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提到消毒。

  苏武自然而然的,又想到雪风雇佣兵团那支在他的追击下逃往外地的船队。

  那上面必定带有大量的罗拉病毒。

  也不知道会不会造成什么额外的灾难。

  “希望没事。”

  苏武叹了口气。

  人口对于他来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只要持有,就能源源不断的产生灵性。

  实在不希望因为什么意外,出现大规模的死亡。

  想了想。

  实在有些不放心的苏武,默默的在生产计划上,又额外增添了一项医药生产任务。

  打算囤积更大规模的罗拉病毒疫苗和治愈药剂。

  这些东西,反正生产成本极低。

  事先多囤积一点。

  或许以后可能会有用。

  在大规模的消毒之后。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食物供应。

  既然整合了整个江河市,成为将近500万人的统治者。

  那苏武自然也要肩负起相对的责任。

  最起码,得保证他统治下的人口,能够拥有足以维生的食物。

  这方面。

  在苏武查阅了各个避难所的库存和生产情况之后。

  发现解决的难度,要远比他想象的低许多。

  别的不说。

  单单是库存仓库里,未脱壳的大米储备,就能让江河市所有人敞开吃上两年。

  再加上罐头,冷冻肉类,以及其它各种适合长期保存的食物。

  综合下来,保证全市人口两年半到三年的需求,完全不成问题。

  除此以外。

  曾经的官方避难所和各个民间避难所。

  自己建造的种植园和养殖场,规模产量也都不小。

  按照他们的产出。

  苏武简单计算了一番。

  神奇的发现,他甚至都不需要动用仓库里的储备。

  仅仅只是那些产出,就能养活所有人。

  并且还能让他们每日三餐的质量,稍微提高一些。

  “这种生产力。”

  “到底是怎么沦落到让那么多人,天天吃不饱的程度。”

  面对这种事实。

  苏武很是沉默了一会儿。

  几乎怀疑自己在网上看到的那么多,在官方避难所和民间避难所困苦生活的内容。

  都纯粹属于瞎编。

  摇摇头。

  一边叹气,苏武一边大幅度的直接修改了原本的生产计划。

  将在农家小院避难所二环区域。

  所有关于速生种植园的建造计划全部终止。

  改为按照3:1的比例。

  建造常规的种植园和养殖场。

  其中常规种植园三分之二的空间,用于种植玉米,水稻和小麦。剩下的种植各种蔬菜和水果。

  养殖场九成的空间,专门用于养殖肉鸡。剩下的一成空间,负责养殖猪牛羊等大型动物。

  现在既然已经不缺基本的食物。

  那产出低劣食物的速生种植园,就没有再继续扩大的必要。

  相反,普通的蔬菜水果以及肉鸡。

  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更加重要一些。

  它们的数量每多一点,就能够明显提升一部分普通避难所居民的饮食质量。

  至于大面积的种植之前没有过的玉米,水稻和小麦。

  则主要是为了在食物产出已经足够满足日常需求的基础上。

  尽可能的增加粮食储备规模。

  毕竟粮食的生产,本身需要一定的时间。

  万一种植园和养殖场遇到什么意外被摧毁,又或者突然间从外界接收回一大批的人口。

  那足够的粮食储备,就显得十分重要。

  它几乎等于稳定苏武统治的基石。

  而最后分出一小部分区域,增加养殖猪牛羊的规模。

  也并不是浪费。

  那里面的产出。

  苏武打算作为奖励,以及对外售卖的奢侈品来使用。

  养殖场中的奶牛,每天挤出的鲜奶。

  可以供应给学校的学生,以及科研人员和其他高级人才。

  各种肉制品。

  一方面用于奖励那些积极工作的普通人。

  另一方面,以征收数倍奢侈税的方式,高价卖给避难所中的有钱人。

  用于大量回收他们手中的贡献值。

  同时,多余的肉制品也会暂时储备起来。

  方便在未来进行跨市交易的时候,从外界换取各种资源。

  这种高端食材的利润。

  在末世之中,必定会比其它常见的普通食材和廉价食物要高出许多。

  单就贸易方面来说。

  生产的性价比,还要在普通蔬菜和鸡肉等等之上。

  解决了环境安全和粮食问题,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的发展。

  这方面,不需要再那么急切地执行。

  放松下来的苏武。

  首先将所有新加入的避难所,都合并入了江河市的三维立体地图之中。

  能够容纳将近500万人的诸多大大小小的避难所。

  全部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之后。

  一眼望去。

  密密麻麻的如同一片天上的星辰。

  针对这些避难所。

  苏武的第一个规划,就是先建造一张新的地下交通网络。

  将所有位于城市城区附近,人口规模在500人以上的避难所全部连接起来。

  然后再并入苏武原本的地下交通网络之中。

  由于不缺时间,也不缺物资。

  这一次新建的地下交通网络。

  苏武彻底放弃了狭窄的物资运输通道,选择全部建造宽1米,高1.7米规格的乘客通道。

  这样一来,人和物资都可以同时通过地下隧道转移。

  能让所有的地下避难所,变得更加像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而在山区那边。

  苏武也同样在那里的地下避难所之间,设计了一个小号的地下交通网络。

  不过由于山区地形复杂。

  想要将山区中的每个避难所,都通过地下隧道连接。

  成本要比在江河市城区附近高昂数倍,甚至数十倍。

  哪怕如今苏武财大气粗,也舍不得凭白将那么多的资源,投入到这种山区隧道的建设之中。

  也因此。

  山区的交通网络显得相当的简陋。

  仅仅只有人口数量在2000人以上的避难所,才会拥有一条单向的乘客通道。

  低于这个规模的避难所,不会建造地下通道。

  生活在那里面的人,还有物资。

  将会陆陆续续通过蜘蛛机器人,还有运输车,从地表转移到附近开通地下隧道的避难所之中。

  并且这也只是前期的临时计划。

  后续还会在山区和江河市城区之间。

  挖掘两条远程的可循环乘客通道。

  慢慢的将山区那里的人口和物资,一点一点的全部转移到江河市城区这边。

  (本章完)