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君臣和睦,朝堂氛围大好之时,魏征站了出来:“陛下,臣又要扫兴了。”

  众人脸上的笑容顿时一僵,真是个愣头青,这时候你说什么扫兴的事嘛。

  “朕最近好像没做什么误国误民的事吧?”李世民也是很无语。

  “陛下最近没做,但之前做了,监察御史巡查地方,发现多地发生贪污之事,自去年入夏后开始。”

  “说到底还是陛下去年沉迷修道留下的烂摊子,地方官员见陛下昏庸,胆子便也大了起来,控制不住心中贪念。”

  魏征说着,拿出一份奏折递给李世民。

  “现在单是查到的,死不悔改,还在行贪污的便有二十余地。”

  “细查只会更多,有的看陛下清醒过来,便不敢再贪。”

  “还有的做得很隐蔽,如加收入城税、饮水税,还有的让百姓捐钱修水利,百姓捐千贯,用来修水利的不足百贯。”

  “这便是君王误入歧途的代价,君王引导着国家的走向,君王走错路,国家便也走错路,幡然醒悟也要付出极大代价来弥补修复。”

  “最终所有的苦难都会转嫁到百姓身上,就拿山南道襄铭县来说,县衙大牢关满百姓,不少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落草为寇。”

  “这算什么盛世?”

  “……”

  魏征狂点李世民,你看看你干的好事,就说让你走正道,远离权谋。

  你权谋倒是玩得爽了,受苦受伤的是百姓啊。

  “查,严查到底,按照律法严格执行,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李世民脸色阴沉下来,逼得百姓落草为寇,那是碰到了什么情况。

  这是对他的挑衅和侮辱,他的治下绝不允许这样的狗官存在。

  “一切的源头皆因陛下,陛下也该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魏征道。

  “朕已经下令严查**,你还要朕给什么交代?这点错误总不至于要朕下罪己诏吧?”李世民不爽地皱起眉头。

  这死喷子,就不知道给他台阶下吗?

  他玩弄权谋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国家,看看现在朝堂多么和谐,所有蠢蠢欲动的大臣都老实了。

  “不,很有必要,安抚民心,让受苦百姓看到陛下的诚心,陛下教太子担当,难道自己却不知?”

  魏征硬顶回去。

  “魏征,朕自会补偿百姓,你逼着朕下罪己诏,想干什么?就这么想看朕被天下人耻笑?”

  “你真是越来越放肆,你在利用朕对你的宽容真当朕不会杀了你吗?”

  李世民勃然大怒。

  任何一个皇帝都是骄傲的,至尊至贵,皇帝不会错,哪怕错了也不会认,那会影响皇帝的威严。

  “魏征,你别得寸进尺,从古至今,只有汉武帝下过罪己诏。”

  “汉武帝下罪己诏是因为天下民怨沸腾,为平息民怨。”

  “如今只是少部分地区百姓受苦,守不住本心,更多是地方官员的原因,陛下让他们贪污了吗?”

  “你如此急不可耐欲毁陛下威严,居心何在?”

  长孙无忌看出李世民的不悦,站起来怒喷魏征。

  “让各地进献炼丹材料,难道不是在引导地方官员贪污?”

  “做错事道歉,理所应当,怎么会毁坏陛下威严?明明错了却还不认,那才会被天下人耻笑。”

  “如果不付出代价,何以惊醒后世之君?难道要大唐后世之君有样学样,痴迷炼丹修仙,祸害天下?”

  魏征声音骤然拔高,完全不惯着长孙无忌。

  眼看两人要吵起来,房玄龄赶忙开口打断:“陛下,从后世角度来说,魏征说得不无道理。”

  “人都会有侥幸心理,陛下吃丹药中毒,后世之君会以为是陛下找的道士不对。”

  “陛下此时下罪己诏,等于说做这事是错的,后世之君欲行此事,百官便有理由劝阻,此乃为大唐后世而谋之举。”

  长孙无忌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你背刺我是吧。

  魏征是对的,那我是错的,我是小丑呗。

  “高高在上的皇帝做错事,放下高贵坦然认错,并诚心悔过,积极弥补受伤害的百姓,我实在想不出来到底谁会笑话陛下。”

  “如果我是百姓,我会希望皇帝都会如此,因为或许哪天受到迫害的就会是我,那么,皇帝会是我最后的希望。”

  “皇帝的诚意,是百姓的希望,相反,皇帝死要面子,那百姓被迫害时,就真没希望可言了。”

  魏征仰着头,坦荡而谈。

  有理他就不怕,反正叶尘会拉着陛下的,而且有三复议的护身符。

  关键陛下贤明,冷静下来会反思,他没少被骂,被恐吓,早就习惯了。

  “陛下天天被魏征喷,没少认错,也不见谁耻笑过陛下啊。”

  叶尘悠悠来了句。

  魏征眼睛瞪得老大,你要不听听你在说什么?想害死我是吧?

  百官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李世民本来火气都消了,此刻又噌噌往外冒,叶尘说这话不就在嘲笑他吗,但他没有证据。

  眼看李世民有点下不来台,柴绍赶忙站起来转移话题:“陛下,江南沿海那边传来消息,琉球国派使臣前来大唐出使,想与大唐建交,是否接待?”

  李世民顺着台阶下:“嗯,琉球,就是江南道那边的岛国吧,朕没记错的话,隋朝时期与中原建立过邦交。”

  萧瑀接过话:“汉朝时便建立过,那时候叫夷岛,汉末乱世断了邦交,乱世数百载,江南道不少百姓为躲避战乱,跨海迁徙去琉球生存。”

  “所以琉球深受中原文化影响,许多人都会说福州、泉州话,隋朝时期来出使,便是我和兄长接待的。”

  柴绍附和:“不错,琉球国向往中原文化,带了不少人来,希望能深入学习中原文化。”

  “岭南道那边造大唐宝舰,试航时常驶到琉球国那边,估计是被吓到了。”

  李世民听得一乐:“说起来,朕还没亲眼看过大唐宝舰,之前征辽东,如今征交趾和日南,大唐宝舰都功不可没。”

  说到这个,百官也来劲了。

  “是吧,数据传来说长百米,宽四五十米,高十多米,知道是个庞然大物,但不亲眼目睹,还是难想象有多震撼。”

  “我能想象的是一座会移动的岛。”

  “……”

  叶尘其实也挺想看看的,虽然数据上还不如大明宝舰,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