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就不做了吗?正因为难,我们更要做,如果我们做成了,必定万古流芳。”

  “这样,咱们先抓些兔子来,就用兔子练解剖和缝合,只要我们速度提上来,一定可以的。”

  叶尘给大家打气。

  谁不想万古流芳啊,太医们是又怕又想。

  “干了,这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

  院首拍板。

  太医院隶属太常寺管理,院首去找现任太常卿王裕,申请兔子和打造手术器械。

  叶尘继续研究起医书,古代条件太差了,但差也得做,不做就无法进步。

  剖腹产的意义是重大的,以往难产就是等死,一尸两命,产妇在极致的痛苦和绝望中死去。

  剖腹产至少目前能保住孩子的命,只要进步,就能把大人的命也保下来。

  他不是圣人,也不想做圣人,但这些都是老祖宗啊,他想让老祖宗们活得更好一点,尽力了,起码无憾。

  这天朝会,叶尘看医书累了,来上朝放松放松。

  “楚国公,听说前几天,任城郡王小妾难产,你和太医把孩子保住了,咋保住的?”

  百官好奇询问。

  “剖腹取子,《青囊经》上记载的,事实证明能行,如果我们再熟练一些,速度再快一些,产妇少流一些血,产妇也是能保住的。”

  “之所以难产,主要是胎儿胎位不正,就像人睡觉,有的人睡觉很老实,有的人睡姿千奇百怪,胎儿也是如此。”

  “或者是因为产妇平时的活动习惯导致的,比如常蹲下,挤压导致腹中胎儿胎位移动,还有就是胎儿发育太好,比较大,也会难产。”

  “难产绝不是什么不祥,如果我们攻克这个难关,那么就能保住很多胎儿和产妇,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叶尘给大家讲解。

  “这要是成功了,生育率肯定还会上升,确实意义非常重大。”

  “剖腹啊,那得多吓人,我只能说两个字——伟大。”

  “……”

  百官议论纷纷,眼中带着敬佩。

  “《青囊经》上记载着一种正胎位的手法,应该让天下医者皆学,如此,产妇可以常去找大夫检查胎位。”

  “发现胎位不正,及时正胎位,防患于未然,那么将会减少很多难产之事发生。”

  叶尘继续说道。

  就是产检嘛,剖腹产技术不成熟,这个必须推广起来。

  “陛下,此举大善,当召集天下医者赴长安学习。”

  魏征立马举起笏板谏议。

  “嗯,好,退朝后,中书省立马拟旨昭告天下。”

  李世民点头同意。

  “陛下,周至县上报,田间生出一种虫子,祸害秧苗,而且繁殖速度很快,若不及时遏止,恐怕会扩散开。”

  柴绍起身汇报。

  “嗯?诸卿有什么好办法?”

  李世民眉头皱了起来,旱灾过去,安稳没两年,又来虫害。

  “陛下,鸭子不喜吃草,可以放些鸭子到田里啄虫吃,就算周至县一县的庄稼废了,也好过虫害扩散开。”

  “此外,可以让农科司尝试研究,能不能整出来什么毒药,能毒死虫子的情况下,又不会伤害庄稼。”

  叶尘立马提议。

  “这,庄稼上洒毒药,庄稼还能吃吗?毒死人怎么办?”

  百官质疑。

  “所以要研究嘛,能把害虫毒死,又不伤及庄稼,毒药只是附着在庄稼表面,下雨一冲就冲走了。”叶尘道。

  “嗯,如果能成,再好不过,以后就不用怕虫害,工部让农科司官员往这方面研究。”

  “吏部派人弄一些鸭子去周至县尝试能不能除害虫,能行的话,民部组织商人运鸭子前往周至县除害。”

  李世民直接下令定下来。

  退朝之后,吏部官员整了几马车鸭子运往周至县尝试,傍晚急匆匆跑回来汇报,效果非常好,连虫卵都吃了。

  李世民当即让民部通知长安附近往鸭子的商人,把鸭子赶去周至县除害。

  隔天,两道昭告全国的圣旨发出。

  第一道圣旨就是鸭子能除虫害,让各地发现有虫害,当地官府组织用鸭群除害。

  第二道圣旨就是召集天下医者赴长安学习正胎位之术,防难产,让天下母亲都能顺利生产,各地官府亲自组织护送当地大夫前往长安。

  两道政策都大利民生,再次引发百姓对当今陛下的狂热赞颂,大唐越来越好了。

  而叶尘也加紧编写医书,天下医者赴长安,正好交流学习。

  他珍藏着很多系统奖励的现代医书,结合古代医书进行编写。

  比如风寒感冒,用古代和现代医理分别阐述。

  还有提炼之法,从什么药材里提炼出药性制药。

  甚至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的理论他都提出来,让大家去研究,稳扎稳打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主要前世他也不是学医的,很多也是纸上谈兵,他自己也不懂,大家集思广益嘛。

  而现任雍州别驾的杜楚克,号召雍州各县搞蹴鞠,长安城组出五队来训练。

  李世民自己做过雍州牧,不再设,京都府现在最高官员就是别驾。

  杜楚克,杜如晦弟弟,这位历史上也是贞观时期重臣,做过工部尚书。

  五月,杨恭仁和高士廉回长安。

  李世民安排郑善果做刑部尚书,把杨恭仁提拔为尚书侍郎。

  没办法,杨恭仁能力摆在那里,做刑部尚书有点屈才了。

  高士廉依旧做门下侍中,高士廉为左侍中,王圭右侍中。

  然后,安排岑文本和礼部侍郎令狐德棻协助高士廉编写士族志。

  历史上,也是这三位编写的士族志,别人不知道,但士族志编写完,岑文本绝对升官。

  李世民的要求是细分,比如清河崔氏,崔义玄和崔民干、崔信明出自不同房支。

  不以清河崔氏称,而是单独算,比如青县崔氏、陵县崔氏这种。

  目的就是提高庶族地位,削弱主支,搞分化。

  历史上,士族高不可攀,高士廉极其推崇和想攀附山东士族,把李世民气的。

  现在嘛,高士廉可不这么想了,反正至少不会卑躬屈膝地去讨好。

  山东士族都被陛下整成什么样了,朝堂上都不敢冒头了。

  现在可不是高士廉求着跟山东士族联姻,而是山东士族主动想与高士廉的渤海高氏联姻。

  高政就娶的太原王氏女,太原王氏主动提的。

  放历史上,山东士族多高贵啊,想娶个没落房支的,都得几十万贯彩礼。

  史书上明确记载,魏征借钱给儿子娶卢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