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方士族,同样聚在一起商讨。

  其实真相如何已经不重要,就算是陛下布的局,他们也不能说,也得说陛下是被王谏客这个奸臣蒙蔽。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瓜分琅琊王氏,琅琊王氏肯定完蛋了。

  接下来的日子,叶尘就住在两仪殿给李世民治疗,除了长孙皇后,其他人不得入内。

  可见宫中嫔妃无数,李世民真正信任的也只有长孙皇后。

  历史上,长孙皇后活着的时候也是没有宫斗的。

  皇帝的初恋、结发夫妻、同甘共苦、同生共死。

  皇后哥哥是皇帝发小,又是右仆射。

  玄武门功臣认可的皇后也只有长孙皇后。

  就是皇帝想废后,满朝功臣都得反对。

  宫斗?谁能斗得过?

  宫中嫔妃也斗,不过是互相斗,皇后一声令下,都得消停。

  和历史上一样,李世民给李治起了个小名叫雉奴,这小子很乖,一天吃了睡,睡了吃,不哭不闹。

  用李世民的话说,不哭不闹,不聪明,不成器。

  一天天没个正行,非要把儿子逗哭才满意,没少被长孙皇后骂。

  李渊一天天处理政务忙得焦头烂额。

  被王谏客整下去的那些官员,纷纷官复原职,如刘政会、张允济等人。

  各国使臣也不是省油的灯,得知事情来龙去脉后,都认为是李世民排除奸臣的算计,对李世民更加忌惮。

  这倒也不关他们的事,该吃吃,该喝喝,长安城里布料买得飞起。

  南疆现在不缺吃的,缺穿的。

  西域国王们对于丝绸的喜爱更是不用说。

  去年买回去的那些丝绸,卖给西边那些国家,赚了不少。

  以为这些国王是冤大头,实则都精着呢。

  “陛下,天璇道长招了,其就是个普通道士,因能说会道被王谏客看中,举荐入宫蛊惑陛下。”

  “与王谏客内外勾结,在宫中安插眼线,排除异己,控制朝堂。”

  “那些宫女、太监也交代了,牵连甚广。”

  这天,张允济和岑文本来汇报。

  “大臣安插在宫里的眼线,其他的不用说。”

  “其他事跟太上皇汇报,由太上皇全权处理。”

  李世民异常淡然,似乎早就知道。

  李渊背锅背的一身黑,证据确凿,王谏客本来活不长了,为了不受罪,也为了给琅琊王氏留一线生机,**了。

  李渊直接给定罪,畏罪**。

  王谏客想的事,**保全如陈郡谢氏、颍川钟氏、高平郗氏等跟着他干的家族,希望这些家族能保一保琅琊王氏。

  但山东那几家顶级士族都放弃琅琊王氏,这几个家族的话语权微乎其微。

  王谏客又把其他地方士族都得罪了,墙倒众人推,一个个上谏诛王谏客九族。

  能独善其身就不错了,谁敢保琅琊王氏。

  而随着程咬金、魏征等人的归来,更添一把火。

  “启奏太上皇,督造玉门关总督王冼,勾结下属、商人,贪污受贿,克扣民工工钱。”

  “所勾结官员,多为在琅琊王氏求学者,如凉州长史周彦,王谏客学生。”

  “这是名单和证据。”

  程咬金呈交上证据。

  “不仅如此,王冼派人在青海道大肆宣传楚国公献策把蝗虫虫卵播撒青海道,要把吐谷浑族赶尽杀绝。”

  “挑拨离间,鼓动民怨,欲利用吐谷浑族逼杀楚国公。”

  魏征也爆出猛料。

  “辽东那边,也有琅琊王氏安排人散播楚国公献计驱赶高句丽百姓入半岛的言论。”

  “云南道那边,有人打着寻找炼丹材料的名义,入云南道大山中偷挖珍贵药材谋利。”

  萧瑀和杜如晦也相继爆料。

  百官哪里还不明白,陛下把这四人贬出长安,根本就是别有目的,让这四人收集琅琊王氏罪证去了。

  高,实在是高。

  “简直混账,简直胆大包天,把持朝政,蛊惑民心,他琅琊王氏想干什么,谋朝篡位吗?”

  “诸卿以为此事该如何解决?”

  李渊震怒。

  “太上皇陛下,参与者不止王谏客,整个琅琊王氏都参与其中,其心可诛,按律当诛九族。”

  张允济立马站出来。

  本来他名声非常好,王谏客那**跟他不对付,让人散播谣言,说他以权谋私,滥用私刑,屈打成招,收受贿赂,黑白不分。

  如今不忘死里踩琅琊王氏,更待何时。

  “附议,王谏客明知天璇道长是个水货,还举荐入宫迷惑陛下,不仅是欺君,更是想谋杀陛下,不诛族天理难容。”

  “附议。”

  “附议。”

  “……”

  刘政会、柳亨、苏世长、房玄龄、刘洎等等,一大堆大臣站出来附议。

  这就是王谏客飘了的下场,得罪太多人。

  甚至原来的盟友都给得罪了,山东顶级士族纷纷装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一个为琅琊王氏说话的。

  就连陈郡谢氏这个几百年的姻亲,都苟着不敢说话。

  事实上,散播言论攻讦叶尘这事,山东士族都参与了。

  现在全部归罪到琅琊王氏身上,肯定是李世民安排的,李世民已经表态不追究他们,他们还敢说什么。

  李世民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要用琅琊王氏杀鸡儆猴。

  而且王谏客得罪的人太多了,不可能保得住。

  他们劝过王谏客好几次,也算仁至义尽了。

  奈何王谏客已经被冲昏头脑,得意忘形,根本听不进去。

  “王谏客所在琅琊王氏琅琊公房,尽诛,琅琊王氏其他房支,皆抄家,贬为奴籍,流放云南道修路开荒。”

  李渊顺势而为,定下琅琊王氏的命运。

  其他房支虽然活着,但贬为奴籍,便没有资格参加科举。

  对于士族来说,最要命的就是不能参加科举。

  琅琊王氏消亡只是时间问题。

  “太上皇圣明。”

  其他地方士族官员已经摩拳擦掌,准备瓜分琅琊王氏。

  “太上皇,宫中那些大臣安插的眼线怎么处理?”

  张允济询问。

  遵李世民命令,只说大臣安插的,没说谁安插的。

  不少大臣心虚的身体都绷紧起来。

  “杀,以儆效尤,让宫中其他人知道后果。”

  李渊冷声道。

  那些大臣暗暗松了一口气,这次没追究,是警告。

  当今陛下啊,太可怕了。

  “陛下,地方官员被王谏客牵连迫害,吃了那丹药,一共死了五百六十名官员。”

  “得赶紧安排官员补上,不能影响明年春耕。”

  柴绍站出来禀报。

  反正都是王谏客害的,与陛下无关,把李世民摘得干干净净。

  “民部统计,给予这些官员亲人补偿,待各地公学建好,各允其一子免费入公学读书。”

  “吏部负责官员调整,从国子监选拔士子补上。”

  李渊有条不紊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