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朝廷忙着科举会试,裴寂天天往魏征家跑,拉着魏征喝酒,招摇过市。
叶尘则专心在军事学院教将二代们。
天地君亲师,这时代,老师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这样将二代以后成长起来,都是人脉和底蕴啊。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就连李泰都适应了每天绕着军事学院跑一圈,小胖子瘦了很多。
叶尘开始增加跑步距离,从多跑五分之一,到现在已经增加到多跑三分之一。
都还小,负重容易影响身体发育。
早上跑步,中午站军姿,下午练武,每七天学一天文,学一天军事知识。
两队竞争,一个个干劲十足,学文都学得特别起劲。
这天,会试开始了,而也有大量奏折弹劾魏征勾结裴寂。
李世民趁势召魏征进宫。
“好好看看,都是弹劾你的,你一天天和裴寂眉来眼去,想干什么?勾结武德老臣迎太上皇复位?”
李世民指着堆成山的弹劾奏折。
“裴寂来找我,我躲都躲不开。”魏征委屈啊。
“哼,听不良人说,你和裴寂在密谋为裴家解罪,魏征,你好大的胆子,你知不知道你在干什么,罔顾朕对你的信任。”
“……”
机会难得,李世民逮着魏征一顿训,狂喷半小时。
仿佛要把魏征这几年喷他的都还回去。
“清者自清,是裴寂找我说这事,一直纠缠我,我未曾答应,陛下尽可派人调查。”
“弹劾并不能作为证据,陛下只是听说,并没有证据,何以就笃定我有罪?张蕴古的教训,难道陛下忘了吗?”
魏征梗着脖子怼回去。
“你在教朕做皇帝?你难道当过?你有何资格教朕?”
李世民开始仗势欺人。
“我在跟陛下讲理。”
魏征丝毫不怂,声音骤然拔高。
“好,朕就跟你讲理,你既然心里没鬼,裴寂纠缠你,图谋不轨,你为何不上报?”
李世民猛拍桌子。
“裴寂只是请我想想办法,并未逼迫,也并未付诸行动,我上报什么?”魏征回怼道。
“哼,平时你弹劾别人可不是这样的,朕看你分明是在包庇裴寂,你夫人是裴寂堂孙女,你真是好样的。”李世民一口咬定。
“臣还是那句话,清者自清,陛下认为臣做了,请陛下拿出证据来。”魏征老神在在。
“行,朕会彻查到底,你给朕滚去青海道巡察,别在长安碍朕的眼。”
“待朕查清楚,要是误会了你,朕给你道歉,要是没误会,你就死在青海。”
李世民半点面子不留,一副被气狠了的样子。
“哼!”
魏征傲娇地哼了一声,气鼓鼓地转身离开。
“终于把这厮支走了。”李世民松了一口气,心情格外美丽。
天天被这货喷,反过来喷这货一顿,怎么那么爽呢。
当天,魏征就赌气似的离开长安前往青海道。
李世民提拔褚遂良暂管御史台。
山东士族也开心了,终于把魏征弄走了。
并且,这意味着陛下的心态变了,开始疏政,开始膨胀,直接把魏征轰出长安,不再像以前那般讲理。
更重要的是,陛下此举必然会伤了那些直臣的心,让那些直臣有了顾忌,不敢再直言劝谏。
叶尘并不知道李世民的计划,进宫去询问:“魏征怎么了?”
“他留在长安,我怎么装昏君钓鱼,有人给我布了局,我总得配合一下,最近你别去上朝,装作对我失望的样子。”李世民悠哉道。
“喔,陛下打算怎么做呢?”叶尘来了兴趣。
“说出来就没意思了,你慢慢看好戏吧,谁上钩跳出来,谁基业尽毁。”
李世民带着几分得意,他这一招,绝对绝杀,以后没人再敢对他搞阴谋诡计。
傍晚,叶尘回到家,程咬金急匆匆过来:“宫里传出消息说你和陛下大吵了一架,发生了什么事?”
“嗯?我和陛下吵架?”叶尘都懵了,随即反应过来,肯定李世民传的谣言。
跟着李艺也过来询问。
“没事,就陛下把魏征赶出长安城的事,等陛下调查清楚就好了。”叶尘没拆李世民的台。
接下来的日子,叶尘一副和李世民赌气的样子,朝也不去上,连今年新科龙门宴都没去参加。
王锦彻底沦为笑柄,之前在长安城各种卖弄,结果连举人都没考中。
倒是崔神基,之前被程处默他们羞辱一顿后,奋发图强,十八岁考中举人。
崔义玄还是讲究的,哪怕王锦沦为笑柄,依旧没有悔婚,可以被人笑话,但不能失了信誉和人品。
今年的状元叫钱元修,江南钱氏之人。
江南钱氏就是钱镠铁券那个,唐昭宗时期,给钱家钱镠赐下免死铁券。
至明朝,钱家犯下大错,钱家死马当作活马医,拿出唐朝免死铁券求饶。
朱元璋看在唐太宗面子上,认了免死铁券,免去钱家死罪。
后来钱家出了两位无双国士,撑起华夏脊梁。
因为这一点,叶尘还去一睹钱元修的风采。
很年轻,才二十多岁,穿着红色的状元服,骑白马绕城,气质儒雅,符合对状元郎的一切想象。
古代女子其实也有挺大胆的,对着钱元修热情尖叫。
钱家是江南大族,其他士族都抛出橄榄枝想联姻。
其实这倒是和历史对上了,历史上贞观第二届科举是631年举办的,状元就是钱元修。
科举顺利完成,今年录取了三百进士,一千举人。
李世民开始搞骚操作,为庆祝科举顺利,又纳了几个妃子。
李老二这绝不是为了演戏,叶尘敢保证。
历史上,李二很风流,玩得很花,对长孙皇后确实是真爱,但后宫人数在历史上也是排得上号的。
为庆祝科举,皇帝纳妃,这都什么跟什么,民间议论纷纷。
李世民全然不管,依旧我行我素,并且觉得太极宫太旧,要重新再盖一座宫殿。
还是李道宗劝阻,说要盖太学、汤问学宫、梦泽学宫,还有各道也要修建公学,工部忙不过来。
李世民这才作罢,把盖宫殿定在盖完学宫后。
李世民一副飘飘然模样,满足于现状,开始追求享受,五日一朝改为十日一朝,奏折也让中书省批阅完再送入宫中。
叶尘则专心在军事学院教将二代们。
天地君亲师,这时代,老师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这样将二代以后成长起来,都是人脉和底蕴啊。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就连李泰都适应了每天绕着军事学院跑一圈,小胖子瘦了很多。
叶尘开始增加跑步距离,从多跑五分之一,到现在已经增加到多跑三分之一。
都还小,负重容易影响身体发育。
早上跑步,中午站军姿,下午练武,每七天学一天文,学一天军事知识。
两队竞争,一个个干劲十足,学文都学得特别起劲。
这天,会试开始了,而也有大量奏折弹劾魏征勾结裴寂。
李世民趁势召魏征进宫。
“好好看看,都是弹劾你的,你一天天和裴寂眉来眼去,想干什么?勾结武德老臣迎太上皇复位?”
李世民指着堆成山的弹劾奏折。
“裴寂来找我,我躲都躲不开。”魏征委屈啊。
“哼,听不良人说,你和裴寂在密谋为裴家解罪,魏征,你好大的胆子,你知不知道你在干什么,罔顾朕对你的信任。”
“……”
机会难得,李世民逮着魏征一顿训,狂喷半小时。
仿佛要把魏征这几年喷他的都还回去。
“清者自清,是裴寂找我说这事,一直纠缠我,我未曾答应,陛下尽可派人调查。”
“弹劾并不能作为证据,陛下只是听说,并没有证据,何以就笃定我有罪?张蕴古的教训,难道陛下忘了吗?”
魏征梗着脖子怼回去。
“你在教朕做皇帝?你难道当过?你有何资格教朕?”
李世民开始仗势欺人。
“我在跟陛下讲理。”
魏征丝毫不怂,声音骤然拔高。
“好,朕就跟你讲理,你既然心里没鬼,裴寂纠缠你,图谋不轨,你为何不上报?”
李世民猛拍桌子。
“裴寂只是请我想想办法,并未逼迫,也并未付诸行动,我上报什么?”魏征回怼道。
“哼,平时你弹劾别人可不是这样的,朕看你分明是在包庇裴寂,你夫人是裴寂堂孙女,你真是好样的。”李世民一口咬定。
“臣还是那句话,清者自清,陛下认为臣做了,请陛下拿出证据来。”魏征老神在在。
“行,朕会彻查到底,你给朕滚去青海道巡察,别在长安碍朕的眼。”
“待朕查清楚,要是误会了你,朕给你道歉,要是没误会,你就死在青海。”
李世民半点面子不留,一副被气狠了的样子。
“哼!”
魏征傲娇地哼了一声,气鼓鼓地转身离开。
“终于把这厮支走了。”李世民松了一口气,心情格外美丽。
天天被这货喷,反过来喷这货一顿,怎么那么爽呢。
当天,魏征就赌气似的离开长安前往青海道。
李世民提拔褚遂良暂管御史台。
山东士族也开心了,终于把魏征弄走了。
并且,这意味着陛下的心态变了,开始疏政,开始膨胀,直接把魏征轰出长安,不再像以前那般讲理。
更重要的是,陛下此举必然会伤了那些直臣的心,让那些直臣有了顾忌,不敢再直言劝谏。
叶尘并不知道李世民的计划,进宫去询问:“魏征怎么了?”
“他留在长安,我怎么装昏君钓鱼,有人给我布了局,我总得配合一下,最近你别去上朝,装作对我失望的样子。”李世民悠哉道。
“喔,陛下打算怎么做呢?”叶尘来了兴趣。
“说出来就没意思了,你慢慢看好戏吧,谁上钩跳出来,谁基业尽毁。”
李世民带着几分得意,他这一招,绝对绝杀,以后没人再敢对他搞阴谋诡计。
傍晚,叶尘回到家,程咬金急匆匆过来:“宫里传出消息说你和陛下大吵了一架,发生了什么事?”
“嗯?我和陛下吵架?”叶尘都懵了,随即反应过来,肯定李世民传的谣言。
跟着李艺也过来询问。
“没事,就陛下把魏征赶出长安城的事,等陛下调查清楚就好了。”叶尘没拆李世民的台。
接下来的日子,叶尘一副和李世民赌气的样子,朝也不去上,连今年新科龙门宴都没去参加。
王锦彻底沦为笑柄,之前在长安城各种卖弄,结果连举人都没考中。
倒是崔神基,之前被程处默他们羞辱一顿后,奋发图强,十八岁考中举人。
崔义玄还是讲究的,哪怕王锦沦为笑柄,依旧没有悔婚,可以被人笑话,但不能失了信誉和人品。
今年的状元叫钱元修,江南钱氏之人。
江南钱氏就是钱镠铁券那个,唐昭宗时期,给钱家钱镠赐下免死铁券。
至明朝,钱家犯下大错,钱家死马当作活马医,拿出唐朝免死铁券求饶。
朱元璋看在唐太宗面子上,认了免死铁券,免去钱家死罪。
后来钱家出了两位无双国士,撑起华夏脊梁。
因为这一点,叶尘还去一睹钱元修的风采。
很年轻,才二十多岁,穿着红色的状元服,骑白马绕城,气质儒雅,符合对状元郎的一切想象。
古代女子其实也有挺大胆的,对着钱元修热情尖叫。
钱家是江南大族,其他士族都抛出橄榄枝想联姻。
其实这倒是和历史对上了,历史上贞观第二届科举是631年举办的,状元就是钱元修。
科举顺利完成,今年录取了三百进士,一千举人。
李世民开始搞骚操作,为庆祝科举顺利,又纳了几个妃子。
李老二这绝不是为了演戏,叶尘敢保证。
历史上,李二很风流,玩得很花,对长孙皇后确实是真爱,但后宫人数在历史上也是排得上号的。
为庆祝科举,皇帝纳妃,这都什么跟什么,民间议论纷纷。
李世民全然不管,依旧我行我素,并且觉得太极宫太旧,要重新再盖一座宫殿。
还是李道宗劝阻,说要盖太学、汤问学宫、梦泽学宫,还有各道也要修建公学,工部忙不过来。
李世民这才作罢,把盖宫殿定在盖完学宫后。
李世民一副飘飘然模样,满足于现状,开始追求享受,五日一朝改为十日一朝,奏折也让中书省批阅完再送入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