛下也。
“兵法云,上兵伐谋,陛下不战而屈人之兵,李靖拜服。”
李靖深深一拜,由衷叹服。
“哈哈,卫国公何需妄自菲薄,论行军打仗,卫国公乃大唐定海神针也。”
“卫国公可要保重好身体,未来对西突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打硬仗,其他武将还差点火候,灭西突厥,非卫国公莫属。”
李世民放声大笑,让李靖拜服,如何不志得意满呢。
论军事,李靖是唯一让他忌惮的人,李靖在他心中的占比一直非常重,甚至是放在与他同等级别的。
“是。”
李靖被说得战意都燃了起来。
为将者,不怕打仗,就怕被皇帝猜忌,没仗打。
他灭东凸厥,灭吐谷浑,功劳太大,他一直心中不安,怕陛下忌惮他。
但事实证明,当今陛下,胸比四海,容得下功臣。
东、西突厥都被他所灭,那么,自古以来,没有哪一武将功劳再比他高的。
外战才显本事。
汉之卫、霍,纵然战绩辉煌,但没把匈奴完全打崩掉。
而如今的突厥,可不比汉时匈奴弱,他一人灭之。
没了后顾之忧的李靖,斗志昂扬地回到兵部,直接拿出地图研究起怎么打西突厥。
两仪殿,李世民拿起李靖送来的奏折观看,无语地摇摇头:“这个李靖啊,申国公和荣国公请旨重铸玉门关防西突厥,这么重要的事他竟然没说。”
“大概是高兴得忘乎所以了吧,再灭西突厥,他就是历史第一将,对外战争没人比他功绩更大。”长孙无忌道。
他们这些天策府属官,对于当初李靖拒绝帮忙之事,一直耿耿于怀。
但不得不说,李靖人品可以说不行,但能力着实顶级。
“嗯,确实不得不防西突厥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对大唐开战,重铸玉门关很有必要。”
“凉州自古以来,是西域、草原、中原、吐蕃高原的四争之地,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尤其如今吐谷浑归降,凉州一旦失守,等于白打。”
李世民认真权衡。
“要不要再加派兵力?”长孙无忌提议。
“不用,加上突骑卫和驻守青海道的两军,那边已经有八万大军驻防。”
“一旦打起来,河套地区驻扎的两军加突骑卫,以及驻扎在定襄的右骁卫,可以快速驰援。”
“不过,重铸玉门关依旧很有必要,据守,给援军争取赶到的时间。”
李世民道。
当初分配兵力驻防时,他就考虑到西突厥,在西北方分驻的兵力最多。
“不过,重铸玉门关,需要征调的人力物力可不少。”李世民思索起来。
“不如让吐谷浑族出力,朝廷这边出钱,让青海道大行台的官员组织吐谷浑族去重铸玉门关。”
“正好收买吐谷浑族,让他们知道大唐的好,给朝廷干活有钱拿,有钱就能过得富足。”
长孙无忌提议。
“嗯,有道理,朝会上具体商议,玉门关在凉州河西四郡中的敦煌郡,汉武帝时期打下来,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千百年来,随着华夏王朝不断更替,河西四郡丢失又拿回,玉门关修修损损。”
“既然要修,那就好好修一修。”
李世民道。
自汉末三国开始,中原混战几百年,谁还有心情去管河西走廊。
直到隋文帝一统中原,才拿回河西走廊,但也只是名义上的拿回,没什么实际控制权。
突厥在北,吐谷浑在南,河西走廊夹在中间。
隋炀帝时期,隋炀帝西行,想着打通河西走廊,重启丝绸之路,结果被吐谷浑屯兵袭扰,不了了之。
也就是那时,隋炀帝暴怒,发兵把吐谷浑暴揍一顿,西拓青海、河源等郡,极大削弱吐谷浑。
高句丽也是隋炀帝打残的。
有一说一,要没有隋炀帝,大唐要攻灭这两国可不容易。
然后到了隋末,驻守凉州的隋朝大将李轨,割据凉州称王。
然后被申国公安修仁和荣国公安兴贵给灭了,统御凉州归顺大唐。
但这时候情况和隋朝时差不多,对河西走廊没什么控制权,控制权在东凸厥手里。
直到第一次重创东凸厥,才把河西走廊真正控制在手里。
安家是凉州的名门望族,影响力极大,而且人家兄弟俩切切实实有开国大功,打仗也猛。
玄武门之变前,两人保持中立,但两人儿子与他关系很好。
所以他一直没打压过安家兄弟俩,一直都重用。
安兴贵之子安元寿,以前在天策府任职,玄武门那天早上也参与了,现在是宫中禁军统领,才二十出头。
安修仁之子安永达,十七岁,参军,随父驻守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