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黑没亮知青点门前就聚集了众多婶婶,嫂子的,在门口有说有笑唐云舒不得不被迫营业。

  婶子们三下两下就占据了有效位置,将半梦半醒的唐云舒按在椅子上,苏婶子拿出家传的化妆品就往她脸上抹。

  “新娘子就要漂漂亮亮的,等化好妆让姜婶给你梳头,她可是咱们村里难得的全福人,哪家小年轻结婚可都是要请她的。”

  她和姜婶可谓是最佳的搭档,十里八乡新人结婚可是有不少慕名而来请她们俩的,如果不是跟唐云舒有一起听八卦的革命情谊在,她们还不一定有空过来呢。

  毕竟多数人结婚都会选择在新年前夕,她一个月少说要参加三四场婚礼,每个月宜嫁娶的日子就那么几个,她少不了要退几个婚礼。

  苏婶子拿出红纸让唐云舒抿上一口,手扶着她的下巴左右查看了一番后点了点头,显然对唐云舒的妆容很满意。

  刚清醒不久的吴小娟站在唐云舒的对面用手揉了揉眼睛,确定不是她的幻觉后,一脸震惊,“这……”

  “新娘子很漂亮吧,吴知青等你结婚的时候婶子也去给你化妆。婶子这可是祖传的手艺了。”

  “婶子你确定这是祖传的手艺?”

  “从我娘开始就给新娘子化妆,到我这是第二代当然也算是祖传的手艺了。”说话间苏婶子为了精益求精在唐云舒的右侧脸颊又补上了一层腮红。

  吴小娟扶额不忍直视唐云舒的脸,她眉清目秀的妹子不过一晚不见就成动物园的动物了,就她这脸跟猴山的猴子绝对是亲戚。

  “我脸上的妆怎么样?”唐云舒原本是想说不好看的,可苏婶子的神情她又不好意思直说。

  “你们谁有镜子?”语言太过苍白,没有任何词语可以表达出吴小娟此刻的心情,唯有让唐云舒亲眼所见。

  “我有一面小镜子。”李秀云从柜子里拿出一面巴掌大小的镜子递到吴小娟的手中。

  “谢谢啊!”吴小娟攥着镜子走到唐云舒身旁还不忘叮嘱两句,“你可要挺住喔!”

  猜想到会丑,没想到会这么丑,如果不是她闭一只眼镜子里的内个人也同时闭一只眼,她都不想承认镜子里的人是她。

  “苏婶,这个妆太浓了。”唐云舒抬手就想将脸上的两片比猴**都要红的腮红擦下去。

  “不浓,你们年轻人不懂,一辈子就结这么一次婚当然要花浓妆了,新娘子可是女人人生中最漂亮的一天了。”

  “婶子您看今天会是云舒最漂亮的一天吗?”吴小娟仗义执言说出来唐云舒的心里话,别提身最漂亮了,长这么大她就没有这么丑过。

  “确实是,你们城里的丫头怎么跟我们村里的丫头不一样呢,她们描眉画眼后人就显得精神了,你怎么就还变丑了。”

  明明每一步的操作都没有问题,可放在唐云舒的脸上就格外违和,苏婶子想再帮唐云舒调整一下,奈何怎么也无法将她的美化出来。

  “苏婶,要不然我自己试试。”

  脸上的妆一次又一次的擦掉,天也透亮了,唐云舒的进展仍旧为0。

  “不行,哪有让新娘子自己动手的。”

  “婶子您指挥我来化吧,您化了这么就肯定累了。”吴小娟虽说没有给新娘子化妆的经验,可以前私下也没少给好姐妹化妆,多少还是有点经验的。

  一通折腾苏婶也确实累了,大冬天的愣是给她整出汗了,“行吧,那你来。”

  “放心,交给我吧。”苏婶指挥她的,吴小娟最上答应着,手上却仍旧按照她所想的继续化不过五分钟一个淡妆就出现在唐云舒的脸上。

  没有过多的修饰却强化她她脸上的大部分优点,让人一眼看上去就难以忘怀。

  “没想到,淡妆这么适合你。”

  “看看,满意不。”

  镜子递到眼前,她终于跟猴子断绝关系了,仔细看来又总觉得哪里少了什么,又说不出来。

  “把笔给我。”毛笔沾上红纸泡过的水,一笔一划在她的额头上画出了一朵花钿。“再看看。”

  “好看。”恰到好处的妆容多一笔太浓,少一笔又寡淡,苏婶子这一笔化得不多不少刚刚好。

  单单化妆就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剩下的时间就有些紧张了,唐云舒换好喜服,姜婶手拿梳子从头梳到发尾每梳一下都会说着对应的吉祥话。

  “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梳好头发后还不忘将她的长发盘起来。

  头发前脚盘后后脚门口就传来小朋友们欢快的声音,“接新娘子了,接新娘子了……”

  “云舒,我来接你了。”没有什么虚头巴脑的,最直白的一句话成功就撬动了大门。

  “媳妇,你今天真漂亮。”卫东宁将婚鞋穿在唐云舒的脚上,吴小娟则胳膊上垮着篮子,跟在新人的身后将喜糖扔向人群中。

  小孩子们都犹如过年一般快乐,眼巴巴的盯着吴小娟手中的糖,在她抛向空中的下一秒他们就朝着糖冲了过去。

  在喧闹的人群旁孙庆财兢兢业业的抱着照相机,时刻准备着抓拍精彩的镜头。

  唐云舒坐在绑有大红花的自行车上,卫东宁驮着她在村里绕了一圈才骑回家,林爷爷早早就在院门口等着。

  看到小两口回来,林爷爷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婚礼现场不单有林爷爷作为新人的高堂,更有村长盛装出席担任证婚人。

  “各位村民很荣幸担任婚礼的证婚人,见证这美好的时刻,卫知青和唐知青也是我们柳林大队第一对结婚的知青,他们心系乡村,用知识支援乡村,他们更是我们村的骄傲。”

  林元朝简单的几句话就表明了大队对于流言的看法。

  “谢谢,大家来参加我们舒丫头的婚礼,我想大家也不想听我多说什么了,我们开始走菜,绝对管饱。”

  林爷爷还是很了解他们的知道村民不在乎结婚现场新人们说了什么,只关注流水席上的饭菜有多少肉菜能不能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